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海岸線退縮嚴重 由胖番薯變瘦地瓜

2020-12-05 參考消息

中國臺灣網12月11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海岸線長達1500多公裡,但全臺西岸北到南都出現海岸退縮現象,臺南北門、七股海濱50年來倒退1000米,黃金海岸20年退縮30米,海岸線退縮讓臺灣陸地從胖番薯變成瘦地瓜;臺當局預算不足,更缺乏長期且全面性的搶救計劃,紀錄片《洪水來了》恐在臺真實上演。臺灣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副教授董東璟強調,臺當局養灘不如波蘭,不能再持「兵來將擋、水來土淹」思維了。

12處沙灘嚴重流失

臺「經濟部」地質調查所監測全臺,發現至少12處海灘和沙洲正嚴重流失,過去30年,退縮了100到650米。董東璟表示,過去三四十年受到人為設施,如海岸工業區、港口興建等,以及天然沙源減少等因素影響,臺灣海岸侵蝕問題日益嚴重,氣候變遷加劇、海平面上升、颱風波浪和暴潮增強,可以預見未來狀況只會比現況更糟。人工設施充斥西部海岸線是海岸線消失一大主因。董東璟舉例,民眾憂心大水衝破堤岸造成淹水,於是築起更高的堤防,護岸水泥化之後,沙源被阻隔,自然越來越少。

董東璟以臺南黃金海岸為例,20年來海岸線平均倒退30米以上,「水利署」在此進行海岸人工養灘工程,於離岸1、200米處放置消波塊避免沙子被帶走,黃金海岸以觀夕聞名,現在觀夕伴隨的是眼前的消波塊,海天一色消失。

海岸線均退30米

臺南社區大學環境小組研究員晁瑞光表示,沙子本就會流失,過去沙被颳走還會再回來,現因過度人工設施破壞大自然平衡,沙源補不進來有去無回。他以曾文溪口北岸防風林到七股「國聖燈塔」間的海岸線為例,今年9月間颱風豪雨襲擊沙子流失大半,臺南四草大橋一帶用肉眼即能看到道路比海水還低,失去沙灘,不只美景不見,未來數十年間,道路「晴天淹水」噩夢不遠。

養殖、觀光受衝擊

受衝擊的還有養殖戶及觀光業者生計,七股舄湖是臺南重要牡蠣養殖區,近年舄湖外側沙洲後退且出現缺口,大量土沙入侵舄湖,漁船航道淤積嚴重,退潮時水位降低,船筏有時還會擱淺海中。夾在北門舄湖、將軍漁港之間的馬沙溝濱海遊憩區,是臺南市唯一合格的海水浴場,由於沙灘流失,遊客愈來愈少。

董東璟強調,過去臺當局推動墾丁後灣的海岸環境營造、高雄西子灣和臺南安平人工岬灣等,已見成效。安平秋茂園效法波蘭,施作人工岬灣讓沙子形成自然淤積,類似養灘,卻因臺當局預算有限無法持之以恆,未達預期效果;反觀波蘭,財政不如臺灣,當地政府卻願意每年花錢養灘。

董東璟說,臺當局雖已開始重視但欠缺全面性作為,只挑幾個示範點施作且無配套措施,囿於預算不足,計劃無法長年執行,搶救海岸線不可能立竿見影,重點在「慢慢做、不要停」。晁瑞光建議,臺當局可善用蚵棚形成的天然浮島,當作保護沙灘的第一道防線。(中國臺灣網 盧佳靜)

本文系轉載,不代表參考消息網的觀點。參考消息網對其文字、圖片與其他內容的真實性、及時性、完整性和準確性以及其權利屬性均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和相關方自行核實。

