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柳可不只有女王頭

2021-01-20 哈嘍臺灣

去野柳地質公園排隊那麼久只看了一眼女王頭?是不是以為「野柳=女王頭」?你一定不知道自己錯過了多少更美的風景,才會離開得那麼乾脆決然。


花一天時間去野柳,除了看女王頭,臺灣北海岸線還有什麼可以看?




大武侖炮臺是經歷了鴉片戰爭和清法戰爭的歷史炮臺建築,目前保存完善,坐落於綠意盎然的山上。




當然很多人對歷史建築沒有興趣啦,之所以推薦這裡是因為在這裡可以看到無敵的北臺灣海岸景色!






駱駝峰在臺灣最北部海岸旁,走到這片海岸,你會被漂亮的風化紋海巖驚豔,這是砂巖多年經過海水的侵蝕、自然的風化,經過兩千萬年所形成的,是大自然偉大的雕塑!





登上駱駝峰,可以看到山壁上鑲著許多突兀的硬塊,千奇百怪的形狀,還有一些交錯層、壺穴等,搭配著層層風化紋,景觀之美,讓人嘆為觀止。





金山老街,是一條沿著兩旁民宅中間的巷弄而成的老街,從前就是金山地區熱鬧市集的集散地,不管是本地人還是遠道而來的遊客,來了都要在這裡吃到自己喜歡的美食。




金山老街最有名的就是金山鴨肉,很多食客從臺北基隆專程開車過來,光看門外滿滿人潮就知道它有多有名了。




金山地區最有名的農作物就是番薯地瓜,所以各種番薯製品比如番薯餅、拔絲地瓜等都是必食小吃,光看看就讓人流口水,絕對是小星這種澱粉星人的福音。






不同於一般的沙灘,神秘海岸是整個由巨大的巖石構成的,而且巖石被海浪和海風雕刻成完全不同的形狀。每個來到這裡的人都會想必都會驚嘆於大自然的神奇。



穿越一線天的窄洞視野立即開闊,這裡的海灘全是由巨大的巖石所組成,還有些是粉色的哦。退潮時接近海水的地方更是布滿綠色藻類的巖石,坐在巖石上眺望一片蔚藍的海岸線,真的來多少次也不覺得膩呀。







獅頭山公園最著名的是金山地標「燭臺雙嶼」,而且左右被漁港環抱,所以到傍晚在這裡靜靜的看看夕陽,也是戀人間會做的事。




不過以上每個景點之間還是有點距離的,別把珍貴的時間浪費在路上,可以請在地車導開車帶你去玩!


(本圖文來自於臺灣達人)

