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例題一:(2018·河北高三)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密西西比河匯聚了發源於落基山東坡、阿巴拉契亞山西坡和北部冰區南側的共約250多條支流,在中下遊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之一—密西西比河平原,平原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十九世紀中期,人們逐漸在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大平原上交居下來,形成以言牧業為主的經濟,一直延續到十九世紀八十年代,這時恰逢一個較長的溼潤周期,而且當時的小麥價格又很高,於是許多天然牧場被開墾為農田,但好景不長,又出現了幹早年,使得這些農場無利可圖,於是只有廢棄撂荒,等到又一個溼潤年到來時,又照舊循環一次,釀成了巨大的災害,最典型的就是三十年代的「黑風暴」。從那以後,當地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使該區域農業生產逐步穩定下來,並成為美國的「麵包籃」。下圖為密西西比河水系分布示意圖。
(1)描述密西西比河的水系特徵。
(2)分析密西西比河平原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的原因。
(3)歷史上人們在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大平原上不斷擴大土地的開墾畫積,導致了惡性循環,請分析惡性循環形成的過程。
(4)為了穩定大平原的農業生產,你認為當地政府採取了哪些措施?
參考答案:
(1)自北向南注入墨西哥灣,流程長,流域面積廣,支流眾多,呈(不對稱的)樹枝狀(羽狀)水系(答出3點,合理即可得分)
(2)平原沉積環境穩定;支流攜帶大量泥沙進入平原之後,因流速減緩沉積下來。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在密西西比河平原形成深厚的土層,河流(從森林、草原)攜帶的泥沙富含養分;密西西河流域夏季暖溼,冬季寒冷,年較差大,利於土壤中有機質的積累;因此土壤肥沃。
(3)溼潤年份草場被開墾為農田,遇到乾旱年份,被撂荒的土地上,草原植被很難恢復,使土地裸露,抗蝕力減弱,一旦遇到大風,表土被剝蝕,土壤肥力下降,土地質量下降(或土地沙化);等到下一個溼潤年到來,又會去開墾新的天然草場,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4)調整農業結構,鼓勵農民退耕休牧,還林還草(或建設防風林帶);大力發展節水灌溉(例如噴灌);加強天氣預報,提前防範;提高農耕技術,不同播種期作物間作、套種和作物留茬;實施免耕、淺耕等耕作方式;施用化肥和農藥
典型例題二:(2017·山東省實驗中學高三)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在河流作用佔優勢的密西西比河河口,巨量的泥沙堆積形成的沙嘴,平面形態似鳥足,形成「鳥足形」三角洲,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是典型的「鳥足形」三角洲。由於入海河道擁有極大的經濟意義,美國陸軍工程兵團在舊入海河道上修建了大量的大壩、人工運河和控制潮水的閘門等人工設施。曾經滋養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區的沉砂,因美國陸軍工程兵團大量用於墨西哥灣附近修築堤壩,在狹窄的天然堤上形成了漏鬥區,來自農場和汙水處理廠的汙染也隨時影響著河流。在墨西哥灣地區形成了8000平方英裡的「死區」。下圖為墨西哥灣及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示意圖。
(1)評價墨西哥灣沿海平原發展種植業的自然條件。
(2)說明密西西比河「鳥足形」三角洲的生成過程。
(3)分析人工設施對密西西比河三角洲自然地理環境的不利影響。
參考答案:
(1)有利:地處熱帶、亞熱帶、熱量充足;受海洋影響大,雨水較充沛;衝積平原,土壤較肥沃;河流較多,有便利的灌溉水源。
不利:多颶風風災;地勢低平易受洪水威脅,沿海容易發生土地鹽鹼化現象。
(2)密西西比河攜帶有大量泥沙;河口地帶地勢低平,河汊眾多,流速減緩,受海水頂託,泥沙沉積在河口前方;墨西哥灣波浪和潮汐作用弱,泥沙堆積兩超過波浪的侵蝕量,形成天然堤;泥沙沿河流主叉道堆積延伸,形成長條形大沙嘴伸入海中,使三角洲外形呈鳥足狀。
(3)河流淡水和沉積物減少,三角洲生成(或生長或建造)速度減緩;(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海岸侵蝕),加劇土壤鹽鹼化;溼地破壞,海洋汙染,導致溼地生物棲息地環境改變,生物多樣性減少;局部氣候發生改變(或失調)。
