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拓展】海岸地貌

2021-01-21 樊勇地理工作室


 【樊勇地理工作室】是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學地理組教師樊勇創辦的公眾平臺,面向全體地理愛好者和地理教師提供優質高中優質教育資源和新高考資訊的平臺。


    如果你是在讀高中學生,置頂樊勇地理工作室!如果你高三畢業了把老師的工作室公眾號傳給你的師弟師妹們!名師點睛,學法指導,全部是「地理乾貨」。


海岸地貌 coastal landform 海岸在構造運動 、海水動力、生物作用和氣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各種地貌的總稱。


    第四紀時期冰期和間冰期的更迭,引起海平面大幅度的升降和海進、海退,導致海岸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距今6000~7000年前,海平面上升到相當於現代海平面的高度,構成現代海岸的基本輪廓,形成了各種海岸地貌。



塑造因素

    在海岸地貌的塑造過程中,構造運動奠定了基礎。在這基礎上,波浪作用、潮汐作用、生物作用及氣候因素等塑造出眾多複雜的海岸形態。波浪作用是塑造海岸地貌最活躍的動力因素。海岸在海浪作用下不斷地被侵蝕,發育著各種海蝕地貌。被海浪侵蝕的碎屑物質由沿岸流攜帶,輸入波能較弱的地段堆積,塑造出多種堆積地貌。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域,可有珊瑚礁海岸;在鹽沼植物廣布的海灣和潮灘上,可形成紅樹林海岸。生物的繁殖和新陳代謝,對海岸巖石有一定的分解和破壞作用。在不同的氣候帶,溫度、降水、蒸發、風速不同,海岸風化作用的形式和強度各異,使海岸地貌具有一定的地帶性。


波浪作用    為塑造海岸地貌最積極、最活躍的動力因素。海浪衝擊海岸,壓縮巖石裂隙中的水和空氣,海浪離開巖壁的瞬間,裂隙中水和空氣又急劇硫脹,導致巖石粉碎,巖壁剝落。蝕落的巖屑在波浪卷帶下,又撞擊巖壁,磨蝕岸坡。海岸在海浪作用下不斷地被侵蝕,發育著各種海蝕地貌。尤其具有較大波高和波陡的暴風浪,對海岸的破壞作用更為顯著。被海浪侵蝕的碎屑物質由沿岸流攜帶,輸入波能較弱的岸段堆積,又塑造多種堆積地貌。

     傳入近岸的波浪,因水深變淺而變形,水質點向岸運動的速度大於離岸運動的速度,形成近岸流。近岸流作用產生水體向岸輸移和底部泥沙向岸淨輸移。在波浪斜向逼近海岸時,破波帶內則產生平行於海岸的沿岸流動。這樣,由向岸的水體輸移和由此產生的離岸流、沿岸波浪流、潮流構成了近岸流系。此流系海水的流動所產生的泥沙強烈交換,形成一系列海岸堆積地貌。


潮汐作用    潮差的大小直接影響著海浪和近岸流作用的範圍。在由細顆粒組成的泥質海岸帶,潮流是泥沙運移的主要營力。當潮流的實際含沙量低於其挾沙能力時,可對海底繼續侵蝕;當實際含沙量超過挾沙能力時,部分泥沙便發生堆積。


生物作用    在熱帶和亞熱帶海域,因珊瑚和珊瑚礁的大量發育,構成珊瑚礁海岸;在紅樹林和鹽沼植物廣泛分布的海灣、河口的潮灘上,可形成紅樹林海岸。後者是平靜、隱蔽的海岸環境,細顆粒物質易於堆積。在有些海岸上,生物的繁殖和新陳代謝,對海岸巖石有一定的分解和破壞作用。


氣候因素    在不同的氣候帶,溫度、降水、蒸發、風速等條件的不同,海岸風化作用的形式和強度各異,便形成不同的海岸形態,並使海岸地貌具有一定的地帶性。


海岸類型

根據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徵,可分為海岸侵蝕地貌和海岸堆積地貌兩大類。


海岸侵蝕地貌

巖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斷侵蝕下所形成的各種形態。主要有海蝕洞、海蝕崖、海蝕平臺、海蝕柱等。這類地貌又因海岸物質的組成不同,被侵蝕的速度及地貌的發育程度也有差異。


海蝕平臺

海蝕洞



海岸堆積地貌

堆積地貌是近岸物質在波浪、潮流和風的搬運下,沉積形成的各種地貌。按海岸的物質組成及其形態,可分為沙礫質海岸、淤泥質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岸等。

