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銀行造血機能日臻完善 加速構建「有溫度的敏捷銀行」_個股...

2021-01-15 中金在線
獲穆迪標普雙「投資級」評定 渤海銀行造血機能日臻完善 加速構建「有溫度的敏捷銀行」

2021-01-12 16:03:02 來源:中國網財經 已入駐財經號 作者:佚名
關注中金在線:

掃描二維碼

關注√

中金在線微信

在線諮詢:

掃描或點擊關注中金在線客服

  記者獲悉,剛剛迎來設立15周年行慶的渤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渤海銀行」HK.9668)繼接連獲納入MSCI(明晟)中國全股票指數、恒生綜合大中型股指數成分股及港股通名錄後,再度獲資本市場認可:享譽全球的國際權威評級機構——穆迪投資服務有限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s,以下簡稱「穆迪」)及標準普爾全球評級機構(S&P Global Ratings,以下簡稱「標普」)分別授予渤海銀行主體信用評級為投資級「Baa3」和投資級「BBB-」,前景展望均為穩定。

  作為一家登陸香港聯交所主板市場不足半年的上市公司,首次參與評定即獲兩大權威評級機構同時給出「投資級」評價的情況在資本市場並不多見,充分反映出市場對渤海銀行主體信用、風控能力、穩健經營的認可,對該行拓展國際金融市場,提升自身投資價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標普和穆迪不約而同地在評級報告中對渤海銀行的規模體量、經營業績、資產質量與機構治理給予了正面肯定,對該行的股權結構表示認可,並認為該行有望獲得極高水平的政府支持。市場人士分析指出,評級結果顯示出國際主流評級機構對渤海銀行經營發展情況的高度認可,這一評定將有效提振投資人信心,為渤海銀行在國際資本市場提高議價能力及降低融資成本奠定良好的基礎。

  雙「投資級」有力加持 「四五」規劃加速落地

  信用是金融交易得以產生的原動力與核心基礎。金融機構的本質乃是信用中介。

  正因如此,作為提供金融交易主體履約能力或償付能力評判主體的信用評級機構,其出具的資信報告、風險提示成為越來越多金融交易、投資決策乃至監管部門的判斷基礎風險的重要依據,更被眾多金融機構視為敲開資本市場的「金鑰匙」和「敲門磚」。

  儘管長久以來,各家評級機構對於其各自的核心評級標準、權重設置向來秘而不宣,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企業主體的信用評級越高,則意味著該企業抗風險能力越強,發債融資成本則越低。

  據了解,並稱為三大國際評級機構的標普、穆迪、惠譽的評級體系不盡相同。以標普為例,其評級體系分為公開和非公開兩大類。其中,公開評級體系可進一步分為投資級和非投資級兩類。「投資級」的信用級別依次為AAA、AA、A、BBB四大級別,其中AA、A、BBB三個級別區分「加」「平」「減」三個子級;「非投資級」依次為BB+、BB、B、CCC、CC、C和D級。

  信用評級在資本市場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可為投資者提供一整套針對風險的評估體系和分析結果,「投資級」與否直接影響著投資者對企業的信心。目前,無論是對境內上市公司還是非上市企業,在首次公開評級中即獲得BBB-及以上「投資級」的企業主體均屬少數,雙「投資級」更是屈指可數。

  渤海銀行此番獲評雙「投資級」得益於其清晰的戰略指引及有力的實施落地:自2005年成立至今,該行緊緊圍繞提供「最佳體驗的現代財資管家」的企業願景與使命,在公司治理、經營管理、業務產品、商業模式和金融科技體系方面持續探索、創新,並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實現資本、風險、效益與公眾口碑的協同發展。

  該行公布的2020年上半年業績數據顯示,各項經營指標良好,營收結構持續得到優化。2020年上半年,渤海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60.45億元,同比增長19.25%;稅前利潤繼續保持較為平穩增長,達到62.85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3.38個百分點;實現淨利潤50.47億元,同比增長2.52%,淨利差和淨利息收益率均走闊。

