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每年攜帶16億噸泥沙流入渤海,渤海會被它填平嗎?

2020-12-06 奇點使者

黃河是我國的第二長河,全長5464公裡,因中華文明主要發源於此,故被譽為我們的母親河。它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流經九個省份後最終流入渤海。眾所周知,黃河還以攜帶大量泥沙而聞名,古人云「黃河鬥水,泥居其七」,主要原因在於黃河流經黃土高原時,黃土土質非常鬆散,很容易被雨水和洪水衝刷,而且,當地的植被破壞嚴重,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現象。

每年,黃河都會攜帶近16億噸的泥沙匯入渤海。理論上,黃河攜帶的泥沙早應該把渤海填平了才對,為什麼渤海依然波濤洶湧呢?這就要從幾百萬年前說起了。我國現在地圖上的華北平原,在幾百萬年前還是一片汪洋大海,是黃河的泥沙不斷地填充著這裡,海岸線不斷外移,日積月累才有了如今廣闊平坦的華北平原。

事實上,由於黃河所含泥沙量太大,致使其河道經常淤積。在有記載的文獻中,我們可以統計出黃河共計改道26次,決堤1000多次。翻滾的黃河不斷衝擊著黃土高原的鬆土,並將它們聚積在華北平原的海域,最終在與淮河、海河的共同作用下,淤積出了30萬平方公裡坦蕩如砥的世界第十大平原——華北平原。

要知道,目前渤海海域的面積不過7.7萬平方公裡,而且水深只有不到20米。在黃河大量泥沙的作用下,渤海的海岸線每年都會向外移3公裡,可是與春秋戰國時期相比,渤海海域的面積只小了三分之一,海岸線外移不過100公裡。可以看到,渤海海域減小的速度是非常小的,這要得益於它獨特的地殼結構。

地質學家認為,渤海的地殼一直在下沉,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泥沙在渤海海底沉積造成的影響。儘管如此,這只能延緩渤海被黃河填平的進度,而不能在根本上避免渤海被填平的命運。根據相關資料數據顯示,渤海的水深正在逐年減小,每年都會減小10公分左右。如果按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在200年之內,渤海很有可能會被填平。

不過近年來人類的活動和氣候變化可能會放緩這一進程。中國對於黃河的利用還是比較充分的,在黃河流域兩岸,每年都會有大量的水作為生活用水走進千家萬戶,還有一部分被用來灌溉農田。而且,氣候變暖導致黃河流域降水量減少,導致黃河經常斷流,泥沙在中下遊沉積下來,不會進入渤海。

而且,國家對於環境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大,植樹造林工程進展得很快,黃河中上遊的水土不在那麼容易被衝刷下去,每年進入黃河的泥沙也就沒有以前那麼多了。綜合來看,雖然渤海終有一天會被填平,不過這個過程可能還需要幾百年的時間。

