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巡荊江四河大堤:流域性治水之問(圖)

2020-11-23 和訊

  本報記者 周呈思 許荻曄 湖北公安、荊州報導

  長江荊江段防洪形勢再度緊張。

  7月24日起,本報記者參與巡查200多公裡的荊南四河堤岸。湖北公安縣防指辦副主任張明安告訴記者,目前荊南四河堤壩已出現14處險情。荊南四河均已超設防,部分堤段已到警戒線以上。

  情勢不利的是,長江新一輪洪峰再次來襲。長江水文局預測,第二次洪峰28日早到達三峽水庫,30日,三峽水庫水位將達161.5米的汛期新峰值,而水庫下洩流量25日起增加到每秒4萬立方米。這意味著,一千多公裡的荊南四河堤岸防汛任務將更加艱巨。

  然而現實卻令人憂心。記者了解到,由於四河堤防標準過低,目前僅能抵禦10年一遇的洪水。而荊南四河又是長江防洪壓力最大的河段,1998年8月,此段發生大潰堤,導致300多平方公裡的孟溪大垸盡成澤國。

  荊南四河指荊江南岸的虎渡河、藕池河、松滋河、調弦河,是長江水入洞庭湖的四大孔道。但荊江裁彎取直及三峽大壩建成後,荊南四河水位就大幅波動。冬季有時斷流達半年,而汛期水位又居高不下,越發不易馴服。

  識者指出,制服荊南四河出路在流域綜合治理。「對於荊南四河這樣的長江重要分洪通道來說,應儘快按照流域整體治理的思路,將其納入流域性治水規劃。」荊南四河流域防汛指揮部副指揮長葉發平對本報記者表示,長江治理需要建立流域性治水的觀念。

  夜巡四河大堤

  7月24日夜,湖北公安縣境東。自虎渡河南下的湍流拍打著堤岸,三三兩兩的手電光掃射在堤身,與數條草蛇不期而遇。堤面上,巡堤的人們正緊張地排查著險段隱患。

  11點左右,本報記者在虎渡河東岸參與巡堤時發現,某村所哨崗附近的一處內堤腳出現散浸。馬上趕來的巡堤隊和村民遂在散浸處上方開挖了一條「人字槽」,以儘快排出堤身進水。

  「目前流出的還是清水,如果是渾水,就說明堤身進水非常嚴重,就要時刻預防管湧發生。」當地巡堤隊的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當晚,巡堤隊安排專人在散浸處坐哨觀察,以密切注意其異常變化。記者了解到,這已是荊南四河堤段的第十四處險情。

  由於三峽大壩加大下洩水量,26日長江枝城段以下的荊江水位均呈漲勢,這給荊南四河造成巨大的防汛壓力。湖北省防總的汛情通報顯示,荊南四河已均超設防,其中松滋新江口站超設防0.80米。而在部分堤段的水位已超警戒之上。

  「(公安)縣境內735公裡的河堤正經受12年來的最大考驗。」7月25日,在孟溪大垸虎右支堤現場,張明安告訴本報記者。

  「在防汛時期,我們既要防來自上遊的長江來水,也要防下遊洞庭南水的頂託。」湖北公安縣防指辦副主任張明安說,這裡是長江流域兩大水系交匯之處,防汛形勢最為複雜。

  荊南四河主要流經公安縣,其境內堤防總長度共735公裡,居全國縣市之最。每到汛期,被稱作「長江洪水走廊」的該縣防汛壓力非常嚴重。而建於1952年的荊江分洪區,亦在該縣境內。

  1998年特大洪水到來之際,荊南四河全線告急,曾發生過著名的「南平保衛戰」,英烈李向群即犧牲於此處;是年,境內孟溪大垸突發潰口,損失慘重;而在洪水危急之際,荊江分洪區還險些二度分洪。

  三峽調蓄延長汛期

  本報記者在荊南四河流域的走訪中了解到,近年來四河的防汛時間正面臨大大延長的尷尬處境。

  「以前洪峰過來之後,水位會快速下洩,但現在三峽攔蓄之後,出庫洩水會持續很長時間,從而使荊南四河堤段長期保持在中高水位。」張明安說,今年7月22日,長江第一次過峰之後,水位本應快速回落,但由於三峽持續調峰,目前四河仍在原先水位附近波動。

