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含沙量世界最大,為啥沒填平渤海?它填平的海域比渤海大多了

2020-08-19 開心盒子

眾所周知,黃河是中國北部的大河,全長約5464公裡,流域面積更是達到了752443平方公裡。是世界長河之一,也是中國第二長河。不過大家不知道的是,黃河也是全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每年都會生產十六億噸泥沙,其中有十二億噸流入大海,剩下四億噸長年留在黃河下遊,形成衝積平原,這樣也有利於種植。

不過這也引起了人們的好奇,如此大的含沙量,為什麼至今還沒有把大海填平呢?其實這個問題實際上是不成立的,因為之前的黃河就曾經填平了大面積的海域,我們的華北大平原就是依靠黃河填海而來的。

原來在數百萬年前我們的華北平原是不存在的,大致從洛陽以北的孟津開始,向東都是大面積的海洋,但是黃河帶來的泥沙不斷地填充到這片廣闊的海域,因此海岸線也不斷的向東延伸,正是因為黃河含沙量太大,所以黃河的河道也經常淤積,所以黃河也曾不斷的改道。

在歷史的記載中,黃河光是改道就有26次,還有1000多次決口,說起填起來的流域面積也是非常的大。像是滄州的鐵獅子鎮海吼,在公元953年建成的時候,當時距離渤海邊並不遠,但是現在距離海邊已經100多裡地了。

不僅如此,歷史上也說明了黃河的河道在不斷的翻滾著,哪裡地勢低就往哪裡走,哪裡離海近就往哪裡走,在歷史的長河中,黃河逐漸涵蓋了整個華北平原的海域,這些海域不斷地被黃河的泥沙填充。從數據上來看,華北平原的面積超過了30萬平方公裡,是世界第十大平原,比渤海的面積(7.72萬平方公裡)大多了。由此可見,黃河在歷史中衝擊出來的海域太多了,甚至都成了平原。

