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年後,渤海會消失?

2021-01-18 唐山中哥

相信大家都知道秦皇島,如果你去過的話,你會發現這根本就不是一個島,而是和大陸連在一起的,也許你會覺得名字起的不對。這個就和今天要講的問題有關:逐漸消失的渤海。

要想先說明這個問題,需要先講一下我們的母親河黃河。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我國文化的發源地。幾千年來,這條桀驁不馴的大河既為我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做出過巨大的貢獻,也給我國人民帶來過多次深重的災難。為了馴服黃河,造福人民,我國古代人民對黃河水災害進行了長期的艱苦卓絕的抗爭,留下了一幕幕史詩般的英雄壯舉。

渤海地區

由於黃河中遊流經黃土高原地區,導致黃河下遊夾雜了大量的泥沙。黃河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比非洲的尼羅河的含沙量還大。每年都會生產十六億噸泥沙,其中有十二億噸流入大海,剩下四億噸長年留在黃河下遊,形成了大片的衝積平原。所以說黃河的造陸能力是十分強的。

渤海衛星地圖

黃河歷史上曾多次改道,如南宋元明清時期,黃河就借道淮河入海,這直接為江蘇省帶來了大面積土地。鹽城市大部分土地都是那個時期形成的。但是歷史上黃河入渤海的時間還是較多的,這個有很多古蹟可以說明,秦皇島可以算是一個,它是在清朝乾隆年間和大陸連在一起的。還有一個滄州,滄州有一個鎮海獅,當年建的目的為了預防海嘯,而現在呢,滄州市區已經距離海岸線80公裡了。

填海工程

到了現在,渤海消失的速度更快了,這裡除了黃河,海河,灤河,遼河等河流創造了衝擊平原外,又多了一個因素:人工填海。無論是直轄市天津,還是河北的唐山,秦皇島,滄州,遼寧的錦州,營口,大連,還有山東的濰坊煙臺,都有填海工程項目!但是和黃河創造的面積比就顯的小太多了。以曹妃甸港為例,總面積為310平方公裡,而黃河呢,黃河在兩千年的時間裡,讓渤海的面積小了三分之二。每年僅黃河可以新增20平方公裡的土地,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渤海的平均深度是20米,而現在變成了18米。

綜上所說,渤海也許二百年後真的會消失!

