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西部海岸線退縮 臺媒:陸地從胖番薯變瘦地瓜

2020-12-08 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綜合】中國臺灣海岸線總長約1576公裡,但如今全臺西岸從北到南都出現了海岸退縮現象,臺媒稱臺灣陸地「從胖番薯變瘦地瓜」。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網站12月11日報導,臺南北門、七股海濱50年來倒退1000米,黃金海岸20年退縮30米,海岸線退縮讓臺灣陸地「從胖番薯變瘦地瓜」。

報導稱政府預算不足,更缺乏長期且全面的搶救計劃,紀錄片《洪水來臨前》可能會在臺灣真實上演。

臺灣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副教授董東璟強調,政府養灘都不如波蘭,不能再繼續「兵來將擋,水來土淹」的思維了。

臺灣「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監測全臺,發現至少12處海灘和沙洲正嚴重流失,過去30年,退縮了100到650米。

以觀夕陽聞名的臺南黃金海岸,海岸線長達3公裡,昔日美不勝收,卻因海岸線退縮,觀夕伴隨消波塊,大煞風景。

臺南黃金海岸布滿消波塊

無獨有偶,臺灣本島極西點——臺南七股國聖燈塔,過去燈塔邊有大片沙灘,如今南側海堤邊只剩礫石與消波塊。

旗津海岸線遭侵蝕最嚴重時,沿海房屋都快要保不住,後來堆起消波塊,才緩和了居民的害怕。

66歲的王博文,家中世代在北門海邊捕魚為生。他說,20多年前臺南北門開發養殖後,在外圍築起堤防,印象中從那時開始,海岸就逐漸倒退。現在堤防加到5米高,海岸「起碼退了1000米遠」,他指著遠方說,眼前的汪洋一片,以前都是綿延的沙灘。

臺南七股國聖港燈塔已內移3次堤防外的海洋之前也曾經是沙灘

最近,臺灣「水利署第六河川局」在北門等地,用消波塊堆出10條突堤,希望留住海沙。

王博文悲觀地表示,幫助不大,而且突堤改變海流,影響了捕撈,從11月開始到現在的鰻苗捕撈季,他幾乎沒有收穫。

除了養灘工程,「水利署第六河川局」在景觀平臺進行整建工程,包括階梯式混凝土護岸、沙灘卵石塊拋置及排磚、碎石等,多重保護增加平臺的強度,就算大浪來襲也不至於把沙土全部帶走。

臺南七股國聖港燈塔旁南側沙灘流失嚴重,岸邊堆滿消波塊

董東璟表示,過去三四十年,受到人為設施,如海岸工業區、港口興建等,以及天然沙源減少等因素影響,臺灣海岸侵蝕問題日益嚴重,氣候變遷加劇、海平面上升、颱風波浪和暴潮增強等,可以預見未來狀況只會比現況更糟。

「人工設施充斥西部海岸線是海岸線消失一大主因。」董東璟舉例,民眾憂心大水衝破堤岸造成淹水,於是築起更高的堤防,護岸水泥化後,沙源被阻隔,自然越來越少。

受衝擊的還有養殖戶及觀光業者生計,七股潟(xì)湖是臺南重要的牡蠣養殖區,近年潟湖外側沙洲後退且出現缺口,大量土沙入侵潟湖,漁船航道淤積嚴重,退潮時水位降低,船筏有時還會擱淺海中。

夾在北門潟湖、將軍漁港之間的馬沙溝濱海遊憩區,是臺南市唯一合格的海水浴場,由於沙灘流失,遊客也越來越少。

七股潟湖 資料圖

董東璟強調,過去,臺當局推動墾丁後灣的海岸環境營造、高雄西子灣和臺南安平人工岬灣等,已可見成效。臺南安平區的秋茂園效法波蘭,施作人工岬灣讓沙子形成自然淤積,類似養灘,卻後因政府預算有限,無法持之以恆,未達預期效果;反觀波蘭,財政不如臺灣,當地政府卻願意每年花錢養灘。

他說,臺當局雖然開始重視問題卻依然欠缺全面性作為,只挑幾個示範點,而且沒有配套措施,再加上預算不足,計劃無法長年執行,搶救海岸線不可能立竿見影,重點在「慢慢做,不要停」。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相關焦點

