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野柳女王頭恐5年後斷頭 外傘頂洲2021年或消失

2020-12-06 東方網

原標題:臺灣野柳女王頭恐5年後斷頭 外傘頂洲2021年或消失

▲位於嘉義與雲林外海的外傘頂洲

▲高雄「彌陀海岸」

▲新北野柳女王頭

  作為新北市野柳地質公園的明星景點,女王頭因自然風化正在走向消失的說法,已不是一天兩天。景區管理處「搶救女王頭大作戰」也一直在進行,不過,25日傳來的最新消息並不樂觀,技術團隊以「納米塗料補強巖石技術」9個月來在其他巖石實驗,卻出現片狀剝落、巖表白化的現象,技術瓶頸讓女王頭「凍齡」增不確定因素。

  也就是說,如果自然風化條件不變,野柳女王頭預估5-10年就會斷頸,但是,7級以上強震或17級以上強颱風來襲,恐怕瞬間斷裂。

  事實上,臺灣「瀕危景點」除了女王頭,還有不少。

  野柳女王頭恐5年後斷頭

  原因:長年自然風化、遊客觸摸

  位於臺灣東北角的野柳海岸,向來以各種奇巖怪石為賣點。這些巖層硬度不一,因受到海水侵蝕而成不同形狀,有的像駱駝,有的像大猩猩,還有的像俏皮公主,最大牌的就是高貴的女王頭了。

  女王頭的成因可說是大自然的饋贈——較堅硬的巖層受侵蝕的程度較小,形成了如戴著皇冠般的美麗,而較鬆軟的則形成線條優美的纖細頸部。美麗景觀因罕見而享譽國際,長年吸引無數遊客造訪,去年陸客也有201萬人次前往參觀。

  導報記者曾兩次赴野柳瞻仰女王頭,導遊都會百般叮囑「不能用手觸摸」,因為這樣會加快風化作用。即使不去摸,因自然風化,女王頭的頸部也逐漸無法負擔頭部的重量,專家預計5到10年內就有斷頭的可能。數據也顯示,近10年來,女王頭頸部周長從2006年時的144釐米,風化侵蝕至目前只剩126釐米左右,「頸圍」平均每年少2釐米。

  2021年或消失的外傘頂洲

  原因:沙源無法充分補充、海水侵蝕

  對大多數大陸讀者來說,外傘頂洲是個比較陌生的名字,但這個「私房景點」近年來在島內很火,原因無他——由於沙源無法充分補充,加上沿岸流、海水侵蝕及東北季風影響,沙洲面積逐漸縮減,可以說是「看一天少一天」。

  外傘頂洲是一座移動沙洲,位於嘉義縣、雲林縣外海,最早在清康熙年間的文獻中就有記載,平均每年都往西南方外海漂移60-70米,雖行政劃分原屬於雲林縣口湖鄉,但其實已經慢慢地漂移到嘉義外海,所以在十幾年前,還發生雲林及嘉義互爭管轄權的問題,但如今隨著它快要消失,就沒人理了。

  據臺灣中山大學海洋科學院院長陳陽益介紹,外傘頂洲從1904年至1995年,歷經沙洲地形的幼年、青壯年,現已邁入老年階段,沙洲上的堆沙陸續被衝刷至較低洼的瀉湖,目前外傘頂洲往西南偏移速度逐漸增大,面積也日漸縮減且被波浪及潮水切割成幾部分。據悉,外傘頂洲超過平均海水位面積,在1999年約有2888公頃,而2012年僅剩1220公頃,此13年間共減少了1668公頃。

  2012年,臺媒報導外傘頂洲可能於2021年消失在海平面,成為「潛沙洲」。過去幾年,島內民眾紛紛前往搶窺外傘頂洲,尤其遇到假日,遊客更是紛紛前來「朝聖」,當地沿海觀光漁筏業隨之爆紅。

  高雄「彌陀海岸」快不見了

  原因:海水侵蝕、海洋汙染

  臺灣是個島嶼,因海水運動對沿岸陸地侵蝕破壞而形成的海蝕地貌,也造就了很多沿海景點,比如臺灣東北角的蕈狀巖、海蝕崖、海蝕平臺,多是幾億年前地殼變動時整個山巖壁趴倒在海邊所形成的。還有澎湖七美鄉的天然海蝕平臺「小臺灣」,因退潮時貌似臺灣島輪廓而得名。

  這些奇幻的海蝕地貌總有一天也會消失,但總的來講還是「來日方長」,而已經看得到影響的,是高雄的「彌陀海岸」。彌陀區位於高雄西部沿海,夕陽西下時,連結彌陀、梓官以及永安三區長達數十公裡的海岸線上,總是會投射一片金黃光輝,這裡就是高雄的「黃金海岸」。但是,多年地質地貌的改變,原有海岸沙灘逐漸消失,再加上海洋汙染,海岸已不甚美觀。為了防止海浪侵蝕,當地政府在沿岸擺放長達數公裡的消波塊,目前有遏止之勢。