相關焦點

  • 黃河泥沙含量每年約16億噸,注入渤海,幾百年後渤海會被填平嗎?
    僅僅6層樓的高度降低了填海造陸的難度,與此同時,填平渤海也是成本最低的一項造陸工程。渤海的面積約為7.7萬平方公裡,然而如果人們將渤海填平,多出來的7萬多平方公裡的土地該填嗎?與其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填充面積為7.7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不如不費吹灰之力,利用黃河帶來的泥沙坐享其成。黃河最終的入海口位於渤海海灣,也正是在這個地方,黃河將其攜帶的大量的泥沙注入了渤海。
  • 黃河流經黃土高原,每年裹挾16億噸泥沙,為何千萬年沒有填平渤海
    原題:黃河入海萬年,每年16億噸含沙量,為何沒有填滿渤海入海口?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她發源於我國青海省中部偏南的三江源地區,自西向東蜿蜒約5464公裡、呈一個巨大的「幾」字形流入渤海。而且,新中國成立以來對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通過打壩淤地、修建水庫等措施已取得了明顯成效,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量有所降低,遠遠低於16億噸每年。即便如此,黃河每年的泥沙只有約1/4在河口三角洲沉積,絕大部分泥沙隨著下遊地勢平緩水流降低而在河床淤積,使得河床抬高成為「地上河」,而黃河徑流量的減少則加劇了河道的淤積。
  • 黃河會把渤海填平嗎?看完歷史上海岸線的變化,你就明白了!
    黃河會把渤海填平嗎?看完歷史上海岸線的變化,你就明白了!眾所周知,黃河流經黃土高原,而黃土高原本就植被稀少,土壤疏鬆,黃土層的厚度又高達上百米。因此,經歷過黃河水的洗禮之後,大量的泥沙會進入到黃河裡面。
  • 渤海會被黃河攜帶的泥沙填滿嗎?為什麼會這樣?
    而渤海則是中國最大的內海,平均水深約18米,海域面積約為7.73萬平方千米,如果做一個對比的話相當於只比重慶的總面積(8.23萬平方千米)小5000平方千米,約為四川省總面積的16.1%。環渤海由北向南按「逆時針」方向主要有遼河、灤河、海河和黃河等水系匯入,淨流總量約為888億立方米,其中黃河的徑流量約為574億立方米,約佔65%。
  • 黃河含沙量世界最大,為啥沒填平渤海?它填平的海域比渤海大多了
    眾所周知,黃河是中國北部的大河,全長約5464公裡,流域面積更是達到了752443平方公裡。是世界長河之一,也是中國第二長河。不過大家不知道的是,黃河也是全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每年都會生產十六億噸泥沙,其中有十二億噸流入大海,剩下四億噸長年留在黃河下遊,形成衝積平原,這樣也有利於種植。
  • 黃河入海萬年,每年16億噸含沙量,為何沒有填滿渤海入海口?
    黃河入海萬年,每年有16億噸的泥沙進入到渤海,如果按照這個數字來看的話,渤海遲早會被黃河填平。未來渤海會消失嗎?我們山東的地圖看上去有點像面向大海的駱駝。為什麼像駱駝呢?因為在萊州灣的西面的地形就像是駱駝的駝峰。這裡就是黃河的入海口黃河三角洲。這塊像是「駝峰」的地區在古代的時候還是渤海的一部分,而現在卻被黃河帶來的泥沙淤積成陸地了。
  • 黃河才是世界最大的填海工程,看看它的攜沙量,就知道渤海危險了
    黃河才是世界最大的填海工程,看看它的攜沙量,多年後能填平渤海嗎?改道能否擴大國土面積?不得不說這個問題問得好,很顯然如果黃河改道外海,既可以免費的填海造陸,而且還能保持我國最大的內海之渤海的海域規模,真是一舉兩得,但實際上卻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
  • 黃河仍在製造陸地:再過2個世紀,渤海會被填平嗎?
    黃河對於我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但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也在用它巨大的泥沙含量在不停塑造著陸地。按照地質學家考證,在數千萬年前,黃河的入海口還在河南的孟津一帶,太行山就是一片沿海山脈。現在的河北、山東一帶都是汪洋大海。
  • 「三號洪水」衝沙入河,黃河能否承受,未來渤海會被填平嗎?
    不過,將黃河水量增大就理解為萊州灣將會被黃河泥沙淤埋成大型水庫,實屬有點小題大做,畢竟現代黃河自1855年改道並奪了濟南北邊的大清河匯入渤海後,在長近164年的時間裡,我國最大的內海渤海及其三大海灣之一(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的萊州灣並沒有因為黃河泥沙的淤積而被填平。
  • 渤海一旦被填平,就可以多出7萬多平方公裡的國土,應該填平嗎?
    渤海的面積約為7.7萬平方公裡,然而如果人們將渤海填平,多出來的7萬多平方公裡的土地該填嗎?專家們經過一番考察發現,利用渤海填海造陸似乎不用我們動手,自然界的鬼斧神工一定能夠替我們完成。黃河最終的入海口位於渤海海灣,也正是在這個地方,黃河將其攜帶的大量的泥沙注入了渤海。中國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黃河鬥水,泥沙居七。也就是說在黃河帶來的巨大徑流量中,泥沙在其中佔據著70%的比例。