相關焦點

  • 野柳「女王頭」 海選「接班人」
    「女王頭」。記者 吳亞明攝  臺灣本島雖不大,但卻有約1140公裡長的海岸線,更有不少特殊的地質景觀,這其中尤以臺灣島東北部地區的野柳地質公園最受人歡迎,在不久前舉辦的「臺灣十大地質景觀」評選活動中,野柳名列第一,超過了玉山主峰和日月潭。野柳最出名的是「女王頭」,「她」甚至是臺灣旅遊業的名片。
  • 野柳女王頭將斷頸圖
    北海岸的野柳女王頭即將面臨斷頸危機,政府也決定不搶救任由女王頭自生自滅,因為他們發現了一座新地標金剛巖,這尊大型蕈巖跟電影金剛的造型,幾乎是一模一樣,讓不少遊客直呼真的太像了,政府也有意讓這尊金剛巖成為女王頭的接班人。
  • 我的遊記:野柳的女王頭
    野柳地質公園位於新北市萬裡區。女王頭野柳地質公園經千百萬年的侵蝕、風化的交互作用,逐漸形成蕈狀石、燭臺石、姜石、壺穴、棋盤石、海蝕洞等地質奇觀其最出名的是女王頭,俏皮的公主等自然形成的景觀。九份,可能是因為從侯孝賢的《悲情城市》,也可能是宮崎駿的《千與千尋》的靈感來源取自於此或者陳綺貞的歌,實際只有來到這裡才能體會意境。到了九份一定要去嘗嘗芋圓哦,很不錯吃的!除了芋圓還有好多好吃的小吃,你可以從老街的街頭吃到街尾!還有許多的小玩意兒,手信可以帶回家呢!
  • 野柳地質公園「女王頭」的雍容華貴 ​
    野柳地質公園風景區分三個大區:第一區女王頭、仙女鞋、乳石等。 第二區豆腐巖、龍頭石等,第三區海蝕壺穴、海狗石等。 蕈狀石是野柳最具代表性的地形景觀,尤其是「女王頭」雍容尊貴的形態,早已成為野柳地質公園的象徵。很多遊客就是奔著女王頭而去,所以在「女王頭」前面修了一條小路,並且標記了合影的位置。女王頭本身就是一個蕈狀石,形成原因和其他蕈狀石大致相同。
  • 夜訪「女王頭」:臺灣野柳推出十佳觀賞點
    夜訪「女王頭」:臺灣野柳推出十佳觀賞點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從去年開始,開放夜間參觀,結合燈光秀,讓民眾可以欣賞"女王頭"和"俏皮公主"等巖石在夜晚的風貌。而今年更規劃新的儷影湖燈區,推薦10個最佳體驗點,讓民眾可以享受浪漫的野柳"石"光。  來到臺灣野柳,必不可少的是參觀當地著名的蕈狀石-女王頭。
  • 臺灣地質景觀野柳「女王頭」海選「接班人」
    臺灣本島雖不大,但卻有約1140公裡長的海岸線,更有不少特殊的地質景觀,這其中尤以臺灣島東北部地區的野柳地質公園最受人歡迎,在不久前舉辦的「臺灣十大地質景觀」評選活動中,野柳名列第一,超過了玉山主峰和日月潭。野柳最出名的是「女王頭」,「她」甚至是臺灣旅遊業的名片。  野柳「女王頭」。
  • 新北市地標 野柳「女王頭」脖子愈來愈細
    野柳女王頭是遊客最愛(中評社 李文輝攝)東南網6月28日訊 據中評社報導,野柳位於臺灣北海岸和觀音山「國家風景區」內,行政區隸屬新北市萬裡區,是大臺北地區的後花園,因千百萬年造山運動、風化、侵蝕的交互作用,將巖層推擠出褶皺,逐漸形成蕈狀巖、燭臺石、姜石等地質奇觀,進而出現女王頭、仙女鞋、龍頭石、冰淇淋石等奇巖怪石,而有從海洋升起的城堡美名。
  • 考前每日練 | 野柳公園「女王頭」
    黑龍江實驗中學2017三模野柳地質公園位於臺灣東北部臺北縣萬裡鄉。在2000多萬年前,臺灣仍在海裡,由福建一帶衝刷下來的泥沙,一層層地堆積出砂巖層,600萬年前的造山運動把巖層推擠出海面,造成臺灣島,野柳是其中的一部分。造山運動擠壓時,在野柳的兩側推出兩道斷層,斷層帶破碎易受侵蝕,所以兩側凹入成灣,中間突出形成海岬(深入海中的尖形陸地)。
  • 野柳地質公園「女王頭」斷頸? 專家怎麼說
    野柳「女王頭」。(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許多島內外觀光客到北海岸的野柳,除欣賞必海藍天,大啖美味海鮮外,也不忘了來野柳地質公園欣賞難得一見的「女王頭」。
  • 寶島臺灣(3)---野柳的 「女王頭」
    野柳海濱奇石---香菇石群我不知道 「野柳」,也沒想過有一天竟可以親手撫摸了這些臺灣 「望夫石」其實 「野柳」 離臺北不遠,基隆港往北一點:在石群中尋找最令人期待的很出名的「女王頭」,在一堆 「野柳」、木棧道、遊人中,她並不孤獨,不知多少年前的、自然的、 野的氛圍已不存在,她風化得嚴重,要保護起來了
  • 臺灣野柳「女王頭」恐將「斷頸」 海選「接班人」
    「女王頭」。   本報記者 吳亞明攝   臺灣本島雖不大,但卻有約1140公裡長的海岸線,更有不少特殊的地質景觀,這其中尤以臺灣島東北部地區的野柳地質公園最受人歡迎,在不久前舉辦的「臺灣十大地質景觀」評選活動中,野柳名列第一,超過了玉山主峰和日月潭。野柳最出名的是「女王頭」,「她」甚至是臺灣旅遊業的名片。