  防汛時間的變長,使得堤段長時間經高水位浸泡,容易出險;其次,勞力支出強度亦在增大,而今日守堤農工的人口結構早已發生變化。

  在守堤現場,記者發現,最年輕的村民也在45歲以上。一座堤上哨崗的村幹部告訴記者,目前護堤勞工的平均年齡都在50歲左右,年紀大的則有70多歲。

  「1998年防汛那會兒還有很多硬勞力,但現在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守在家裡的都是"9961"部隊。」這位負責人表示,在出現危情而需要搶險時,不可能都像年輕人那樣去肩挑背扛。

  而隨著第二次洪峰來臨,三峽水庫下洩流量再次增加。這意味著,荊南四河的水位將會進一步抬升。

  荊南四河流域防汛指揮部副指揮長葉發平說,在三峽修築後,荊南四河的防汛壓力由天然形成變為人為控制,「今年幸虧下遊的醴水沒發大水形成南水壅高,而與長江洪峰下洩錯開,否則這邊就將是滅頂之災。」

  「我們已經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了。」葉發平表示。

  堤防低標準之困

  記者了解到,目前,荊南四河堤防標準普遍偏低,僅能防十年一遇的洪水,險工險段多、穿堤建築物多且嚴重老化,而其堤段由於地處長江故道,下面都是沙土,屬於沙基堤段,因此堤基較差。

  1998年後,國家和當地政府已採取了相關措施,進行堤岸整治,但均屬於應急性整治。

  2003年以前,荊南四河的加固經費全部由地方政府負擔,人力則全部由當地百姓肩挑背扛築堤。

  從2003年到2008年,培堤用的每一方土,國家僅補助5元錢,餘下部分由縣、鄉鎮和村民自行墊付,縣裡自籌5元多,有的由於涉及長途運輸,則達到10元。

  2008年以後,才沒有要下面自籌,而改為全額補助。但補助額非常少,堤壩的加固建設速度很慢。從2003年到今年,荊南四河共加固堤段175公裡,完成土方1139萬立方米,其中地方出的配套資金達3276萬元,這僅是做土方的資金,並不包括固堤所需的農戶拆遷補償、徵地費用和青苗補助。

  雖然是國家補償,但這邊因修堤而對農戶的拆遷補償標準非常低,磚混房1平方米的拆遷補助才70元,農戶普遍不願意,連拆房都不夠,往往是地方自行增加補償標準,才有拆建。直到今年,對於樓房的補助標準才提高到350元。

  而在加固堤壩中,堤腳伸長會佔用耕地,目前一畝地的徵地費用僅3000元。

  「之所以這些補償標準這麼低,主要原因是因為荊南四河堤防的整治並沒有納入國家立項,到目前為止的所有加固工程均屬於短期應急性整治。」當地一位官員告訴記者。

  按照目前的進度,每年平均加固堤段僅25公裡,一位當地水利工作者測算,至少還需30年時間才能完成加固工程。

  「公安這座縣城因大的河系分割而成4個垸子,目前沒有一個形成了完整的堤壩保護圈。」上述官員說。

  記者了解到,荊南四河屬於三級堤防,其標準應在最高洪水線(即保證水位線)之上加高0.8米,但按照1998年洪水線的標準,12年過去了,該縣還有將近40公裡的堤段低於1998年高程水位。一旦1998年那樣的洪水出現,就會產生漫溢。

  流域性治水之問

  張明安對記者表示,堤防投入受限的關鍵問題,在於荊南四河並未納入長江流域性治水的範疇。

  荊南四河的治理並沒有納入長江流域的《大江大河治理規劃》中,直到今年5月,水利部水規總院才在這邊做了一個綜合評審,準備爭取納入《洞庭湖區治理規劃》中的湖北部分。

  荊南四河流域防汛指揮部副指揮長葉發平表示,過去說「官有七品,堤有五等」,古代以來便劃分為「皇幹支民村」五級堤防,即皇堤、幹流大堤、支流堤壩、民垸民堤和村堤,今日荊江大堤即屬於一級堤防,而荊南長江幹堤則屬於二級堤防,這兩級堤防都屬於國家全額投資。