  • 黃河的泥沙遲早會填平渤海,能不能將黃河改道解決這一問題?
    黃河是中國的第二大長河,雖然水量不大,但由於途徑黃土高原而攜帶了大量泥沙,因此黃河的造地能力絕對是世界第一。目前位於黃河入海口的東營市面積每年都在擴大,而接納黃河的渤海面積則每年都在減小,如此下去,渤海遲早會被黃河填平,這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 黃河會把「渤海」填平嗎?觀察海岸線有史以來的變化
    黃河會把「渤海」填平嗎?觀察海岸線有史以來的變化!說起來黃河,我們都會覺得很親切,黃河養育了華夏兒女,每年會有不少人前去觀摩,表達內心的尊敬,黃河這個名字怎麼來的大家很清楚,它的裡面包含的不止是水,還有好多的泥土和沙子,水和他們摻雜在一起,表現出來的顏色就是黃色,也就被親切的稱為黃河。
  • 黃河正在把渤海變成華北平原的一部分?或許只要200年
    雖然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果,但黃河水依然就像我們印象中的那樣,一碗水半碗泥。每年有16億噸泥沙隨著黃河衝積而下,其中的4億噸沉積在黃河下遊地區,而其餘的12億噸則全部流入了渤海。就算是對於面積7萬平方公裡的渤海來說,這也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 黃河流了五千年,為啥泥沙沒把渤海填滿?看完感覺書又還給老師了
    黃河,有詩言:「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也有諺語說:「黃河黃,長城長,英雄百戰走四方」,等等諸如此類的詩句和諺語數不勝數,可見黃河對於我們來說,其意義就是魂與根啊。看過黃河的朋友或多或少都有過這樣的感受,這哪是水啊,分明就是泥漿啊,那麼黃河裡為什麼有這麼泥沙?而這些泥沙最終又去了哪裡?等問題,我也是很好奇啊,據測算,黃河每立方米的水裡平均合沙量為70斤,光一個三門峽每年的輸沙量就達到了16億噸。
  • 幾百年後渤海會消失?看看海岸線有史以來的變化,情況不容樂觀!
    幾百年後渤海會消失?看看海岸線有史以來的變化,情況不容樂觀!作為中國最大的兩條河流,「長江」和「黃河」大家都很熟悉,但是一些小夥伴可能不知道,其實黃河之前並不叫黃河,而是叫「河」或者是「大河」。而之所以後來改名叫黃河,就是因為泥沙過多,和河水摻和在一起,使河水變黃,所以就改叫了「黃河」。而黃河變黃,還要從春秋時代說起。春秋時期,黃河水還很清澈,兩岸布滿了樹林和植被,河裡也就沒有泥沙。但是因為黃河流經的黃土高原,這種有沙的土地,本身就相對容易被雨水衝刷掉,而且這邊的天氣要麼是長時間不下雨,要麼就是連日的瓢潑大雨,因此地表裸露的地方就越來越多。
  • 黃河注入渤海,形成黃河三角洲,會有什麼利與弊出現?
    黃河是我國的母親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側,總體流向自西向東流動,黃河主幹呈一個巨大的「幾」字型,全長約為5464千米,是我國第二長河,也是世界第六長河,黃河最終在山東省東營市注入渤海,並形成了巨大的黃河三角洲。
  • 黃河是地球最大的填海造陸工程?看看它衝來的泥沙就曉得了
    黃河作為中國最著名的河流之一,它的名字就生動表現了黃河的根本特徵,那就是河水含沙量很大,招致河水很黃。其實黃河的上遊水還是比擬明澈的,但流經黃土高原後,黃河中下遊的河水就變得越來越黃了。在一些中央以至有「一碗水,半碗泥」的說法。也就是說舀一碗黃河水,就會有半碗的泥沙沉底,這當然是一種誇大的說法,但黃河水含沙量大,卻是世界公認的事實。
  • 在渤海海峽建一道大壩,連接兩大半島,渤海會成淡水湖嗎?可行麼
    ,資料顯示渤海灣每年的蒸發量約300億立方米,而渤海灣周邊河流每年的注入量大約是825億立方米,這樣每年會有500多億的淡水資源進入,但是渤海灣中有著約1.4萬億立方米的海水,要想把如此巨量的海水替換成淡水,需要的時間是曠日持久的,至少需要幾十上百年的時間才可以。
  • 二百年後,渤海會消失?
    相信大家都知道秦皇島,如果你去過的話,你會發現這根本就不是一個島,而是和大陸連在一起的,也許你會覺得名字起的不對。這個就和今天要講的問題有關:逐漸消失的渤海。要想先說明這個問題,需要先講一下我們的母親河黃河。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我國文化的發源地。
  • 黃河泥沙堆積如山,下遊成為「地上河」,為何不挖深一點?
    黃河的泥沙問題,在世界範圍內都非常罕見。作為地球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之一,黃河一直在塑造著下遊的面貌。現在的華北平原,絕大部分都是黃河經過數百萬年的泥沙衝積而形成的,現在黃河泥沙還在源源不斷地填充著渤海。有學者認為,如果再這樣繼續下去,最多200年後,渤海就將被徹底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