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小商業銀行金融科技轉型的幾點思考

2020-11-22 中國金融新聞網

  編者按

  在當前新形勢、新環境下,商業銀行尤其是中小商業銀行,要跳出銀行看銀行,打破固有思維束縛,突破「深井」羈絆,精簡架構層級和決策鏈條,構建敏捷、韌性的高效組織和團隊,創新機制體制,形成強有力的紐帶,釋放金融科技的強大效能。

  在信息技術的驅動下,商業銀行經歷了網點時代、網銀時代、移動互聯時代,智慧化、隱形、泛在的銀行時代正在開啟。而金融科技將成為推動商業銀行此輪轉型變革的新引擎。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使得商業銀行角逐金融科技轉型的格局日漸清晰,有的銀行已經完成「跑馬圈地」,進入到「精耕細作」階段;也有的銀行仍然「缺兵少馬」,沒有尋得方向。為此,中小商業銀行應以變革之姿、轉型之態、敏捷之速,樹牢「五個觀念」,破解「三個瓶頸」,打造有機協作的科技生態銀行。

  堅持理念先行 樹牢「五個觀念」

  (一)樹牢「緊迫」觀念。金融科技的資源配置和創新驅動屬性,能夠在提升商業銀行獲客能力、優化服務品質、降低運營成本、重塑業務模式、提升風險防控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當前我國金融科技的發展具有先發優勢,國內銀行業的金融科技轉型布局,已然不是混沌未開之際,經過前期探索發展業已形成行業共識、實踐路徑。對於中小商業銀行來說,釐清思路、補齊短板、消除觀望、起而行之,實為上策。

  (二)樹牢「戰略」觀念。放眼國際,不少金融強國已將金融科技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國頂層設計的出臺,更是加速推動了金融業金融科技轉型的步伐。2017年,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委員會,2019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並提出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的「四梁八柱」。對於中小商業銀行來說,將金融科技上升為戰略轉型方向,以切實承接頂層設計的要求和部署,實現自身的高質量發展。

  (三)樹牢「本源」觀念。商業銀行向金融科技轉型,實現金融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協調和發展是大趨勢、大洪流。在變革之中,科技一定程度能夠改變金融的業態,卻不能改變金融的本質,即紮根實體經濟、提供資金融通、優化資源配置。商業銀行在向金融科技轉型的過程,要始終固守金融的本源不動搖,離開金融本源的科技創新,將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四)樹牢「全面」觀念。本輪金融科技對銀行業的影響不是細枝末節的修補,也不是零敲碎打的衝擊,而是對信用基礎的衝擊、服務模式的重塑、業態的重構。對於中小商業銀行來說,統籌大局、系統思考、全面轉型,方能在競爭格局中贏得一席之地。

  (五)樹牢「理性」觀念。中小商業銀行本身發展具有一定不足,在金融科技轉型之際,要理性對待、揚長避短。一方面,藉助金融科技大勢,充分發揮自身「船小好掉頭」的靈活優勢,積極尋求彎道超車的機會;另一方面,理性認識自我,金融科技是「先進武器」,但自身有沒有承接的基礎能力,有沒有適配的人、財、機制,如何去補足,是需要客觀正視、前置解決的問題。

  堅持問題導向 破解「三個瓶頸」

  中小商業銀行在規模、人員、技術等方面不具優勢,但從分層多元服務實體經濟、匹配各自功能定位來看,利用好金融科技轉型的契機,依然可以打造成為「精而美」「小而美」的銀行。在蝶變之際,中小商業銀行需要著力破解數據、人才、機制的三個主要瓶頸。

  (一)數據是金融科技賦能的基石。對於中小商業銀行來說,雖然在經營過程中,積累了一定客戶和業務交易數據,但總體來看,「質」和「量」亟待提升,量的層面存在數據儲備不足、積累不夠的問題;質的層面存在數據離散化、碎片化、業務定製化的問題,數據的積累、引入和數據的清洗、治理是當務之急,強化數據的集中化、標準化、通用化是必修之課。

