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搶救消失的海岸線

2020-12-08 新華網客戶端

如今為留住消失的海岸線,沙灘上釘滿消波塊,美景早無蹤影。(資料照片)

  在赴臺遊客心中,臺灣的原始海岸線是最美的風景之一,碧海藍天,細沙椰林,柔風拂面,世界忽然安靜下來,心中只剩純淨唯美。然而,想要體驗的遊客如今要趁早了,因為受多種因素影響,近年來臺灣的海岸線大幅後退,海洋生態資源面臨嚴重威脅,許多美景被大海吞噬,不斷消失的海岸線亟待搶救。

  「漲潮時就半沉海中」

  「全臺海岸線都在退縮。」臺灣高雄市水利局官員說,他們下轄的旗津區原本是旅遊熱門地,但海岸線遭嚴重侵蝕,短短幾年海浪拍到民宅門口,最嚴重時原本離海幾十米遠的房屋都快要保不住。茄萣區也已被列為一級海岸防護區,海岸線10多年來遭嚴重侵蝕,其下轄的崎漏裡大片沙灘退縮上百米。

  臺灣「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監測數據顯示,全臺至少12處海灘和沙洲正嚴重流失,過去30年退縮了100到650米,總長約1576公裡的海岸線正在慢慢縮短。島內媒體苦笑稱,不斷消失的海岸線讓臺灣陸地輪廓變了樣,「從胖番薯變瘦地瓜」。

  嘉義縣布袋鎮好美裏海灘20多年前曾舉辦過風帆船比賽,當時選手必須從堤岸步行約60米才能抵達海灘,如今只要遇到大潮,海水就直逼堤岸。位於布袋鎮與東石鄉交界處的壽島,原本「海岸巡防署」官兵車輛出入島通行無阻,現在漲潮時,壽島就「半沉」海中。

  10多年前,臺南黃金海岸夕陽時分的「海天一色」美景讓很多人為之沉醉。可昔日「最美沙灘」在海浪侵蝕下「節節敗退」,如織遊人早已不再,只能聽到湧浪打在消波塊(放在岸邊用來固定泥沙的水泥墩子)上發出「轟、轟、轟」的巨響。

  是誰「謀殺」了臺灣海灘

  是誰「謀殺」了這些美麗海灘?

  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林宗儀通過研究得出結論:保護海岸用的消波塊和水泥堤防,其實正是殺手。「離岸堤做到哪裡,下遊就開始侵蝕。」

  66歲的王博文,家中世代在臺南市北門區海邊捕魚為生。他說,20多年前北門開發養殖後,在外圍築起堤防,印象中從那時開始,海岸就逐漸倒退。現在堤防加到5米高,海岸「起碼退了1000米遠」。

  這頗有些「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意味。臺灣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副教授董東璟說,民眾憂心大水衝破堤岸造成淹水,於是築起更高的堤防。護岸水泥化後,從陸地流出的河沙、山沙被阻隔,沙子沒有補充、只有流失,沙灘自然越來越少。

  漁港、商港、消波塊和防波堤營造出的人工堡壘,幾乎完全佔據臺灣島西部海岸,從新竹縣市、臺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到嘉義縣,人工海岸線超過90%。過去三四十年,海岸侵蝕問題日益嚴重,加上氣候變遷加劇、海平面上升、颱風波浪和暴潮增強等,未來狀況估計比現況更糟。

  「有些原因我們甚至意想不到,人類活動真是『兩面刃』。」高雄市水利局指出,本意為保護環境而做的水土保持,減少了土石流沙崩落,但山沙是海岸沙灘的沙源,當山沙不再大量隨河川流向大海,沙灘也難以維持。

  沙灘美景還能找回嗎

  臺灣公共電視曾經做過一期節目,梳理這些年來臺灣本島被侵蝕和吞噬的海岸線,發現十幾年來海岸線被侵蝕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幾乎沒有復原的情況。