特點 :海岸較陡峭,附近多島嶼、礁石。海岸線曲折,多天然深水港灣。



成因 :陸地山脈或丘陵延伸入海的邊緣,遭受海水侵蝕。

利用 :港口建設、旅遊開發。




沙礫質海岸地貌。發育於岬角、港灣相間的海岸,由被侵蝕的物質經沿岸流輸送堆積而成。波浪正交海岸傳入時,水質點作向岸和離岸運動,但兩者的距離不等,導致泥沙向岸和離岸運動。這種橫向的泥沙運動,形成近岸的泥沙堆積體,它們由鬆散的泥沙或礫石組成,構成了沙灘以及與岸線平行的沿岸沙堤、水下沙壩等一系列堆積地貌。波浪斜向到達海岸時,沿岸流所產生的沿岸泥沙縱向輸移,使海岸物質在波能較弱的岸段堆積,形成一端與岸相連、一端沿漂沙方向向海伸延的狹長堆積體,稱為海岸沙嘴;若沙礫堆積體形成於島嶼與島嶼、島嶼與陸地之間的波影區內,使島嶼與陸地或島嶼與島嶼相連,稱為連島沙洲;在一些隱蔽的沙質海岸上,有與岸平行或有一定交角的沙脊和凹槽相間的地形,構成脊槽型海灘。


特點 :主要由沙子和礫石組成,坡緩水清。

成因 :山地、丘陵地區的河流攜帶的礫石、粗砂、細砂等在河口沉積。

利用 :海濱浴場。



淤泥質海岸地貌。在潮汐作用較強的河口附近和隱蔽的海灣內堆積而成,這類堆積體由0.002~0.06毫米的細顆粒物質組成。地貌形態較為單一,成為平緩寬淺的泥質潮間帶海灘。與更新世冰水沉積作用有關而發育成的泥質海岸,岸外海濱有一列斷續連接的岸外沙堤,它以北歐瓦登海最為典型。

特點 :堆積物顆粒較細,物質的組成以淤泥為主。海岸帶寬度大,坡度小,海岸線平直。


成因 :平原河流攜帶的淤泥沉積形成。

利用 :灘涂養殖、曬鹽。



生物海岸地貌為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特有的海岸地貌類型。造礁珊瑚、有孔蟲、石灰藻等生物殘骸的堆積,構成了珊瑚礁海岸地貌,主要分為岸礁、堡礁和環礁三種基本類型。岸礁與陸地邊緣相連,並從陸地向海方向生長,如紅海和東非桑給巴爾的珊瑚礁。堡礁與岸線幾乎平行,礁體與海岸之間由潟湖分隔,如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大堡礁;環礁則環繞著一個礁湖呈橢圓形,中國南海西沙群島大多為環礁。


紅樹林海岸作用 :抵禦風浪侵蝕、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溼地。



珊瑚礁海岸作用 :保護海岸、抵抗海浪侵蝕。


在茂盛生長有耐鹽的紅樹林植物群落的海岸,構成紅樹林海岸地貌。紅樹植物有特殊的根系、蔥鬱的樹冠,能減弱水流的流速,削弱波浪的能量,構成了護岸的防護林,並形成了利於細顆粒泥沙沉積的堆積環境,形成特殊的紅樹林海岸堆積地貌。



三角洲海岸地貌。在河口由河流攜帶的泥沙堆積而成的向海伸突的泥沙堆積體。有呈鳥足狀的,如密西西比河口三角洲;有呈尖嘴狀的,如義大利臺伯河口;有呈扇狀的,如尼羅河三角洲和黃河三角洲等。(見三角洲)





世界海岸線長約44萬公裡,中國海岸線長達18000餘公裡,島嶼岸線為14000餘公裡。在漫長的海岸帶蘊藏有極為豐富的礦產、生物、能源、土地等自然資源。自古以來,海岸帶是人類活動的地區,這裡遍布工業城市和海港,不僅是國防前哨,而且是海陸交通的樞紐、經濟發展的重要基地。因此,從事海岸地貌的研究,掌握海岸的演變過程,預測海岸的變化趨勢,對港口建設、圍墾、養殖、旅遊和海岸能源等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海岸帶的可持續發展(海洋開發)




圖文信息來源於本人教學課件+百度網絡,轉載標註。


喜歡老師為你提供的學習資源嗎?有什麼學習感想、經驗心得想分享?你想從本平臺中獲得什麼具體內容呢?期待看見你的留言~歡迎大家轉載到自己的朋友圈!



