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 |黃河下遊河段形成了「地上河」的現象,這是為什麼?

2021-02-13 地理沙龍

河流屬於地表徑流,是指在一定區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補給下,經常性或者間歇性地沿著狹長凹地流動的水流。容納河流水體的凹地,我們通常稱為「河道」,一般來說河道的底部往往是低於兩側地面的,成為一條下凹的凹地,有些河道的深度不斷加深,形成較深的河谷,這主要是由於河流流速較快,表現為侵蝕性,流水不斷向下侵蝕,加深河道深度。


但是,當河流到了中下遊地區,由於流經區域地勢十分平坦,流速下降,河流中所攜帶的泥沙就會沉積下來,從而導致流水沉積作用強於流水侵蝕作用,在泥沙的不斷沉積下,河道不斷抬升,最終可能導致河床高度高於兩側地面,從而成為「地上河」。當然,在自然狀態下「地上河」是十分不穩定的,由於「水往低處流」的原因,河流十分容易潰壩,從而改道。但是,在人類行為的幹預下,河流沿岸的人們為了防止河流改道破壞自己的家園,勢必會加固河流兩側的堤壩,從而使得地上河的水位不斷加高,河床高於兩側地面的現象更加明顯。


河流中下遊地區河床的抬升速度,主要取決於河流中含沙量的多少,所以,說到「地上河」我們肯定會馬上想到我們的母親河「黃河」。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自西向東流動,河流形態像一個巨大的「幾」字型,黃河中遊地區流經我國的黃土高原,攜帶了大量的泥沙,黃河每年的輸沙量超過16億噸,位居世界首位。黃河所攜帶的巨量泥沙不僅形成了寬闊肥沃的華北平原,同時也使得黃河下遊河段成為了世界上最為著名的「地上河」。


黃河河道自潼關後折向東流動,過了河南鄭州市桃花峪後進入黃河下遊地區,泥沙沉積明顯,多為「地上河」。河道主要依靠兩側的河堤來束縛,但是黃河泥沙的沉積速度非常快,在生產力水平落後的古代,人類根本沒有能力完全控制住黃河,因此黃河下遊經常發生河流改道。黃河改道的範圍極廣,最北可到達天津的海河流域,最南可達江蘇淮河流域,黃河的改道對於其他河流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到了現代,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們建設了小浪底工程,有效緩解了黃河下遊的泥沙沉積。