  「侵蝕已是不可避免,要如何解決?」林宗儀表示,海岸侵蝕導致樹林、沙灘、沙丘、蝦蟹等消失,對生態產生衝擊,甚至危及民眾生命財產安全,臺當局對此不得不正視。

  最近,臺灣「水利署第六河川局」大規模開展「養灘工程」,在北門等地用消波塊堆出10條突堤,希望留住海沙。王博文悲觀地表示,幫助不大,而且突堤改變海流,影響了捕撈,今年的鰻苗捕撈季,他幾乎沒有收穫。連臺「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也承認,丟消波塊護岸,「看來是抵不過大自然力量」。

  董東璟認為,當局不能再繼續「兵來將擋、水來土淹」的思維,要建立長期計劃,留出足夠預算。搶救海岸線不可能立竿見影,重點在「慢慢做,不要停」。

  然而, 說得容易,做起來很難。「以縣政府目前的財力、人力及協調力,要解決海岸線退縮的問題是天方夜譚。」嘉義縣政府綜合規劃處長李明嶽說,搶救海岸線應由臺當局統一制定政策,縣市政府來配合。

  然而,在現在的臺灣政治制度下,這談何容易。執政黨只會考慮任期內的、見效快的事情,這些見效長遠但攸關重大的事件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列。靠民進黨,臺灣民眾能等來希望嗎?(記者 汪靈犀)