  (二)人才是金融科技賦能的載體。對於中小商業銀行來說,金融科技專業人才配備不足,同時也缺乏相應的培養體系。短期雖可借力外包科技人員,但從長遠來看,加大引入、持續培育既有金融思維,又懂專業技術的複合型人才,是確保銀行獲取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三)機制是金融科技賦能的關鍵。在當前新形勢、新環境下,商業銀行尤其是中小商業銀行,要跳出銀行看銀行,打破固有思維束縛,突破「深井」羈絆,精簡架構層級和決策鏈條,構建敏捷、韌性的高效組織和團隊,創新機制體制,形成強有力的紐帶,釋放金融科技的強大效能。

  堅持實踐至上 構建有機協作的科技生態銀行

  商業銀行向金融科技轉型,重要的是在內部構建全面數位化轉型的前中後臺,練好內功是商業銀行成功向金融科技轉型的重中之重。

  (一)基於客戶旅程,打造「快前臺」。以客戶需求為中心,通過開展用戶畫像、精準推介金融服務、持續跟蹤訴求演變、挖掘客戶潛在需求、全景式認知並優化客戶體驗的迭代流程,實現用戶到客戶的轉化,構建一套與用戶實時互動、為用戶實時提供價值的金融業務體系。提供覆蓋售前、售中和售後全部環節、涵蓋金融與非金融產品、客戶生命周期的全生態服務,滿足客戶全旅程需求。

  (二)基於數據中臺建設,打造「強中臺」。目前,數據中臺尚沒有明確的定義和概念,對於商業銀行,可將其理解為經營管理的「中樞神經」「中央廚房」或「變速齒箱」,具體可從六個方面來解構其內涵:數據中臺是一個管理的概念,是一個敏捷的組織,是一個交換信息的虛擬場,是前臺客戶需求的鏡像反映和需求觸發後的應激反射,是一種扁平化流程、平行化作業,它既「隨叫隨到」又「無影無蹤」。對於中小商業銀行來說,數據中臺是數據資產化管理和數據價值轉化的承載平臺,能夠通過聚合和治理跨域數據,將數據封裝成服務,為前臺業務的創新和迭代賦能。在數據生產要素時代,中小商業銀行若要構建持續的競爭優勢,就需要抓牢「數據中臺」這個牛鼻子,以業務價值為綱,在全行層面儘早建立起對數據這一關鍵生產要素的統籌體系,建立清晰的數據戰略,完善演進式架構,一以貫之地持續迭代建設。

  (三)基於企業級IT建設 ,打造「大後臺」。當前金融交易多頻次、大流量、高並發等新特徵要求金融機構加快推進分布式架構轉型。經過不斷發展和實踐,分布式架構已成為商業銀行系統建設的大趨勢。對於中小商業銀行來說,短期可借鑑同業經驗,優化傳統核心系統架構,提升系統的可靠性、靈活性;中長期可著力構建「雙核驅動、無感耦合」的系統架構,加快「上雲」,以切實提升科技敏捷開發的效率,提升處理速度、容錯容災能力,對業務發展形成堅強支撐。

  (作者系渤海銀行黨委副書記、行長)