  優化資產結構,促進戰略轉型亦近年來渤海銀行發展的「關鍵詞」。中期業績顯示,截至2020年6月末,渤海銀行資產總額1.27萬億元,較上年年末增長13.49%。其中,實現貸款和墊款總額(含貼現)較年初增長15.55%,達到8181.6億元;吸收客戶存款7576.55億元,較年初增長18.77%。

  隨著科技賦能金融的時代來臨,渤海銀行亦積極捕捉新的風口,深耕數位化轉型,率先在業內開啟了「線上化、數據化、智能化」的「三步走模式」,運用聯邦學習技術和分布式商業模式為細分生態市場賦能,通過特色化、綜合化、數位化、國際化四大抓手,持續推動批發銀行投行化和數位化的轉型。

  在持續的轉型探索中,最年輕的全國性股份制銀行——渤海銀行逐漸勾勒出清晰的發展圖景:該行在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同時,堅持夯實業務發展基礎,加強產品創新和客戶拓展,持續優化資產結構、負債結構、利潤結構。

  渤海銀行董事長李伏安表示,在逆經濟周期、各類風險事件頻發的大環境之下,渤海銀行獲授予雙「投資級」充分體現了權威評級機構對於渤海銀行具有系統重要性意義的規模體量、持續向好的經營業績、不斷優化的資產質量、全面的公司治理結構以及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的全方位認可。這對於渤海銀行優化資本結構、拓寬融資渠道、夯實自身造血機能,加速構建「有溫度的敏捷銀行」有著裡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據悉,面向未來,渤海銀行將繼續積極布局金融服務和生態場景,不斷增強創新活力;科學制定「四五」戰略發展規劃,牢牢把握金融科技和技術迭代帶來的發展機遇,加快布局並有序推進包括「先進風控管理、激勵約束、金融科技、合規管理、創新、大營運、培訓管理」等內在的「七大新基建」體系。

  關於渤海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渤海銀行是《中國商業銀行法》2003年修訂以來,唯一一家全新成立同時也是唯一一家外資銀行參與發起設立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在12家同類銀行中最為年輕,具有顯著的後發優勢。2020年12月31日迎來設立十五周年行慶的渤海銀行,緊緊圍繞提供「最佳體驗的現代財資管家」的企業願景與使命,持續不懈地在治理、經營管理、業務產品、商業模式和金融科技體系方面進行探索、創新,並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實現了資本、風險、效益與公眾口碑的協同發展。

  在英國《銀行家》雜誌2020年公布的「全球銀行1000強」排名中,渤海銀行位列第133位,較上年提升45位,在國內銀行排名中提升至24位。2020年11月-12月間,渤海銀行先後獲納入MSCI(明晟)中國全股票指數、恒生綜合大中型股指數成分股及港股通名錄。

