黃河流經黃土高原,每年裹挾16億噸泥沙,為何千萬年沒有填平渤海

2020-12-06 地球新觀察

原題:黃河入海萬年,每年16億噸含沙量,為何沒有填滿渤海入海口?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她發源於我國青海省中部偏南的三江源地區,自西向東蜿蜒約5464公裡、呈一個巨大的「幾」字形流入渤海。千百萬年以來,黃河以母親的情懷默默的滋養著流域內各族兒女。

雖然黃河是目前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平均每立方米含沙量可達40公斤,但是這並不代表黃河自形成之初就有如此大的含沙量,因此題中所說的黃河入海萬年沒錯,可在歷史上它並沒有如此大規模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本來是自然存在的一種地理現象,任何河流都不可能完全避免水土流失現象的發生。然而,自秦漢開始,由於大量的毀林開荒、建造房屋宮殿等,大批的樹木遭到砍伐,地表植被被破壞,植被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不斷減弱,加劇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最終形成了黃土高原溝壑縱橫以及黃河含沙量大的特殊景象。

我們都知道,黃土高原大約形成於第四紀,它是強大的冬季風從大西北乃至中亞地區裹挾的沙塵受到太行山、秦嶺等山脈的阻擋經過了一百多萬年逐漸沉積而來,在黃土高原形成之初也曾是植被茂盛、森林密布,水土流失不是很嚴重。

而且,新中國成立以來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通過打壩淤地、修建水庫等措施已取得了明顯成效,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量有所降低,遠遠低於16億噸每年。即便如此,黃河每年的泥沙只有約1/4在河口三角洲沉積,絕大部分泥沙隨著下遊地勢平緩水流降低而在河床淤積,使得河床抬高成為「地上河」,而黃河徑流量的減少則加劇了河道的淤積。

另外也可以通過渤海的庫容、地質結構以及與外海水體交換等來分析一下黃河泥沙對渤海的影響。

渤海是我國最靠北的內海,總面積約7.7284萬平方公裡,平均水深約18米,按此計算渤海的總庫容可達1391112000000立方米,即便是16億噸的泥沙全部匯入也要869.445年,如果是4億噸的話也要3477.78年,但這是不可能的。

從渤海的自身環境來看,渤海是屬於地殼下沉的盆地,其下沉速度遠遠大於泥沙的沉積速度,不僅如此渤海通過渤海海峽與黃海相通,且海底地勢呈現出由西向東傾斜狀,通過海水水體的交換也可使得大量泥沙被帶出渤海,因此渤海是不可能被黃河泥沙填滿的。

