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一顆星,地上一個丁,是這樣的嗎?
晴天的夜晚,在深黑色的天幕上,鑲嵌著無數銀釘似的星星。它們的光輝是那樣的柔和、清麗,它們的面貌又是那樣的閃爍多變,常常給人們一種神秘的感覺,會引起了各種各樣的幻想和傳說。
真是天上一顆星、地上一個丁嗎?根本不是,這種說只是過去反動治階級膈人的鬼話。其實地球上的人口現在也不過三十億左右,可是天上的星星卻多得數不。平常我們所能看到的星星似乎不多,但那只是因為我力有限的緣故。
因為星星太多,天文學家為了尋找、觀察的方便,就天空中的星星按照位置分成了許多區域,叉按照發亮的度分成了許多等級。劃分區域的方法,從前和現在稍有同。例如仙王星座、仙后星座、仙女星座天龍星座、大熊星座、小熊星座、金牛星座、飛馬星座戶星座、獅子星座、天琴星座、天鷹星座等等。這樣當要尋找一個星星的時候,只要知道它屬於哪一個星座,與哪幾個星座相鄰,就容易找到。
天文學家除了劃分星座外,還根據光芒的強弱,把星劃分成若干等級。一般是把在眼睛裡看起來很亮的星定為一等星,稍差一些的是二等星、三等星,眼睛剛剛能看到的是六等星。一等星的亮度,差不多等於將一支蠟燭放1公裡遠時,所能看到的亮度。從一等星向下,每差一,光度大約相差兩倍左右,六等星的光芒剛好相當一等星的百分之一。隨著望遠的發明和不斷完善,能看到的星意來愈多,所以從六等星往下,又繼分下去,到目前為止,已輕劃分到二十幾等星了;同時還發現了許多比一等星更亮的星,就倒著向上推,分別把它們列為零等星、負一等星、負二等星等等。看來,星等的劃分,今後一定還要更多一些。
知道了星座和星等以後,就可以在密密麻的滿天星鬥中,按照星座的順序,一個一個地辨認、觀察,並且把每一個星座中的星星,按照它們的星等分別計數,而不致於發生遣漏或重複的毛病了。這樣,就可以把天空中觀察到的星星數目計算出來了。如果到天文臺上去用遠鏡看一看,情況就大不相同了。即使是用很小的望遠,也可以看到八等星或九等星,總數的在5萬顆以上。如果使用代最大的天文望遠鏡,就可以看到十八等星,總數不下幾十萬萬顆。如果應用特殊的照相方法,甚至可以把二十三等星拍照下來,那數目就要超過100萬萬顆了。
不僅如此,天文學家通過觀測和研究,還發現在滿天星鬥中,除去個別的行星、衛星、流星、彗星以外,絕大多數都是恆星。這些恆星和太陽成為一個鹿大的星星集團,叫作銀河系,也就是俗話所說的銀河或天河。
銀河系很像一個中間厚、邊緣薄的鐵餅,我們的太陽系大致位於銀河系的邊緣。從地球仰望銀河,正好像從鐵餅的邊綠向中心望去一樣,尤其是在仲夏或初秋時,銀河正在我們的頭頂上,看得最為明顯。一到深秋,銀河便斜向西去,因為這時新谷正好登場,所以有「河朝西,吃新米」的說法。在寒冷的冬季,銀河更斜、更低,我們不易看見,這就是俗話所說的「銀河回老家」了。
銀河系裡的恆星多極了。這些恆星和我們平常所看到的那些恆星,並沒有什麼差別,只是它們離地球太遠了,人們不能用肉眼把它們分辨出來。因此,銀河系看上去像一條乳白色的光帶。這情形正如同我們從遠方看城市中的萬盞燈光一樣,所看到的不是一盞一盞地燈,而是白茫茫的一片。據現在的估計,銀河系中的恆星最少也在1,200萬萬顆以上,大約相當目前地球上人口總數的四、五十倍。
但是,在整個宇宙中,銀河系只不過是很小的星群,在銀河系的外面,最少還有1萬萬多個和銀河系相似的星星集團,那叫作「河外星雲」。這1萬萬多個河外星雲和銀河系加到一起,也只不過是宇宙很小的一個部分,天文學家把這個能夠觀測到的範圍,稱作總星系,它遠不足以代表宇宙的整體。今後,隨著科學的發展,一定還會發現更多的星星、更多的河外星雲。
本文由踩過的道路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