典型例題三:(2017·重慶高三)閱讀下面圖文材料.完成下題。
材料一 密西西比三角洲略圖
材料二 約100年前,密西西比河越來越多地通過紐奧良西北約95千米分支的阿恰法拉亞河入海。1950年代裡工程師發現這個新的入海口將很快成為主入海口,原來的入海口將被放棄。由於目前的入海河道擁有極大的經濟意義,而遷移將花費巨資,因此美國國會命令美國工程兵團保持舊入海河道當時70% 水量分配。為此美國工程兵團在舊入海河道上修建了大量設施,包括大壩、人工運河和控制湖水的閘門。
材料三 密西西比下遊地區是美國水箱主產區,該地區水稻生產以公司為主,單產比中國高,其生產流程如下圖所示。
(1)密西西比三角洲邊緣由很多溼地和較低的島嶼群組成。據圖闡述這些溼地和小島對紐奧良的重要意義。
(2)據材料一,描述密西西比河甲河段的河床特點,並推斷該河床特點對紐奧良城市會產生哪些危害。
(3)說明美國在舊入海河道上修建大量「大壩、人工運河和控制潮水的閘門」等水利設施的具體目的。
(4)據材料三,歸納出美國水稻種植業與我國水稻種植業相比的突出優點。
參考答案:
(1)島嶼群抵禦海洋風暴提供了天然屏障;涵養水源,調蓄洪水,防止洪澇;維護生物多樣性,發展旅遊
(2)河流寬淺;河道曲折;地上河,危害容易決口改道,形成洪水
(3)大壩:攔截和調節徑流,提高水位,增加航運能力;運河:完善水運交通網絡;閘門:防止因河流徑流減少而導致海水倒灌,地表和地下水以及土壤變成
(4)機械化水平高(科技水平高)(必答),商品率高,單產高,經濟效益高、規模大、專業化、集約化、具有市場靈活性等
典型例題四:(2015·安徽高三月考)(30分)根據材料和圖甲、圖乙,結臺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密蘇裡河和俄亥俄河是密西西比河的主要支流。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勢低平,河堤兩岸多沼澤分布,河口成鳥爪狀向海外伸展。每年約以75米的速度向墨西哥灣延伸。
材料二密西西比河流域兩城市氣候資料(圖甲)
材料三密西西比河水系圖(圖乙)
(1)比較密蘇裡河與俄亥俄河流量的差異。(8分)
(2)俄亥俄河常常導緻密西西比河下遊洪澇泛濫,分析其主要原因。(12分)
(3)說明密西西比河河口三角洲發育為什麼主要得益於密蘇裡河?(10分)
參考答案:
(1)俄亥俄河以大氣降水補給為主,年徑流量大(2分);徑流平穩,季節變化小(2分);密蘇裡河年徑流量較小,以大氣降水和冰雪融水補給,春季積雪融化、夏季降水較多,形成春夏兩個汛期。(4分)
(2)俄亥俄河流域夏季受來自於墨西哥灣和大西洋水汽影響,降水量大(4分);地處阿巴拉契亞山脈西側,冬春季節盛行西北風,在山地迎風坡多地形雨;春季積雪消融,流量增大(4分);密西西比河下遊河段比降小、河漫灘廣闊,每當春夏,河水暴漲,下遊低地極易泛濫成災(4分)。
(3)密蘇裡河發源於落基山脈,河流落差大,流速快(3分);流經半乾旱的中央平原西側畜牧業區和中部商品穀物農業(小麥區、玉米帶)農耕區,侵蝕嚴重,含沙量大(3分);高強度的農林開發,導致植被破壞,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加劇(4分)。
典型例題五:(2015·廣東高三月考)(28分)墨西哥灣海域油氣資源豐富,海岸沙灘、溼地、生物等開發度高,沿海平原種植業規模大。下圖為墨西哥灣及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示意圖。
(1)分析墨西哥灣沿海平原發展種植業有利與不利自然條件。(8分)
(2)簡述密西西比河三角洲生成條件。(6分)
(3)韋拉克魯斯素有墨西哥「東方門戶」之稱,試分析其原因。(6分)
(4)墨西哥灣由於過度開發,海洋生態退化。為應對這種危機,沿岸國家應採取哪些措施?(8分)
參考答案:
(1)(8分)
有利:地處熱帶、亞熱帶,熱量充足;受海洋影響大,雨水較充沛;衝積平原,土壤較肥沃;河流較多,有便利灌溉水源。
不利:多颶風風災;地勢低平易受洪水威脅。
(每點2分,滿分8分。如「有利」或「不利」未答,不能得滿分)
(2)(6分)
密西西比河攜帶有大量泥沙;河口地帶地勢低平,河汊眾多,流速減緩;受海水頂託,泥沙沉積在河口前方。(每點2分,滿分6分)
(3)(6分)
位於墨西哥東海岸中部;交通便捷,對內、對外聯繫便利;進出口商貿發達。(每點2分,滿分6分)
(4)(6分)
加強區域合作,統籌規劃,共同治理;合理開採油氣資源,儘可能降低對海洋生態破壞;控制農業汙染,保護河流水質;恢復與保護沿岸地帶生態環境,防止過度開發。(每點2分,滿分6分)
溫馨提示
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掃一掃上面二維碼加入學習吧。
適用對象:高二,高三全體學生,高中地理老師,地理旅遊愛好者
部分圖文來自網絡,僅供大家學習探討之用,如涉及侵權,請留言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