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中部首都曼谷以南小漁村沙沐欽(Samut Chin)有個地方最近引起國際媒體注意:一座孤立暹羅灣近岸水域的寺廟,原本位於泰國灣岸邊,但周邊土地隨著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養殖業發展以及城市發展加劇海岸水土流失,幾乎已遭海水侵蝕殆盡,寺廟現已變成四面環水的孤島,被稱為「漂浮寺廟」,而居民多已逃之夭夭,僅留下寺廟住持堅守海岸線。
沙沐欽村近30年來飽受海平面上升、海岸線退縮之苦。現年51歲的住持松努耶無視村民多已遷往數百公尺外的內陸地區重建家園,堅持留守這座被日益高漲海水環繞的「漂浮寺廟」,他看守的廟宇過去位於村莊中心,「若我們遷移走,人們便不再知道這裡曾有一間寺廟存在過」。
這間名為Somnuek Atipanyo的寺廟原本在一個小漁村中心,距離首都曼谷約1小時車程。如今已是四顧茫茫、一片汪洋。如今,沒有步行橋,人們無法借陸路造訪廟宇,而昔日村中學校所在地早已被海水淹沒。
沙沐欽村沿岸土地,過去有繁茂程度傲視全球的紅樹林守護家園,它們錯綜綿長的根部可減緩海水對土地的侵蝕力。泰國灣海岸曾擁有全球最大片紅樹林,紅樹林形成天然屏障,保護海岸土壤。但它們被砍伐,取而代之的是象徵經濟繁榮發展的養蝦場、鹽田、新建物和旅館等。失去紅樹林令海岸土壤失去保護,加劇水土流失,漁村面積不斷縮減,如今幾乎只剩下這間位於漁村中央的寺廟,依賴一條小橋連接內陸。
根據泰國海洋與沿岸資源部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 Environment Programme)的資料,1961年至2000年間,泰國失去近1/3的海岸紅樹林。此外,氣候變遷讓海浪和季節性降雨的強度增加,這也使暹羅灣沿岸的紅樹林難以「堅守崗位」、易遭衝刷。航拍畫面顯示,除了一條連接寺廟的小橋,剩下的是一望無際的養蝦場及鹽田。
科學雜誌《自然》(Nature)去年刊出的研究顯示,裏海和亞洲沿岸是全球海岸侵蝕問題最嚴重的地區。泰國海洋與沿岸資源部也指出,境內約1/4的海岸正遭受嚴重程度不等的侵蝕,總長度約700公裡。
為重建珍貴的紅樹林生態系統,來自泰國各地的志願者參與曼谷市政府早於2016年就發起的植樹行動,其中一個造林區域就是沙沐欽村的「漂浮廟宇」一帶。數十名志願者頂著烈日在水深及胸的海水中,小心翼翼地沿著竹柵欄栽入紅樹林幼苗。沿著海岸線修築的竹柵欄可保護幼苗免於海浪襲擊、提高定著率。
主持行動的瓦森(Wason Ditsuwan)說:「這個計劃叫『心靈造林』。」目前,泰國全境已有近84英畝的新造紅樹林。覆水難收。期望人類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兼顧我們的地球家園,才不至於出現這樣令人心酸的「漂浮寺廟」和為它堅守的住持。
□ 主編 飛鳥 編輯 布朗 cony ﹡暹羅飛鳥(siambird)出品,未附授權圖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