瀏覽所有推文也是對我們的支持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長江的「荊江」河段,會形成頭頂一江水的地上河?
    不過,有一些河流的情況十分特殊,這些河流的河床高出河流兩岸的地面,我們稱之為「地上河」,也可以叫做「懸河」。我國北方的母親河「黃河」,其下遊河段從桃花峪開始到入海口之間,黃河的河床高度一般都高出兩側的陸地3至5米,從而成為了世界上最為著名的地上河。
  • 黃河泥沙堆積如山,下遊成為「地上河」,為何不挖深一點?
    黃河的泥沙問題,在世界範圍內都非常罕見。作為地球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之一,黃河一直在塑造著下遊的面貌。現在的華北平原,絕大部分都是黃河經過數百萬年的泥沙衝積而形成的,現在黃河泥沙還在源源不斷地填充著渤海。有學者認為,如果再這樣繼續下去,最多200年後,渤海就將被徹底填平。
  • 黃河下遊變「地上懸河」之謎
    進入黃河下遊河道的泥沙,平均每年高達16億噸,平均含沙量為每立方米35千克,相當於1噸黃河水裡面就有35千克泥沙。中遊黃土高原是泥沙主要來源,黃河流經黃土高原,每遇暴雨,造成嚴重水土流失,大量泥沙匯入黃河,特別是黃河中遊的內蒙古自治區託克託縣河口鎮至河南孟津,這一段黃河水中多年平均含沙量高達每立方米128千克,一噸河水中竟有128千克泥沙,為全河最高的地區,是黃河的主要產沙區。
  • 黃河的河床都比地面高,形成了「地上河」,為什麼不挖低一些呢?
    黃河的河床都比地面高,形成了「地上河」,為什麼不挖低一些呢?黃河的存在,我們中國已經知道多少年了,自從伴隨著我們中華民族誕生以來,它就成為了我們的母親河,從上古文明開始,有了人類的時候,它就存在了。我們國家誕生的第一批先輩,就是在他這一片區域繁衍生息的,所以這一條河絕對是我們的母親河。但是從歷史記載來,黃河這條河並不平凡,因為它經過了20多次改道不計其數的。送我們建國以來黃河附近的居民,深受黃河的危害。為什麼黃河會屢次的改道或者決堤呢?這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來自黃河上遊的泥沙堡,這片區域的河床抬得太高。
  • 為什麼長江荊江段會形成「地上河」?
    很多人都知道黃河有「地上河」的存在,黃河中下遊的河南境內,黃河地上河甚至高出地面十幾米,要問黃河地上河怎麼產生的,大部分人也都知道,是因為黃河攜帶的泥沙量比較大
  • 黃河下遊支流為何直流甚少?這些奇特現象竟然與氣候因素關係密切
    感謝提問,黃河並沒有什麼奇異事件,那些什麼黃河水鬼、黃河走蛟等的說法其實都是由於人類對自然規律認識不到位而產生的一些錯誤的意識,然後以訛傳訛才才形成的。因此,與其去討論本不存在的所謂的「奇異」事件,倒不如來欣賞一下黃河的壯美奇觀。
  • 為什麼是黃河?
    這段水道3471.6公裡,是黃河的上遊,黃河總徑流量的54%來自於這一河段。這一河段徑流量大而輸沙量少,從源頭到青海貴德,黃河是清凌凌的水色。圖:懸河示意圖黃河泥沙淤積不僅增加了下遊河段的高度,也在不斷將黃河入海口向更廣處延伸。所謂河流三角洲,是指河流搬運的泥沙在入海處沉降堆積,填海造陸,逐漸形成新的陸地。
  • 黃河已成「地上河」,為什麼國家不清理沉積的泥沙?看完明白了
    黃河已成「地上河」,為什麼國家不清理沉積的泥沙?看完明白了對於黃河我們並不陌生,大家知道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黃河滾滾向東流流經黃土高原,形成了極具特色的黃河水,因此也得名黃河,那為什麼黃河水會比一般的河水黃呢?
  • 填圖記憶與測試——黃河
    中遊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下遊形成地上河。治理:上遊退耕還林、還草,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中遊: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植樹種草,修梯田、擋土壩,在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牲畜的數量等;下遊:加固大堤8、凌汛發生的條件和黃河上的位置,如何治理?條件:河流有結冰期;從低緯流向高緯的河段。黃河上的位置:寧夏、內蒙古、山東河段。
  • 地上河
    (1)荊江河段成為地上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為什麼說「千裡長江,險在荊江」?(2)圖中對河道過度彎曲的治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廢棄河道被稱做______________湖。