相關焦點

  • 黃河每年攜帶16億噸泥沙流入渤海,渤海會被它填平嗎?
    黃河是我國的第二長河,全長5464公裡,因中華文明主要發源於此,故被譽為我們的母親河。它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流經九個省份後最終流入渤海。眾所周知,黃河還以攜帶大量泥沙而聞名,古人云「黃河鬥水,泥居其七」,主要原因在於黃河流經黃土高原時,黃土土質非常鬆散,很容易被雨水和洪水衝刷,而且,當地的植被破壞嚴重,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現象。每年,黃河都會攜帶近16億噸的泥沙匯入渤海。理論上,黃河攜帶的泥沙早應該把渤海填平了才對,為什麼渤海依然波濤洶湧呢?這就要從幾百萬年前說起了。
  • 黃河泥沙含量每年約16億噸,注入渤海,幾百年後渤海會被填平嗎?
    黃土高原地區,土質疏鬆,含沙量大,生態環境脆弱,因此黃河通常情況下都因為遍布泥沙而呈現黃色。黃河流經上遊地區地勢起伏較大,泥沙隨著河水傾瀉而下,然而黃河來到下遊平原地區時,地勢平緩,水流速度減緩,泥沙便開始沉積。
  • 黃河會把渤海填平嗎?看完歷史上海岸線的變化,你就明白了!
    黃河會把渤海填平嗎?看完歷史上海岸線的變化,你就明白了!眾所周知,黃河流經黃土高原,而黃土高原本就植被稀少,土壤疏鬆,黃土層的厚度又高達上百米。因此,經歷過黃河水的洗禮之後,大量的泥沙會進入到黃河裡面。
  • 渤海會被黃河攜帶的泥沙填滿嗎?為什麼會這樣?
    黃河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其長度約為5464千米,在國內僅次於長江(約6300千米),而在世界上則排名第五位,排在尼羅河(約6670千米,流經非洲東部與北部)、亞馬遜河(約6400千米,流經南美洲北部熱帶雨林地區)、長江(自西向東流經中國14個省級行政區劃)、密西西比河(約3767
  • 黃河仍在製造陸地:再過2個世紀,渤海會被填平嗎?
    積沙填海,黃河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世界範圍內還沒有像黃河這樣,塑造陸地能力這麼大的河流。這可能顛覆了我們一直以來的看法。有一種觀點認為,黃河流經的黃土高原但黃河誇張的幾字形流向,就算是當時的黃土高原也能衝出數量不少的泥沙,更何況是現在。黃河用了幾千萬年衝積出現在的華北平原,而現在黃河的泥沙含量應該是歷史最高水平,所以黃河製造陸地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現如今,黃河每年有12億噸泥沙被衝入大海,就算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成功,這依然無法阻擋黃河製造陸地的步伐。
  • 黃河正在把渤海變成華北平原的一部分?或許只要200年
    雖然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果,但黃河水依然就像我們印象中的那樣,一碗水半碗泥。每年有16億噸泥沙隨著黃河衝積而下,其中的4億噸沉積在黃河下遊地區,而其餘的12億噸則全部流入了渤海。就算是對於面積7萬平方公裡的渤海來說,這也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 黃河是地球最大的填海造陸工程?看看它衝來的泥沙就曉得了
    其實黃河的上遊水還是比擬明澈的,但流經黃土高原後,黃河中下遊的河水就變得越來越黃了。在一些中央以至有「一碗水,半碗泥」的說法。也就是說舀一碗黃河水,就會有半碗的泥沙沉底,這當然是一種誇大的說法,但黃河水含沙量大,卻是世界公認的事實。
  • 「三號洪水」衝沙入河,黃河能否承受,未來渤海會被填平嗎?
    不過,將黃河水量增大就理解為萊州灣將會被黃河泥沙淤埋成大型水庫,實屬有點小題大做,畢竟現代黃河自1855年改道並奪了濟南北邊的大清河匯入渤海後,在長近164年的時間裡,我國最大的內海渤海及其三大海灣之一(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的萊州灣並沒有因為黃河泥沙的淤積而被填平。
  • 黃河入海萬年,每年16億噸含沙量,為何沒有填滿渤海入海口?
    黃河入海萬年,每年有16億噸的泥沙進入到渤海,如果按照這個數字來看的話,渤海遲早會被黃河填平。未來渤海會消失嗎?我們山東的地圖看上去有點像面向大海的駱駝。為什麼像駱駝呢?因為在萊州灣的西面的地形就像是駱駝的駝峰。這裡就是黃河的入海口黃河三角洲。這塊像是「駝峰」的地區在古代的時候還是渤海的一部分,而現在卻被黃河帶來的泥沙淤積成陸地了。
  • 渤海一旦被填平,就可以多出7萬多平方公裡的國土,應該填平嗎?
    因為黃河沿途流經黃土高原地區,土質疏鬆,含沙量大,生態環境脆弱,因此黃河通常情況下都因為遍布泥沙而呈現黃色。黃河流經上遊地區地勢起伏較大,泥沙隨著河水傾瀉而下,然而黃河來到下遊平原地區時,地勢平緩,水流速度減緩,泥沙便開始沉積。
  • 黃河泥沙堆積如山,下遊成為「地上河」,為何不挖深一點?
