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紫禁城!每天與您分享優質文章~
說起古代帝王,大概沒有任何一人的知名度可以與乾隆相媲美。這位青年登極,自稱「十全老人」的天才皇帝,政務之外還曾策劃一部曠世「奇書」。
今天,就要向大家推薦這套以全新面貌示人的:
《故宮裡的博物學》
作為古代宮廷皇子們的博物學啟蒙書,它既是動物百科圖鑑,又是非比尋常的藝術品,連當年乾隆自己都愛不釋手,至今仍珍藏在故宮博物院。
為了將這套奇書以易讀易懂,有趣有料的形式呈現給讀者,故宮出版社與中信出版社一起,聯合數十位專家學者,以現代博物學的探究方式重新解讀,帶來這套關於中華文化的博物學通識讀本。
這套《故宮裡的博物學》共分3冊,以清乾隆時期,由皇家收藏的動物圖鑑《獸譜》《鳥譜》《海錯圖》為藍本,精選海、陸、空共120種神奇動物,用大幅故宮藏畫,講述物種傳奇。
每次走進故宮,沒有一個孩子不會被大殿門口、屋脊飛簷、御花園中造型各異的神獸、動物們深深吸引。
這套中國版的「神奇動物在哪裡」,不僅向孩子科普動物知識,更從文學、藝術、地理、自然、民俗、神話等角度,講解大開眼界、聞所未聞的奇幻典故,充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同時幫助他們融會貫通掌握自然科學與中華文化知識。
必須擁有
這套中國版「神奇動物在哪裡」的
6大理由
01 乾隆鍾愛,中國古代物種的傳世巨著
人類對動物的好奇與生俱來。它們是誰?生活在哪裡?又有怎樣的習性?這些問題,就連那些唯我獨尊的一國之君,也想知道答案。
於是在康乾盛世時期,一項由皇帝主持,召集全國頂尖畫師的《鳥譜》《獸譜》繪製計劃,便聲勢浩大地醞釀起來。
待到乾隆繼位,這位博學多才的君主不僅要彰顯文治武功,還再度將繪製《鳥譜》《獸譜》的浩大項目提上日程。
從乾隆十五年至乾隆二十六年間,兩位重量級宮廷畫家餘省和張為邦,歷時十餘載,合作繪製了這兩本動物圖譜巨作。
而關於動物的全部文字解說,則由著名的乾隆「八大臣」聯手完成。這「八大臣」中領銜的,就是今天家喻戶曉的富察·傅恆大人,足見皇帝的重視程度。
另一本《海錯圖》的來歷更為傳奇。「海錯」的「錯」,是種類繁多的意思。漢代以前,人們就用「海錯」指代各類海洋生物了。
明末清初,一位名叫聶璜的杭州人,幹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自幼愛好繪畫的他,對水中的生物極為感興趣,但苦於還未有一本專門的海洋生物圖譜流傳下來,便決定自己畫一本。
他遊歷全國多地,考察沿海生物,每看到一種就畫下來,詢問當地漁民後,對照古籍進行考證、記錄。
經過幾十年的積累,終於在康熙三十七年完成了《海錯圖》(也是他唯一的傳世之作)。此後,聶璜就從歷史中消失,此書也沒了下落。
直到雍正四年,這部書才重現江湖。據清廷檔案記載:大太監蘇培盛將《海錯圖》帶入宮中,乾隆繼位後,十分看重這套書,命人將其重新修補、裝裱,存放在紫禁城內的重要居所重華宮內,以便時常翻看,並將《海錯圖》著錄進《石渠寶笈續編》中。
《鳥譜》《獸譜》《海錯圖》,是當時最詳實也最具權威的博物圖志,幫助皇室成員學習和了解不同物種的名稱、生理特徵、棲息環境等科學知識,成為皇家生物學的重要啟蒙讀物。
02 是動物百科圖鑑,也是非比尋常的藝術品
這套圖鑑吸取來自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知識與文化藝術,採用西洋繪畫的光影技巧,與中國審美趣味完美結合,具有無可替代的藝術價值。
仔細翻閱,不僅能了解有關動物的知識,亦能帶給我們美與藝術的享受,將只能隔著櫥窗欣賞的珍貴名畫,捧在手中細細品味。
動物的眼神、姿態,活靈活現,無一不栩栩如生。
畫面精緻到每一根羽毛都清晰逼真。
03 首次集齊「獸鳥海」,有趣有料
清宮《獸譜》《鳥譜》《海錯圖》珍藏於故宮博物院內,直到2003年末舉辦的清代宮廷畫譜展中,它們才第一次系統呈現在公眾面前。
幾年前,故宮出版社曾將這三冊圖鑑以原貌分別出版,但原書中對動物的解說採用的是漢語文言文,對少年兒童讀者來說,想要看懂的難度不小。
為了能讓今天的孩子更好地讀懂故宮珍寶,從小感受中國文化之美,故宮出版社與中信出版社強強聯手,將清宮《獸譜》《鳥譜》《海錯圖》進行全新解讀,打造成三冊一整套的《故宮裡的博物學》。
娓娓道來,是許多科普書欠缺的,卻又是孩子們最喜歡的講述方式。在《故宮裡的博物學》中,我們會如何講解一個動物呢?