熱門搜索

為您推薦

相關焦點

  • 渤海銀行造血機能日臻完善 加速構建「有溫度的敏捷銀行」
    渤海銀行造血機能日臻完善 加速構建「有溫度的敏捷銀行」據悉,面向未來,渤海銀行將繼續積極布局金融服務和生態場景,不斷增強創新活力。渤海銀行造血機能日臻完善 加速構建「有溫度的敏捷銀行」時間:2021-01-12 18:22:28     來源: 新華網
  • 關於中小商業銀行金融科技轉型的幾點思考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使得商業銀行角逐金融科技轉型的格局日漸清晰,有的銀行已經完成「跑馬圈地」,進入到「精耕細作」階段;也有的銀行仍然「缺兵少馬」,沒有尋得方向。為此,中小商業銀行應以變革之姿、轉型之態、敏捷之速,樹牢「五個觀念」,破解「三個瓶頸」,打造有機協作的科技生態銀行。
  • 抗擊疫情在行動 渤海銀行聯合飛常準app推出線上「同行查詢」服務
    、航班號即可查詢,若有與確診者同行可立刻進行自我隔離或及時就診。旅客只要點擊「渤海銀行微信公眾號—惠生活—抗擊疫情—同行查詢」進入系統,就可以查看自己之前乘坐的交通工具,是否有確診患者。對於即將要出行的人,後期也能通過這個系統,及時了解自己乘坐交通工具的疫情動態,排查確診者,如果發現和患者同行,可以更早進行隔離,科學保護自己和親人。
  • 李錄的喜馬拉雅資本加倉銀行股,銀行股價值的春天來了麼
    銀行股行情出現分化喜馬拉雅資本加倉郵儲銀行H股在2020年以來的基金大賣、核心指數大漲、機構抱團股一飛升天……市場瀰漫著濃鬱的「賺錢」效應背景下,銀行板塊整體上基本是「趴在地上」。Wind數據顯示,近一年,銀行股整體下跌0.33%,在申萬28個一級子行業中排名倒數第10位。
  • 銀行組織架構改革三大模式
    立足當下,從商業銀行組織架構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吸取經驗,對自身組織架構進行改革完善,將有助於商業銀行順應新模式轉型完成「換道超車」,重塑核心競爭力。商業銀行組織架構改革的方向可以概括為「一項系統工程,兩個支撐,三個重要調整」。
  • 中原銀行王軍:銀行數位化轉型需破解「數據孤島」難題
    除了受疫情的影響,在王軍看來,銀行不斷提升自身數位化能力有更多原因:從宏觀的角度看,有利於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形成;從銀行自身發展而言,數位化轉型是提升數位化時代服務實體經濟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從客戶角度看,隨著客戶需求日益個性化、差異化,由單純的金融服務需求向價值需求轉變,客戶行為線上化,到網點頻率越來越低,且對成本、對投資收益的關注不斷提高,數位化轉型有利於滿足客戶多元化、個性化的金融需求。
  • 2021銀行上市第一股預定:重慶銀行定價10.83元,將延遲至1月21日...
    12月30日,重慶銀行發布A股首次公開發行初步詢價結果公告,宣布發行價格為10.83元/股。同時,公告表示,原定於12月31日的進行的重慶銀行網上、網下申購將推遲至2021年1月21日。根據重慶銀行公告,其此次發行股份數量為3.47億股,全部為新股,網下初始發行數量2.43億股,佔本次發行數量的70%;網上初始發行數量為1.04億股,佔本次發行數量的30%。按此結果計算,若發行成功,重慶銀行預計將募集資金37.63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預計募集資金淨額為37.05億元。
  • 農行謝凱:解析農行開放銀行技術架構
    例如國內某商業銀行就以「開放金融服務,賦能合作夥伴,構建生態體系」為基本宗旨,通過構建公有雲服務、智慧政務服務等17個平臺,形成較為完整的智慧城市服務方案,全方位滲透到客戶各類生產生活場景中,實現核心金融能力輸出,滿足客戶差異化需求。
  • 銀行股行情結束了?超買後調整更健康,12月14日是個關鍵節點
    最初,我以為銀行股的跳水,一定程度上也是被換倉預期帶下來的,畢竟整體來看銀行股在 MSCI 的換倉中算不上受益者,不少分析都提及了著名的中信銀行被踢出。  從中信銀行最後集合競價的結果看,似乎是有這麼點味道,跌幅從之前的 2% 多一下子拉到 4% 左右。
  • 銀行爆火A股!數以億計的資金正持續借道銀行ETF押注銀行板塊
    向來低調的銀行股,在這輪強勢的順周期行情中,已然成為A股市場的核心議題。11月30日,中證銀行指數一度漲逾4%,數以億計的資金正持續借道銀行ETF押注銀行板塊。11月30日,繼11月27日淨流入資金近1.7億元後,單日又有3.05億元巨資加倉銀行ETF,其基金規模繼續創出歷史新高。
  • 喜馬拉雅43億建倉郵儲銀行 機構看好銀行股投資價值
