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譽世界的尼亞加拉瀑布號稱世界七大奇景之一,它位於加拿大和美國交界的尼亞加拉河中段,與南美的伊瓜蘇瀑市及非洲的維多利亞瀑布合稱為世界三大瀑布。
尼亞加拉瀑布,也直譯為尼加拉瓜瀑布。「尼亞加拉」在印第安語中意為「需神之水」,印第安人認為瀑布的轟鳴是雷神說話的聲音。尼亞加拉瀑布以宏偉的氣勢,獨特的形狀,豐沛而浩瀚的水汽震撼了所有的遊人。
尼亞加拉瀑布的水流衝下懸崖至下遊重新匯合之後,在不足兩千米長的河段上跌宕而下,流速遠高於大瀑布,形成158米的落差,演擇出世界上最狂野、最恐怖、最危險的旋渦急流。
下面的旋渦潭水深38米,瀑布急流在此一個蛟龍翻身經過左岸加拿大的昆斯頓、右岸美國的利維斯頓,衝過「魔鬼洞急流」,沿著最後的」利維斯頓支流峽谷「由西向東進入安大略湖尼亞加拉瀑布的形成在於不尋常的地質構造。
在尼亞加拉峽谷中,巖石層是接近水平的,表面一層是大理石,下面則是易被河水侵蝕的鬆軟的地質層。瀑布至少在7000年前就形成了,最早則有可能是在25000萬年前形成的。
當時瀑布應該位於安大略湖的南岸,高度應在100米以上,其聲勢之大遠非今天所見瀑布能比擬的。尼亞加拉被西方人所認識,是在新大陸被發現之後。
1678年,一位法國傳教士來到這裡傳教,偶然間發現了這一大瀑布,稱讚它有著「不可思議的美」,並細心地記下了自己的見聞,對這絕妙的人間仙境進行了傳神的描述。
給這個瀑布命名的是歐洲探險者雷勒門特,1625年,他第一個寫下了這條大河與瀑布的名字,稱其為「Nigm(尼亞加拉)。而真正讓尼亞加拉瀑布聲名鵲起的是法國皇帝拿破崙的兄弟吉羅,當時吉羅姆帶著他的新娘不遠萬裡從紐奧良搭乘馬車來到尼亞加拉瀑布度蜜月,回到歐洲後在皇族中大肆宣揚這裡的美景,於是,歐洲興起了到尼亞加拉度蜜月的風氣。
時至今日,到這裡度蜜月仍是一種時尚,現在尼亞加拉瀑布周圍建設了一系列遊樂設施,在加拿大一側劃為維多利亞女王公園,美國一側劃為尼亞加拉公園,瀑布四周建立四座高塔。
遊人可乘電梯登塔,跳望全景,也可乘電梯深入地下隨道,鑽到大瀑布下,傾聽瀑布落下時雷鳴般的響聲,美國居民或遊客也只有來到加拿大境內,才能完整地觀賞瀑布的壯麗景色,每年來這裡參觀的遊客高達1400萬人。
尼亞加拉瀑布是一幅壯麗的立體畫卷,從不同的角度觀賞,總會有不同的感受,在美國境內的瀑布稱為亞美利加瀑布,瀑布旁邊有一個魯納島,水流又被島一分為二。
分出了一條小瀑布,因其水流較小,如同一位藏著面紗的新娘,故稱」新娘面紗瀑布」:最大的瀑布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境內.稱為馬蹄瀑布。瀑布寬793米,落差494米。這兩個瀑布的高度和幅寬是隨水量的變動面變動的。
馬蹄瀑布的水量大,水衝到河裡呈青色,而亞美利加瀑布的水更讓人著迷的是激流衝擊瀑布下的巖石時的情景,巖石層層疊積,犬牙交錯,高高的激流衝下來,衝進巖石的縫隙,又紛紛從各條縫隙中噴湧出來,復跌到下層的巖石裡,再從更下層的巖石間噴發而出,縱身一躍,匯入滾滾東去的湧流中。
緊挨亞美利加瀑布的「新娘面紗瀑布」,具有寬廣細緻的特點。由於湖底是凹凸不平的巖石,水量又不大,因此水流呈旋渦狀下落,濺起細碎的浪花,與垂直而下的大瀑布相比,呈現的是種柔性的美。
加拿大的尼亞加拉城白天彩旗獵獵,夜晚焰火騰空,流光溢彩,連大瀑布也被罩上了七彩霓虹,人們還可以到小巧玲瓏的植物園觀賞奇花異草;到巨屏立體電影院欣賞罕見的瀑布景觀。
與加拿大尼亞加拉城優雅整潔的市容相比,美國的尼亞加拉瀑布小鎮就顯得安靜得多,這裡沒有喧鬧嘈雜、市井繁華。原來,尼亞加拉河美國一側的土地屬於政府允許的印第安自留土地,這裡的酋長喜歡清靜,堅持不肯建娛樂設施,特別是賭場。
尼亞加拉瀑布附近有四多:餐館多、旅館多、博物館多、出售紀念品的商店多。靠近瀑布的幾座建築物裡幾乎全是賣紀念品的商店。紀念品多以尼亞加拉瀑布或加拿大的象徵一楓葉為背景或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