大家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掃一掃上面二維碼或添加公眾號關注。

喜歡本文,請隨手點讚,歡迎分享朋友圈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


相關焦點

  • 地理賞析丨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是由波浪、潮汐、近岸流等海洋水動力作用所形成的獨特地貌,它通常分布在平均海平面上下10—20米左右,寬度數公裡至數十公裡的地帶內。波浪主要由風力作用形成,是塑造海岸地貌最普遍和最重要的外營力。潮汐主要由月球和太陽的引力在地球上分布的差異而引起,它也是塑造海岸地貌的重要因素。近岸流主要是指與海岸平行的沿岸流和近岸的循環流。對海岸泥沙衝淤和海岸線變動有影響。
  • 100個常考地理問題22——海岸地貌
    100個常考地理問題18——長江流域洪澇災害多發的原因100個常考地理問題19——地形對交通和聚落的影響100個常考地理問題20——我國商品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方向100個常考地理問題21——影響運輸成本的主要因素100個常考地理問題22——海岸地貌
  • 【地理圖庫】(006)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是指海岸在構造運動 、海水動力、生物作用和氣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根據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徵,可分為海岸侵蝕地貌和海岸堆積地貌兩大類。
  • 海岸地貌形成的原因及地區分布
    根據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徵,可分為海岸侵蝕地貌和海岸堆積地貌兩大類。基巖海岸是陸地的山地丘陵被海侵入,海浪侵蝕巖石,形成各種形態的海蝕地貌,岸邊的山巒起伏,奇峰林立,怪石崢蠑,岬角(突入海中的尖形陸地)與海灣相間分布。由于波浪和海流的作用,岬角處侵蝕下來的物質和海底坡上的物質被帶到海灣內堆積形成沙灘。
  • 高考地理小專題——海浪地貌
    (3)推測「十二使徒糟」海岸地帶未來地貌將會發生的變化。(3)由於繼續受海風海水的侵蝕,「使徒巖」仍會倒塌(數量減少),被海水搬運;同時,海水不斷擊打、侵蝕石灰巖海岸,使其後退的過程中,又有新的「使徒巖」形成。典型例題三:地貌影響城市布局,制約其空間拓展方向。讀杭州灣圖文資料,回答問題。
  • 地理微講座:1.認識海岸地貌
    因波浪底部無力支撐,終於破碎,形成碎浪向海岸上衝,至無力前進時,海水再向後退。此種前進後退的海水運動常挾帶砂礫磨蝕陸地,侵蝕下的巖屑會因海流或潮汐的 搬運而沉積在海岸附近,形成各種海岸地貌景觀。      根據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徵,可分為海蝕地貌和海積地貌兩大類。
  • 珊瑚、溺谷、海岸地貌這三則案例咋樣?
    珊瑚、溺谷、海岸地貌這三則案例咋樣?盧達晨 中學地理問答地理問答 有問必答案例1:遼寧熊嶽望兒山的海蝕崖離海岸約10千米,高出海面約60米。答:這三則案例還行。可作為地殼運動(「構造變動」的說法更嚴謹)的證據,講課或命題可以用。
  • 海岸地貌
    1919年,D.W.詹森的《海岸過程和海岸線發育》,開闢了海岸地貌的專門研究。20世紀40年代以來,海岸地貌研究進入動力機制研究階段。蘇聯В.П.津科維奇的《海岸發育的基本理論》(1962),從動力學觀點闡明海岸侵蝕和堆積地貌的形成機制。英國C.A.M.金的《海灘與海岸》(1972),系統地記述了海岸地貌發育的動力過程。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海岸地貌研究已從定性的描述向著定量的方向發展。
  • 高三複習之海岸地貌
    (教材僅涉及流水地貌)2.教學要把握以下要點:一、補充流水、風力、波浪、冰川四種外營力,多用視頻、圖像,二、選擇典型地貌,像中國典型的、山東本土的地貌, 如流水地貌、風成地貌、海岸地貌、山嶽地貌等,三、讓學生會識別侵蝕、沉積地貌,並描述其主要特點。
  • 【玩轉地理】世界十大海洋你知道是哪十個?常考的海岸地貌有哪些?