  • 臺灣海岸線退縮嚴重 由胖番薯變瘦地瓜
    中國臺灣網12月11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海岸線長達1500多公裡,但全臺西岸北到南都出現海岸退縮現象,臺南北門、七股海濱50年來倒退1000米,黃金海岸20年退縮30米,海岸線退縮讓臺灣陸地從胖番薯變成瘦地瓜;臺當局預算不足,更缺乏長期且全面性的搶救計劃,紀錄片《洪水來了》恐在臺真實上演。
  • 臺灣:搶救消失的海岸線
    (資料照片)  在赴臺遊客心中,臺灣的原始海岸線是最美的風景之一,碧海藍天,細沙椰林,柔風拂面,世界忽然安靜下來,心中只剩純淨唯美。然而,想要體驗的遊客如今要趁早了,因為受多種因素影響,近年來臺灣的海岸線大幅後退,海洋生態資源面臨嚴重威脅,許多美景被大海吞噬,不斷消失的海岸線亟待搶救。
  • 海洋生態資源面臨嚴重威脅 臺灣搶救消失的海岸線
    臺灣:搶救消失的海岸線  本報記者 汪靈犀  在赴臺遊客心中,臺灣的原始海岸線是最美的風景之一,碧海藍天,細沙椰林,柔風拂面,世界忽然安靜下來,心中只剩純淨唯美。然而,想要體驗的遊客如今要趁早了,因為受多種因素影響,近年來臺灣的海岸線大幅後退,海洋生態資源面臨嚴重威脅,許多美景被大海吞噬,不斷消失的海岸線亟待搶救。  「漲潮時就半沉海中」  「全臺海岸線都在退縮。」臺灣高雄市水利局官員說,他們下轄的旗津區原本是旅遊熱門地,但海岸線遭嚴重侵蝕,短短幾年海浪拍到民宅門口,最嚴重時原本離海幾十米遠的房屋都快要保不住。
  • 臺灣海岸線退縮:最嚴重地區50年倒退1000米!
    環球網援引臺灣媒體報導稱,目前臺灣的海岸線正在不斷受到海水侵蝕,以往的沙灘被淹沒,最嚴重的地方,海岸線在最近50年裡退縮了1000米。臺灣經濟部、地質調查所監測數據顯示,全臺灣至少12處海灘和沙洲正嚴重流失,過去30年退縮了100到650米。
  • 海岸線退縮 農漁民憂生計
    「立委」徐欣瑩(左)與裡長們談論海岸線後退問題東南網1月23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新竹縣竹北海岸近年來侵蝕嚴重,沿海養殖業者與農民擔心海岸流失,魚塭與稻田不保,「一生心血,就此流失!」漁民臉上流露不安和無奈。竹縣籍「立委」徐欣瑩昨天邀縣議員鄭美琴、蘇明輝和水利署等相關單位會勘,爭取有效改善,當地居民盼望能興建堤防,加強海岸線防護措施。
  • 臺報:臺灣民眾共同守護 別讓美麗的海岸線淪陷
    社論摘錄如下:  臺灣四面環海,海岸線旖旎多姿美景無限,近年來卻飽受破壞,幾乎已面目全非。臺灣環境資訊協會日前公布九處最美麗的海岸,呼籲全體臺灣民眾共同守護,如果民眾不能停止對海岸的摧殘,及時採取護岸保育行動,海岸美景與自然生態很可能一去不復返。
  • 臺灣積極應對海洋環境汙染嚴峻考驗
    「漲潮時就半沉海中」  「全臺海岸線都在退縮。」臺灣高雄市水利局官員說,他們下轄的旗津區原本是旅遊熱門地,但海岸線遭嚴重侵蝕,短短幾年海浪拍到民宅門口,最嚴重時原本離海幾十米遠的房屋都快要保不住。茄萣區也已被列為一級海岸防護區,海岸線10多年來遭嚴重侵蝕,其下轄的崎漏裡大片沙灘退縮上百米。
  • 真新奇,1串串地瓜竟然長在空中,瞧瞧吧,一起漲見識
    過了不久,她在單位聊天,讓她同事有空時帶她去一起上山摘地瓜,引得辦公室裡的人哄堂大笑,方才得知地瓜是像土豆一樣,長在地下土裡頭的,事後還直怪我騙她,讓其出了洋相。 以前是北方叫地瓜,南方稱番薯,也有叫甘薯、山芋、土瓜等,不過地瓜兩字說出來音調響亮且形象,因此現在大部分地區都稱地瓜了。
  • 這個致癌基因成了那些吃不胖的瘦子的「變瘦基因」
    這邊胖子可能每天在健身房揮汗如雨想要變瘦,可現實社會的諸多誘惑又讓他們好不容易瘦下的肚子打回原形。另一邊瘦子也成天嚷嚷:「誒,我也想長胖一點,可惜身體它不爭氣啊...」。當然,大多數瘦子在立下這個Flag後,其實已經半隻腳踏進了胖子的領域。
  • 沒有烤地瓜的中國人怎麼活啊
    但事實上,番薯的起源地並非中國,是真正的「舶來品」。而為了讓所有人都吃上這種糧食,紅薯「偷渡」全球的過程也充滿了艱辛。紅薯有很多別稱,如地瓜、甘薯、番薯、紅苕、金瓜都指的是同一農作物,它們都擁有著同一個拉丁學名Ipomoea batatas,屬於茄目旋花科番薯屬。而「番薯」這一名字就告訴了我們它的出身——美洲。