相關焦點

  • 黃河每年攜帶16億噸泥沙流入渤海,渤海會被它填平嗎?
    黃河是我國的第二長河,全長5464公裡,因中華文明主要發源於此,故被譽為我們的母親河。它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流經九個省份後最終流入渤海。眾所周知,黃河還以攜帶大量泥沙而聞名,古人云「黃河鬥水,泥居其七」,主要原因在於黃河流經黃土高原時,黃土土質非常鬆散,很容易被雨水和洪水衝刷,而且,當地的植被破壞嚴重,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現象。每年,黃河都會攜帶近16億噸的泥沙匯入渤海。理論上,黃河攜帶的泥沙早應該把渤海填平了才對,為什麼渤海依然波濤洶湧呢?這就要從幾百萬年前說起了。
  • 渤海一旦被填平,就可以多出7萬多平方公裡的國土,應該填平嗎?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現實世界的土地開始十分短缺,為了增加土地,人們想出了填海造陸的方法。渤海一直是眾多填海造陸對象最大的熱門。然而渤海一旦被填平,將會多出7萬多平方公裡的國土,是否應該填平呢?在眾多的海域中,人們將目光聚焦到了渤海。渤海是目前為止中國面積最大的內海,然而渤海的平均深度只有18米,相對於其他的海域,渤海是最接近地面的。僅僅6層樓的高度降低了填海造陸的難度,與此同時,填平渤海也是成本最低的一項造陸工程。
  • 黃河泥沙含量每年約16億噸,注入渤海,幾百年後渤海會被填平嗎?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現實世界的土地開始十分短缺,為了增加土地,人們想出了填海造陸的方法。渤海一直是眾多填海造陸對象最大的熱門。然而渤海一旦被填平,將會多出7萬多平方公裡的國土,是否應該填平呢?在眾多的海域中,人們將目光聚焦到了渤海。渤海是目前為止中國面積最大的內海,然而渤海的平均深度只有18米,相對於其他的海域,渤海是最接近地面的。
  • 黃河才是世界最大的填海工程,看看它的攜沙量,就知道渤海危險了
    黃河才是世界最大的填海工程,看看它的攜沙量,多年後能填平渤海嗎?改道能否擴大國土面積?不得不說這個問題問得好,很顯然如果黃河改道外海,既可以免費的填海造陸,而且還能保持我國最大的內海之渤海的海域規模,真是一舉兩得,但實際上卻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
  • 黃河會把渤海填平嗎?看完歷史上海岸線的變化,你就明白了!
    黃河會把渤海填平嗎?看完歷史上海岸線的變化,你就明白了!眾所周知,黃河流經黃土高原,而黃土高原本就植被稀少,土壤疏鬆,黃土層的厚度又高達上百米。因此,經歷過黃河水的洗禮之後,大量的泥沙會進入到黃河裡面。
  • 黃河入海萬年,每年16億噸含沙量,為何沒有填滿渤海入海口?
    ,渤海遲早會被黃河填平。未來渤海會消失嗎?我們山東的地圖看上去有點像面向大海的駱駝。為什麼像駱駝呢?因為在萊州灣的西面的地形就像是駱駝的駝峰。這裡就是黃河的入海口黃河三角洲。這塊像是「駝峰」的地區在古代的時候還是渤海的一部分,而現在卻被黃河帶來的泥沙淤積成陸地了。
  • 黃河的泥沙遲早會填平渤海,能不能將黃河改道解決這一問題?
    黃河是中國的第二大長河,雖然水量不大,但由於途徑黃土高原而攜帶了大量泥沙,因此黃河的造地能力絕對是世界第一。目前位於黃河入海口的東營市面積每年都在擴大,而接納黃河的渤海面積則每年都在減小,如此下去,渤海遲早會被黃河填平,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 黃河會把「渤海」填平嗎?觀察海岸線有史以來的變化
    黃河會把「渤海」填平嗎?觀察海岸線有史以來的變化!說起來黃河,我們都會覺得很親切,黃河養育了華夏兒女,每年會有不少人前去觀摩,表達內心的尊敬,黃河這個名字怎麼來的大家很清楚,它的裡面包含的不止是水,還有好多的泥土和沙子,水和他們摻雜在一起,表現出來的顏色就是黃色,也就被親切的稱為黃河。
  • 黃河仍在製造陸地:再過2個世紀,渤海會被填平嗎?
    黃河對於我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但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也在用它巨大的泥沙含量在不停塑造著陸地。按照地質學家考證,在數千萬年前,黃河的入海口還在河南的孟津一帶,太行山就是一片沿海山脈。現在的河北、山東一帶都是汪洋大海。
  • 「三號洪水」衝沙入河,黃河能否承受,未來渤海會被填平嗎?
    不過,將黃河水量增大就理解為萊州灣將會被黃河泥沙淤埋成大型水庫,實屬有點小題大做,畢竟現代黃河自1855年改道並奪了濟南北邊的大清河匯入渤海後,在長近164年的時間裡,我國最大的內海渤海及其三大海灣之一(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的萊州灣並沒有因為黃河泥沙的淤積而被填平。
  • 渤海會被黃河攜帶的泥沙填滿嗎?為什麼會這樣?
    黃河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其長度約為5464千米,在國內僅次於長江(約6300千米),而在世界上則排名第五位,排在尼羅河(約6670千米,流經非洲東部與北部)、亞馬遜河(約6400千米,流經南美洲北部熱帶雨林地區)、長江(自西向東流經中國14個省級行政區劃)、密西西比河(約3767
