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百年後渤海會消失?看看海岸線有史以來的變化,情況不容樂觀!

2020-12-06 歷史小龍蝦

幾百年後渤海會消失?看看海岸線有史以來的變化,情況不容樂觀!

作為中國最大的兩條河流,「長江」和「黃河」大家都很熟悉,但是一些小夥伴可能不知道,其實黃河之前並不叫黃河,而是叫「河」或者是「大河」。而之所以後來改名叫黃河,就是因為泥沙過多,和河水摻和在一起,使河水變黃,所以就改叫了「黃河」。而黃河變黃,還要從春秋時代說起。

春秋時期,黃河水還很清澈,兩岸布滿了樹林和植被,河裡也就沒有泥沙。但是因為黃河流經的黃土高原,這種有沙的土地,本身就相對容易被雨水衝刷掉,而且這邊的天氣要麼是長時間不下雨,要麼就是連日的瓢潑大雨,因此地表裸露的地方就越來越多。再加上戰國時期,戰事頻繁,樹木植被被破壞的比較厲害,更加劇了水土流失,「大河」也就在這期間,被改名叫了「黃河」。

現在的情況是,如果黃河繼續像這樣帶著泥沙流下去,若干年後渤海很可能會被填平。而渤海對北方的氣候調節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沒有了渤海,北方會變得更加乾燥。雖然地質資料表明,渤海灣地殼為防止被黃河填平,也在「努力」下沉,但是依然趕不上泥沙填埋的速度。

黃河的年平均輸沙量為16億噸,什麼概念呢?如果拿這些泥沙來建成1米寬、3米高的城牆,它可以繞地球赤道轉9圈。所以說以這種速度,渤海被填平只是遲早的事。而照現在的情況來看,渤海大概多少年後會被填平呢?接下來,來看看渤海海岸線的歷史變化。

從春秋戰國時期到現在的2000多年間,渤海海岸線已經向東推進了大約100公裡,黃河三角洲正以每年大約兩到三公裡的速度向渤海推進,這個距離可以說是相當長的,而且根據渤海近幾十年的資料,上世紀70年代平均深度是20米,現在降到了18米,按照這個速度算,幾百年後,渤海就會被整個填平,從地球上消失了。所以說關於渤海,情況不容樂觀,拯救渤海,已是刻不容緩!