  部分專家表示,在整個長江流域防汛來說,不可能把支堤和民堤都建得跟皇堤、幹堤一樣,如果都是一個級別的話,真正大洪水來臨將會影響幹堤的安全。

  因此在歷史上,歷來有「舍南救北」之說,即讓江南堤垸潰決分洪的方式,來確保江北的荊江大堤及其保衛的江漢平原的安全。

  但葉發平認為,荊南四河的情況跟其他支流不太一樣。一直以來的觀點以為荊南四河是長江的支流,其實不然。它們是長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分洩幹流洪水到洞庭湖,應該屬於長江防洪體系的一部分,相應的堤壩等級應該提升。

  不同於漢江等自己產生降雨面積和徑流量的支流,荊南四河其實為長江的四個分道,流的是「客水」,支流是加負,而荊南四河則是減負。

  荊州市河道管理局的一位官員對記者表示,臨時應急性的修堤治標不治本,只是控制堤壩防汛功能不至於進一步弱化,長期來看則要納入國家流域性工程的立項規劃,在流域層面上進行系統整治。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長江的「荊江」河段,會形成頭頂一江水的地上河?
    長江是我國最長的河流,幹流總長度超過6300千米,從源頭至入海口可以分為沱沱河、通天河、金沙江、川江、荊江和揚子江等河段。長江的荊江河段是指從湖北枝江至湖南岳陽縣城陵磯段,總長度約為360千米,荊江河段的長江河床也高於兩岸陸地,也形成了「頭頂一江水」的地上河,那麼為什麼荊江段會形成地上河呢?
  • 地上河
    讀「荊江治理示意圖」,回答問題。(1)荊江河段成為地上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為什麼說「千裡長江,險在荊江」?【分析】     本題考查對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和讀圖、析圖的能力。水流平穩,河道彎曲,水流不暢,泥沙容易淤積,築堤束水,形成地上河;由於荊江河段是地上河,河道彎曲,洩洪能力差,容易決堤,所以說「千裡長江,險在荊江」。
  • 國務院批轉水利電力部關於黃河、長江、淮河、永定河防禦特大洪水...
    建國以後,一九五四年長江發生了全流域性的洪水,洪水超過了一九三一年,雖然保證了荊江大堤和武漢市、南京市的安全,但仍淹沒耕地四千七百餘萬畝,死亡三萬三千人,影響京廣鐵路正常行車達一百天。但是,長期以來,長江幹支流的泥沙將這些湖泊逐漸淤積,隨著人口增加,不斷圍墾開發,北岸的雲夢澤,自明代建成荊江大堤後,已成為一千多萬畝耕地的江漢平原,南岸的洞庭湖,依靠圩垸保護,也已形成一千萬畝耕地。目前,荊江河段的安全洩量,大約為六萬一千秒立米,而宜昌站近百年來,洪峰超過六萬秒立米的達二十三次。
  • 為什麼長江荊江段會形成「地上河」?
    很多人都知道黃河有「地上河」的存在,黃河中下遊的河南境內,黃河地上河甚至高出地面十幾米,要問黃河地上河怎麼產生的,大部分人也都知道,是因為黃河攜帶的泥沙量比較大
  • 中國人喝的是毛主席時代的水,毛主席治水27年頂幾千年
    荊江分洪工程包括:荊江大堤加固,太平口進洪閘,節制閘,攔河壩,洪區圍堤,南線大堤等。工程實施分為兩期,1952年4月5日全面動工興建。毛澤東為工程的開工題詞:「為廣大人民利益,爭取荊江分洪工程的勝利」。周恩來的題詞是:「要使江湖都對人民有利」。 當年,參加荊江分洪工程的有10萬軍工、16萬民工;此外,還有技術工人和工程技術人員4萬人。
  • 愛地理之 八年級上 第二章 中國的自然環境3
    【2】防洪工作:加固江防大堤,新建了一部分洪、蓄洪工程,修建了許多水庫,並重點治理荊江河段,最近又制定的長江上、中遊造林和水土保持的宏偉規劃,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正在建設。【3】灌溉事業的發展:目前,全流域的灌溉面積已佔耕地總面積的60%。
  • 五級河長制 治出岸綠水清
    全面推行河長制,目的是在全國範圍內構建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河湖管理保護機制,為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實現河湖功能永續利用,提供制度保障。  水利部的數據顯示,目前,共8個省市在全境推行河長制、16個省區市在部分區域實行河長制。  作為「五水共治」的制度創新和關鍵之舉,河長制較早在浙江推開,如今已走過了3個春秋。