相關焦點

  • 臺灣西部海岸線退縮 臺媒:陸地從胖番薯變瘦地瓜
    【觀察者網綜合】中國臺灣海岸線總長約1576公裡,但如今全臺西岸從北到南都出現了海岸退縮現象,臺媒稱臺灣陸地「從胖番薯變瘦地瓜」。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網站12月11日報導,臺南北門、七股海濱50年來倒退1000米,黃金海岸20年退縮30米,海岸線退縮讓臺灣陸地「從胖番薯變瘦地瓜
  • 海洋生態資源面臨嚴重威脅 臺灣搶救消失的海岸線
    臺灣:搶救消失的海岸線  本報記者 汪靈犀  在赴臺遊客心中,臺灣的原始海岸線是最美的風景之一,碧海藍天,細沙椰林,柔風拂面,世界忽然安靜下來,心中只剩純淨唯美。然而,想要體驗的遊客如今要趁早了,因為受多種因素影響,近年來臺灣的海岸線大幅後退,海洋生態資源面臨嚴重威脅,許多美景被大海吞噬,不斷消失的海岸線亟待搶救。  「漲潮時就半沉海中」  「全臺海岸線都在退縮。」臺灣高雄市水利局官員說,他們下轄的旗津區原本是旅遊熱門地,但海岸線遭嚴重侵蝕,短短幾年海浪拍到民宅門口,最嚴重時原本離海幾十米遠的房屋都快要保不住。
  • 臺灣:搶救消失的海岸線
    (資料照片)  在赴臺遊客心中,臺灣的原始海岸線是最美的風景之一,碧海藍天,細沙椰林,柔風拂面,世界忽然安靜下來,心中只剩純淨唯美。然而,想要體驗的遊客如今要趁早了,因為受多種因素影響,近年來臺灣的海岸線大幅後退,海洋生態資源面臨嚴重威脅,許多美景被大海吞噬,不斷消失的海岸線亟待搶救。
  • 臺灣海岸線退縮:最嚴重地區50年倒退1000米!
    環球網援引臺灣媒體報導稱,目前臺灣的海岸線正在不斷受到海水侵蝕,以往的沙灘被淹沒,最嚴重的地方,海岸線在最近50年裡退縮了1000米。臺灣經濟部、地質調查所監測數據顯示,全臺灣至少12處海灘和沙洲正嚴重流失,過去30年退縮了100到650米。
  • 海岸線退縮 農漁民憂生計
    東南網1月23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新竹縣竹北海岸近年來侵蝕嚴重,沿海養殖業者與農民擔心海岸流失,魚塭與稻田不保,「一生心血,就此流失!」漁民臉上流露不安和無奈。竹縣籍「立委」徐欣瑩昨天邀縣議員鄭美琴、蘇明輝和水利署等相關單位會勘,爭取有效改善,當地居民盼望能興建堤防,加強海岸線防護措施。
  • 臺灣積極應對海洋環境汙染嚴峻考驗
    (資料照片)  在赴臺遊客心中,臺灣的原始海岸線是最美的風景之一,碧海藍天,細沙椰林,柔風拂面,世界忽然安靜下來,心中只剩純淨唯美。然而,想要體驗的遊客如今要趁早了,因為受多種因素影響,近年來臺灣的海岸線大幅後退,海洋生態資源面臨嚴重威脅,許多美景被大海吞噬,不斷消失的海岸線亟待搶救。
  • 臺報:臺灣民眾共同守護 別讓美麗的海岸線淪陷
    社論摘錄如下:  臺灣四面環海,海岸線旖旎多姿美景無限,近年來卻飽受破壞,幾乎已面目全非。臺灣環境資訊協會日前公布九處最美麗的海岸,呼籲全體臺灣民眾共同守護,如果民眾不能停止對海岸的摧殘,及時採取護岸保育行動,海岸美景與自然生態很可能一去不復返。
  • 比臺灣更美的沿海公路:全程70公裡,太平洋的海岸線觸手可及
    一條繞著海岸線彎曲行走的沿海公路,道路一邊是太平洋的海岸線,另一邊則是原始的自然風貌與偶爾出現的村莊,想要感受臺灣同款最美公路,那這裡一定能被評為此生一定要自駕一次的地方。因為中國駕照申請的小白本無法在日本租車,因此我特地在抵達熱海前就拜託一位當地的朋友一定帶我們去感受一遍這條日本最美的沿海自駕公路。這條路上上許多非常著名的漁港,從熱海出來之後沿著伊豆半島冬邊的海岸線南下,非常爽。
  • 被稱之野地瓜,營養價值比地瓜高,農村娃不愛吃,如今一斤100元
    被稱之野地瓜,營養價值比地瓜高,農村娃不愛吃,如今一斤100元!地瓜算不上是主食,但是其深受老百姓的喜愛,很多地方都種植地瓜,所以地瓜的價格比較低,也是一般人所能接受的。地瓜可以蒸著吃也可以炒著吃,自然看每個人的愛好了,甚至是做成酒,就比如常見的地瓜燒,也是平民美酒。
  • 臺灣獼猴成「災」 林務主管部門計劃結紮控制(圖)
    野生獼猴危害農作物嚴重且不斷繁殖,「林務局」正嘗試以結紮方式,控制猴群數量。(網絡圖)  中國臺灣網11月17日消息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臺灣獼猴在山區危害農作物愈來愈嚴重,塔塔加等地也傳出了臺灣獼猴咬傷人事件,「林務局」計劃以結紮方式控制猴群,嘉義縣爭取成為優先實施區,近期專家學者將討論是否在保育動物中取消臺灣獼猴。
  • 俗稱野地瓜,價值卻比地瓜高,如今100元1斤,卻沒人種植
    但是這兒的地瓜並不是大家生活起居中所看到的地瓜,只是一種長在土中的野果。它神似地瓜,香味濃厚,可是使用價值卻比地瓜也要高許多 。之前農村娃非常少吃蘋果,全是充分發揮「親自動手,衣食無憂」的幸福品行,小朋友們常常三五成群去山上尋找各種各樣野果來吃。而在農曆六月份的情況下,野地瓜就成熟了。