  • 黃河流經黃土高原,每年裹挾16億噸泥沙,為何千萬年沒有填平渤海
    原題:黃河入海萬年,每年16億噸含沙量,為何沒有填滿渤海入海口?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她發源於我國青海省中部偏南的三江源地區,自西向東蜿蜒約5464公裡、呈一個巨大的「幾」字形流入渤海。千百萬年以來,黃河以母親的情懷默默的滋養著流域內各族兒女。雖然黃河是目前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平均每立方米含沙量可達40公斤,但是這並不代表黃河自形成之初就有如此大的含沙量,因此題中所說的黃河入海萬年沒錯,可在歷史上它並沒有如此大規模的水土流失。
  • 黃河是地球最大的填海造陸工程?看看它衝來的泥沙就曉得了
    黃河作為中國最著名的河流之一,它的名字就生動表現了黃河的根本特徵,那就是河水含沙量很大,招致河水很黃。其實黃河的上遊水還是比擬明澈的,但流經黃土高原後,黃河中下遊的河水就變得越來越黃了。在一些中央以至有「一碗水,半碗泥」的說法。也就是說舀一碗黃河水,就會有半碗的泥沙沉底,這當然是一種誇大的說法,但黃河水含沙量大,卻是世界公認的事實。
  • 幾百年後渤海會消失?看看海岸線有史以來的變化,情況不容樂觀!
    幾百年後渤海會消失?看看海岸線有史以來的變化,情況不容樂觀!作為中國最大的兩條河流,「長江」和「黃河」大家都很熟悉,但是一些小夥伴可能不知道,其實黃河之前並不叫黃河,而是叫「河」或者是「大河」。而之所以後來改名叫黃河,就是因為泥沙過多,和河水摻和在一起,使河水變黃,所以就改叫了「黃河」。而黃河變黃,還要從春秋時代說起。春秋時期,黃河水還很清澈,兩岸布滿了樹林和植被,河裡也就沒有泥沙。但是因為黃河流經的黃土高原,這種有沙的土地,本身就相對容易被雨水衝刷掉,而且這邊的天氣要麼是長時間不下雨,要麼就是連日的瓢潑大雨,因此地表裸露的地方就越來越多。
  • 在渤海海峽建一道大壩,連接兩大半島,渤海會成淡水湖嗎?可行麼
    渤海是我國最大的內海,面積達7.7萬平方公裡,海域周邊為遼寧省、河北省、天津市和山東省環繞,東端有遼東半島與山東半島環抱,兩者最近處的距離約125公裡,常有人大發奇想地認為,如果在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之間建一座大壩,將兩個半島連接起來,那麼從東北地區前往山東距離將近的多,交通方面不是一般的便利,而且渤海還會成為一個淡水湖,將有巨量的淡水資源可供利用,看起來真是好處多多呀
  • 黃河正在把渤海變成華北平原的一部分?或許只要200年
    雖然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果,但黃河水依然就像我們印象中的那樣,一碗水半碗泥。每年有16億噸泥沙隨著黃河衝積而下,其中的4億噸沉積在黃河下遊地區,而其餘的12億噸則全部流入了渤海。就算是對於面積7萬平方公裡的渤海來說,這也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 黃河注入渤海,形成黃河三角洲,會有什麼利與弊出現?
    黃河是我國的母親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側,總體流向自西向東流動,黃河主幹呈一個巨大的「幾」字型,全長約為5464千米,是我國第二長河,也是世界第六長河,黃河最終在山東省東營市注入渤海,並形成了巨大的黃河三角洲。
  • 渤海平均深度還不如青海湖,三百年內有消失的可能,想拯救卻太難
    渤海是我國最北端的海洋,也是最大的內海,面積達7.7萬平方公裡,比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面積還大1萬多平方公裡,然而一直以來,渤海的面積都在縮小中。渤海之所以變淺變小,主要的原因就是沿岸的河流帶來了大量的泥沙注入,這其中黃河的泥沙沉積作用最為巨大,上世紀90年代之前,黃河每年攜帶的泥沙量約16億噸,注入渤海泥沙沉積後製造大片的灘涂,導致渤海漸漸縮小,從1855年至今,黃河已經在山東東營地區造地數千平方公裡。
  • 二百年後,渤海會消失?
    這個就和今天要講的問題有關:逐漸消失的渤海。要想先說明這個問題,需要先講一下我們的母親河黃河。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我國文化的發源地。幾千年來,這條桀驁不馴的大河既為我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做出過巨大的貢獻,也給我國人民帶來過多次深重的災難。為了馴服黃河,造福人民,我國古代人民對黃河水災害進行了長期的艱苦卓絕的抗爭,留下了一幕幕史詩般的英雄壯舉。
  • 為什麼黃河在1952年,改道流向了公海?現在終於知道了
    提到黃河,你們會想到什麼?含沙量巨大?黃河壺口的壯觀?還是黃河河道的多次變化?無論是上面哪一個回答,都是能代表黃河的。因為上面三點都是黃河現有的特點。黃河的含沙量是高居世界榜首的。黃河壺口的景觀,一直是黃河景點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