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屬於地表徑流的範疇,是指地表經常或間歇地沿著狹長凹地流動的水流,一般來說河流的河床海拔總是低於河流兩岸的陸地。不過,有一些河流的情況十分特殊,這些河流的河床高出河流兩岸的地面,我們稱之為「地上河」,也可以叫做「懸河」。我國北方的母親河「黃河」,其下遊河段從桃花峪開始到入海口之間,黃河的河床高度一般都高出兩側的陸地3至5米,從而成為了世界上最為著名的地上河。
可能由於黃河的地上河太出名了,我們很多人都不知道實際上我國的另一條母親河「長江」也有地上河的河段,那就是長江的「荊江河段」。長江是我國最長的河流,幹流總長度超過6300千米,從源頭至入海口可以分為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川江、荊江和揚子江等河段。長江的荊江河段是指從湖北枝江至湖南岳陽縣城陵磯段,總長度約為360千米,荊江河段的長江河床也高於兩岸陸地,也形成了「頭頂一江水」的地上河,那麼為什麼荊江段會形成地上河呢?
荊江
我們知道地上河的形成和發展往往是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雙重作用的結果,自然界中由於水往低處流,所以河流的河床基本上是低於兩側陸地的。不過,由於河流中河水的含沙量不同,有些河流的含沙量很大,比如我國的黃河、長江等河流,河流攜帶的泥沙會在河流流速減緩的情況下就會沉積下來,一般來說在河流的下遊河段,由於地勢低平,流速緩慢,泥沙更容易沉積,泥沙逐漸堆積就會太高河床。
長江的荊江河段就位於長江中下遊平原地區,地勢低平,加上荊江河段河流十分彎曲,素有「九曲迴腸」之稱,彎曲的河道更加減緩了河流的流速,使得大量泥沙在荊江河段沉積,河床不斷抬升。不過,在自然界中,地上河是十分不穩定的,一旦發生決堤,水往低處流,原先的河道就會廢棄,所以在自然情況下很難形成高出兩側地面很多的地上河。而人為因素的加入,人類為了對地上河的束縛,防止其決堤,就會加固兩側的大堤,從而出現河流河床不斷抬高,兩側的河堤也不斷加固抬高的情況,最終我們就看到了高出兩側陸地很多的地上河。
長江荊江河段地形圖
綜上分析,荊江河段形成地上河的主要原因就是地勢低平而且河道彎曲,長江江水中攜帶的泥沙沉積,從而抬高河床。對於地上河的治理,主要從河流泥沙角度入手,一方面通過河流流域的植被保護和治理,降低河流的含沙量;另一方面對河床中現有的泥沙,通過水利工程進行衝刷,比如黃河的小浪底工程,就有很好的調沙功能。
地上河示意圖
喜歡就點右下方「在看」贊一下吧,並歡迎轉發分享!
推薦:巫山山脈:我國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之一,長江橫穿其間形成峽谷
上文:地球上什麼地方的人們,會最早進入新的一天?
瀏覽所有推文也是對我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