    黃河的泥沙問題,在世界範圍內都非常罕見。作為地球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之一,黃河一直在塑造著下遊的面貌。現在的華北平原,絕大部分都是黃河經過數百萬年的泥沙衝積而形成的,現在黃河泥沙還在源源不斷地填充著渤海。有學者認為,如果再這樣繼續下去,最多200年後,渤海就將被徹底填平。
  • 黃河的泥沙遲早會填平渤海,能不能將黃河改道解決這一問題?
    黃河是中國的第二大長河,雖然水量不大,但由於途徑黃土高原而攜帶了大量泥沙,因此黃河的造地能力絕對是世界第一。目前位於黃河入海口的東營市面積每年都在擴大,而接納黃河的渤海面積則每年都在減小,如此下去,渤海遲早會被黃河填平,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 幾百年後渤海會消失?看看海岸線有史以來的變化,情況不容樂觀!
    幾百年後渤海會消失?看看海岸線有史以來的變化,情況不容樂觀!作為中國最大的兩條河流,「長江」和「黃河」大家都很熟悉,但是一些小夥伴可能不知道,其實黃河之前並不叫黃河,而是叫「河」或者是「大河」。而之所以後來改名叫黃河,就是因為泥沙過多,和河水摻和在一起,使河水變黃,所以就改叫了「黃河」。而黃河變黃,還要從春秋時代說起。春秋時期,黃河水還很清澈,兩岸布滿了樹林和植被,河裡也就沒有泥沙。但是因為黃河流經的黃土高原,這種有沙的土地,本身就相對容易被雨水衝刷掉,而且這邊的天氣要麼是長時間不下雨,要麼就是連日的瓢潑大雨,因此地表裸露的地方就越來越多。
  • 黃河入海口為什麼沒有形成大城市?
    一、黃河概況 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全長5464公裡,流域面積75.2萬平方公裡。發源於青藏高原巴彥喀拉山,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自治區)。
  • 黃河流了五千年,為啥泥沙沒把渤海填滿?看完感覺書又還給老師了
    看過黃河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有過這樣的感受,這哪是水啊,分明就是泥漿啊,那麼黃河裡為什麼有這麼泥沙?而這些泥沙最終又去了哪裡?等問題,我也是很好奇啊,據測算,黃河每立方米的水裡平均合沙量為70斤,光一個三門峽每年的輸沙量就達到了16億噸。
  • 黃河含沙量世界最大,為啥沒填平渤海?它填平的海域比渤海大多了
    眾所周知,黃河是中國北部的大河,全長約5464公裡,流域面積更是達到了752443平方公裡。是世界長河之一,也是中國第二長河。不過大家不知道的是,黃河也是全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每年都會生產十六億噸泥沙,其中有十二億噸流入大海,剩下四億噸長年留在黃河下遊,形成衝積平原,這樣也有利於種植。
  • 全球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每年產生16億噸沙,堆成土牆可繞赤道27圈
    可以這麼說,波瀾壯闊、源遠流長的黃河孕育了中華民族燦爛文明,哺育了世世代代中國人的它與中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在大禹治水開始的時候,它就被稱為是中國人的母親河!不過還有人不知道的是,黃河也是全球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它每年都會產生16億噸的泥沙,它的泥沙從何而來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黃河吧!
  • 黃河流經蘭州時,河水有多黃,看看這組無人機航拍的照片吧
    黃河的源頭在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古宗列盆地,自西向東,蜿蜒曲折,整體呈「幾」字形,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等9個省、治區後流入渤海。黃河的段流經我國的土高原地區,河水經過後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河水顏色也變成了黃色。這,也是黃河名字的由來。圖為無人機在甘肅省的省會蘭州市上空約300米處,拍攝到的蘭州市區及黃河。
  • 美國衛星監控黃河20年,傳回的衛星圖像震驚世界:簡直是奇蹟
    黃河,中國的母親河,全長5464公裡,浩浩蕩蕩流經中國九個省區,僅次於長江號稱是中國第二長河,在世界上排名第五。不因為中斷流經黃土高原,裹挾了大量泥沙,才導致下遊河水泛黃,所以被稱為黃河,而且據考古研究證明,黃河流域最早就是人類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 黃河變清調查:泥沙每年減少7.6億噸 大洪水機率增加
    《黃河流域綜合規劃》認為,目前的水利水保措施年均減沙4億噸左右,到2030年適宜治理水土流失區得到初步治理後,每年可減少入黃泥沙6億~6.5億噸。屆時,入黃泥沙可減少至9.5億~10億噸,遠期可減少至8億噸。雖然入黃泥沙銳減,黃河水沙調控體系建設已取得初步成效,但黃土高原輸沙規律未變,黃河下遊持續數千年的「人沙賽跑」遠未到散場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