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孕育資源,勝利油田由此而來,泥沙堆積形成河口三角洲

2020-12-06 海洋呼籲者

可以說,河口三角洲海岸是泥沙堆積海岸中最特別的一類。它是如此豐饒、慷慨,又是如此敏感、多變河流懷沙而行,在河口大量堆積,就形成了向海伸突的三角洲海岸。輸沙條件和地質條件的不同,讓三角洲海岸有著多變的模樣:有鳥足狀的,有尖嘴狀的,有扇狀的,還有多島嶼、多漢道的……扇狀的黃河三角洲,河渠縱橫、港漢眾多的長江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國最大的三角洲海岸。

往往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而且土質肥沃在南方是魚米之鄉,在北方是國家糧倉。加上它位置獨特,聯河帶海,是水上交通樞組和海陸交通轉運站,常吸引城市來此聚集。此外,這裡是鹹水、淡水交匯之處,魚蝦貝蟹與底棲動物豐富,因此深得候鳥青睞,成為世界級的重要溼地。

曾經在初冬時節到過東營—那個在黃河上建立起來的年輕城市。在黃河口自然保護區,我們爬到一座高高的瞭望塔上舉目四望。看到的景象,至今還記憶在我的心底。好像這世界還處在冥冥的洪荒中…天是那樣的高,地是那樣的闊而生命正是最初的純淨模樣,在這遼闊如海的土地上湧動。

最堅忍的是赤鹼蓬,能長在離海最近的白花花的鹼灘上。隨著地面漸漸升高,檉柳出現了,依然是含鹽的水,它們卻在年年深秋大醉個股紅。月光瀉地似的蘆葦和蒲草迎風而舞,起伏如潮,把黃海故道裝點得銀裝素裡。一串串鏡子般的湖泊和水泡子閃動著一汪汪的藍;萬千的飛鳥,雨點般布滿入海口帶的灘涂和沼澤…

這片新鮮而充滿生機的土地,就是黃河堆積出來的三角洲海岸。當地人用「噴地」這個詞兒形容黃河造陸,真是形象極了。由於土地年年長這裡被國家確定為中國新建的五大糧倉之首。而位於大河口的勝利油田每年噴吐石油2500萬噸以上。三角洲海岸的形成是河流與海洋長期角力的結果。

當河流水豐沙足的時候,大海就步步後退;而當河流改道或供沙不足時,海水就會殺個回馬槍,波浪的破壞加上水流的搬運,使海岸侵蝕後退。進入歷史時期以來,黃河猶如一條不安分的巨龍,在山東半島南北兩側的渤、黃海之間來回打滾兒。1128-1855年期間,黃河由江蘇入海,使蘇北海岸迅速淤長。

1855年銅瓦廂決口,黃河回歸渤海。一百多年來,現代黃河以驚人的速度向海堆積,年均淤地32.4平方公裡,將海岸線推進0.5-2.2公裡,但江蘇廢黃河三角洲卻侵蝕後退了幾十米。近二十年來,由於上遊修建水庫、流域調水、河流乾旱斷流等原因許多河流入海泥沙大量減少,從而使當代三角洲海岸的岸線也迅速後退。

1950年,黃河將12億噸泥沙送入大海,而2001年的時候,這個數字貌減到不足20萬噸,相差足有6000倍!有人估計,若斷流持續,到本世紀中葉的時候,黃海三角洲的一半又將歸還給大海。難怪東營市長說,黃河水的狀況直接決定了東營和勝利油田的未來。