相關焦點

  • 證券業在金融科技轉型中的發展思路
    現目前券商的金融科技規劃中真正嘗試科技與業務結合落地的少,能夠制定長期規劃並進行實實在在賦能提升的則更少。行業內金融與科技的融合發展的路徑與模式仍未明確。二是證券業處於業務轉型期,同時面臨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競爭。在科技手段不斷發展的當下,證券行業的平均佣金率大幅下降,券商傳統的靠經紀業務實現盈利的模式受到了顯著衝擊,業務轉型是各家券商業務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 後金融科技時代:銀行向左,科技向右
    從2017年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成立,我們第一次聆聽「回歸本源」,直到今天,我們見證了「金融科技」的「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02  關於「金融科技」的來龍去脈有兩條主線。  一條主線是大廠。這也是互金大廠漸漸在這條價值鏈上覆蓋了絕大多數環節,而有些銀行只淪為資金通道的原因。  在銀行唱主角的這條主線上,雖然有步步衰落之勢,但強監管也意味著強牌照,有些底線監管是不會容許非持牌機構進入的。當然銀行也在謀求變化,紛紛踏上了轉型或者數位化轉型之路。
  • 金融科技給我們生活帶來哪些改變?銀行金融科技創新策略!
    可謂是只有想不到的,沒有科技做不到的。那您知道銀行在金融科技方面是如何創新的嗎?如平安銀行早已在移動互聯、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分布式計算和區塊鏈等方面布局,會讓未來關於金融需求會更加便利,需要資金打開手機輕鬆一點即刻到帳,企業經營貸款也不用準備各種材料,直接可以在線申請辦理,銀行還明確公示沒有給任何中介機構或個人授權辦理貸款,無需任何費用,大大降低了我們用款成本。銀行在金融科技方面是怎麼實施落地的?
  • 以招商銀行App8.0,堅定零售金融3.0數位化轉型的決心
    「2013年,網際網路金融如疾風暴雨般來襲,銀行業人人自危,似乎前途渺茫;但我們在喧囂中堅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同時也積極嘗試與探索,『咬定青山不放鬆』。2018年,網際網路金融回歸常態,金融科技轉入正軌,而我們卻主動走出舒適區,率先啟動零售金融3.0轉型,『不畏浮雲遮望眼』。
  • 陳越:關於我國商業銀行未來發展的設想——基於金融科技的視角
    中國進出口銀行深圳分行陳越發表「關於我國商業銀行未來發展的設想—基於金融科技的視角」的主題發言。  以下為嘉賓發言全文:  陳越:我是來自中國進出口銀行的陳越,這次我分享的題目是《關於我國商業銀行未來發展的設想—基於金融科技的視角》。
  • 五問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PK網際網路巨頭勝算幾何?
    2015年,興業銀行成立興業數金,為銀行設立科技子公司拉開序幕。四年過去了,只有7家機構跟進,分別為金融壹帳通、招銀雲創、光大科技、建信金融科技、民生科技、工銀科技、北銀科技,金融壹帳通屬於平安集團而非平安銀行,因可比性高,本文納入銀行科技子公司一併討論。
  • 【特許全球金融科技師學員風採】為何第一時間報讀CGFT?銀行金融科技
    看一看為什麼高金MBA在讀、純理工背景的銀行金融科技帥哥,第一時間報讀CGFT? 我願意分享我的思考和行動,也許從中你能找到需要的支持,堅定你的方向 1、 靈魂拷問一:純理工科背景為什麼會轉做金融科技?
  • 銀行下好量子科技「先手棋」的相關思考
    近年來,國內外眾多企業和金融機構頻繁遭遇網絡攻擊和網絡竊聽,由此引發的經濟損失更是難以估量,網絡信息安全日趨受到國際國內的關注。銀行作為一國經濟和金融的動脈,其信息安全甚至牽動著整個國家經濟穩健運營,保障銀行信息傳輸安全具有重要現實意義。量子保密通信技術從物理層面保障信息傳輸絕對安全,在銀行的異地互聯通信、跨行業通信、跨境數據傳輸等眾多場景中均具有重要實用價值。
  • 金融科技與商業銀行效率——基於DEA-Malmquist模型的實證研究
    研究發現,金融科技通過金融創新、技術溢出和市場競爭驅動商業銀行戰略轉型顯著提升了商業銀行的效率。金融科技對銀行效率的影響促進作用呈現異質性:金融科技對股份制銀行和位於東部地區銀行的全要素生產率影響更顯著;具有與金融科技結合程度深、業務創新能力強、決策層年輕化、跨區域經營程度高這幾個特徵的銀行,更容易吸收金融科技的影響來提升全要素生產率。
  • 金融科技轉型升級的路徑選擇