相關焦點

  • 海洋生態資源面臨嚴重威脅 臺灣搶救消失的海岸線
    臺灣:搶救消失的海岸線  本報記者 汪靈犀  在赴臺遊客心中,臺灣的原始海岸線是最美的風景之一,碧海藍天,細沙椰林,柔風拂面,世界忽然安靜下來,心中只剩純淨唯美。然而,想要體驗的遊客如今要趁早了,因為受多種因素影響,近年來臺灣的海岸線大幅後退,海洋生態資源面臨嚴重威脅,許多美景被大海吞噬,不斷消失的海岸線亟待搶救。  「漲潮時就半沉海中」  「全臺海岸線都在退縮。」臺灣高雄市水利局官員說,他們下轄的旗津區原本是旅遊熱門地,但海岸線遭嚴重侵蝕,短短幾年海浪拍到民宅門口,最嚴重時原本離海幾十米遠的房屋都快要保不住。
  • 臺灣海岸線退縮嚴重 由胖番薯變瘦地瓜
    中國臺灣網12月11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海岸線長達1500多公裡,但全臺西岸北到南都出現海岸退縮現象,臺南北門、七股海濱50年來倒退1000米,黃金海岸20年退縮30米,海岸線退縮讓臺灣陸地從胖番薯變成瘦地瓜;臺當局預算不足,更缺乏長期且全面性的搶救計劃,紀錄片《洪水來了》恐在臺真實上演。
  • 臺灣西部海岸線退縮 臺媒:陸地從胖番薯變瘦地瓜
    【觀察者網綜合】中國臺灣海岸線總長約1576公裡,但如今全臺西岸從北到南都出現了海岸退縮現象,臺媒稱臺灣陸地「從胖番薯變瘦地瓜」。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網站12月11日報導,臺南北門、七股海濱50年來倒退1000米,黃金海岸20年退縮30米,海岸線退縮讓臺灣陸地「從胖番薯變瘦地瓜
  • 臺報:臺灣民眾共同守護 別讓美麗的海岸線淪陷
    社論摘錄如下:  臺灣四面環海,海岸線旖旎多姿美景無限,近年來卻飽受破壞,幾乎已面目全非。臺灣環境資訊協會日前公布九處最美麗的海岸,呼籲全體臺灣民眾共同守護,如果民眾不能停止對海岸的摧殘,及時採取護岸保育行動,海岸美景與自然生態很可能一去不復返。
  • 臺灣野柳女王頭恐5年後斷頭 外傘頂洲2021年或消失
    原標題:臺灣野柳女王頭恐5年後斷頭 外傘頂洲2021年或消失 ▲位於嘉義與雲林外海的外傘頂洲▲高雄「彌陀海岸」景區管理處「搶救女王頭大作戰」也一直在進行,不過,25日傳來的最新消息並不樂觀,技術團隊以「納米塗料補強巖石技術」9個月來在其他巖石實驗,卻出現片狀剝落、巖表白化的現象,技術瓶頸讓女王頭「凍齡」增不確定因素。  也就是說,如果自然風化條件不變,野柳女王頭預估5-10年就會斷頸,但是,7級以上強震或17級以上強颱風來襲,恐怕瞬間斷裂。
  • 臺灣首例獸醫聯手搶救蜘蛛 網友好驚訝
    臺灣首例獸醫聯手搶救蜘蛛 網友好驚訝 2017年12月13日 16:18:00來源:中國臺灣網 >   臺灣獸醫聯手搶救蜘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12月13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的員工12日在臉書上表示,收到民眾送來一隻受傷的「白額高腳蛛」,經過獸醫們的搶救後已成功野放。保育員開玩笑稱「這應該是臺灣第一隻,被送到動物醫院的蜘蛛了吧」。
  • 浪淘沙、海蝕根 300人連署搶救"百年夫妻樹"
    臺東南田海邊罕見百年瓊崖海棠老樹,因海岸線退縮,可能遭到海浪吞噬,經過達仁、大武2鄉的民眾陳情搶救,臺東縣政府同意列入老樹保護。圖片來源:「中央社」中新網7月20日電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東縣達仁鄉南田村海岸旁有兩株瓊崖海棠老樹,緊緊依偎百年,因海岸線逐漸退縮,面臨遭海水吞噬危機,附近民眾緊急發起「搶救老樹」活動,縣府已同意列為珍貴老樹保護。
  • 臺灣海岸線退縮:最嚴重地區50年倒退1000米!
    環球網援引臺灣媒體報導稱,目前臺灣的海岸線正在不斷受到海水侵蝕,以往的沙灘被淹沒,最嚴重的地方,海岸線在最近50年裡退縮了1000米。臺灣經濟部、地質調查所監測數據顯示,全臺灣至少12處海灘和沙洲正嚴重流失,過去30年退縮了100到650米。
  • 海岸線退縮 農漁民憂生計
    「立委」徐欣瑩(左)與裡長們談論海岸線後退問題東南網1月23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新竹縣竹北海岸近年來侵蝕嚴重,沿海養殖業者與農民擔心海岸流失,魚塭與稻田不保,「一生心血,就此流失!」漁民臉上流露不安和無奈。竹縣籍「立委」徐欣瑩昨天邀縣議員鄭美琴、蘇明輝和水利署等相關單位會勘,爭取有效改善,當地居民盼望能興建堤防,加強海岸線防護措施。
  • 浪淘沙、海蝕根 300人連署搶救「百年夫妻樹」(圖)
    臺東南田海邊罕見百年瓊崖海棠老樹,因海岸線退縮,可能遭到海浪吞噬,經過達仁、大武2鄉的民眾陳情搶救,臺東縣政府同意列入老樹保護。圖片來源:「中央社」中國園林網7月21日消息: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東縣達仁鄉南田村海岸旁有兩株瓊崖海棠老樹,緊緊依偎百年,因海岸線逐漸退縮,面臨遭海水吞噬危機,附近民眾緊急發起「搶救老樹」活動,縣府已同意列為珍貴老樹保護。