如在《給孩子的清宮鳥譜》裡,講了一種叫做「戴勝」的鳥。開篇先用一則有趣的典故引起孩子的興趣:「傳說女媧創世之初,每天創造一種生物,前六天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直到第七天才創造出人。所以古人將每年農曆正月初七定為人日,以慶祝人的誕生。」
幽默風趣的語言,也是本書的一大特色,讓孩子捧腹大笑之餘,對知識點記憶更為深刻。如講戴勝「不講衛生」,「儘管戴勝長得漂亮,但它們的衛生習慣卻糟糕得一塌糊塗。一旦回到巢穴,便放任自流……簡直臭到沒鄰居。」或許孩子讀到這裡,不禁讓他們聯想到自己也常因不愛洗手被家長嘮叨的場景,對它心生出「惺惺相惜」的感情呢。
04 清晰易懂,打造最適合孩子的閱讀習慣
書中不僅在講解時採用現代博物學方式,亦謹慎篩選對孩子最具吸引力的動物,不求大而全,但求有趣有料。
《給孩子的清宮獸譜》中選擇了其中最具文化代表性的神獸,了解它們前世今生的同時,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中華文化的源頭與深意。神獸本身具有的想像空間,也能激發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給孩子的清宮鳥譜》遵循鳥類學家鄭光美先生的分類方法,解析不忘兼顧科學與趣味性。
《給孩子的清宮海錯圖》則延續中國傳統本草書的分類法,介紹古人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又能一窺傳統文化風情。
除講述動物故事外,書中還單獨列舉了每種動物的中文名、拉丁名、主要食物、棲息地、分布範圍等信息,以小貼士的形式,如工具書一般,便於孩子查找記憶,真正做到好讀、好學、好記。
05「背景」過硬,權威專家反覆審讀
康乾時期,皇家不惜動用「八大臣」,以當時最嚴謹的考據方式打造這套官方動物圖鑑。而這次故宮出版社與中信出版社重新為孩子精心編寫這套書時,採用了比古人更嚴謹、更科學的態度和方法。
參考近百種典籍,大家熟悉的《山海經》《搜神記》《二十四史》《詩經》,較少普及的《水經注》《說文解字》《呂氏春秋》《三才圖會》等均在其中。
在各類史書、筆記、小說等古代文獻中選取素材,再經由故宮的文史專家和現代動物學家的交叉審讀、考證,力求知識過硬,零誤導,零差錯。
而為了能讓所有的孩子愛聽、愛讀,且易讀、易記,我們在文稿的打磨上更是不遺餘力。書稿以「作者——編輯——專家——編輯——作者」如此循環往復,反覆修改三十餘遍,數次推翻重來。
因為科學屬性和文化屬性雙雙過硬,這套書也得到了出版界、童書閱讀推廣界,乃至名校名師的交口稱讚。
著名兒童閱讀推廣人、中國國家圖書館少兒館館長王志庚,作為本書的特約編輯,對這套書的評價是:
這套中國版「神奇動物在哪裡」,每個孩子的書架上都值得擁有。與常見的動物百科不同,這套書不僅給孩子講解現實中存在的飛鳥魚獸,更有讓他們腦洞大開,激發想像力和創造力的神獸,在充分滿足好奇的同時,融會貫通掌握自然科學與中華文化知識。
06 彩蛋:隨書附贈精美注音表,全書閱讀零障礙
為保留清宮《獸譜》《鳥譜》《海錯圖》中故宮珍藏古畫的經典原貌,《故宮裡的博物學》中每種動物都保留了古畫的原名,同時註明了現代的科學名稱。
也因如此,書中的一些字在現今讀來有一定難度。如果臨時查閱字典,會打斷思路,影響孩子閱讀的積極性。為此,我們特地為每本書都設計了一張精美的書籤。
既可標記閱讀進度,翻到背面又是生字、難字的注音表。這樣,不用字典便能即看即查,實現孩子零障礙閱讀。讀完全書,還能掌握更多漢字。
這套書在裝幀上也絲毫不含糊
12開經典精裝版,收藏送人兩相宜
色彩華美,字體易讀,給孩子和大人視覺享受
穿線活脊,可以完全平鋪在桌面上欣賞,閱讀零壓力。
針對畫幅過大的圖片還貼心採用拉頁設計
保留原畫,足可欣賞到每一處細節
來自:故宮書店《不允許你不知道!200年前的御用「動物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