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河

2021-02-13 地理愛好者

 讀「荊江治理示意圖」,回答問題。

(1)荊江河段成為地上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為什麼說「千裡長江,險在荊江」?

(2)圖中對河道過度彎曲的治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廢棄河道被稱做______________湖。

(3)建立分洪區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洞庭湖調洪能力在逐漸減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治理長江的工程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生物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

【分析】

    本題考查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和讀圖、析圖的能力。水流平穩,河道彎曲,水流不暢,泥沙容易淤積,築堤束水,形成地上河;由於荊江河段是地上河,河道彎曲,洩洪能力差,容易決堤,所以說「千裡長江,險在荊江」。對河流的不同部位治理的措施是不同的,圖中對河道過度彎曲的治理措施是人工裁彎取直。建立分洪區的目的是分流和儲存洪水,減輕洪水對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的威脅。

【答案】

(1)水流平穩,河道彎曲,水流不暢,泥沙容易淤積,築堤束水,形成地上河 地上河河道彎曲,洩洪能力差,容易決堤。

(2)人工裁彎取直       牛軛

(3)分流和儲存洪水,減輕洪水對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的威脅 圍湖造田,湖泊面積減少,過度砍伐,水土流失嚴重,泥沙淤積,湖泊變淺

(4)加固加高大堤、興建分洪工程、修建水庫、疏通河道 在流域內植樹造林,減少水土流失。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長江荊江段會形成「地上河」?
    很多人都知道黃河有「地上河」的存在,黃河中下遊的河南境內,黃河地上河甚至高出地面十幾米,要問黃河地上河怎麼產生的,大部分人也都知道,是因為黃河攜帶的泥沙量比較大
  • 為什麼長江的「荊江」河段,會形成頭頂一江水的地上河?
    不過,有一些河流的情況十分特殊,這些河流的河床高出河流兩岸的地面,我們稱之為「地上河」,也可以叫做「懸河」。我國北方的母親河「黃河」,其下遊河段從桃花峪開始到入海口之間,黃河的河床高度一般都高出兩側的陸地3至5米,從而成為了世界上最為著名的地上河。
  • 問答 |黃河下遊河段形成了「地上河」的現象,這是為什麼?
    但是,當河流到了中下遊地區,由於流經區域地勢十分平坦,流速下降,河流中所攜帶的泥沙就會沉積下來,從而導致流水沉積作用強於流水侵蝕作用,在泥沙的不斷沉積下,河道不斷抬升,最終可能導致河床高度高於兩側地面,從而成為「地上河
  • 黃河已成「地上河」,國家為何不把泥沙清理走?
    黃河已成「地上河」,國家為何不把泥沙清理走?文/小海專注歷史故事小編想要問大家知道問題,我們國家的兩條主要的河流是什麼?這個問題很簡單,大家應該都知道,是黃河和長江。那麼素來有母親河之稱的河流是哪個?不過,相信大家也知道,黃河因為泥沙堆積太多,部分地方已經成為了非常危險的「地上河」,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如此危險,為何國家不把沉積在河底的泥沙給全部清理出來呢?小編查了一下相關的資料,來給大家說叨說叨。首先,大家聽過《回到拉薩》這首歌沒?這首歌中有一句「爬過了唐古拉山」這句歌詞中的唐古拉山,就是我們偉大的母親河,黃河的發源地!
  • 黃河已成「地上河」,為什麼國家不清理沉積的泥沙?看完明白了