  • 初心之路|黃河「鎮河鐵犀」河道修防工:一家三代接力保安瀾
    在開封市東北兩公裡的鐵牛村,豎著一座鎮河鐵犀。這是明朝河南巡撫于謙為鎮降黃河洪災而建。鐵犀面河而臥,表達了人民根除河患的強烈願望。而在當地群眾眼裡,黃河河道修防工才是真正的鎮河鐵犀。自古以來,黃河之險在於「腰」,河南開封恰好就在這腰眼上。歷史上,開封因水而興,也飽受黃河水患。
  • 法治日報:水利部公布「十四五「治淮方案:把洪水風險防控作為底線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侯建斌  國新辦10月20日舉行新聞發布會,水利部副部長魏山忠介紹說,目前,水利部正在全面總結治淮經驗,結合「十四五」規劃的編制,針對今年大洪水暴露出的防汛薄弱環節,還有新時代中央提出的新時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認真謀劃「十四五」的淮河治理方案。
  • 株洲:以落實河長制工作為抓手 治江護水換來新動能奔湧
    「搬遷+治理」 為建設美麗長江貢獻株洲力量 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舉全市之力攻堅,實施清水塘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破解化工圍江困局,摘除湘江流域重金屬汙染「毒瘤」,保護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株洲綿綿用力。 「興水+興業」 水之變帶來城之變 以綠色發展為基,瞄準高質量,將治水管水興水與產業轉型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條老工業基地向水生態文明城市轉型的綠色發展之路。
  • 八百裡洞庭湖,四水入江煙波浩淼
    洞庭湖,南有湘、資、沅、澧「四水」入江,北有荊江松滋、太平、藕池、調弦「四口」分流,吞納長江洪水,最後,湖水在東面的嶽陽城陵磯注入長江。洞庭湖歷,來是長江最大的吞吐湖,長江洪水經過洞庭湖的調蓄,一般可削減30%左右,因此洞庭湖對長江中下遊平原防洪起著重要的調洪、滯洪作用。
  • 十問「紅旗河」西部調水工程
    一問:「紅旗河」西部調水方案真的能做到全程自流嗎?「紅旗河」主體線路包括一條主線和三條支線(紅延河、春風河、漠北河),在此首先對主線的設計進行說明。「紅旗河」主線面對的問題是如何將青藏高原東南部的水自流調往廣大的西北地區。中國的地形總體上為三級階梯,其中青藏高原為第一階梯。
  • 湖南:一湖四水向東流 綠色發展唱新歌
    如果說整治城陵磯港區像擦亮綴在長江中遊的一顆明珠,那麼,以洞庭湖為核心的「一湖四水」系統聯治則成為給「長江之腎」排毒的關鍵舉措。 2017年,湖南全面推行河長制,全省以「河長制」為切入口,上下聯動,還洞庭湖一湖清水。一年來,湖南在全國首創發布省級總河長令、五級河長大巡河、專項清理整治「殭屍船」等機制,全省五級河長體系基本建立。
  • 政務百科丨名詞解釋之「河長制」
    將全市水環境生態補償工作納入縣區黨政領導幹部政績考核體系。  ·遂寧市:全面推行「河長制」 實現流域水陸共治  採取「黨政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三輪驅動模式,構建覆蓋市、縣、鄉、村四級河長體系。
  • 特色宣講走進濱水課堂 扶貧、護河故事動人心弦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1月14日訊(全媒體記者 胡媛媛) 「河中間有燈光,不好,有人非法捕魚!」在徒步巡查圭塘河發現問題後,雨花區巡河員劉常彪趕緊上前制止。每日步行2萬步巡河,他說:「為了綠色家園,再辛苦都值得!」
  • 河水一度漫出河堤,秦淮河大堤卻被挖空建高檔餐廳?當地回應:依規拆除,嚴肅追責
    圖為秦淮河水位上漲,已經淹沒了大壩迎水面的親水步道(圖片來源:中國之聲)這些餐廳並不是直接建在大壩之上,而是從壩體的背水面,向內挖了十幾米,在大壩「肚子裡」營業。一家餐廳的業主劉先生向央廣記者反映,當時他看到招商廣告,就和大壩的建築方南京江寧城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籤署了租賃合同經營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