  • 臺灣野柳地質公園「女王頭」保護前景堪憂
    新華社臺北7月19日電(記者王小鵬 劉剛)近年來,臺灣野柳地質公園女主角「女王頭」脖頸正變得越來越細弱,因缺乏有效保護措施,其命運變得難以預測。  據負責管理該地質公園的新空間國際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湯錦惠介紹,受風化及侵蝕作用影響,目前周長只有126釐米的「女王頭」脖頸年均縮短約兩釐米。
  • 臺灣遊紅紅火火——野柳地質公園「女王頭」
    臺灣遊紅紅火火——野柳地質公園「女王頭」 (5/6)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五一節來臨,來自中國大陸的遊客前往寶島臺灣觀光
  • 臺灣野柳的「女王頭」在海浪的侵蝕下會斷嗎?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野柳」在我腦海中的大名鼎鼎,源於十數年前在諸多雜誌刊物中所見到的「女王頭」,去年5月在中國臺灣省環島自駕之旅的規劃中,野柳地質公園早已納入了遊覽計劃。,科學家稱:如果以現在的速度持續遭受風化,「女王頭」頸部大概最多能堅持20年,一旦遇上強烈地震、強颱風,「女王頭」很可能會因此折斷……珍惜能見到「女王」的機會,我們為了跟「女王頭」合個影,在烈日炎炎下排了好久的長隊,「女王頭」本身就是一個蕈狀石,形成原因和其他蕈狀石基本相同。
  • 臺灣野柳景區「女王頭」出現斷頸危機,大陸「國王頭」表示很傷心!
    你曾去過臺灣的野柳地質公園嗎那裡有一個聞名世界的地理奇觀——女王頭女王頭坐落於位於臺灣新北市萬裡區野柳地質公園,野柳是突出海面的岬角(大屯山系),長約1700米。野柳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女王頭」,那雍容尊貴的形態,早已成為野柳地質公園的象徵。
  • 野柳地質公園人氣旺 330萬人搶看「女王頭」
    新北市野柳地質公園去年遊客數達到330萬人次,比前年多出兩成,島內外遊客爭看女王頭丰采。 記者遊明煌/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就是要看女王頭!」新北市野柳地質公園去年共吸引330萬人次的島內外遊客入園,比前年270萬人次成長兩成多,其中大陸遊客已破六成,海外遊客中以韓國遊客成長最多,增加約1倍。一名韓籍導遊說,「女王頭世界難得一見,韓國人才愛來」。    去年春節野柳地質公園入園人數是8萬4千多人,今年春節少了8千多人,仍有7萬5千多人,平均每天都破萬人次,人數略少原因是因去年都是好天氣,但今年初四、初五有下雨,影響遊興。
  • 《野柳:造物愛人亦弄人》:石頭唱歌的美麗傳說,公園裡的女王頭
    我知道野柳是從中學地理課本中看到的「女王頭」圖片開始,因此,在我十多年前對臺灣還一知半解的時侯,野柳就排在我最想去的臺灣景點第三名,僅次於阿里山和日月源。後來終於踏上臺灣的土地,十年間去了好幾次,都是為了去看女王頭。女王頭是野柳的標誌。它是一塊狀巖,在地売抬升的過程中,因受到海水侵蝕和風化,於20世紀60年代形成今日的面貌,從某一角度看,與英國伊莉莎白女王頭像惟妙惟肖,因此得名。
  • 半世紀前老照片曝光 憶當年野柳女王頭風華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野柳女王頭頸圍日益縮減,北觀處舉辦「女王頭記憶」老照片徵集活動,讓全民回憶當年女王頭的風華
  • 臺灣野柳「女王頭」風化50年對照圖出現
    臺灣野柳遠近馳名的 「女王頭」,脖子一年比一年細,未來恐面臨斷頸危機,上月北海岸一場暴雨,民眾見女王頭下方出現一道裂痕,擔心她提前「斷頭」,北海岸及觀音山風景區管理處提出對照圖,證明裂痕是巖石節理已存在40多年,近年女王頭風化速度沒有異常。
  • 臺灣將採用納米技術為「野柳女王頭」護頸
    東南網8月28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大學團隊趁天氣持續放晴,將在今天就「野柳女王頭護頸計劃」展開試驗。團隊將先在「女王頭」附近4顆較小且比較不顯眼的石頭上試驗,最少觀察半年後,再決定「女王頭」最佳的補強方式。「野柳女王頭」是臺灣野柳地質公園裡的天然奇景,是一種蕈狀巖,因常年受風吹日曬雨淋而形成奇特形狀,遠觀如「凝視遠方的女王」,故得「女王頭」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