相關焦點

  • 三角洲,是怎麼形成的?
    河口為河流終點,即河流注入海洋、湖泊或其他河流的地方。未流入湖泊的內流河稱為無尾河,可以沒有河口。河口處斷面擴大,水流速度驟減常有大量泥沙沉積而形成三角形沙洲,稱為三角洲。三角洲的頂部指向河流上遊,外緣面向大海,可以看作是三角形的「底邊」。河流入海的區域,稱為河口。
  • 海岸地貌形成的原因及地區分布
    根據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徵,可分為海岸侵蝕地貌和海岸堆積地貌兩大類。基巖海岸是陸地的山地丘陵被海侵入,海浪侵蝕巖石,形成各種形態的海蝕地貌,岸邊的山巒起伏,奇峰林立,怪石崢蠑,岬角(突入海中的尖形陸地)與海灣相間分布。由于波浪和海流的作用,岬角處侵蝕下來的物質和海底坡上的物質被帶到海灣內堆積形成沙灘。
  • 長江口——河口沙洲
    長江河口呈三級分汊四口入海,為典型的江心洲型的河口灣。看一看新形成的河口沙洲,究竟是怎樣的!  我國黃河三角洲就是在弱潮、多沙條件下形成的扇形三角洲。  它的特點是:河流入海泥沙多,三角洲上河道變遷頻繁,有時分幾股入海。泥沙在河口迅速淤積,形成大的河口沙嘴,沙嘴延伸至一定程度,因比降減小,水流不暢而改道,在新的河口又迅速形成新的沙嘴。而老河口斷流後,又受波浪與海流作用,沙嘴逐漸被蝕後退,形成扇狀輪廓。直至其上再有新河道流經時,這段岸線才又迅速向前推進。
  • 【地理拓展】海岸地貌
    在波浪斜向逼近海岸時,破波帶內則產生平行於海岸的沿岸流動。這樣,由向岸的水體輸移和由此產生的離岸流、沿岸波浪流、潮流構成了近岸流系。此流系海水的流動所產生的泥沙強烈交換,形成一系列海岸堆積地貌。這種橫向的泥沙運動,形成近岸的泥沙堆積體,它們由鬆散的泥沙或礫石組成,構成了沙灘以及與岸線平行的沿岸沙堤、水下沙壩等一系列堆積地貌。
  • 恆河汙染嚴重,為什麼能夠造就世界上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河流的汙染與形成河口三角洲沒有什麼必然聯繫,汙染是由於對河流生態系統的汙染物輸入量,持續大於河水的自淨能力造成的,屬於人為因素的影響;而河口三角洲的形成是河水衝蝕和泥沙積聚作用的結果,屬於自然因素的影響。
  • 曉慧地理|高中地理三角洲知識大盤點
    三角洲是河流流入海洋或湖泊時,因流速減低,所攜帶泥沙大量沉積,逐漸發展成的衝積平原。三角洲又稱河口平原,從平面上看,像三角形,頂部指向上遊,底邊為其外緣,所以叫三角洲。匯入湖泊、河流而形成的三角洲又叫內陸河流三角洲。而有一些河流直接在陸地上衝積出三角洲,而又未匯入其他水系,這樣的三角洲叫內陸三角洲,是內陸河流三角洲的一種。
  • 什麼是海岸地貌?有哪些類型?
    堆積地貌海岸帶的沉積物在波浪、水流作用下,發生橫向或者縱向運動,當沉積物運動受阻或波浪水流動力減弱時,即發生堆積,形成各種海積地貌。按堆積體形態與海岸的關係及其成因,可分為毗連地貌、自由地貌、封閉地貌、環繞地貌和隔岸地貌。按海岸物質的組成及其形態,可分為沙礫質海岸、淤泥質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等地貌。
  • 東營境內的黃河|近年來,東營市如何研究治理河口難題
    儘管認識有限,見解不一,但對河口的癥結在於泥沙,河口狀況與下遊河道息息相關等認識卻近乎一致,對後人研究治理河口有所啟迪。對於泥沙的治理,減沙主要是搞好上遊和中遊的水土保持,減少泥沙的來源;排沙主要是修築導流堤工程,集水攻沙入海,開展疏浚拖淤;用沙即擴大三角洲堆沙範圍,主要措施是適當擴大尾閭河段擺動範圍,利用海洋蝕退能力減緩岸線延伸。因此東營境內的黃河治理主要是排沙與用沙。
  • 海岸地貌
    此流系海水的流動所產生的泥沙強烈交換,形成一系列海岸堆積地貌。 潮汐作用 潮差的大小直接影響著海浪和近岸流作用的範圍。在由細顆粒組成的泥質海岸帶,潮流是泥沙運移的主要營力。當潮流的實際含沙量低於其挾沙能力時,可對海底繼續侵蝕;當實際含沙量超過挾沙能力時,部分泥沙便發生堆積。
  • 地理微講座:1.認識海岸地貌
    波浪斜向到達海岸時,沿岸流所產生的沿岸泥沙縱向輸移,使海岸物質在波能較弱的岸段堆積,形成一端與岸相連、一端沿漂沙方向向海伸延的狹長堆積體,稱為海岸沙嘴;若沙礫堆積體形成於島嶼與島嶼、島嶼與陸地之間的波影區內,使島嶼與陸地或島嶼與島嶼相連,稱為連島沙洲。
  • 太空俯瞰十大河口三角洲,前三位的河流都發源自中國
    三角洲也稱河口衝積平原,河流攜帶的泥沙在入海口堆積,逐漸形成陸地,這就是三角洲。三角洲地區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水網密布,十分適合農業生產。另外三角洲的沉積作用也有利於石油的形成,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油田就分布在三角洲地區。
