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黃河在1952年,改道流向了公海?現在終於知道了

2021-01-17 三七君

提到黃河,你們會想到什麼?含沙量巨大?黃河壺口的壯觀?還是黃河河道的多次變化?無論是上面哪一個回答,都是能代表黃河的。因為上面三點都是黃河現有的特點。黃河的含沙量是高居世界榜首的。黃河壺口的景觀,一直是黃河景點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黃河的多次改道,也是其獨特的標籤

黃河最初是從流入渤海的,後來因為河水衝破河提,自然改道從江蘇流入大海。後來又改道現在山東的入海口。雖然現在河流和古代時期河流都是流入渤海,但入海口卻不一樣。現在的入海後在山東省境內。黃河經過多次改變流向,是有原因的

首先,對渤海的影響。在古代,黃河是直接流入渤海灣的。由於人類的無知,就開始無節制的砍伐樹木。把長滿高大樹木的山坡,改造成生長草的土地,開始養殖業。因為河灘羊是黃河流域內非常出名的羊的品種,為了追求更多的經濟效益,人們開始超土地負荷的養殖河灘羊。由於所養殖的羊的數量超過自然界的承受量,長出地表的草地不夠吃,山羊開始啃食草根,慢慢的,黃土高坡的泥土開始裸露出來

又由於黃土高原原本就是山地地形,以至於在降雨過後,大量泥土被雨水帶走。其結果就是黃土高坡土壤的營養物質被雨水衝走,留下了的土壤不夠肥沃,而河水中的含沙量是越來越大。每年大量泥沙被帶到渤海,而黃河此時的入海口剛好在渤海灣裡。一日復一日,一年復一年,渤海裡發現大量的泥沙沉積物。據有關人士推測,如果放任黃河把泥沙堆入渤海灣,可能幾百年之後,渤海灣就會被沉積物佔領

而渤海對我國北部地區的氣候影響非常的大。渤海的海水,能為本來就處於半乾旱地區的內蒙古地區提供大量的水汽。一旦渤海被沉積物填平,就不能為北部地區提供大量水汽,這將導致北部地區的乾旱,導致土壤更幹。春天到來時,北方的風又大,風夾帶著泥土奔向遠方,這就形成了沙塵暴。因此,古時候的入海口被改道

其次對山東地區的影響。對於渤海不需要的大量沉積物,山東是極度需要的。山東,地勢非常平坦,很適合發展種植。而黃河每年帶來的大量泥沙,可以為山東擴大出更多的種植範圍,從而為山東地區的發展,提供有的物質條件。黃河在山東入海,這也為解決北方地區的乾旱提供有利條件

最後,對江蘇淮河的影響。我們傳統的劃分南方、北方的方法,天然的劃分法就是淮河。淮河以南,我們都成為南方,反之,淮河以北,就成為北方。因此,淮河也是我國一條重要的河流。而因為黃河決堤造成的黃河改道江蘇地區流入大海,這對於全國的水資源的分布是極度不利的。我國南方地區因為氣候問題,原本的水資源就泛濫,而黃河的加入,這就加大了南方地區的抗洪的難度指數。一旦三條河流都進去汛期,這對三條河流的中下遊的平原地區是一個極大的安全隱患。因此,黃河入海口就變成如今的山東境內

