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丨譚老師地理工作室
三角洲是一種地球上常見的地表地貌,即河口衝積平原。江河在流動過程中所產生的泥沙等雜質,在入海口處遇到含鹽量較高的海水時,便凝絮淤積,逐漸形成河口岸邊新的溼地,繼而發展成為三角洲。
三角洲又稱河口平原,從平面上來看,像一個三角形,頂部指向河流的上遊,底邊為其外緣。一般來說,在世界各大河流的入海口處都存在一個三角洲。本文就從地理的角度帶您了解一下世界上十個面積比較大的三角洲。
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三角洲
恆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面積有6.5萬平方公裡,位於南亞次大陸的東部,南臨孟加拉灣,屬於印度和孟加拉國。該地區匯集了恆河、布拉馬普特拉河、梅格納河三大水系(布拉馬普特拉河的上遊就是雅魯藏布江),平均海拔僅有10米,儘管這裡由於季風氣候影響,夏季容易引發洪水,但依然擁有超過3億的人口,人口密度極高。肥沃的泛濫平原使得三分之二的人口從事農業。
長江三角洲
長三角位於我國大陸東部沿海,是長江入海之前形成的衝積平原,面積約有5萬平方公裡。這裡地勢低平,海拔基本在10米以下,零散部分著一些孤山殘丘。長三角的地理主體是太湖平原,以太湖為中心,宛如一隻大盤碟,地形四周高中間低。這裡也是我國河網密度最高的地區,河川縱橫,湖泊眾多,人口稠密有1.56億人。它的經濟地位很高,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經濟中心。
湄公河三角洲
湄公河三角洲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平原,面積有4.4萬平方公裡,位於越南最南端和柬埔寨的東南,是越南地理最富饒和人口最密集的地區。湄公河發源於我國的青海,我國境內叫瀾滄江,最後在越南注入南海。該三角洲的平均海拔不到2米,多河流、沼澤,是東南亞和越南主要的產米區。
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舊稱粵江平原,是西江、北江和東江共同衝積而成的一個大三角洲,面積為4.22萬平方公裡。該地區地面起伏比較大,中部為平原,在廣州以南、中山以北,四周為山地、丘陵和眾多島嶼組成。珠三角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是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也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三大城市群之一。
尼日河三角洲
尼日河三角洲是非洲最大的三角洲,位於西非奈及利亞的南部,南臨幾內亞灣,為尼日河的衝積平原,面積有3.6萬平方公裡。該地區地勢低平,湖泊、沼澤和廢棄河道星羅棋布。居民以捕魚和加工橡膠為生,自從發現油氣資源後,迅速成為奈及利亞重要的油田地區。
伊洛瓦底江三角洲
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在緬甸的南部,介於西部山地和撣邦高原之間,面積有3.24萬平方公裡。三角洲上地勢低平,河道成網,雨季時為一片汪洋。該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主要種植稻米,有緬甸穀倉之稱。
勒拿河三角洲
勒拿河三角洲是俄羅斯最大的三角洲,面積約3萬平方公裡。勒拿河起源於中西伯利亞高原的內加爾山脈,最終注入北冰洋的邊緣海拉普捷夫海。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永久性凍土三角洲,然而隨著河水的不斷衝刷,三角洲的面積也在不斷拓寬,也就是說俄羅斯的面積在不斷增大。
密西西比三角洲
該三角洲是密西西比河攜帶的泥沙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南部的墨西哥灣向海注入的泥沙堆積體,面積有2.6萬平方公裡,是美洲大陸最大的三角洲。在過去5000年的沉積過程中,路易斯安那州的海岸線向墨西哥灣推進了80公裡。這裡土質油黑,土壤肥沃,是美國南部重要的經濟區,盛產魚蝦、螃蟹等。
奧裡諾科河三角洲
該三角洲位於委內瑞拉東北部,面積有2.6萬平方公裡,大部分地勢比較平坦,多沼澤和溼地,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年平均氣溫28℃。其是奧裡諾科河極其支流的衝積平原,定期遭受泛濫。這裡有石油、瀝青、鐵、鋁土等礦藏,土著印第安人以捕魚為生。
尼羅河三角洲
尼羅河三角洲是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在進入埃及北部後在開羅散開後匯入地中海形成的,其以開羅為頂點,西至亞歷山大港,東到塞得港,面積有2.4萬平方公裡。三角洲內土地肥沃、人口密集,是古埃及文明的發源地。雖然氣候炎熱乾燥,但是由於光照強、水源充足,所以灌溉農業發達,不大的面積卻集中了埃及三分之二的耕地。