  除了因自然原因而造成的景點消失,人為因素讓美景不再,在島內也飽受詬病。像雲林縣鬥六市及古坑鄉,為了興建湖山水庫,水庫預定地內景點幽情谷生態受到很大影響,環保團體表示抗議,甚至開拍環保版「斷背谷」嗆聲反對興建水庫,引起重視。後經協調,水庫如期開建,預計明年完工供水。當然,幽情谷也就沒了。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

相關焦點

  • 臺灣野柳「女王頭」風化嚴重 5到10年或斷頸
    來源:臺灣「中央社」  中新網5月27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野柳女王頭面臨斷頸危機,研究團隊試圖以奈米科技補強巖石,經9個月實驗未能成功。女王頭頸部因風化嚴重越來越細,有研究推測恐在5到10年內斷頸。  北海岸及觀音山風景區管理處表示,基於野柳「女王頭」斷頸危機逐年逼近,自2011年起,委託臺灣大學高分子研究所教授謝國煌研究團隊,研究奈米科技補強巖石。
  • 臺灣野柳「女王頭」風化50年對照圖出現
    臺灣野柳遠近馳名的 「女王頭」,脖子一年比一年細,未來恐面臨斷頸危機,上月北海岸一場暴雨,民眾見女王頭下方出現一道裂痕,擔心她提前「斷頭」,北海岸及觀音山風景區管理處提出對照圖,證明裂痕是巖石節理已存在40多年,近年女王頭風化速度沒有異常。
  • 臺灣野柳「女王頭」恐將「斷頸」 海選「接班人」
    本報記者 吳亞明攝   臺灣本島雖不大,但卻有約1140公裡長的海岸線,更有不少特殊的地質景觀,這其中尤以臺灣島東北部地區的野柳地質公園最受人歡迎,在不久前舉辦的「臺灣十大地質景觀」評選活動中,野柳名列第一,超過了玉山主峰和日月潭。野柳最出名的是「女王頭」,「她」甚至是臺灣旅遊業的名片。
  • 長年風化侵蝕致 野柳"女王頭"面臨斷頭危機(圖)
    「女王頭」長年受風化影響頸部越來越細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 奈米實驗未成功 臺灣野柳「女王頭」凍齡添變
    奈米實驗未成功 臺灣野柳「女王頭」凍齡添變 2015-05-26 10:11:42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5月26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北觀處為補強享譽國際的野柳女王頭,委託技術團隊盼以奈米補強,但9個月來經在其他巖石實驗,卻出現片狀剝落、巖表白化的現象,技術瓶頸讓女王頭「凍齡」增不確定因素。
  • 臺灣著名景觀「女王頭」5年內恐「斷頸」
    據報導,超過4000年屹立不搖的新北市野柳地質公園「女王頭」,不堪自然風化,頸圍已從2006年的144公分至今縮為126公分,專家預測,如果持續風化5年內恐斷頸。是讓女王頭「自然風化」還是「人工護頸」,臺「交通部觀光局」表示,將交由全民投票決定。「觀光局」統計,野柳地質公園2012年入園遊客高達269萬人次,創下歷年紀錄。「農委會」林務局「臺灣十大地景」月前出爐,野柳女王頭也名列第一,人氣爆表。不過,女王頭頸圍每年因自然風化縮減約2公分,頸部「愈來愈細」,且風化速度加快。
  • 臺灣「女王頭」景觀恐「斷頸」 民眾盼修復
    中國園林網12月25日消息: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導,已經有4000年歷史的野柳地標「女王頭」因不堪風化,恐怕在5年內就會面臨「斷頭」命運。根據「未來事件交易所」最新公布的行情價格,目前支持「盡力搶救留頭」意願偏高。
  • 臺灣地質景觀野柳「女王頭」海選「接班人」
    臺灣本島雖不大,但卻有約1140公裡長的海岸線,更有不少特殊的地質景觀,這其中尤以臺灣島東北部地區的野柳地質公園最受人歡迎,在不久前舉辦的「臺灣十大地質景觀」評選活動中,野柳名列第一,超過了玉山主峰和日月潭。野柳最出名的是「女王頭」,「她」甚至是臺灣旅遊業的名片。  野柳「女王頭」。
  • 野柳「女王頭」 海選「接班人」
    記者 吳亞明攝  臺灣本島雖不大,但卻有約1140公裡長的海岸線,更有不少特殊的地質景觀,這其中尤以臺灣島東北部地區的野柳地質公園最受人歡迎,在不久前舉辦的「臺灣十大地質景觀」評選活動中,野柳名列第一,超過了玉山主峰和日月潭。野柳最出名的是「女王頭」,「她」甚至是臺灣旅遊業的名片。
  • 臺灣著名景觀女王頭 斷或留將交給民調決定(圖)
    臺灣著名景觀女王頭 斷或留將交給民調決定(圖)     臺灣野柳女王頭受風化侵蝕,可能五年後「斷頭」,要以科技保護女王頭或順其自然引發討論。
  • 野柳地質公園人氣旺 330萬人搶看「女王頭」