因此,不管入海口在哪兒,都會有重大影響

相關焦點

  • 感覺黃河經常改道,那麼長江為什麼不改道呢?
    同樣都是河流,為什麼黃河就經常改道,而長江卻不容易改道呢?,由於當地都是平原,所以一旦黃河泛濫,就容易引發改道,在歷史上,黃河曾多次發生過改道事件。我們知道,地勢落差較大,意味著水流速度較快,當上遊降雨量增加時,此時黃河水會迅速流向下遊。而黃河下遊地勢平坦,落差較小,因此水流緩慢,所以上流的水會很快流到下遊,引發洪澇災害,從而導致河道改變。
  • 再解「黃河改道」
    ◤黃河下遊河道變遷圖。▲清鹹豐五年(1855年),黃河第六次改道。□ 本報記者 周學澤伴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人們對黃河這條河流本身也增加了更多關注。李白《將進酒》有「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一句。這句詩,一言黃河水的發源地之高,二說黃河水最終流向了大海。
  • 黃河改道探討
    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歷史上有過多次改道,給中下遊特別是下遊造成了嚴重災害。建國後,下遊河道經過多次治理,河道基本上固定,災害減輕。目前,黃河的入海口在渤海灣。因為黃河入海攜帶大量泥沙,每年都有新生陸地形成。
  • 觀瀾|黃河大改道,給山東帶來怎樣的影響?
    伴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也增加了人們對黃河這條河流本身的關注。李白《將進酒》曰: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句詩,一言黃河水的發源地之高,二說黃河水最終流向了大海。地理考察表明,黃河源頭在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古宗列盆地,這個發源地是明確的;黃河的入海口如今是山東,但在歷史上,入海口不固定,南北搖擺的幅度很大,最北從今天的天津、河北一帶入渤海,最南從今天的江蘇北部入黃海。中國人和黃河的關係久遠。我國最早的歷史地理名著之一《尚書·禹貢》裡記載:導河積石,這裡所說的「河」就是指現在的黃河。
  • 東營境內的黃河:黃河是如何幾經改道最終從東營匯入大海的
    原標題:東營境內的黃河|黃河是如何幾經改道最終從東營匯入大海的「黃河從這裡入海,石油之城,生態之城,中國東營。」經常看中央一套的朋友對這一句宣傳語都不會陌生。黃河發源於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北麓、雅拉達澤山以東的約古宗列盆地,穿越9個省(區),流程5464公裡,最終於東營市境入海。
  • 觀瀾|黃河大改道,給山東帶來怎樣的影響?
    伴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也增加了人們對黃河這條河流本身的關注。李白《將進酒》曰: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句詩,一言黃河水的發源地之高,二說黃河水最終流向了大海。地理考察表明,黃河源頭在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的約古宗列盆地,這個發源地是明確的;黃河的入海口如今是山東,但在歷史上,入海口不固定,南北搖擺的幅度很大,最北從今天的天津、河北一帶入渤海,最南從今天的江蘇北部入黃海。中國人和黃河的關係久遠。我國最早的歷史地理名著之一《尚書·禹貢》裡記載:導河積石,這裡所說的「河」就是指現在的黃河。
  • 黃河為什麼「幾」字形繞開陝西?
    來源;騎遊通州企鵝號黃河為什麼「幾」字形繞開陝西?傳說,黃河發源於「星宿海」,之後到達蘭州,只是到了蘭州之後,黃河並沒有直接流向東部地區,而是向北轉彎,繞到了陝西北部到達寧夏以及內蒙古的巴彥淖爾,並在呼和浩特南下,形成一個「幾」字形狀。
  • 東營境內的黃河|流路改道、修建大型工程 黃河河口這樣治理
    小街減凌溢洪堰小口子裁彎改道1951年凌汛王莊決口後,為解決利津窄河道凌洪威脅,經水利部、山東省人民政府、黃委會、山東河務局查勘研究,決定在利津小街(今墾利)修建減凌溢洪堰。堰身在小街村北,大堤樁號206處,長200.6米,寬52米,堰頂高程12米(大沽基準面),用亂石和混凝土預製塊砌成。
  • 黃河的泥沙遲早會填平渤海,能不能將黃河改道解決這一問題?
    (西漢時期江蘇的海岸線,當時江蘇東部地區都還在水下呢)以上這些造地運動都是中國進入文明時代後,我們的祖先親眼見證的滄海桑田,可見黃河和長江的威力之大。而再往前推個幾十萬年,山東就是一個島,河南、河北、天津、安徽、江蘇、上海等地全部都在海底下,這些地區都是黃河和長江堆出來的。
  • 黃河在歷史上共經歷了多少次重大決口改道,造成了哪些危害?