    來源:證券時報網就在A股的投資者熱議「抱團」之際,在港股市場上,有著「巴菲特接班人」之稱的李錄,耗資超40億港幣,抄底郵儲銀行10億餘股。喜馬拉雅43億建倉郵儲銀行數據顯示,李錄執掌的喜馬拉雅資本,於2020年12月18日增持1326.2萬股郵儲銀行H股,累計持股達到10.06億股,按其時股價推算,動用資金約為42億港元。
  • 民生銀行中期盈利傲視同群 H股領跑中資銀行
    由於民生銀行(01988.HK)最新發布的中期業績報告亮麗,特別是其盈利增幅顯著跑贏已經公布中期業績的其他中資銀行股,因此,民生銀行H股昨日一開盤便受到資金的追捧。雖然大市盤中走勢略顯反覆,影響了其全日的表現,但收盤時仍上漲2.22%報8.3港元,強勢領跑中資銀行板塊。
  • A股市場的銀行股、醫藥股、白酒股哪個板塊會大漲或大跌?
    高處不勝寒」,這一句詩可以說明位於「山的頂端」的股票會有大跌的趨勢,而位於底部的股票則會大漲。這三個板塊在股票中都是屬於不可缺失的板塊,相對的佔據著一定的地位。股票大都會遵循一個規律「跌多了要漲,漲高了要跌」,為什麼說有些股票的風險越來越高了?
  • 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以新核心系統驅動,構建數字金融「生態市場」
    如果以行業中的信用卡系統總結來講,大概經歷了幾個系統的迭代:第一、二代系統以交易為核心;第三代系統開始面向精細化管理;要以智能為核心,依託實時大數據能力,構建新一代的信用卡核心系統。據了解,中信銀行信用卡StarCard新核心系統整體採用網際網路分布式雲架構,實施過程中融入全球智慧,基於雲計算、大數據、AI等新興技術,實現眾多黑科技,例如端到端客戶旅程重塑、微服務彈性伸縮、OneData實時大數據服務、端到端敏捷交付、全鏈路監控及預警等,不僅滿足網際網路時代高並發、大流量的使用場景,保障業務需求敏捷交付過程,更是有效提升了風控能力和用戶數據安全等級。
  • 「宇宙行」大漲領銜 銀行股持續飆升 風格又要變?
    在經濟基本面的加速復甦以及流動性合理充裕之下,市場向好趨勢的邏輯並未發生改變,結構性行情仍值得期待。短期,順周期板塊集中上行以及滬指一度重返3400點之後,市場跨年行情躍躍欲試,板塊輪動機會或將延續。    今日,市場出現了奇特的現象,「宇宙行」工行銀行盤中大漲,在其引領下,銀行股迎來持續的上行,而自10月以來,銀行板塊漲幅已經超過了10%。
  • 德勤2020年上半年上市銀行分析
    整體來看,境內銀行歸屬 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整體下行,但變動較為平穩;境 外銀行受信用損失計提影響,多家銀行歸屬於母公司股 東的淨利潤腰斬。、運用金融科技構建數 字化中颱風控、加強後臺安全運營三個方面 抵禦疫情對業務帶來的衝擊。
  • 「宇宙行」大漲領銜 銀行股持續飆升 風格又要變?
    在經濟基本面的加速復甦以及流動性合理充裕之下,市場向好趨勢的邏輯並未發生改變,結構性行情仍值得期待。短期,順周期板塊集中上行以及滬指一度重返3400點之後,市場跨年行情躍躍欲試,板塊輪動機會或將延續。在經濟基本面的加速復甦以及流動性合理充裕之下,市場向好趨勢的邏輯並未發生改變,結構性行情仍值得期待。
  • 生態系統正被快速重構 銀行將如何生存?
    ,數字經濟成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驅動力,但是,銀行目前尚未完全介入企業的業務鏈及產業鏈;在金融監管端,針對金融科技創新發展新形勢,我國金融管理部門全面提升監管效能,如打造包容審慎的創新監管機制,有序開展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並加快完善金融科技監管框架。
  • 被公募基金低配的銀行股 未來還有多大的吸引力?
    從公募的配置數據看,銀行股確實是一個人少的地方,中信證券研報指出,2020年第二季度末的公募基金持倉銀行股情況,進一步降至歷史極低水平,全部公募基金和主動型基金重倉持股中,銀行股佔比分別為4.1%、2.3%,較2020年一季度下降2.2個百分點、1.3個百分點。
  • 多維度完善商業銀行踐行綠色金融機制構想
    (包商銀行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北京;興業銀行(601166,股吧)綠色金融部,北京)   一、我國綠色金融實踐與局限性  2016年8月31日,人民銀行、財政部、發改委、環保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聯合印發了《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銀髮〔2016〕22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