相關焦點

  • 黃河會把「渤海」填平嗎?觀察海岸線有史以來的變化
    黃河會把「渤海」填平嗎?觀察海岸線有史以來的變化!說起來黃河,我們都會覺得很親切,黃河養育了華夏兒女,每年會有不少人前去觀摩,表達內心的尊敬,黃河這個名字怎麼來的大家很清楚,它的裡面包含的不止是水,還有好多的泥土和沙子,水和他們摻雜在一起,表現出來的顏色就是黃色,也就被親切的稱為黃河。
  • 二百年後,渤海會消失?
    相信大家都知道秦皇島,如果你去過的話,你會發現這根本就不是一個島,而是和大陸連在一起的,也許你會覺得名字起的不對。這個就和今天要講的問題有關:逐漸消失的渤海。要想先說明這個問題,需要先講一下我們的母親河黃河。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我國文化的發源地。
  • 黃河會把渤海填平嗎?看完歷史上海岸線的變化,你就明白了!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黃河一半水一半沙的情況。雖然這樣的數據是誇張了點,但是也足以說明黃河的含沙量是很驚人的。而黃河水中的大部分泥沙,最終都會隨著黃河流進渤海。那麼,如果這種情況沒有得到改善,日積月累,黃河會把渤海填平嗎?看完歷史上海岸線的變化,你就明白了!從602年到1938年間,黃河歷經數次改道,但至今仍然威脅著生態。
  • 海平面上升66米後,中國哪些城市會消失?
    有衛星數據顯示,2014年相較於1993年,海平面上升了2.6英寸,差不多6釐米左右,現在每年海平面上升1/8英寸,差不多是0.3釐米。如果以10年為時間單位,差不多每個單位上升3釐米,這應該是可以明顯感受到海岸線在向內部移動的。我在海邊長大,這幾年拿卡車拉沙子和石頭過來填海的情況是越來越多了,如果不填的話,估計很多海邊的養殖場都要消失了。
  • 渤海平均深度還不如青海湖,三百年內有消失的可能,想拯救卻太難
    渤海的平均深度只有18米左右(上世紀90年代中期數據)可以說是非常淺的淺海,我國最大的湖泊青海湖的平均深度(21米)都比渤海更深,有地質和水利學家認為每隔10年渤海的平均深度就會被抬升1米,其面積當然也在不斷減少,所以這樣發展下去的話,200-300年中渤海就有消失的可能,下圖中表示了渤海在未來年份中海岸線的變化,數字代表年份。
  • 德國科學家稱氣候變化會讓海岸線後退100米,全球一半沙灘消失
    據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3月3日報導,2日,歐盟聯合研究中心的德國科學家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的研究表明,如果氣候變化繼續不受控制,到本世紀末,海岸線會將受到超過100米的侵蝕,世界上一半的沙灘可能會消失。
  • 渤海300年內可能會消失,平均深度還不如青海湖,拯救難度太大
    導讀:渤海300年內可能會消失,平均深度還不如青海湖,拯救難度很大雖然我們國家位於海邊的地方並不是特別多,但我們國家還是擁有很大的海洋面積,其中渤海就是我們國家最北端的海洋,也是我們國家面積最大的內海,非常的重要。
  • 黃河每年攜帶16億噸泥沙流入渤海,渤海會被它填平嗎?
    它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流經九個省份後最終流入渤海。眾所周知,黃河還以攜帶大量泥沙而聞名,古人云「黃河鬥水,泥居其七」,主要原因在於黃河流經黃土高原時,黃土土質非常鬆散,很容易被雨水和洪水衝刷,而且,當地的植被破壞嚴重,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現象。每年,黃河都會攜帶近16億噸的泥沙匯入渤海。
  • 說說渤海的消失與否
    今天看到一個視頻說:渤海會消失嗎?雖然視頻按水路與各種原因進行分析渤海不會消失。 但是對渤海的消失與否,我不敢肯定,或許許多年後,渤海只是字典中的一個解釋詞。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從地理位置來看,渤海有東移跡象,不知是陸地的移動?還是地球整體水位置的變遷?
  • NASA衛星拍攝到中國海岸線變化,潮間帶急速萎縮,現狀令人擔憂
    潮間帶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是生態方面,我國的潮間帶面積廣闊,有著獨特的生態環境,既能呈現形態不一的樣貌,又能形成美麗的人文景觀,其淨化汙染、防範風暴等功能更是對保持生態穩定發揮著重大作用,為維護生物多樣性做出了巨大貢獻;其次是經濟方面,潮間帶最重要的應用就是風能發電,潮間帶年平均風速可達
  • 黃河泥沙含量每年約16億噸,注入渤海,幾百年後渤海會被填平嗎?
    黃河的泥沙會把渤海填平嗎?黃河帶來的大量泥沙沉積給填海造陸提供了原材料,但是經過探查人們又發現了一個新的問題。原料已然充足,如果想要填海造陸,那麼一定要具備泥沙在渤海沉積的條件。如今的黃河已經將所有的徑流量匯入渤海,儘管渤海填海造陸的發展情況並不能滿足人們的預期,可是渤海卻實實在在發生了改變。渤海每天都在承接著黃河帶來的極大泥沙,日積月累之下,渤海的海岸線已經後退了十幾公裡。
  • 臺灣:搶救消失的海岸線