    黃河,被稱為華夏文明的母親河,但在華夏文明的發展過程中,黃河不僅展示了母親般的溫柔,也有狂躁不安的狀態。據統計,從公元前602年至公元1938年的2540年間,黃河下遊決口1590次,改道26次,重大改道7次,給生活在黃河周邊的區域帶來了重大危害。
  • 黃河為什麼呈幾字形?
    在幾千萬年前,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相互碰撞擠壓,形成了如今巍峨高聳的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比如黃河,她雖然拐了幾個大彎,可她整體上的走勢還是自西向東。一江春水向東流,黃河從青藏高原奔流而下,過了甘肅蘭州之後並沒有向東流去,而是流向了北方,一頭扎進了大漠。之所以會向北,那是因為蘭州東部和南部的地勢比較高,受到了隴中高原和六盤山的阻擋,並且北部的地勢較低,存在一些平原盆地,比如河套平原,自然只能向北流去。
  • 中國「母親河」改道?美國衛星上空「窺探」20年感嘆:人類第一次
    眾所周知,黃河是中國的「母親河」,黃河起源於青藏高原,向東流向渤海。黃河穿過黃土高原,而黃土高原覆蓋了300米的細黃土,黃河積聚了數百萬噸的土壤,使黃河渾濁,而就在過去的20年中,由美國NASA監視到了的黃河發生了巨大變化,對此,美國也只能感嘆:這是人類的第一次。
  • 為什麼是黃河?
    圖/視覺中國「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百害黃河的中下遊,在「善淤、善決」之後,往往會發展到「善徙」的地步。據統計,在1946年以前的幾千年中,黃河決口泛濫達1593次,較大的改道有26次。改道最北的經海河,出大沽口;最南的經淮河,入長江。圖為歷史上黃河的六次重大改道簡列表。
  • 黃河為什麼呈幾字形繞開了陝西?
    比如黃河,她雖然拐了幾個大彎,可她整體上的走勢還是自西向東。 一江春水向東流,黃河從青藏高原奔流而下,過了甘肅蘭州之後並沒有向東流去,而是流向了北方,一頭扎進了大漠。)拐出了一個幾字形的大彎,並流向華北平原。
  • 黃河改道有多恐怖?清朝時期黃河改道淹沒了兩個千年古城!
    黃河,中國第二長河,全長約5464公裡,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中國人稱其為「母親河」。但在中國歷史上,黃河下遊的改道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也曾使千萬百姓受苦。黃河下遊泥沙沉積太多,河床年年增高,已經超過了兩岸的地面,黃河成了名副其實的「天河」,即「地上河」。
  • 根據黃河三角洲的演變歷程,你知道有古代和近代的說法嗎?
    歷史上由於黃河下遊時常改道,有時從北搶奪海河水系入渤海,有時從南泛濫淮河河道入黃海,有時又闖入其它獨立河道流向渤海。由於河床不斷變化,導致入海口及其相應的黃河三角洲不斷位移。所以黃河三角洲按位置變換可大體分為古代三角洲和近代三角洲兩種。1、入海口位置變換不定,形成古代黃河三角洲區域。黃河巳有110多萬年的歷史。
  • 黃河仍在製造陸地:再過2個世紀,渤海會被填平嗎?
    黃河對於我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但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也在用它巨大的泥沙含量在不停塑造著陸地。按照地質學家考證,在數千萬年前,黃河的入海口還在河南的孟津一帶,太行山就是一片沿海山脈。現在的河北、山東一帶都是汪洋大海。
  • 美國衛星監控黃河20年,傳回的衛星圖像震驚世界:簡直是奇蹟
    不過最近有消息顯示,根據美國宇航局衛星拍到的黃河三角洲畫面,顯示黃河改道了,很多專家都表示不可能,簡直是奇蹟一般的存在早在八九十年代,黃河從西向東一路浩浩蕩蕩奔向渤海,在寬廣的黃河三角洲產生了神奇的藍黃交匯奇觀。但是20年之後,景象卻發生了很大變化,黃河入海口變成了一個「人」字,黃河竟然從東南方向掉頭轉向東北匯入渤海。
  • 黃河已成懸河,為什麼不用挖泥船把泥沙挖走
    關於懸河,也就是地上河,其實很多地區都有類似情況,尤其是一些大河流的中下遊地區,因河流改道和地勢較低,很容易被河水帶來大量泥沙而堆積越來越高
  • 中國「母親河」改道了美國衛星在上空「窺探」20年人類第一次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衛星顯示,從1989年至1995年,黃河河口三角洲流入渤海時,三角洲逐漸變長和變窄。據了解,黃河每年產生16億噸沉積物,並且最終流入了12億噸的海洋。這些累積的沉積物形成了黃河三角洲。但在1996年,由於人為原因將黃河改道形成了新的河口,沉積物的逐漸積累在黃河北部創造了一個新的半島。黃河的新變化主要是由於工程師採取了某些措施將黃河從三角洲阻攔並迫使其向東北方向移動,這是成功幹預世界一流河流的第一項人工幹預。這個新的半島於1999年出現,並在五年內逐漸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