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的泥沙問題,在世界範圍內都非常罕見。作為地球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之一,黃河一直在塑造著下遊的面貌。現在的華北平原,絕大部分都是黃河經過數百萬年的泥沙衝積而形成的,現在黃河泥沙還在源源不斷地填充著渤海。有學者認為,如果再這樣繼續下去,最多200年後,渤海就將被徹底填平。
而我們更加關心的問題,是黃河泥沙堆積帶來的洪水隱患。
有數據顯示,現在黃河每年的泥沙攜帶量達到了16億噸,就算黃土高原現在的生態環境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改善,黃河泥沙含量多的問題依然十分嚴峻。這16億噸泥沙中,有12億噸被衝入了大海,剩下的4億噸就被沉積在了黃河下遊地區。現如今黃河開封段及其下遊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地上河」,黃河水面甚至比一些樓房還要高。一旦遇到多雨季節,黃河下遊很可能會發生決堤的事件。在我們有記錄以來的兩千多年,黃河下遊就曾在華北平原上左右搖擺,最北甚至和海河融為一體,最南也曾奪取淮河河道。
這一大片黃泛區,曾經讓古人們苦不堪言。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不對症下藥,把黃河下遊的河床挖深一點呢?
實際上,近年來一直都存在對黃河河道的小規模疏浚,但大規模的清理泥沙工作並沒有進行過。這並非是我們沒有想過,而是大規模清理黃河下遊泥沙不切實際,而且也達不到想要的效果。
雖然現在建築業這麼發達,黃河河沙是一種優質的建築材料,但是面對700多公裡長的黃河懸河段,我們清理的速度遠遠比不上黃河泥沙堆積的速度。老人們說,黃河水「一碗水半碗泥」,這沒有一點誇張,就算我們投入了巨大的經濟成本,對黃河下遊泥沙進行清理,但每年4億噸的泥沙還在堆積,只要我們工作一斷,泥沙又很快會積累起來。
面對這種投入和回報不成正比的計劃,又有誰會投資呢?
現如今,黃土高原的綠化正在快速展開,而黃河下遊我們修建了高大堅固的堤壩,擁有抵禦百年一遇洪水甚至千年一遇洪水的能力。所以我們大可不必擔心黃河泥沙堆積的問題,當黃河中上遊生態環境改善後,黃河的含沙量自然會降低,下遊「地上河」的情況也會慢慢減輕的。
大家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