  • 臺灣展開搶救女巫大作戰 男學員也來湊熱鬧(圖)
    中新網9月17日電 臺灣也有女巫,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在臺灣少數民族地區有崇高地位的靈媒(女巫)階級,隨著外來宗教入侵及部落與生活習慣改變,這特有文化幾乎消失,僅留下破碎凌亂記載。擔心神秘的靈媒角色未來無法完整呈現,屏東春日鄉正發起搶救女巫大作戰。
  • 臺灣積極應對海洋環境汙染嚴峻考驗
    本報記者  柴逸扉(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臺灣:搶救消失的海岸線  如今為留住消失的海岸線,沙灘上釘滿消波塊,美景早無蹤影。  (資料照片)   曾經臺灣許多海岸線都如這般美麗,碧海、沙灘、卵石,令人流連忘返。  (資料照片)  臺南黃金海岸沙灘消失,觀海平臺地基也在海潮侵蝕下消失。
  • 臺灣「搶救國文聯盟」呼籲臺當局重視國文教育
    中國臺灣網5月4日消息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搶救國文教育聯盟」4日上午舉行「一則以喜一則以憂」記者會,並表示,國文是所有教育的根本,希望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重新修訂課綱。「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副召集人臺灣陽明大學教授張曉風、前桃園高中教務主任趙寶珠、執行秘書李素真出席。
  • 比臺灣更美的沿海公路:全程70公裡,太平洋的海岸線觸手可及
    一條繞著海岸線彎曲行走的沿海公路,道路一邊是太平洋的海岸線,另一邊則是原始的自然風貌與偶爾出現的村莊,想要感受臺灣同款最美公路,那這裡一定能被評為此生一定要自駕一次的地方。因為中國駕照申請的小白本無法在日本租車,因此我特地在抵達熱海前就拜託一位當地的朋友一定帶我們去感受一遍這條日本最美的沿海自駕公路。這條路上上許多非常著名的漁港,從熱海出來之後沿著伊豆半島冬邊的海岸線南下,非常爽。
  • 科學家警告:2100年海岸線後退100米,全球一半沙灘消失
    今年1月份,有媒體報導稱,由於海平面上升,印尼蘇門答臘島南部已有兩座小島消失。而在泰國中部以南的海邊,周邊土壤遭受海水的侵蝕流失嚴重。海岸線後退、沙灘消失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過度開發利用、颱風或者颶風帶來的風暴潮侵蝕,以及上遊河流衝擊泥沙減少等等,但是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加劇海岸線侵蝕,無疑是重要因素。 數據更有說服力。
  • 海岸線每年被侵蝕三米,英國整個村莊快消失
    據英國《鏡報》9月11日報導,54歲的朱麗葉·布拉克斯蘭(Juliet Blaxland)在過去的12年裡一直生活在英國最受侵蝕威脅的海岸線上,這幾年來,這位房主十分擔憂,她表示,她擔心自己的房子在未來五年內會墜入大海。
  • 臺灣搶救野柳「女王頭」 護頸團隊大揭密(圖)
    中新社發 陳文 攝 中新網6月27日電 最新一期臺灣《商業周刊》關注到遊客到臺灣都要去看的野柳女王頭的保護問題。報導說,臺灣最受歡迎的自然景點,可能有救了,而且隨時會因強震或強風而「斷頸」的野柳女王頭,岌岌可危的命運終於露出了曙光。
  • 英國海岸線正在消失 沿海城鎮7000所房屋將沉入大海
    來源:海外網英國東部海岸正在消失(圖源:每日郵報)海外網11月20日電近日,一幅描繪英國海岸線正在消失的地圖引發關注。該地圖顯示,隨著海岸侵蝕,未來20年,英國沿海城鎮可能被摧毀,到本世紀末,7000所房屋將沉入大海。
  • 地球海洋出現危機,13萬公里海岸線將消失!專家:我們要做好準備
    地球環境如今備受考驗,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不斷發展,海平面也在不斷上升,地球的環境變化也將會影響到人類的生存,有研究報告指出,到2100年,地球氣候變化引發的海平面上升將吞噬地球大部分海岸線,全世界50%的沙灘將徹底消失。
  • 臺灣海岸線的神奇地貌,有的像蘑菇,有的像女王頭
    這裡是野柳,臺灣東北岸一片神奇的海岸線。野柳,突出海面的岬角,長約1700公尺,由於海蝕風化及地殼運動等作用,造就了海蝕洞溝、蜂窩石、燭狀石、豆腐石、蕈狀巖、壺穴、溶蝕盤等綿延羅列的奇特景觀。不能去踩,因為他們很容易被損壞,他們的形成也很難~像一個個大蘑菇的礁石在蘑菇群中的我這樣的壯觀和碧藍的海連在一起,讓人流連仔細觀察,有更多奇怪形狀的礁石不願離去,在烈日下撐把傘,坐在礁石上,看海拍打著奇石的海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