    互金從業者連偉這樣說道,連偉所在的公司從網貸轉型而來,公司經歷了海外上市的榮光、也經歷了網貸業務清退的陣痛,現在公司正在全力向to B的轉型。  從原有優勢業務而來,到金融、再到數科,360、小米等展示了去金融化的意願,拉開了金融科技公司在不斷變化條件下的多種發展可能性。
  • 訪談實錄:為什麼金融科技公司成為銀行這麼難?
    2020年11月,加州銀行家協會(California Bankers Association PSA,簡稱PSA)邀請了美國幾個重要機構高管,在《美國銀行家》的Bankshot播客頻道組織了一場關於"金融科技公司如何成為銀行"的訪談。
  • 銀行轉型,不能紙上談兵
    文|蘇寧金融研究院副院長 薛洪言對於金融科技類公司面臨的強監管,不少銀行從業者表現出早知如此的「後見之明」:對金融缺乏敬畏,遲早要出問題,這不,時候到了。過去幾年,金融產品一度變成網際網路平臺流量變現的工具,在有金融信仰的人看來,這是不可接受的:不尊重金融,也不敬畏風險,真是無知者無畏。
  • 數位技術賦能普惠金融,希伯倫科技加速業務轉型
    疫情影響下,數位技術的應用價值更加凸顯,社會數位化進程明顯加速,金融科技的力量已引起了各方重視。10月26日閉幕的外灘金融峰會上,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張文武認為,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特殊時代背景下,要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必須向科技創新要答案。誰能抓住金融科技創新的戰略制高點,誰就能成為這一歷史劇變中的先行軍、建設科技強國的擔當者和市場競爭中的領頭雁。
  • 從二八定律到長尾至上:金融科技時代銀行的演化路徑
    近幾年,金融與科技的結合成為金融領域的熱議話題。金融科技改變了金融行業,一些看起來與金融毫不相干的科技公司成為金融領域新加入者,打破了原來由銀行、券商、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壟斷的市場格局。金融科技公司之所以能迅速湧入,是因為它一開始就把目標瞄準了傳統金融機構「不屑一顧」的長尾市場。
  • 盤點2020: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銀行這樣挺進金融科技
    2020年,金融科技在疫情的催化下,與銀行業務加速融合,行業生態發生了一系列變化。 關於監管,我們可以引用證監會原主席肖鋼的觀點,「由於人工智慧主要依靠模型和算法,因此在該技術運用於金融市場時,一旦數據質量不高或出現偏差,則有可能產生蝴蝶效應,帶來系統性風險,加大了監管的難度。」
  • [期刊速覽]《清華金融評論》2019年第7期
    7.周月秋:銀行視角下融資平臺存量債務市場化置換之道  導語:解決問題的根本,還是要遵循市場原則,深入推進融資平臺的市場化轉型,提高盈利能力,並健全破產機制。  8.盛軍、盛潔:地方政府債務整頓背景下地方城投公司金融投融資的風險防範  導語:降低地方城投公司風險,最終要依靠城投公司自身的成功轉型,轉向真正為實體經濟服務,為創新驅動轉型服務。
  • 自研科技新引擎 創新發展促轉型 北京銀行自主研發「順天」技術...
    2021年是北京銀行(601169,股吧)成立二十五周年。一直以來,北京銀行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北京市委市政府戰略決策部署,將「強化科技力量」擺在首要位置,持續加大對基礎技術研究的投入。1月11日,北京銀行正式發布分布式研發運營一體化平臺——「順天」技術平臺。
  • 科技賦能金融,標準國際銀行SIB都做了哪些探索?
    摘要:近年來,傳統金融業不斷探索科技對轉型創新的賦能。標準國際銀行SIB同樣在保證合規的同時積極探索科技的發展,如移動端開發、自動化開戶、大數據KYC等。金融科技的定義什麼是金融科技?金融穩定理事會 (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作出解釋:「金融科技是指由科技引發的金融創新,它能夠創造新的業務模式、應用、流程或產品,從而對金融市場、金融機構或提供金融服務的方式造成實質性影響 」 。金融科技正在深刻改變金融生態、重塑金融格局。
  • 金融科技淘金熱:PSD2將是替代銀行的千載難逢的機會
    倫敦區塊鏈創業公司TrueLayer為銀行及創業公司提供開發者API,可以利用銀行基礎設施,利用即將生效的指令的機遇。翻譯:Annie_Xu歐洲想要推動金融服務業的創新步伐,同時致力於保護金融市場基礎設施的安全。歐盟(EU)積極迎接社會中的數位化轉型,為其經濟體參與者提供高效的、有意義的服務。在這些背景下,終端用戶需要即時支付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