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柳「女王頭」 海選「接班人」

2020-12-08 中國臺灣網

野柳「女王頭」。記者 吳亞明攝

  臺灣本島雖不大,但卻有約1140公裡長的海岸線,更有不少特殊的地質景觀,這其中尤以臺灣島東北部地區的野柳地質公園最受人歡迎,在不久前舉辦的「臺灣十大地質景觀」評選活動中,野柳名列第一,超過了玉山主峰和日月潭。野柳最出名的是「女王頭」,「她」甚至是臺灣旅遊業的名片。

  野柳這個名字,源自西班牙語「魔鬼岬角」發音,它位處新北市萬裡區,乃大屯火山餘脈伸出於東海中的岬角,長約1700米,寬約250米。這裡的層狀沉積巖,歷經海浪侵蝕、巖石風化、地殼運動等大自然的洗禮,造就了鬼斧神工的各式景觀,比如蕈狀巖、單面山,比如燭臺石、豆腐巖。也就是說,這裡的山是半屏山,造型奇特,一邊極為陡峭,一邊極為平緩。這裡的石頭千奇百怪,有的像蘑菇,細長的脖子上面頂著個圓圓的石頭;有的像巨大的蠟燭臺;有的則像一塊塊被切割好的豆腐一樣整齊劃一。這其中尤以蕈狀石最為典型,數量也達180個之多。

  在眾多的蕈狀巖當中,「女王頭」最奪人眼目。「她」有高高的髮髻,修長的頸項,優美的臉部線條,雍容尊貴的體態。「女王」儀態萬方、風姿綽約,引得八方遊客慕名而來,2012年造訪野柳的遊客達到了269萬。而到野柳地質公園,遊客們最愛做的一件事,就是「朝覲女王」,並與「她」合影留念。

  然而,在野柳屹立4000多年的「女王頭」,最近也碰到了煩心事,因為不堪自然風化,「她」的頸圍已從2006年的144釐米縮小為如今的126釐米。島內專家表示,「女王頭」頭部表面積遠大於頸部表面積,頸部是最脆弱部位,如果以現在的速度持續遭風化,5年內「女王」恐將「斷頸」。

  臺灣民眾對於「女王頭」到底該通過人為手段保存,還是讓它自然逝去,一直存在著爭議。為此,臺灣的相關管理部門今年決定由網上民調、電話民調以及野柳地質公園現場遊客投票這3項調查來決定「女王頭」未來命運,如果大多數民意贊成保存,就會啟動搶救計劃;如果民眾普遍認同尊重自然,那就讓「女王頭」自生自滅。結果有63%的民眾支持搶救計劃,希望能延長「女王頭」的壽命。目前,由臺灣大學化工所教授謝國煌與地理系、地質系和應用力學所等教授組成的研究團隊,正以納米技術製作的塗料為女王頭「凍齡」。如果一切順利,「女王頭」至少能再有15至20年以上的壽命。

  但搶救計劃也不過是權宜之計,只是延後「女王頭」的「斷頸」時間。為了替「女王頭」找尋接班人,野柳地質公園特地挑選了和「女王頭」造型相似的蕈狀巖,公開徵名票選,最後綁馬尾辮的「俏皮公主」雀屏中選。與「女王頭」相比,於2010年1月因巖石節理崩落成的「俏皮公主」頭抬得更高,髮髻像小女生梳的包頭,雖然還有點兒青澀,沒有女王的雍容華貴,卻帶著年輕人熱情及甜美善良。(記者 吳亞明)

 

