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下午,菲律賓附近的熱帶低壓持續發展,據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首席王新表示,從雲圖上來看,12日中午前後,該熱帶低壓的中心已經移出菲律賓陸地,進入我國南海海域,少了地形摩擦,整個低壓系統的結構趨於對稱,從外形上看,顯得更加「圓乎」,再加上現在南海海域海溫較高,利於低壓強度增強。
12日夜間,南海熱帶低壓已於加強為今年第2號颱風「鸚鵡」(熱帶風暴級;英文名稱:Nuri;名字來源:馬來西亞;名稱意義:一種藍色冠羽的鸚鵡)。
今年第2號颱風「鸚鵡」13日9點鐘其中心位於距離廣東省陽江市東南方向約550公裡的海面上。預計,「鸚鵡」中心將以每小時15-20公裡的速度向西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加強,並將於14日中午前後在廣東珠海到湛江一帶沿海登陸(23-28米/秒,熱帶風暴級或強熱帶風暴級)。
今年第2號颱風「鸚鵡」13日11點鐘左右其中心位於距離廣東省陽江市東南方向約520公裡的海面上。
今年第2號颱風「鸚鵡」13日16時左右其中心位於距離廣東省陽江市東南方向約435公裡的海面上。
今年第2號颱風「鸚鵡」13日19時左右其中心距離廣東省陽江市東南方向約310公裡的海面上。
今年第2號颱風「鸚鵡」13日21時左右其中心距離廣東省陽江市東南方向約280公裡的海面上。
今年第2號颱風「鸚鵡」14日7時左右其中心位於廣東省陽江市東南方約45公裡的近海海面上。
今年第2號颱風「鸚鵡」14日8時50分在廣東省陽江市海陵島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9級(23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90百帕。
今年第2號颱風「鸚鵡」14日12時左右其中心位於廣東省陽江市陽西縣境內,強度為熱帶風暴級。
中國天氣網訊 目前「鸚鵡」已減弱為熱帶低壓,中心已進入廣西境內,其結構依舊不對稱,中心較難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