相關焦點

  • 幾百年後渤海會消失?看看海岸線有史以來的變化,情況不容樂觀!
    幾百年後渤海會消失?看看海岸線有史以來的變化,情況不容樂觀!作為中國最大的兩條河流,「長江」和「黃河」大家都很熟悉,但是一些小夥伴可能不知道,其實黃河之前並不叫黃河,而是叫「河」或者是「大河」。現在的情況是,如果黃河繼續像這樣帶著泥沙流下去,若干年後渤海很可能會被填平。而渤海對北方的氣候調節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沒有了渤海,北方會變得更加乾燥。雖然地質資料表明,渤海灣地殼為防止被黃河填平,也在「努力」下沉,但是依然趕不上泥沙填埋的速度。黃河的年平均輸沙量為16億噸,什麼概念呢?
  • 渤海會成為死海 恢復清潔需要二百年
    恢復清潔需要二百年2004年09月20日14:14:12中國經濟周刊 穆易  日前,中國海洋檢測專家發出警告:渤海的環境汙染已到了臨界點,如果再不採取果斷措施遏止汙染,渤海將在十年後變成「死海」。那時,即便不向渤海排入一滴汙水,單靠其與外界水體交換恢復清潔,至少也需要二百年!  渤海會成為死海嗎?
  • 說說渤海的消失與否
    今天看到一個視頻說:渤海會消失嗎?雖然視頻按水路與各種原因進行分析渤海不會消失。 但是對渤海的消失與否,我不敢肯定,或許許多年後,渤海只是字典中的一個解釋詞。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從地理位置來看,渤海有東移跡象,不知是陸地的移動?還是地球整體水位置的變遷?
  • 渤海平均深度還不如青海湖,三百年內有消失的可能,想拯救卻太難
    渤海的平均深度只有18米左右(上世紀90年代中期數據)可以說是非常淺的淺海,我國最大的湖泊青海湖的平均深度(21米)都比渤海更深,有地質和水利學家認為每隔10年渤海的平均深度就會被抬升1米,其面積當然也在不斷減少,所以這樣發展下去的話,200-300年中渤海就有消失的可能,下圖中表示了渤海在未來年份中海岸線的變化,數字代表年份。
  • 黃河泥沙含量每年約16億噸,注入渤海,幾百年後渤海會被填平嗎?
    在眾多的海域中,人們將目光聚焦到了渤海。渤海是目前為止中國面積最大的內海,然而渤海的平均深度只有18米,相對於其他的海域,渤海是最接近地面的。黃河的泥沙會把渤海填平嗎?黃河帶來的大量泥沙沉積給填海造陸提供了原材料,但是經過探查人們又發現了一個新的問題。原料已然充足,如果想要填海造陸,那麼一定要具備泥沙在渤海沉積的條件。
  • 在渤海海峽建一道大壩,連接兩大半島,渤海會成淡水湖嗎?可行麼
    ,資料顯示渤海灣每年的蒸發量約300億立方米,而渤海灣周邊河流每年的注入量大約是825億立方米,這樣每年會有500多億的淡水資源進入,但是渤海灣中有著約1.4萬億立方米的海水,要想把如此巨量的海水替換成淡水,需要的時間是曠日持久的,至少需要幾十上百年的時間才可以。
  • 黃河會把渤海填平嗎?看完歷史上海岸線的變化,你就明白了!
    而黃河水中的大部分泥沙,最終都會隨著黃河流進渤海。那麼,如果這種情況沒有得到改善,日積月累,黃河會把渤海填平嗎?看完歷史上海岸線的變化,你就明白了!從602年到1938年間,黃河歷經數次改道,但至今仍然威脅著生態。從海岸線的變化來看,早在2000多年前,渤海的面積要比現在大得多。
  • 黃河每年攜帶16億噸泥沙流入渤海,渤海會被它填平嗎?
    它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流經九個省份後最終流入渤海。眾所周知,黃河還以攜帶大量泥沙而聞名,古人云「黃河鬥水,泥居其七」,主要原因在於黃河流經黃土高原時,黃土土質非常鬆散,很容易被雨水和洪水衝刷,而且,當地的植被破壞嚴重,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現象。每年,黃河都會攜帶近16億噸的泥沙匯入渤海。
  • 黃河會把「渤海」填平嗎?觀察海岸線有史以來的變化
    黃河會把「渤海」填平嗎?觀察海岸線有史以來的變化!說起來黃河,我們都會覺得很親切,黃河養育了華夏兒女,每年會有不少人前去觀摩,表達內心的尊敬,黃河這個名字怎麼來的大家很清楚,它的裡面包含的不止是水,還有好多的泥土和沙子,水和他們摻雜在一起,表現出來的顏色就是黃色,也就被親切的稱為黃河。
  • 渤海300年內可能會消失,平均深度還不如青海湖,拯救難度太大
    導讀:渤海300年內可能會消失,平均深度還不如青海湖,拯救難度很大雖然我們國家位於海邊的地方並不是特別多,但我們國家還是擁有很大的海洋面積,其中渤海就是我們國家最北端的海洋,也是我們國家面積最大的內海,非常的重要。
  • 霍金去世前留下神秘預言:百年後地球會消失,這會成為現實嗎?