相關焦點

  • 臺灣地質景觀野柳「女王頭」海選「接班人」
    臺灣本島雖不大,但卻有約1140公裡長的海岸線,更有不少特殊的地質景觀,這其中尤以臺灣島東北部地區的野柳地質公園最受人歡迎,在不久前舉辦的「臺灣十大地質景觀」評選活動中,野柳名列第一,超過了玉山主峰和日月潭。野柳最出名的是「女王頭」,「她」甚至是臺灣旅遊業的名片。  野柳「女王頭」。
  • 臺灣野柳「女王頭」恐將「斷頸」 海選「接班人」
    「女王頭」。   本報記者 吳亞明攝   臺灣本島雖不大,但卻有約1140公裡長的海岸線,更有不少特殊的地質景觀,這其中尤以臺灣島東北部地區的野柳地質公園最受人歡迎,在不久前舉辦的「臺灣十大地質景觀」評選活動中,野柳名列第一,超過了玉山主峰和日月潭。野柳最出名的是「女王頭」,「她」甚至是臺灣旅遊業的名片。
  • 野柳女王頭將斷頸圖
    北海岸的野柳女王頭即將面臨斷頸危機,政府也決定不搶救任由女王頭自生自滅,因為他們發現了一座新地標金剛巖,這尊大型蕈巖跟電影金剛的造型,幾乎是一模一樣,讓不少遊客直呼真的太像了,政府也有意讓這尊金剛巖成為女王頭的接班人。
  •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女王頭」保護前景堪憂
    新華社臺北7月19日電(記者王小鵬 劉剛)近年來,臺灣野柳地質公園女主角「女王頭」脖頸正變得越來越細弱,因缺乏有效保護措施,其命運變得難以預測。  據負責管理該地質公園的新空間國際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湯錦惠介紹,受風化及侵蝕作用影響,目前周長只有126釐米的「女王頭」脖頸年均縮短約兩釐米。
  • 夜訪「女王頭」:臺灣野柳推出十佳觀賞點
    夜訪「女王頭」:臺灣野柳推出十佳觀賞點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從去年開始,開放夜間參觀,結合燈光秀,讓民眾可以欣賞"女王頭"和"俏皮公主"等巖石在夜晚的風貌。而今年更規劃新的儷影湖燈區,推薦10個最佳體驗點,讓民眾可以享受浪漫的野柳"石"光。  來到臺灣野柳,必不可少的是參觀當地著名的蕈狀石-女王頭。
  • 新北市地標 野柳「女王頭」脖子愈來愈細
    野柳女王頭是遊客最愛(中評社 李文輝攝)東南網6月28日訊 據中評社報導,野柳位於臺灣北海岸和觀音山「國家風景區」內,行政區隸屬新北市萬裡區,是大臺北地區的後花園,因千百萬年造山運動、風化、侵蝕的交互作用,將巖層推擠出褶皺,逐漸形成蕈狀巖、燭臺石、姜石等地質奇觀,進而出現女王頭、仙女鞋、龍頭石、冰淇淋石等奇巖怪石,而有從海洋升起的城堡美名。
  • 考前每日練 | 野柳公園「女王頭」
    黑龍江實驗中學2017三模野柳地質公園位於臺灣東北部臺北縣萬裡鄉。在2000多萬年前,臺灣仍在海裡,由福建一帶衝刷下來的泥沙,一層層地堆積出砂巖層,600萬年前的造山運動把巖層推擠出海面,造成臺灣島,野柳是其中的一部分。造山運動擠壓時,在野柳的兩側推出兩道斷層,斷層帶破碎易受侵蝕,所以兩側凹入成灣,中間突出形成海岬(深入海中的尖形陸地)。
  • 野柳地質公園「女王頭」的雍容華貴 ​
    野柳地質公園風景區分三個大區:第一區女王頭、仙女鞋、乳石等。 第二區豆腐巖、龍頭石等,第三區海蝕壺穴、海狗石等。 蕈狀石是野柳最具代表性的地形景觀,尤其是「女王頭」雍容尊貴的形態,早已成為野柳地質公園的象徵。很多遊客就是奔著女王頭而去,所以在「女王頭」前面修了一條小路,並且標記了合影的位置。女王頭本身就是一個蕈狀石,形成原因和其他蕈狀石大致相同。
  • 我的遊記:野柳的女王頭
    野柳地質公園位於新北市萬裡區。女王頭野柳地質公園經千百萬年的侵蝕、風化的交互作用,逐漸形成蕈狀石、燭臺石、姜石、壺穴、棋盤石、海蝕洞等地質奇觀其最出名的是女王頭,俏皮的公主等自然形成的景觀。
  • 野柳地質公園「女王頭」斷頸? 專家怎麼說
    野柳「女王頭」。(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許多島內外觀光客到北海岸的野柳,除欣賞必海藍天,大啖美味海鮮外,也不忘了來野柳地質公園欣賞難得一見的「女王頭」。
  • 野柳可不只有女王頭
    去野柳地質公園排隊那麼久只看了一眼女王頭?是不是以為「野柳=女王頭」?你一定不知道自己錯過了多少更美的風景,才會離開得那麼乾脆決然。