  • 臺灣到底還要熱多久?臺北市午後溫度飆至40度
    臺灣氣象部門預測臺灣各地高溫約34至37度,大臺北地區甚至有機會出現38度左右的高溫,中午前後紫外線指數易達過量或危險級(圖片來自臺媒 陳君瑋 攝)臺灣到底還要熱多久?據臺媒報導,至少未來10天,在強勢的太平洋高壓主導下,高溫烤番薯的日子,臺灣民眾還得慢慢熬。目前臺灣各地還是晴朗炎熱,只有山區有零星短暫雨,防曬避暑仍是全民第一要務。從氣象部門提供的資料顯示,由於平地午後雷陣雨機率稍減,臺北市部分地區即便過了中午,體感溫度都仍會飆至40度,相對溼度也偏高,潮溼悶熱的感覺會讓人更不舒服。
  • 臺灣接連失「友邦」 臺媒:或成雪崩效應
    核心提示:臺媒稱,臺灣出現「斷交」骨牌效應?5月初,臺灣才與多米尼加「斷交」,時隔未久,非洲友邦布吉納法索外交部宣布與臺灣「斷交」,「邦交國」僅剩18國。然而,在剩餘的「邦交國」之中,還有三國仍瀕臨「斷交」危機!
  • 臺媒:解決臺灣問題或已有時間表
    文章中稱,大陸已把解決臺灣問題擺上議事日程。還有學者建議在廈門設「臺灣特別行政區籌委會」,試行「臺灣特區護照」等。 隨後,臺媒「中央日報網絡報」也發表社評,稱只要大陸國力越來越強,兩岸關係越來越壞,大陸解決臺灣問題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也會越來越高,「解決臺灣問題確實可能有時間表」。
  • 臺軍臺媒已如驚弓鳥 稱解放軍在臺灣南北兩端開展實彈化射擊和跨海...
    第二天,臺軍和臺媒紛紛緊張了起來。 臺媒12日稱,解放軍近日分別在臺灣北部的東海海域,實施多艘軍艦實彈射擊與對抗演練,也在臺灣西部的福建南部海域,進行直升機大編隊跨海突擊、島礁佔領演練。
  • 黃河文化:黃河三角洲特定的自然生存環境與陸地變遷
    以本書所涉及的黃河三角洲,從區位上看,她南枕泰沂山脈東端北麓,東北部瀕臨渤海,西靠華北平原的東南端,東接濰淄流域的西部。具體地講,黃河三角洲從地質構造上講,屬於華北地面新生代拗陷的東南部,處在濟陽拗陷的範圍內。地質基巖歸屬於古生代的沉積地層和前震旦紀變質巖系,其後隨著地質年代的變遷,至新生代第四紀時,本區域基本為第四紀沉積所覆蓋。
  • 臺東成功海岸線被海水侵蝕 50年倒退100米
    臺東成功海岸線被海水侵蝕 50年倒退100米 2009年07月04日 14:14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列印
  • 臺媒:2020年臺灣選舉「不分區立委」政黨票號次出爐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中選會」今(18)日上午進行2020不分區「立委」政黨票號次抽籤,國民黨抽中9號、民進黨抽中14號、親民黨3號、民眾黨15號 。據臺灣《聯合報》等多家臺媒報導,本次抽籤,民進黨由副秘書長林飛帆代表,國民黨由「立委」曾銘宗代表,「時代力量」由不分區「立委」候選人邱顯智代表,親民黨由「立委」李鴻鈞與組織部主任張碩文代表,臺灣民眾黨則是由秘書長張哲揚代表。在此前的12月9日,臺灣「中選會」曾舉行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參選人號次抽籤,親民黨抽中1號,國民黨抽中2號,民進黨抽中3號。
  • 臺媒:臺灣北部發生5.7級地震,臺北地鐵文湖線停駛
    臺媒:臺灣北部發生5.7級地震,臺北地鐵文湖線停駛 中新網1月17日消息,據臺灣「中央社」報導,今天下午1時59分,臺灣臺北市發生芮氏規模5.7地震,臺灣氣象部門今天觀測,震中位在北投區,地震深度
  • 猛爆寒流今天來襲 極冷臺灣!陷入「冰凍番薯」狀態
    華夏經緯網1月7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今起寒流報到,加上水氣偏多,全臺陷入「冰凍番薯」狀態,務必做好保暖!臺灣「氣象局」發布低溫特報;氣象專家提出警告,這波寒流將比跨年那波更強;颱風論壇指出,今起至下周,不排除一連3波寒流,接力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