  • 根據黃河三角洲的演變歷程,你知道有古代和近代的說法嗎?
    黃河三角洲是由黃河攜帶大量泥沙填海造陸而形成,黃河全長約6464公裡,流經8省區後浩浩蕩蕩進入渤海,中上遊以山地為主,中下遊以平原、丘陵為主,河流中段途經黃土高原,因此攜帶了大量泥沙,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每年都會產生16億噸的泥沙,其中12億噸流入大海,4億噸常年留在黃河下遊形成衝積平原和為入海口填充陸地。
  • 我國水資源的分布、聚落選址、河口三角洲的成因
    圖1 聚落選址的影響因素2、三角洲三角洲屬於河流的堆積地貌,其形成的位置、形成過程為:①形成位置:位於河流的入海口處;②形成過程:河流入海時,水流向兩側擴散,同時受到海水的頂託作用(海水密度>河水密度,河水被「頂託」),流速減慢,因此泥沙逐漸沉積,形成三角洲。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河口沉積地貌
    黃河是一條善淤、善決、善徙的河流,每年攜帶約16億噸的泥沙奔流而下,約有12億噸的泥沙沉積在河口沿岸地區,平均每年向渤海推進1.53千米,每年新造陸2328平方千米,使3萬4萬畝海域被淤積成為新的土地資源。「昨日滄海,今日桑田」在此得以實現。
  • 了解一下三角洲
    轉自丨譚老師地理工作室 三角洲是一種地球上常見的地表地貌,即河口衝積平原。江河在流動過程中所產生的泥沙等雜質,在入海口處遇到含鹽量較高的海水時,便凝絮淤積,逐漸形成河口岸邊新的溼地,繼而發展成為三角洲。
  • 多數大河的河口都有三角洲,為什麼剛果河的入海口沒有三角洲?
    剛果河沒有三角洲外力作用的表現形式包括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巖作用,往往在流水或者風力強的地區表現為侵蝕性,比如在河流的上遊地區,河流大多流淌在地勢較為崎嶇的山地丘陵,流速快,表現為侵蝕性,多形成V型谷;在河流的中下遊地區,河流大多流淌在較為平坦的平原地形,流速慢,攜帶的泥沙沉積,多形成衝積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 【地理圖庫】(006)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是指海岸在構造運動 、海水動力、生物作用和氣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根據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徵,可分為海岸侵蝕地貌和海岸堆積地貌兩大類。
  • 黃河文化:黃河三角洲特定的自然生存環境與陸地變遷
    戰國中期修築黃河大堤以後,黃河下遊河道被固定下來,在今河北黃驊以南地區人海,致使這裡早已形成的兩道古貝殼堤遭受破壞,或被埋藏到河口三角洲下,並且隨著河口三角洲的發育和人海泥沙的增加,在貝殼堤之外又堆積形成新的海岸。
  • 長江口亞三角洲:或成上海發展戰略新支點(圖)
    通俗地講,就是河口變化了,由河口孕育的三角洲也應該有變化,具體到長江口,就是將「繁衍」出一個「兒子級」的三角洲長江口亞三角洲。這是塊寶地,對於寸土寸金、寸港寸金的上海來說,更是無價之寶。  這個概念站得住腳嗎  羅祖德(華東師大教授):法國科學家巴斯德說,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
  • ​海蝕地貌的形成與紅樹林(含短視頻)
    根據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徵,可分為海岸侵蝕地貌和海岸堆積地貌兩大類。侵蝕地貌是巖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斷侵蝕下所形成的各種地貌。堆積地貌是近岸物質在波浪、潮流和風的搬運下,沉積形成的各種地貌。按海岸的物質組成及其形態,可分為沙礫質海岸、淤泥質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等。在海岸地貌的塑造過程中,構造運動奠定了基礎。在這基礎上,波浪作用、潮汐作用、生物作用及氣候因素等塑造出眾多複雜的海岸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