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黃河入海萬年,每年16億噸含沙量,為何沒有填滿渤海入海口?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她發源於我國青海省中部偏南的三江源地區,自西向東蜿蜒約5464公裡、呈一個巨大的「幾」字形流入渤海。千百萬年以來,黃河以母親的情懷默默的滋養著流域內各族兒女。
雖然黃河是目前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平均每立方米含沙量可達40公斤,但是這並不代表黃河自形成之初就有如此大的含沙量,因此題中所說的黃河入海萬年沒錯,可在歷史上它並沒有如此大規模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本來是自然存在的一種地理現象,任何河流都不可能完全避免水土流失現象的發生。然而,自秦漢開始,由於大量的毀林開荒、建造房屋宮殿等,大批的樹木遭到砍伐,地表植被被破壞,植被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不斷減弱,加劇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最終形成了黃土高原溝壑縱橫以及黃河含沙量大的特殊景象。
我們都知道,黃土高原大約形成於第四紀,它是強大的冬季風從大西北乃至中亞地區裹挾的沙塵受到太行山、秦嶺等山脈的阻擋經過了一百多萬年逐漸沉積而來,在黃土高原形成之初也曾是植被茂盛、森林密布,水土流失不是很嚴重。
而且,新中國成立以來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通過打壩淤地、修建水庫等措施已取得了明顯成效,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量有所降低,遠遠低於16億噸每年。即便如此,黃河每年的泥沙只有約1/4在河口三角洲沉積,絕大部分泥沙隨著下遊地勢平緩水流降低而在河床淤積,使得河床抬高成為「地上河」,而黃河徑流量的減少則加劇了河道的淤積。
另外也可以通過渤海的庫容、地質結構以及與外海水體交換等來分析一下黃河泥沙對渤海的影響。
渤海是我國最靠北的內海,總面積約7.7284萬平方公裡,平均水深約18米,按此計算渤海的總庫容可達1391112000000立方米,即便是16億噸的泥沙全部匯入也要869.445年,如果是4億噸的話也要3477.78年,但這是不可能的。
從渤海的自身環境來看,渤海是屬於地殼下沉的盆地,其下沉速度遠遠大於泥沙的沉積速度,不僅如此渤海通過渤海海峽與黃海相通,且海底地勢呈現出由西向東傾斜狀,通過海水水體的交換也可使得大量泥沙被帶出渤海,因此渤海是不可能被黃河泥沙填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