    新北市野柳地質公園去年遊客數達到330萬人次,比前年多出兩成,島內外遊客爭看女王頭丰采。 記者遊明煌/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就是要看女王頭!」新北市野柳地質公園去年共吸引330萬人次的島內外遊客入園,比前年270萬人次成長兩成多,其中大陸遊客已破六成,海外遊客中以韓國遊客成長最多,增加約1倍。一名韓籍導遊說,「女王頭世界難得一見,韓國人才愛來」。    去年春節野柳地質公園入園人數是8萬4千多人,今年春節少了8千多人,仍有7萬5千多人,平均每天都破萬人次,人數略少原因是因去年都是好天氣,但今年初四、初五有下雨,影響遊興。
  • 330萬島內外遊客搶看「野柳女王頭」 陸客逾6成
    原標題:330萬島內外遊客搶看「野柳女王頭」 陸客逾6成   新北市野柳地質公園去年遊客數達到330萬人次,比前年多出兩成,島內外遊客爭看女王頭。圖自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2月28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就是要看女王頭!」
  • 夜訪「女王頭」:臺灣野柳推出十佳觀賞點
    夜訪「女王頭」:臺灣野柳推出十佳觀賞點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從去年開始,開放夜間參觀,結合燈光秀,讓民眾可以欣賞"女王頭"和"俏皮公主"等巖石在夜晚的風貌。而今年更規劃新的儷影湖燈區,推薦10個最佳體驗點,讓民眾可以享受浪漫的野柳"石"光。  來到臺灣野柳,必不可少的是參觀當地著名的蕈狀石-女王頭。
  • 《野柳:造物愛人亦弄人》:石頭唱歌的美麗傳說,公園裡的女王頭
    我知道野柳是從中學地理課本中看到的「女王頭」圖片開始,因此,在我十多年前對臺灣還一知半解的時侯,野柳就排在我最想去的臺灣景點第三名,僅次於阿里山和日月源。後來終於踏上臺灣的土地,十年間去了好幾次,都是為了去看女王頭。女王頭是野柳的標誌。它是一塊狀巖,在地売抬升的過程中,因受到海水侵蝕和風化,於20世紀60年代形成今日的面貌,從某一角度看,與英國伊莉莎白女王頭像惟妙惟肖,因此得名。
  • 臺灣知名景點「女王頭」或採納米護頸 可抗7級強震
    海外網6月16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北部最受遊客喜愛的野柳地質公園「女王頭」面臨「斷頭」危機,有關部門經過民意調查後,決議使用現代納米科技為她「護頸」。據分析,該技術可使女王頭抵擋17級強臺及7級的強震。
  • 10年後就會消失的「女王頭」
    稿件來源:樂途旅遊網與專欄作家酒窩果果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有著說不清楚的臺灣情結,也許是瓊瑤的電視劇
  • 臺灣遊紅紅火火——野柳地質公園「女王頭」
    臺灣遊紅紅火火——野柳地質公園「女王頭」 (5/6)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 臺灣野柳景區「女王頭」出現斷頸危機,大陸「國王頭」表示很傷心!
    你曾去過臺灣的野柳地質公園嗎那裡有一個聞名世界的地理奇觀——女王頭女王頭坐落於位於臺灣新北市萬裡區野柳地質公園,野柳是突出海面的岬角(大屯山系),長約1700米。蕈狀石的演育過程要歷經千百年,成形後像是一顆顆大香菇,是野柳最引人注目的風景。
  • 臺北風景「女王頭」25年後可能斷頭(組圖)
    她的頸部瘦到直徑不到40釐米臺北縣1986年出版的宣傳照片上女王頭像頸部仍豐腴  大洋網訊 廣州日報報導,國際知名的臺北縣野柳風景區蕈狀巖「女王頭」,受自然風化影響,地質學家推估可能再過25年有斷頸危機,臺北縣「政府」為了延長女王頭壽命,去年委託學界進行「蕈狀巖風化問題處理」試驗報告,確認用藥劑可減緩風化速度
  •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女王頭」保護前景堪憂
    新華社臺北7月19日電(記者王小鵬 劉剛)近年來,臺灣野柳地質公園女主角「女王頭」脖頸正變得越來越細弱,因缺乏有效保護措施,其命運變得難以預測。  據負責管理該地質公園的新空間國際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湯錦惠介紹,受風化及侵蝕作用影響,目前周長只有126釐米的「女王頭」脖頸年均縮短約兩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