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百年後,渤海會消失?
這個就和今天要講的問題有關:逐漸消失的渤海。要想先說明這個問題,需要先講一下我們的母親河黃河。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我國文化的發源地。幾千年來,這條桀驁不馴的大河既為我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做出過巨大的貢獻,也給我國人民帶來過多次深重的災難。為了馴服黃河,造福人民,我國古代人民對黃河水災害進行了長期的艱苦卓絕的抗爭,留下了一幕幕史詩般的英雄壯舉。
-
幾百年後渤海會消失?看看海岸線有史以來的變化,情況不容樂觀!
幾百年後渤海會消失?看看海岸線有史以來的變化,情況不容樂觀!作為中國最大的兩條河流,「長江」和「黃河」大家都很熟悉,但是一些小夥伴可能不知道,其實黃河之前並不叫黃河,而是叫「河」或者是「大河」。現在的情況是,如果黃河繼續像這樣帶著泥沙流下去,若干年後渤海很可能會被填平。而渤海對北方的氣候調節有著很重要的作用,沒有了渤海,北方會變得更加乾燥。雖然地質資料表明,渤海灣地殼為防止被黃河填平,也在「努力」下沉,但是依然趕不上泥沙填埋的速度。黃河的年平均輸沙量為16億噸,什麼概念呢?
-
渤海平均深度還不如青海湖,三百年內有消失的可能,想拯救卻太難
渤海的平均深度只有18米左右(上世紀90年代中期數據)可以說是非常淺的淺海,我國最大的湖泊青海湖的平均深度(21米)都比渤海更深,有地質和水利學家認為每隔10年渤海的平均深度就會被抬升1米,其面積當然也在不斷減少,所以這樣發展下去的話,200-300年中渤海就有消失的可能,下圖中表示了渤海在未來年份中海岸線的變化,數字代表年份。
-
渤海300年內可能會消失,平均深度還不如青海湖,拯救難度太大
導讀:渤海300年內可能會消失,平均深度還不如青海湖,拯救難度很大雖然我們國家位於海邊的地方並不是特別多,但我們國家還是擁有很大的海洋面積,其中渤海就是我們國家最北端的海洋,也是我們國家面積最大的內海,非常的重要。
-
在渤海海峽建一道大壩,連接兩大半島,渤海會成淡水湖嗎?可行麼
,因為渤海的平均深度太淺了,大約只有18米左右,在沿岸河流攜帶泥沙沉積作用下,渤海正在不斷的變小,歷史上的渤海要比現在大得多,根據史料記載,從公元元年到現在的2000多年左右的時間中,渤海的面積至少縮小了1/3,僅僅是1855年到現在的100多年間,黃河攜帶的泥沙就在山東濱州和東營自一帶製造了近6000平方公裡的土地。
-
黃河會把「渤海」填平嗎?觀察海岸線有史以來的變化
黃河會把「渤海」填平嗎?觀察海岸線有史以來的變化!說起來黃河,我們都會覺得很親切,黃河養育了華夏兒女,每年會有不少人前去觀摩,表達內心的尊敬,黃河這個名字怎麼來的大家很清楚,它的裡面包含的不止是水,還有好多的泥土和沙子,水和他們摻雜在一起,表現出來的顏色就是黃色,也就被親切的稱為黃河。
-
黃河會把渤海填平嗎?看完歷史上海岸線的變化,你就明白了!
而黃河水中的大部分泥沙,最終都會隨著黃河流進渤海。那麼,如果這種情況沒有得到改善,日積月累,黃河會把渤海填平嗎?看完歷史上海岸線的變化,你就明白了!從602年到1938年間,黃河歷經數次改道,但至今仍然威脅著生態。從海岸線的變化來看,早在2000多年前,渤海的面積要比現在大得多。
-
地球環境迫在眉睫,我國這兩地區也出現「下沉」,面臨消失危險
海平面上升會直接影響到一些島國國家,日本就是一個島國,它四面環海,由於海平面的上升,日本的國土面積也在面臨著消失的危機。有調查顯示,日本正在以每年十釐米左右的速度被海水淹沒,可見這對於日本來說是相當嚴重的。如今我國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在我國山東的煙臺市長島縣和廣東湛江市的羅鬥沙島,問題也很顯著。
-
黃河的泥沙遲早會填平渤海,能不能將黃河改道解決這一問題?
目前位於黃河入海口的東營市面積每年都在擴大,而接納黃河的渤海面積則每年都在減小,如此下去,渤海遲早會被黃河填平,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圖中紅色區域是自秦朝以來,黃河、海河在渤海所新造的陸地)大家不要認為這種造地運動是天方夜譚,實際上只要是沿海地區的平原,基本都是大江大河衝出來的。
-
黃河入海萬年,每年16億噸含沙量,為何沒有填滿渤海入海口?
,渤海遲早會被黃河填平。未來渤海會消失嗎?我們山東的地圖看上去有點像面向大海的駱駝。為什麼像駱駝呢?因為在萊州灣的西面的地形就像是駱駝的駝峰。這裡就是黃河的入海口黃河三角洲。這塊像是「駝峰」的地區在古代的時候還是渤海的一部分,而現在卻被黃河帶來的泥沙淤積成陸地了。
-
...渤海銀行造血機能日臻完善 加速構建「有溫度的敏捷銀行」_個股...