    20世紀40年代以來,海岸地貌研究進入動力機制研究階段。  蘇聯津科維奇的《海岸發育的基本理論》(1962),從動力學觀點闡明海岸侵蝕和堆積地貌的形成機制。  英國C.A.M.金的《海灘與海岸》(1972),系統地記述了海岸地貌發育的動力過程。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海岸地貌研究已從定性的描述向著定量的方向發展。
  • 海岸地貌是怎樣形成的?
    地球被稱為「藍色星球」,在海洋和陸地交界地區,還存在著風姿各異的海岸風景線,這種地貌在地理學上被稱為「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第四紀冰期和間冰期的更迭,引起海平面大幅度的升降和海進、海退,在這個過程中,海岸也一直處在變化之中。
  • 高考地理小專題——冰川地貌
    (2)冰川侵蝕作用,形成了峽灣型海岸;冰川作用,形成眾多湖泊;冰川和流水共同作用下,河谷平行狀分布(3)贊成。理由:主要位於南溫帶,有森林生長的良好條件,造紙原料豐富;有利於延長產業鏈,增加經濟收入,擴大就業;有利於充分利用土地資源,保持水土不贊成。
  • 什麼是海岸地貌?有哪些類型?
    從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徵可分為兩大類:海岸侵蝕地貌和海岸堆積地貌。侵蝕地貌海岸地貌巖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斷侵蝕下所形成的各種形態。主要有海蝕洞、海蝕崖、海蝕平臺、海蝕柱等。這類地貌又因海岸物質的組成不同,被侵蝕的速度及地貌的發育程度也有差異。
  • 科學一點通:海岸地貌是怎樣形成的?
    地球被稱為「藍色星球」,在海洋和陸地交界地區,還存在著風姿各異的海岸風景線,這種地貌在地理學上被稱為「海岸地貌」。海岸地貌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第四紀冰期和間冰期的更迭,引起海平面大幅度的升降和海進、海退,在這個過程中,海岸也一直處在變化之中。
  • 地理風水知識~16種地貌大全
    ,稱得上地理先生的風水師,必精通地球構造生成的原理。在這基礎上,波浪作用、潮汐作用、生物作用及氣候因素等塑造出眾多複雜的海岸形態。波浪作用是塑造海岸地貌最活躍的動力因素。近岸波浪具有巨大的能量,據理論計算, 1米波高、8秒周期的波浪,每秒傳遞在綿延1千米海岸上的能量為8×106焦耳。海岸在海浪作用下不斷地被侵蝕,發育著各種海蝕地貌。被海浪侵蝕的碎屑物質由沿岸流攜帶,輸入波能較弱的地段堆積,塑造出多種堆積地貌。潮流是泥沙運移的主要營力。
  • 象山海岸線成觀賞海岸地貌好去處-海岸,地貌,象山,巖石,海蝕,-浙江...
    半邊山海灘上的彩色卵石東陳鄉東旦村紅巖的海上丹霞奇觀生長在潮間帶的海生貝類———滕壺退潮後蛟龍沙灘呈現波紋狀通訊員 (林海倫/攝)  千姿百態的海岸地貌猶如天然的海洋地質博物館  上周日,記者來到象山縣的海邊,探訪海岸地貌奇觀。  色如渥丹的海上丹霞  從市區出發,經過象山港大橋,驅車一個多小時,就到達了象山東陳鄉東旦漁村的紅巖。  紅巖背靠山、面朝海,呈現在記者眼前的綿延數百米的巨大巖石,呈褐紅色,如雞血石般瑰麗。
  • [地理問答]常見的16種地貌總結一覽
    [地理問答]常見的16種地貌總結一覽 2011-11-25 16:46 來源:高考資源網 作者:
  • 惠州地理與地質地貌知識
    一、地理位置位於廣東省東南部,屬珠江三角洲東北、東江中下遊地區。地處北緯22°24′―23°57′、東經113°51′―115°28′之間。市境東西相距152千米,南北相距128千米。東接汕尾市,南臨南海,並與深圳市相連,西南接東莞市,西交廣州市,北與韶關市、西北與河源市為鄰。與周圍六市政區界線846.49千米。市政府駐惠城區江北。
  • 象山海岸線成觀賞海岸地貌好去處
    生長在潮間帶的海生貝類———滕壺退潮後蛟龍沙灘呈現波紋狀通訊員 (林海倫/攝)  千姿百態的海岸地貌猶如天然的海洋地質博物館:怪石嶙峋的海蝕礁巖、千瘡百孔的海蝕崖壁、質細如綢緞的金色沙灘  上周日,記者來到象山縣的海邊,探訪海岸地貌奇觀。  色如渥丹的海上丹霞  從市區出發,經過象山港大橋,驅車一個多小時,就到達了象山東陳鄉東旦漁村的紅巖。  紅巖背靠山、面朝海,呈現在記者眼前的綿延數百米的巨大巖石,呈褐紅色,如雞血石般瑰麗。
  • 中國的地形地貌對中國自然地理環境的影響以青藏高原為例
    喀斯特地貌主要特徵表現在溶洞、石林、天坑等地理現象上。3、海岸地貌:世界海岸線長約44萬公裡中國海岸類型有平原海岸、山地丘陵海岸以及生物海岸。在漫長的海岸帶蘊藏有極為豐富的礦產、生物、能源、土地等自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