  • 寶島臺灣(3)---野柳的 「女王頭」
    野柳海濱奇石---香菇石群我不知道 「野柳」,也沒想過有一天竟可以親手撫摸了這些臺灣 「望夫石」其實 「野柳」 離臺北不遠,基隆港往北一點:在石群中尋找最令人期待的很出名的「女王頭」,在一堆 「野柳」、木棧道、遊人中,她並不孤獨,不知多少年前的、自然的、 野的氛圍已不存在,她風化得嚴重,要保護起來了
  • 臺灣遊紅紅火火——野柳地質公園「女王頭」
    臺灣遊紅紅火火——野柳地質公園「女王頭」 (5/6)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五一節來臨,來自中國大陸的遊客前往寶島臺灣觀光
  • 臺灣野柳景區「女王頭」出現斷頸危機,大陸「國王頭」表示很傷心!
    你曾去過臺灣的野柳地質公園嗎那裡有一個聞名世界的地理奇觀——女王頭女王頭坐落於位於臺灣新北市萬裡區野柳地質公園,野柳是突出海面的岬角(大屯山系),長約1700米。野柳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女王頭」,那雍容尊貴的形態,早已成為野柳地質公園的象徵。
  • 野柳地質公園人氣旺 330萬人搶看「女王頭」
    新北市野柳地質公園去年遊客數達到330萬人次,比前年多出兩成,島內外遊客爭看女王頭丰采。 記者遊明煌/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就是要看女王頭!」新北市野柳地質公園去年共吸引330萬人次的島內外遊客入園,比前年270萬人次成長兩成多,其中大陸遊客已破六成,海外遊客中以韓國遊客成長最多,增加約1倍。一名韓籍導遊說,「女王頭世界難得一見,韓國人才愛來」。    去年春節野柳地質公園入園人數是8萬4千多人,今年春節少了8千多人,仍有7萬5千多人,平均每天都破萬人次,人數略少原因是因去年都是好天氣,但今年初四、初五有下雨,影響遊興。
  • 半世紀前老照片曝光 憶當年野柳女王頭風華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野柳女王頭頸圍日益縮減,北觀處舉辦「女王頭記憶」老照片徵集活動,讓全民回憶當年女王頭的風華
  • 臺灣野柳的「女王頭」在海浪的侵蝕下會斷嗎?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野柳」在我腦海中的大名鼎鼎,源於十數年前在諸多雜誌刊物中所見到的「女王頭」,去年5月在中國臺灣省環島自駕之旅的規劃中,野柳地質公園早已納入了遊覽計劃。,科學家稱:如果以現在的速度持續遭受風化,「女王頭」頸部大概最多能堅持20年,一旦遇上強烈地震、強颱風,「女王頭」很可能會因此折斷……珍惜能見到「女王」的機會,我們為了跟「女王頭」合個影,在烈日炎炎下排了好久的長隊,「女王頭」本身就是一個蕈狀石,形成原因和其他蕈狀石基本相同。
  • 臺灣野柳「女王頭」風化50年對照圖出現
    臺灣野柳遠近馳名的 「女王頭」,脖子一年比一年細,未來恐面臨斷頸危機,上月北海岸一場暴雨,民眾見女王頭下方出現一道裂痕,擔心她提前「斷頭」,北海岸及觀音山風景區管理處提出對照圖,證明裂痕是巖石節理已存在40多年,近年女王頭風化速度沒有異常。
  • 臺灣將採用納米技術為「野柳女王頭」護頸
    東南網8月28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大學團隊趁天氣持續放晴,將在今天就「野柳女王頭護頸計劃」展開試驗。團隊將先在「女王頭」附近4顆較小且比較不顯眼的石頭上試驗,最少觀察半年後,再決定「女王頭」最佳的補強方式。「野柳女王頭」是臺灣野柳地質公園裡的天然奇景,是一種蕈狀巖,因常年受風吹日曬雨淋而形成奇特形狀,遠觀如「凝視遠方的女王」,故得「女王頭」美名。
  •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鬼斧神工 令人心醉
    專家怎麼說 野柳「女王頭」。(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許多島內外觀光客到北海岸的野柳,除欣賞必海藍天,大啖美味海鮮外,也不忘了來野柳地質公園欣賞難得一見的「女王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