    他的一生從未停止對於宇宙世界的探求,即使霍金的後半輩子只能夠無助的在輪椅上度過,但是他在面對疾病的時候並沒有低頭,在表達困難的情況下仍然發表了諸多巨作,被稱之為「宇宙之父」。霍金是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有人甚至將其與愛因斯坦相提並論,在關於宇宙的學術上,霍金擁有絕對的話語權。霍金對於黑洞的研究是非常透徹的,他也改變了我們對於黑洞一定是漆黑一片的看法。
  • 愛因斯坦預言「蜜蜂消失後,人類也會隨之消失」
    愛因斯坦的一生也足夠傳奇,二戰前,愛因斯坦建議美國抓緊原子彈的研究,二戰後卻反對美國的核研究和擴軍。愛因斯坦功成名就時,斷然以「不擅長當總統」而拒絕了以色列請他當總統的要求。一、時空扭曲理論:由於重力的作用,即一個質量足夠大的物體(如地球)會讓承載它的時空框架發生扭曲。二、一個質量足夠大的物體(如地球)會帶動時空結構一起轉動。三、如果蜜蜂消失了,人類也將僅僅剩下4年的光陰。我想大部分人都對愛因斯坦的三個預言摸不到頭腦,尤其是第三條,蜜蜂的消失和人類滅亡有什麼關係呢?
  • 黃河的泥沙遲早會填平渤海,能不能將黃河改道解決這一問題?
    目前位於黃河入海口的東營市面積每年都在擴大,而接納黃河的渤海面積則每年都在減小,如此下去,渤海遲早會被黃河填平,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圖中紅色區域是自秦朝以來,黃河、海河在渤海所新造的陸地)大家不要認為這種造地運動是天方夜譚,實際上只要是沿海地區的平原,基本都是大江大河衝出來的。
  • 世界級寬尾鳳蝶消失百年後重現四川省青城山
    自那之後,再沒有採集記錄可查,而寬尾鳳蝶也一度被認為已經從成都地區消失。「根據我這幾年的觀察,青城山現存2種型,普通型和白斑型。」趙力說,兩種類型裡,白斑型更為少見,一般在天氣炎熱時才會出現。「兩種寬尾鳳蝶相比較,臺灣的體型較小,後翅紅斑更發達。」趙力說,目前,世界上僅有這兩種寬尾鳳蝶。
  • 科學家推測幾百年後男性可能會消失,進化成「新男性」,為何?
    那麼Y染色體會不會消失,畢竟Y染色體是特有的,一旦Y染色體消失了,那麼男性就消失了啊他解釋道,人類在幾百年後,Y染色體會逐漸退化,屆時將不會出現男性,但是男性會以另外的身份出現,可以稱之為「新男性」。,男性體內的Y染色體竟然在不斷進化,這樣進化似乎是不利的,會慢慢升級,進化的方向是朝著X染色體發展的。
  • 「三號洪水」衝沙入河,黃河能否承受,未來渤海會被填平嗎?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地理#系列徵文原標題:黃河出現三號洪水,長久以往萊州灣會不會被黃河淤埋成大型水庫?不過,將黃河水量增大就理解為萊州灣將會被黃河泥沙淤埋成大型水庫,實屬有點小題大做,畢竟現代黃河自1855年改道並奪了濟南北邊的大清河匯入渤海後,在長近164年的時間裡,我國最大的內海渤海及其三大海灣之一(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的萊州灣並沒有因為黃河泥沙的淤積而被填平。
  • 百年後會滅絕,這是真的嗎?
    百年後會滅絕,這是真的嗎?近期許多媒體報導:世界上最細「稀有」的人種!百年後會滅絕,這是真的嗎?,該報導中說,世界上除了黑種人白種人和黃種人以外,還有一個種族人群就是紅色人,紅髮人在全球僅剩3000人,預計百年後就會滅絕。
  • 黃河才是世界最大的填海工程,看看它的攜沙量,就知道渤海危險了
    黃河才是世界最大的填海工程,看看它的攜沙量,多年後能填平渤海嗎?改道能否擴大國土面積?不得不說這個問題問得好,很顯然如果黃河改道外海,既可以免費的填海造陸,而且還能保持我國最大的內海之渤海的海域規模,真是一舉兩得,但實際上卻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
  • 如果人類從世界上消失後,地球會變成什麼樣呢
    在地球上幾乎沒有一個物種能夠對人類造成威脅,我們已經站在了食物鏈的最頂端,但對於全球的發展,人類如果還是像現在這樣肆意破壞環境,那麼終歸有一天地球上的資源會消失殆盡。到了生態環境被破壞的面目全非的那一天,地球將會如病入膏肓的老人一樣瀕臨死亡,假如人類有一天從地球上消失了會怎樣呢?
  • 湖南:唇形科植物「喜雨草」消失近百年後重現
    1918年8月,奧地利傳教士、植物學家韓馬迪(Handel-Mazzetti),在湖南西南部的武岡雲山,發現了一種新的唇形科植物,他將其命名為「Ombrocharis dulcis」(後被譯為「喜雨草」),並於1936年作為一個新屬、新種發表在《中國植物志要》。之後的歲月裡,這種柔弱的草,卻在人們視線裡消失,蹤跡全無。美麗的「喜雨草」,難道滅絕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