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8日,90後新銳兒童文學作家、繪本創作者劉航宇攜新作《好想好想吃草莓》亮相蘇州鍾書閣。活動中作者結合自己新繪本的創作歷程以及創作靈感,與現場讀者一同分享了閱讀過程中如何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讀低幼繪本,分享結束後還與現場的小朋友一起創作互動,拼貼出屬於孩子自己的「小蝸牛找草莓」的故事情節。
劉航宇現場分享創作心得
南方大山邊的北方男孩,創作靈感來源於自然
劉航宇出生在北方,喜歡感受自然的生趣。2011年去到景德鎮,已經在那生活八年了。期間,寫作,學習陶藝,創作繪本,給自己的小說畫插畫,去水邊和山裡散步……
水邊走一走,去山裡拍拍照的日子總是過得很快,這位九零後的大男孩被這裡的四季景色深深吸引,「對我來說,時間過得很快,就像植物的生長,似乎只是一眨眼的功夫。」
劉航宇的畫室一角
晚上在畫室畫畫的時候,會有很多被燈光吸引的昆蟲。對劉航宇來說,這些不請自來的「客人」讓平時安靜的畫室,熱鬧了起來,「我很喜歡它們,它們也給了我很多快樂和靈感。」
繪本雖小,畫面處處精心布局
創作繪本的起因是高中時期種植草莓的體驗,於是劉航宇決定一邊種草莓,一邊把繪本創作出來。接下來就是將靈感通過創作付諸實踐,其過程遠比靈感的乍現來得複雜,簡單的畫面內容卻蘊含了劉航宇的諸多思考。比如森林中植物種類的分布,動物的選擇,草莓生長的節奏,故事的內容與節拍,快與慢的對比,如何能很好地展示時間的變化等等。當然最重要的,是如何塑造一個如大家所見的小蝸牛這樣一個立體的角色。
家長帶領孩子現場閱讀繪本
如何將創作中的各種思考呈現在畫面上,影響了讀者們對繪本故事的解讀。此次活動中,劉航宇通過講讀的節奏,動物的認知,畫面之間的切換,帶領現場的大小朋友們一起感受低幼繪本的豐富內容,原來繪本故事不是讀一次就結束的事情。他用這種「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讀低幼繪本,給現場小朋友的家長們帶去了新的閱讀啟發。
創作只屬於孩子的作品繪本互動讓閱讀更有趣
為了讓孩子們也能體驗一下剪紙拼貼的樂趣,他用專為此次分享定製的「草莓」貼紙,帶領現場的孩子們一起創作了屬於孩子自己的「小蝸牛吃草莓」情節。大小朋友們都被這種動手做一做的玩法吸引,開始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出專屬的故事情景。
小讀者拼貼「小蝸牛找草莓」的故事情節
完成創作的小讀者和劉航宇現場合影
關於《好想好想吃草莓》
《好想好想吃草莓》 是劉航宇現階段出版的第一本圖畫書。這是一本適合2-4歲幼兒閱讀的繪本,講述了一隻有勇氣、有毅力的小蝸牛想吃草莓的故事。這部作品採是用水粉、拼貼等綜合媒介創作而成的。為了創作這部作品,他在秋天和春天裡種了很多草莓,伴著草莓的生長,精心打磨著這個作品。在短小精悍的文字、童趣滿滿的畫面中呈現了時間的變化,植物的生長,小蝸牛的堅持,時機的重要性,以及「自我」的選擇。
《好想好想吃草莓》繪本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