  • 地上「懸河」,地下「城摞城」
    地上「懸河」懸河?不會是天上懸著的河吧?還真有神仙和天庭咋的?其實不然,懸河就在咱們現實生活中。那麼到底什麼是懸河呢?放一張網絡上的圖大家就秒懂啦!這張圖對於地理工作者來說,應該是非常熟悉的了。但是或許有很多人對此了解不多。今天亞肯老師就給大家科普一下。懸河又稱「地上河」,即河床高出兩岸地面的河。從圖中大家可以看出,黃河的河床已經高出大堤外面的地面了。
  • 黃河是名副其實的「地上懸河」
    黃河三門峽站多年平均輸沙量約16億噸,平均含沙量為35千克/立方米,在大江大河中名列第一。據水文監測,黃河泥沙主要來源於中遊的黃土高原地區,自河口鎮至潼關區間的輸沙量就佔了全河輸沙量的90%以上,尤其是河口鎮至龍門區間內約11.20萬平方千米流域面積內,來沙量就佔了全河的56%,年輸沙量達9億多噸。但到了黃河下遊的華北平原,由於河床坡度變小,流速急劇緩慢。
  • 暴雨不斷,黃河下遊水患如何解決,根本原因是什麼?
    但是在中國歷史上,黃河下遊的改道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每年都會攜帶十六億噸泥沙,其中有十二億噸流入大海,剩下四億噸長年留在黃河下遊,形成衝積平原。圖片來自百度百科·由於在下遊泥沙沉澱,不斷抬高黃河河面,為防止黃河改道所產生的損失,只得加固兩旁的黃河大堤,久而久之就形成了
  • 黃河何時清澈見底
    ,在遙遠的地質歷史時 期,強烈的土壤侵蝕,就已經把黃土高原切割成了千溝萬壑, 而衝積到下遊地區的泥沙,則堆積形成了華北平原。黃河最初名為「河水」或單稱為 「河」,至於「河」字被用為河流的通稱,那是比較晚的事情 了。雖然黃河最初的名稱還沒有反映它的水色,但這並不等於 說它當時還是一條清澈的河流。西周時有一句諺語叫「俟河之 清,人壽兒何?」意思是說,人要活到不知多高的年齡,才能 等到「河水」(即今黃河)清澈的現象出現,用來比喻可望不 可及的事情。顯然,當時黃河水已相當混濁,水色澄清已是人 們的一種極難實現的願望。
  • 黃河的形成與河道變遷
    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流經黃土高原、華北平原,注入渤海。自古以來,黃河以「善淤、善決、善遷」著稱,給黃河下遊地區的地理面貌和社會經濟帶來了重大影響。黃河的形成關於黃河形成時代的問題,學術界尚未達成共識。
  • 水利部:黃河已封河708.5公裡 下遊將出現封河
    隨著低溫持續,黃河上中遊均出現封河。受冷空氣影響,預計1月8日前後,黃河下遊山東段也將出現封河。 截至1月5日10時,黃河已累計封河708.5公裡。其中,黃河寧蒙河段封河長度共計649.5公裡。目前,全河流凌、封凍河段水勢平穩。
  • 黃河已成「地上河」,為何國家不清理沉積的泥沙?說出來你別不信
    但是,近年來它產生的隱患非常多,並且一直以來黃河的治理都是一個頭等的難題。黃河已成「地上河」,為何國家不清理沉積的泥沙?說出來你別不信因為它流經黃土高原,由於這個地方的地理環境十分特殊,土壤屬於沙質,並且加之人們的不合理開墾,使得這個地方的土質疏鬆,水土流失十分嚴重。
  • 簡說黃河及各段狀況
    古代的黃河,河面寬闊,水量充沛,水流相對比較清澈,我國最古老的字書《說文解字》中稱黃河為「河」,最古老的地理書籍《山海經》中稱黃河為「河水」,《水經注》中稱上河,《尚書》中稱「九河」,《史記》中稱為「大河」。
  • 世界第五國內第二的黃河,其出海口為什麼沒有形成大城市?
    意思是說,中國的大江大河流入大海的有上百數之多,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江河淮濟(長江、黃河、淮河、濟水),而黃河排在這四條大河的首位。這裡,古人稱河的特指黃河。足以見得古時候,黃河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黃河文明它的主要特徵就是農耕文明。在黃河流域比較著名的朝代有,秦朝、漢朝、唐朝等等,這些朝代無不以黃河流域為經濟、政治、文化中心。
  • 偉大又帶點小脾氣的黃河,其出海口為什麼沒有形成大城市?
    中國史書《漢書·溝洫志》:「中國川源以百數,莫著於四瀆,而黃河為宗」,什麼意思呢?意思是說,中國的大江大河流入大海的有上百數之多,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江河淮濟(長江、黃河、淮河、濟水),而黃河排在這四條大河的首位。這裡,古人稱河的特指黃河。足以見得古時候,黃河在人們心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