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面積約937萬平方公裡,本土東西長4500公裡,南北寬2700公裡,北美流量最大和長度最長的河密蘇裡河-密西西比河,就在美國。但這個密蘇裡河-密西西比河水系,沒有像長江經濟帶一樣,孕育密西西比河經濟帶,這是為何?
密西西比河全長3730公裡,源頭在美國明尼蘇達州西北部海拔446米的艾塔斯卡湖(Lake Itasca),由北向南流經中央大平原,注入墨西哥灣。密西西比河最長支流是密蘇裡河,長約4千公裡,發源於蒙大拿州黃石公園附近的落基山脈東坡,流經半乾旱的大平原,至密蘇裡州聖路易斯匯入密西西比河。密蘇裡河-密西西比河全長為6021公裡,位居世界第四,在尼羅河、亞馬孫河、長江之後。
密西西比河流量約16800 立方米/秒,比長江的一半稍多一點。排名世界第十位左右。我們的母親河長江,則排在亞馬孫河、剛果河、奧裡諾科河之後,位居世界第四。
密蘇裡河-密西西比河流域,約為300萬平方公裡,夾在落基山脈與阿拉巴契亞山脈之間,像一大型樹枝,覆蓋美國50個州當中的32個,也包括加拿大2個省。密蘇裡河-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流量最大的河和長度最長的河,也北美面積最大的水系。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面積約1.2萬平方公裡。由於地勢低洼,導致附近的一些城市河水泛濫。2005年颶風卡特裡娜登陸,紐奧良遭到重創。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密蘇裡河-密西西比河流域流量大,覆蓋範圍廣,為何沒有像長江經濟帶一樣,孕育密西西比河經濟帶,成為美國舉足輕重的經濟帶。
密蘇裡河-密西西比河是從北向南流的,而長江是自西向東流的,文明容易在東西(同一緯度)傳播,因為氣候原因,不利於南北傳播。古代在密蘇裡河-密西西比河流域有聚落,主要集中在中上遊,並沒有形成一個縱向的大帝國。密西西比河中下遊一馬平川,缺少山脈阻擋,墨西哥灣的颶風一來就橫掃上千公裡範圍,農耕文明根本無力抵禦這種自然災害。
1776年,美國宣布獨立,只有東部十三個州。1783年,美國與英國的獨立戰爭結束,根據兩國籤訂的《巴黎和約》,英國不但承認美國獨立,甚至認可美國領土可至密西西比河東岸。1803年,美國從法國購買路易斯安那,也就是密西西比河西岸,此時佔據密蘇裡河-密西西比河流域大部分地區。美國佔據該流域比建國要晚,但這並不是密西西河不夠繁榮的原因。因為直到1848年,美國才取得西邊的加利福尼亞州,如今加州是美國GDP總量最大的州,總統選舉票數最大的州,得加州者得美國。
美國本土三面環海,西海岸面向亞洲,東海岸面向歐洲,南海岸面向拉丁美洲。
密西西比河口開在墨西哥灣,從航程來說,相對東西海岸,更靠近拉丁美洲。不過拉美地區經濟並不發達,美國與這一地區的貿易規模也不大,所以密西西比河這個優勢就不能完全施展出來。美國貿易主要是歐洲與亞洲,航運要穿越大西洋或太平洋,密西西比河口去歐洲要繞過佛羅裡達半島,去亞洲要經過通行費高昂的巴拿馬運河,航運劣勢很明顯。
美國最早的中心,集中在東北部,包括沿海的紐約,離大海不遠的首都華盛頓,後來的工業中心,也是東北部的五大湖地區。北方的氣候與歐洲的英國、荷蘭、德國相近,南方天氣潮溼炎熱,歐洲人當然更青睞北方。
美國很早就大興鐵路,橫向有從紐約到洛杉磯的兩洋鐵路(大西洋到太平洋鐵路),縱向有從芝加哥到紐奧良的鐵路,一縱一橫交匯點是聖路易斯,而密蘇裡河與密西西比河交匯點也是聖路易斯。當時的聖路易斯,地理上位居美國中心,交通四通八達,有點像我們的武漢,也是鐵路與航運中心。鐵路交通樞紐發展優勢明顯,我國的鄭州、武漢、株洲等地,都得益於處於鐵路和高速公路的樞紐位置。
此時的密西西比河上,有明尼阿波利斯、聖路易斯、孟菲斯、紐奧良城市群,聲威絕不亞於洛杉磯。這很像我國長江中下遊,重慶、武漢、南京、上海這個城市群,是長江中下遊經濟帶的核心部分。後來隨著汽車走進家庭,民航崛起,美國鐵路衰落了,聖路易斯也隨之衰落。
總之,密西西比河流域沒有形成城市經濟帶,主要是受到河流走向、地形等先天條件限制,同時也有交通發展等人為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