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知道秦皇島,如果你去過的話,你會發現這根本就不是一個島,而是和大陸連在一起的,也許你會覺得名字起的不對。這個就和今天要講的問題有關:逐漸消失的渤海。
要想先說明這個問題,需要先講一下我們的母親河黃河。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我國文化的發源地。幾千年來,這條桀驁不馴的大河既為我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做出過巨大的貢獻,也給我國人民帶來過多次深重的災難。為了馴服黃河,造福人民,我國古代人民對黃河水災害進行了長期的艱苦卓絕的抗爭,留下了一幕幕史詩般的英雄壯舉。
由於黃河中遊流經黃土高原地區,導致黃河下遊夾雜了大量的泥沙。黃河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比非洲的尼羅河的含沙量還大。每年都會生產十六億噸泥沙,其中有十二億噸流入大海,剩下四億噸長年留在黃河下遊,形成了大片的衝積平原。所以說黃河的造陸能力是十分強的。
黃河歷史上曾多次改道,如南宋元明清時期,黃河就借道淮河入海,這直接為江蘇省帶來了大面積土地。鹽城市大部分土地都是那個時期形成的。但是歷史上黃河入渤海的時間還是較多的,這個有很多古蹟可以說明,秦皇島可以算是一個,它是在清朝乾隆年間和大陸連在一起的。還有一個滄州,滄州有一個鎮海獅,當年建的目的為了預防海嘯,而現在呢,滄州市區已經距離海岸線80公裡了。
到了現在,渤海消失的速度更快了,這裡除了黃河,海河,灤河,遼河等河流創造了衝擊平原外,又多了一個因素:人工填海。無論是直轄市天津,還是河北的唐山,秦皇島,滄州,遼寧的錦州,營口,大連,還有山東的濰坊煙臺,都有填海工程項目!但是和黃河創造的面積比就顯的小太多了。以曹妃甸港為例,總面積為310平方公裡,而黃河呢,黃河在兩千年的時間裡,讓渤海的面積小了三分之二。每年僅黃河可以新增20平方公裡的土地,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渤海的平均深度是20米,而現在變成了18米。
綜上所說,渤海也許二百年後真的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