通過以上各三角洲的地理分析可以看出,三角洲土質肥沃,是良好的農耕區,一般是所在國家經濟發達和人口稠密的地區。
中國主要的三角洲
三角洲即河口衝積平原,是一種常見的地表形貌。江河奔流中所裹挾的泥沙等雜質,在入海口處遇到含鹽量較淡水高得多的海水,凝絮淤積,逐漸成為河口岸邊新的溼地,繼而形成三角洲平原。三角洲的頂部指向河流上遊,外緣面向大海,可以看作是三角形的「底邊」。「三角洲」翻譯自英文delta,即希臘文Δ的轉寫,而希臘文含義源自三角洲的形狀像三角形,有人認為這就是字母「Δ」的象形起源。
1
長江三角洲
從不同角度所講的長江三角洲範圍是不同的。長江三角洲共有四種不同的概念:沉積上的概念、地理上的概念、行政上的概念及經濟上的概念。所以長江三角洲的範圍也就有沉積範圍、地理範圍、行政範圍和經濟範圍四種。
地理概念上的長江三角洲面積大約為4.0萬平方公裡。沉積概念上的長江三角洲最小,面積大約僅1.85萬平方公裡(陸上部分),再加上1萬平方公裡的長江水下三角洲,共3萬平方公裡左右。
長江三角洲基底為揚子準地臺的一部分。喜馬拉雅構造運動中斷沉降。第四紀新構造運動中,地殼和海平面頻繁升降,最後一次大海侵結束後,長江攜帶的泥沙不斷沉積,開始在江口發育三角洲。
在三角洲的演變過程中,經常發生衝淤變化。沙洲的衝淤變化最具特色。往往在其南岸發生衝刷時,北岸發生淤積。主要原因是地轉偏向力的作用。
長江三角洲的泥沙主要來自長江。當全新世海水內侵而現代三角洲平原還沒發育的時候,長江泥沙並不豐富。後來,由於人類對森林的破壞,長江泥沙增多。長江三角洲的另一部分泥沙來自黃河。黃河於1128-1866年在江蘇入海,大量河流來沙使海岸線迅速向外淤長。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2
珠江三角洲
珠江是西江、北江和東江的總稱,通常把東江的石龍、流溪河的江村、北江的蘆苞、西江的羚羊峽和潭江的石咀等地以下下遊交織處稱為珠江三角洲,面積約1萬平方公裡。
本區在大地構造上為華南準地臺的一 部分,中生代燕山運動時發生斷裂,控制著三角洲的沉積範圍,幾次大規模的巖漿噴發形成島嶼,也就是今日三角洲上的殘丘。珠江水系攜帶來的泥沙正是以這些基巖島嶼為沉積核心逐漸淤積擴展,連接成陸,最終「釀造」出了擁有獨特河網與地形的珠江三角洲。
在更新世距今2000年左右,佛山、西樵山一帶才進一步淤積成陸,珠江北岸、海珠島南岸的淤淺和中部平原繼續發育,昔日開闊水面收窄成河道,珠江河網框架逐漸呈現。自996年,珠江三角洲開始出現修築堤圍的記載,加速了三角洲的外伸。到了二十世紀,逐漸形成了八口入海的局面。
3
黃河三角洲
黃河三角洲,指黃河在今山東東營市利津縣以下以及向下衝積而成的三角洲平原。
如果只用一個詞來形容黃河三角洲,那就是「新鮮」:2019年,它剛滿164歲。黃河從1855年在蘭考銅瓦廂決口北徒,由原來注入黃海改注入渤海,經過百年來的滄海變化,才塑造出這個近代三角洲。據水文資料記載,黃河口多年平均徑流量420億立方米,多年平均輸沙量12億噸,由於潮流弱,搬運能力差,使約40%的入海泥沙在河口和濱海區「安家落戶」。五十年代採取工程控制,使三角洲頂點下移至東營市漁窪附近,縮小了三角洲的範圍,加快了河道延伸速度,平均每年造陸31.3平方公裡,海岸線每年向海內推進390米,黃河填海造陸的功績是很大的,不僅每年可以為我們創造四萬多畝土地,而且還改善了河口石油開採條件,變海上開採為陸地開採。
黃河三角洲地域遼闊,自然資源豐富,是一塊有待於開發的寶地。
4
遼河三角洲
遼河三角洲是由遼河、大遼河、大凌河等衝積而成的衝積海積平原,是我國四大河口三角洲(黃河、長江、珠江、遼河)之一,也是我國北方濱海溼地和灘涂分布最集中的區域。
遼河三角洲具有豐富的水資源、油氣資源、港口資源和多樣的溼地資源,經濟與工農業生產發達。蘆葦溼地中棲息著丹頂鶴、黑嘴鷗等珍稀鳥類200 多種,在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中佔有重要地位。
目前,遼河三角洲已開發成為以農業、石化工業為主的綜合型區域,在國家及區域經濟發展中佔據重要的地位。
5
韓江三角洲
韓江流域範圍涉及廣東、福建、江西3省22市縣,梅、汀兩江匯合後稱韓江,由北向南流經廣東省的豐順、潮安等縣,至潮州市進入韓江三角洲河網區,分東、西、北溪流經汕頭市注入南海。
據《韓江三角洲》一書記載,人們通常所指的韓江三角洲,其範圍是以潮州為頂點,東北至鹽灶與黃崗河口平原為界,西南隔桑浦山與榕江口為鄰,三面被山丘環繞,東南面向南海敞開,呈喇叭形,總面積為915.08平方公裡,在我國的河流三角洲平原中居第六位(沒有找到第五大三角洲資料)。
韓江三角洲遠在6000年以前曾是一片被海水淹沒的海灣。在距今6000~2500年期間,韓江上遊帶來的泥沙,逐漸沉積,便率先形成以潮州為頂點的面積為460平方公裡扇形三角洲平原。
轉自丨譚老師地理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