    (資料照片)  在赴臺遊客心中,臺灣的原始海岸線是最美的風景之一,碧海藍天,細沙椰林,柔風拂面,世界忽然安靜下來,心中只剩純淨唯美。然而,想要體驗的遊客如今要趁早了,因為受多種因素影響,近年來臺灣的海岸線大幅後退,海洋生態資源面臨嚴重威脅,許多美景被大海吞噬,不斷消失的海岸線亟待搶救。
  • 科學家警告:2100年海岸線後退100米,全球一半沙灘消失
    最近,一項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的研究表明,如果目前的碳排放繼續有增無減,將導致全世界在2100年失去49.5%的沙灘和近13.2萬公里海岸線。與此同時,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消息,南極前不久經歷了破紀錄的高溫。研究人員發現,由於氣候變化導致南極登曼冰川融化加速,可能釋放數十億噸的冰,足以使全球海平面上升近5英尺。
  • 黃河的泥沙遲早會填平渤海,能不能將黃河改道解決這一問題?
    目前位於黃河入海口的東營市面積每年都在擴大,而接納黃河的渤海面積則每年都在減小,如此下去,渤海遲早會被黃河填平,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圖中紅色區域是自秦朝以來,黃河、海河在渤海所新造的陸地)大家不要認為這種造地運動是天方夜譚,實際上只要是沿海地區的平原,基本都是大江大河衝出來的。
  • 如果冰川全部融化,海平面上升66米,中國的哪些城市會消失?
    有衛星數據顯示,2014年相較於1993年,海平面上升了2.6英寸,差不多6釐米左右,現在每年海平面上升1/8英寸,差不多是0.3釐米。如果以10年為時間單位,差不多每個單位上升3釐米,這應該是可以明顯感受到海岸線在向內部移動的。我在海邊長大,這幾年拿卡車拉沙子和石頭過來填海的情況是越來越多了,如果不填的話,估計很多海邊的養殖場都要消失了。
  • 渤海古陸大平原會再次浮出水面嗎?
    渤海地區因此度完全 裸露成陸,形成了一片平坦的大平原,許多動物的家園。在距今大約12000年的時候,渤海古陸平原再次沉入了海底。這是因為當時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大幅度上升,渤海平原逐漸被水淹沒,曾在渤海平原上奔騰不已的黃河、灤河和遼河,也隨著海水重新浸人渤海古陸,成為渤海的一個組成部分。  近年來,海平面變化的問題又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有人認為海平面將會上升,有人則不這麼認為。
  • 英國海岸線正在消失 沿海城鎮7000所房屋將沉入大海
    來源:海外網英國東部海岸正在消失(圖源:每日郵報)海外網11月20日電近日,一幅描繪英國海岸線正在消失的地圖引發關注。該地圖顯示,隨著海岸侵蝕,未來20年,英國沿海城鎮可能被摧毀,到本世紀末,7000所房屋將沉入大海。
  • 地球海岸線重組?海平面上升島嶼消失已開始,我國部分也或被淹沒
    在2020年初期時段,大家應該也看到了這個消息,那就是印尼的島嶼因為海岸線的變化出現了沉沒,進入到了海底區域,所以這種危機確實已經出現,是一個事實。島嶼消失已開始上面我們也說了,印尼在2020年的島嶼消失已開始,這個已經證實,未來肯定會越來越多,而海平面變化雖然是自然災難的一部分,但是歸根結底還是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所以人類將氣候的影響縮小到最低,那麼海平面的上升也會得以緩解
  • 渤海大型魚類已近枯竭 十張圖了解2018年中國海洋開發現狀與趨勢
    中國擁有著三萬多公裡的海岸線和三百萬平方公裡的海洋國土面積,蔚藍大海為國家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自然資源,但海洋卻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健康。近日,全國人大財經委在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的《關於發展海洋經濟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中指出,目前我國海洋生態環境形勢不容樂觀,環境汙染和資源浪費並存,同時過度捕撈下,渤海部分汙染嚴重地區甚至出現了「海底沙漠」。蔚藍大海,本該是一片生機盎然的世界,現在部分區域卻出現水體生物滅絕現象,必須要繼續加強監管,提高綠色開發水平,發展健康海洋經濟,才能讓蔚藍大海「活」出秀美姿態。
  • 海洋生態資源面臨嚴重威脅 臺灣搶救消失的海岸線
    臺灣:搶救消失的海岸線  本報記者 汪靈犀  在赴臺遊客心中,臺灣的原始海岸線是最美的風景之一,碧海藍天,細沙椰林,柔風拂面,世界忽然安靜下來,心中只剩純淨唯美。然而,想要體驗的遊客如今要趁早了,因為受多種因素影響,近年來臺灣的海岸線大幅後退,海洋生態資源面臨嚴重威脅,許多美景被大海吞噬,不斷消失的海岸線亟待搶救。  「漲潮時就半沉海中」  「全臺海岸線都在退縮。」臺灣高雄市水利局官員說,他們下轄的旗津區原本是旅遊熱門地,但海岸線遭嚴重侵蝕,短短幾年海浪拍到民宅門口,最嚴重時原本離海幾十米遠的房屋都快要保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