    黃河已成「地上河」,為什麼國家不清理沉積的泥沙?看完明白了對於黃河我們並不陌生,大家知道黃河是我們的母親河,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黃河滾滾向東流流經黃土高原,形成了極具特色的黃河水,因此也得名黃河,那為什麼黃河水會比一般的河水黃呢?
  • 黃河泥沙堆積如山,下遊成為「地上河」,為何不挖深一點?
    現如今黃河開封段及其下遊已經成了名副其實的「地上河」,黃河水面甚至比一些樓房還要高。一旦遇到多雨季節,黃河下遊很可能會發生決堤的事件。在我們有記錄以來的兩千多年,黃河下遊就曾在華北平原上左右搖擺,最北甚至和海河融為一體,最南也曾奪取淮河河道。這一大片黃泛區,曾經讓古人們苦不堪言。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不對症下藥,把黃河下遊的河床挖深一點呢?
  • 黃河已成「地上河」,為何國家不清理沉積的泥沙?說出來你別不信
    黃河已成「地上河」,為何國家不清理沉積的泥沙?說出來你別不信因為它流經黃土高原,由於這個地方的地理環境十分特殊,土壤屬於沙質,並且加之人們的不合理開墾,使得這個地方的土質疏鬆,水土流失十分嚴重。因此黃河在這裡流經的時候,可以說奔騰而過之時攜帶了大量的泥沙沉積在下遊,長年累月下來,在河流的底部就會有很多的泥沙沉積,那麼河床也會相應的升高了。
  • 黃河已成「地上河」,國家為什麼不清理沉積的泥沙?其實原因很簡單
    黃河已成「地上河」,國家為什麼不清理沉積的泥沙?其實原因很簡單我們國家地大物博,有著很多的地區,不同地區之間的地勢,氣候,生活習慣都有著不同,我們國家還有著很多的高原還有河流,有著關於河流的歌曲,就不得不提我們的黃河了,它也是我們的母親河,還有一首《黃河大合唱》,也是我國的愛國歌曲,非常的振奮人心熱淚盈眶,現在黃河也已經成為了「地上河」,國家為什麼不清理沉積的泥沙?其實原因很簡單。
  • 黃河的河床都比地面高,形成了「地上河」,為什麼不挖低一些呢?
    黃河的河床都比地面高,形成了「地上河」,為什麼不挖低一些呢?黃河的存在,我們中國已經知道多少年了,自從伴隨著我們中華民族誕生以來,它就成為了我們的母親河,從上古文明開始,有了人類的時候,它就存在了。我們國家誕生的第一批先輩,就是在他這一片區域繁衍生息的,所以這一條河絕對是我們的母親河。但是從歷史記載來,黃河這條河並不平凡,因為它經過了20多次改道不計其數的。送我們建國以來黃河附近的居民,深受黃河的危害。為什麼黃河會屢次的改道或者決堤呢?這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來自黃河上遊的泥沙堡,這片區域的河床抬得太高。
  • 地上「懸河」,地下「城摞城」
    地上「懸河」懸河?不會是天上懸著的河吧?還真有神仙和天庭咋的?其實不然,懸河就在咱們現實生活中。那麼到底什麼是懸河呢?放一張網絡上的圖大家就秒懂啦!懸河又稱「地上河」,即河床高出兩岸地面的河。從圖中大家可以看出,黃河的河床已經高出大堤外面的地面了。這樣的話,開封段的黃河確實是懸在空中的,稱之為「懸河」真的恰如其分。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黃河下遊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懸河」是怎麼形成的呢?這就跟我們的地理知識有關了。
  • 黃河是名副其實的「地上懸河」
    據水文監測,黃河泥沙主要來源於中遊的黃土高原地區,自河口鎮至潼關區間的輸沙量就佔了全河輸沙量的90%以上,尤其是河口鎮至龍門區間內約11.20萬平方千米流域面積內,來沙量就佔了全河的56%,年輸沙量達9億多噸。但到了黃河下遊的華北平原,由於河床坡度變小,流速急劇緩慢。每年從中遊輸送下來的泥沙平均約16億噸,其中大約4億噸淤積在下遊河床中,使河床慢慢高出了兩岸河堤之外的平原。
  • 黃河下遊變「地上懸河」之謎
    中遊黃土高原是泥沙主要來源,黃河流經黃土高原,每遇暴雨,造成嚴重水土流失,大量泥沙匯入黃河,特別是黃河中遊的內蒙古自治區託克託縣河口鎮至河南孟津,這一段黃河水中多年平均含沙量高達每立方米128千克,一噸河水中竟有128千克泥沙,為全河最高的地區,是黃河的主要產沙區。龍門至潼關區間,多年平均含沙量也達到每立方米53.8千克。