值得注意的是,標普和穆迪不約而同地在評級報告中對渤海銀行的規模體量、經營業績、資產質量與機構治理給予了正面肯定,對該行的股權結構表示認可,並認為該行有望獲得極高水平的政府支持。市場人士分析指出,評級結果顯示出國際主流評級機構對渤海銀行經營發展情況的高度認可,這一評定將有效提振投資人信心,為渤海銀行在國際資本市場提高議價能力及降低融資成本奠定良好的基礎。
-
黃河每年攜帶16億噸泥沙流入渤海,渤海會被它填平嗎?
它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流經九個省份後最終流入渤海。眾所周知,黃河還以攜帶大量泥沙而聞名,古人云「黃河鬥水,泥居其七」,主要原因在於黃河流經黃土高原時,黃土土質非常鬆散,很容易被雨水和洪水衝刷,而且,當地的植被破壞嚴重,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現象。每年,黃河都會攜帶近16億噸的泥沙匯入渤海。
-
中國三大內海,渤海、瓊州海峽、西沙內水
在渤海海域,等同於在中國的陸上領土,外國船隻是禁止擅自進入的。 遼寧旅順老鐵山與山東蓬萊田橫山之間的連線,構成了渤海與黃海的天然分界線,蓬萊岬是黃渤海分界線的南端起點。渤海灣,是中國渤海三大海灣之一,位於渤海西部。北起河北省樂亭縣大清河口,南到山東省黃河口。有薊運河、海河等河流注入。海底地形大致自南向北,自岸向海傾斜,沉積物主要為細顆粒的粉砂與淤泥。 渤海灣中有豐富的石油儲藏。
-
渤海的組成和資源
渤海是我國最北的近海,古稱滄海,也有北海之稱,是我國最大的內海。它是由遼東灣、渤海灣、膠州灣三大海灣和中央海盆組成的,其地理位置位於遼寧、河北、天津和山東四省市之間,面積在我國四大海域中是最小的,7.7284萬平方公裡,只有我國海域面積的1.63%。
-
渤海五分之一海水遭汙染 海洋生物瀕於滅絕
渤海是中國惟一的內海,黃河、遼河、海河三大水系40多河流,攜帶著GDP洶湧增長伴生的高汙染,在過去30多年裡不停注入渤海。渤海已成為一個垃圾桶,五分之一以上海水均被汙染。 渤海面積僅7.7萬平方公裡,平均水深18米,在浩瀚大洋之中只是一隻「小海盆」。水體交換緩慢,汙染易,治理難。此次海洋溢油,不過是在渤海病軀之上增加了一根稻草。
-
氣象衛星監測渤海海冰面積
風雲三號氣象衛星1月25日監測渤海海冰覆蓋範圍與24日相比,沒有明顯變化(見圖1)。 利用風雲三號氣象衛星1月24日渤海海冰信息和近27年1月下旬渤海最大海冰範圍(2011年1月下旬)對比可見(圖2),總體上今年1月下旬渤海海冰範圍與近27年的最大年份相比略偏小,其中遼東灣海冰範圍與2011年同期相近,渤海灣和萊州灣海冰範圍不同程度小於2011年同期(見圖2)。
-
新聞1+1:渤海汙染難治理歸根結底是法治問題
解說:它是曾經的魚倉和鹽倉,如今海洋生物瀕臨滅絕,溼地消失,漁業受損,渤海生態誰來保護?評論員白巖松:你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會議提出:渤海由於周圍重化工業高度聚集,一些河流攜帶大量汙染物入海,加上圍海、填海過渡,造成近海海域水質退化,瀕海溼地消失,渤海灣和遼東灣等汙染嚴重。來自2009年《渤海海洋環境公報》的數據顯示:渤海沿岸實時監測的陸源入海排汙口共100個,工業排汙口32個,佔據1/3。而這些沿岸排汙口超標排放現象嚴重,75%的監測排汙口存在超標排放現象。
-
黃河出現珍稀動物海豬群 曾被稱為渤海河神
黃河出現珍稀動物海豬群 曾被稱為渤海河神 《長城在線》 2007-4-30 10:33:19 (記者劉寶森)位於黃河入海口地區的山東省利津縣刁口港的漁民連日來不斷在近海發現海豬群的身影,這些珍稀水生動物不時地竄出海面,相互追逐,如同海洋館裡的海豚正在演出。
-
渤海環境堪憂生態整治「箭在弦上」
渤海的油氣產量佔我國海上石油產量的一半以上,加之進出渤海船舶年均約60萬艘次,導致渤海海上溢油事故風險增大。渤海濱海平原地區還是我國海水入侵、土壤鹽漬化、海岸侵蝕等災害的高發區。主持人:造成渤海汙染嚴重的原因是什麼?關道明:渤海生態環境問題的成因複雜,造成渤海汙染嚴重的基礎因素是其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有限,半封閉性內海的地理特徵導致水交換周期長,汙染自淨能力差。
-
黃河泥沙含量每年約16億噸,注入渤海,幾百年後渤海會被填平嗎?
在眾多的海域中,人們將目光聚焦到了渤海。渤海是目前為止中國面積最大的內海,然而渤海的平均深度只有18米,相對於其他的海域,渤海是最接近地面的。僅僅6層樓的高度降低了填海造陸的難度,與此同時,填平渤海也是成本最低的一項造陸工程。渤海的面積約為7.7萬平方公裡,然而如果人們將渤海填平,多出來的7萬多平方公裡的土地該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