  • 「變色」海岸線:中國首個海岸線法規解讀
    新華社北京4月1日電題:「變色」海岸線:我國首個海岸線法規解讀  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  海岸線是海洋與陸地的分界線,有著重要的生態功能和資源價值,是發展海洋經濟的前沿陣地。近日,我國首個海岸線法規《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正式施行,國家海洋局相關負責人對此進行了解讀。
  • 「變色」海岸線:我國首個海岸線法規解讀
    近日,我國首個海岸線法規《海岸線保護與利用管理辦法》正式施行,國家海洋局相關負責人對此進行了解讀。  黑色隱憂:首個海岸線法規出臺背景  國家海洋局海域綜合管理司司長潘新春說,隨著沿海地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海岸線和近岸海域開發強度不斷加大,保護與開發的矛盾日益凸顯。
  • 臺灣海岸線的神奇地貌,有的像蘑菇,有的像女王頭
    這裡是野柳,臺灣東北岸一片神奇的海岸線。野柳,突出海面的岬角,長約1700公尺,由於海蝕風化及地殼運動等作用,造就了海蝕洞溝、蜂窩石、燭狀石、豆腐石、蕈狀巖、壺穴、溶蝕盤等綿延羅列的奇特景觀。不能去踩,因為他們很容易被損壞,他們的形成也很難~像一個個大蘑菇的礁石在蘑菇群中的我這樣的壯觀和碧藍的海連在一起,讓人流連仔細觀察,有更多奇怪形狀的礁石不願離去,在烈日下撐把傘,坐在礁石上,看海拍打著奇石的海岸線
  • 臺東成功海岸線被海水侵蝕 50年倒退100米
    臺東成功海岸線被海水侵蝕 50年倒退100米 2009年07月04日 14:14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列印
  • ...海岸臨海路段塌方、樹倒、路毀 多處海岸線近期遭嚴重侵蝕原因...
    今年海口東西兩岸海岸線為何多處嚴重遭破壞?有關部門將如何修復?對此,記者採訪了海口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轄區路段的一名環衛工介紹,她負責長濱北五路環境衛生工作,這條路末端部分路面經常出現塌方,近期塌方越來越嚴重。  同時,西海岸喜來登酒店北側、黃金海岸小區北側,也出現海岸線生態環境遭侵蝕破壞的情況。海口黃金海岸花園小區北側岸段堤壩被衝毀,岸邊部分樹木也被衝倒,有的根莖裸露在外,海岸衝刷比較嚴重。
  • 泰國漂浮寺廟孤懸海上 住持堅守遭侵蝕海岸線
    泰國中部首都曼谷以南小漁村沙沐欽(Samut Chin)有個地方最近引起國際媒體注意:一座孤立暹羅灣近岸水域的寺廟,原本位於泰國灣岸邊,但周邊土地隨著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養殖業發展以及城市發展加劇海岸水土流失,幾乎已遭海水侵蝕殆盡,寺廟現已變成四面環水的孤島,被稱為「漂浮寺廟」,而居民多已逃之夭夭,僅留下寺廟住持堅守海岸線
  • 俗稱野地瓜,價值卻比地瓜高,農村娃曾把它當糖吃,如今100元1斤
    導讀:俗稱野地瓜,價值卻比地瓜高,農村娃曾把它當糖吃,如今100元1斤今年要不是多了一個閏四月,這個時候早已經是農曆六月份了。馬上就要迎來農曆的六月份了,而在南方的農村有一種長在地裡的野果也成熟了。不過這裡的地瓜可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見到的紅薯,而是一種長在土裡的野果。它酷似地瓜,香氣濃鬱,但是價值卻比地瓜還要高很多。以前農村娃很少吃水果,都是發揮「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美好品德,小孩子們經常三五成群去山裡搜尋各種野果來吃。而在農曆六月份的時候,野地瓜就成熟了。這是在南方廣泛分布的一種多年生常綠藤本植物,又名地枇杷、地果、過山龍、地石榴、地瓜榕、地膽紫等。
  • ...西海岸臨海路段塌方、樹倒、路毀 多處海岸線近期遭嚴重侵蝕...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18日消息(記者 黨朝峰 石祖波 陳衛東)連日來,有海口市民反映,海口市西海岸部分沿海岸堤損壞,海浪不斷侵蝕海岸線,靠近海口長濱北五路末端部分道路的路面下被海浪掏空,道路已經出現塌方。無獨有偶,在海口東海岸東營環路的魯能藍海椰風小區附近,也有海岸線生態遭侵蝕破壞的情況。今年海口東西兩岸海岸線為何多處嚴重遭破壞?
  • 洛江虹山舉辦第四屆地瓜文化旅遊節
    東南網記者 薛逸群 攝臺海網12月20日訊 據東南網報導 19日,洛江虹山鄉第四屆地瓜文化旅遊節舉行。活動現場,不僅能體驗虹山的熱門景點,品嘗紅心地瓜美食,觀看「地瓜腔·閩南韻」音樂會、本地非遺項目表演,還能參與地瓜田間野趣互動。此外,活動還推出了「地瓜說:集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