  • 生物學家揭秘令人震驚的「河中巨怪」
    原標題:生物學家揭秘令人震驚的「河中巨怪」    地球生物千奇百怪,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遊的,總會有許許多多的生物讓你感到震驚!我們先看看水裡遊的——英國有個《河中巨怪》的熱門電視節目,其主持人為傑裡米·維德,是一名釣魚愛好者及生物學家,該節目常常來到陰暗潮溼或遠古氣息濃厚的水域,對水下的生物進行解密,一起去看看那些誇張的「河中巨怪」吧!
  • 天上一顆星,地上一個丁,是這樣的嗎?
    天上一顆星,地上一個丁,是這樣的嗎?晴天的夜晚,在深黑色的天幕上,鑲嵌著無數銀釘似的星星。它們的光輝是那樣的柔和、清麗,它們的面貌又是那樣的閃爍多變,常常給人們一種神秘的感覺,會引起了各種各樣的幻想和傳說。真是天上一顆星、地上一個丁嗎?根本不是,這種說只是過去反動治階級膈人的鬼話。其實地球上的人口現在也不過三十億左右,可是天上的星星卻多得數不。
  •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5個有趣事實
    印度河流域文明,也被稱為哈拉帕文明,它持續了至少1600年。
  • 世界地理小區域——密西西比河
    密西西比河匯聚了發源於落基山東坡、阿巴拉契亞山西坡和北部冰區南側的共約250多條支流,在中下遊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之一—密西西比河平原,平原土層深厚,土壤肥沃。下圖為密西西比河水系分布示意圖。(1)描述密西西比河的水系特徵。(2)分析密西西比河平原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的原因。(3)歷史上人們在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大平原上不斷擴大土地的開墾畫積,導致了惡性循環,請分析惡性循環形成的過程。(4)為了穩定大平原的農業生產,你認為當地政府採取了哪些措施?
  • 河鋼舞鋼告訴你:鋼鐵這樣煉成!
    70年來,在這片有著8000年底蘊的黃土地上,億萬中原兒女團結一致、敢闖敢拼,推動河南大地改革潮湧、各項事業發展取得新成就,開放的河南越來越「中」!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人民網河南頻道聯合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策劃推出《壯麗70年·河南創造的70個第一》融媒體系列報導,對河南在新中國成立以來創造的國內或省內多個「第一」進行集中採訪。
  • 生物多樣性·小百科(61) | 脊椎動物·黃嘴河燕鷗:國內僅雲南分布...
    生物多樣性·小百科(61) | 脊椎動物·黃嘴河燕鷗:國內僅雲南分布瀕臨滅絕 2020-07-30 1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拓展之巧度硫酸河 ——腳下的痛苦和背上的幸福
    抽籤組隊也順利完成,賽前小組的討論非常激烈,在面對從未參加過的活動上大家都沒有經驗,只能集思廣益,嘗試著摸索不同的方法,指壓板的大小也只比A4紙大一點,一個人兩隻腳站上去就站滿了整塊板,小腳還好說,男生45碼的大腳丫子更讓人發愁,5分鐘的時間過得很快,嘗試了各種方案後,大家非常有默契的選用了同一種方案,大個子背著小個子過河,一塊板上站一隻腳,另一隻腳橫跨在板與板之間,後面的一塊需要站3隻腳,並能快速撿起地上的一塊板快速向前傳遞
  • 北美洲旅遊景點,值得一去的密西西比河,放鬆心情的絕佳去處
    美洲白鵜鵬是沿密西西比河遷徙隊伍最龐大的鳥類。密西西比河從五大湖區奔流而出,形成了北美洲流程最長、流域最廣、流量最大的河流。它的支流蜿蜒密布美國,西至落基山脈,東到阿巴拉契亞山地,南至墨西哥灣,在「新月之城」紐奧良出海,衝刷出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