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中信中心醫院裡來了一位特別的患者——82歲高齡的翁奶奶,擁有罕見的「熊貓血」(Rh陰性血),進門剛坐下,就迫不及待地問骨科醫生趙琳說,「我想把膝關節換了,能不能一次給我把兩個都換了?」
作為一名老年骨關節病專家,趙琳見過太多強忍著常年病痛的老人,他們大多試遍了各種土方子、老膏藥,仍迫於經濟上的壓力或心理上的恐懼,難以下決心走到手術這一步。如此乾脆利落的老奶奶,還是第一次見。
「老了就只能待在家裡嗎?」
翁奶奶在十幾年前就已經被確診為關節炎,腿腫起來痛地厲害。三年前,翁奶奶兩腿膝關節疼痛加重,左腿更是疼的動彈不得,兩條腿內翻畸形嚴重,變成了難看的「羅圈腿」。從此以後,每次照相,愛美的翁奶奶都只照上半身。
一年前,翁奶奶走路越發困難,但喜歡旅遊的她還是堅持著去了一趟貴州,一路磕磕絆絆,費了大半天的時間,終於爬上青翠蔥鬱的山頂,翁奶奶心潮澎湃。翁奶奶說:「我喜歡到處旅遊,年輕時沒有條件,太苦了,現在生活好了,哪都想去。」
哪知歲月無情,兩條病腿絆住了翁奶奶幸福的腳步。半年前,翁奶奶的膝關節徹底惡化,走上500米就必須停下來休息,上下樓吃力,出門需要人攙扶,帶著拐杖、凳子就更覺得拖累,從此,翁奶奶就再也沒出過遠門,離不開兒女和保姆的照顧,她只能被圈在小小的家裡。
趙琳說,翁奶奶這種情況,最好的辦法是置換人工關節。嚴重的骨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椎炎、先天性發育畸形導致的關節炎或關節疼痛等,通過置換人工關節,可以徹底消除病痛,恢復正常生活。
「手術本身危險度並不高,技術上也很成熟,我非常有信心,而且做高齡老人的人工關節置換手術,正是我最擅長的領域!」趙琳說。 但考慮到翁奶奶已經82歲高齡了,還是罕見的「熊貓血」,對手術出血量和和止血的要求更高,整個治療下來,需要花費4萬元左右,除去醫保報銷的部分,自費的金額是2萬元左右。趙琳還是問她,「你兒女沒一起來?需不需要我跟他們再說一下?」
翁奶奶乾脆地說,「這事兒我想好了,你不用問別人,我自己說了算。」
翁奶奶說,兒女都非常孝順,都支持她做手術,錢準備好了,沒問題。翁奶奶常在外旅遊,遇見過很多「白髮驢友」,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有嚴重的關節病症問題,置換人工關節後,很快就下床康復了,一樣爬山遊泳,跳廣場舞,重新擁有了腿腳靈便、精神飽滿的晚年生活。
「老了就只能待在家裡,被人照顧嗎?我不想這樣,我兒女也不希望我這樣。」翁奶奶說,老人也需要更好的生活質量。「不只是能走路,而是要像正常人一樣走路。」
「手術完了?我表現得好不好?」
翁奶奶的旅遊經歷開拓了她的眼界,讓她更加了解新的治療方法,也更加積極樂觀、有信心。
趙琳介紹,實際上,膝關節人工置換手術已經在歐美開展了60餘年,在我國也已開展了40年,大量有需求、符合手術指徵的患者都會選擇儘快做人工關節置換,以避免進一步的惡化和病痛。隨著人工關節製作工藝的進步,人工關節平均使用壽命可延長至20到30年,大多數人都能夠一個人工關節使用一生。在北上廣一線城市,中老年人換膝關節就像換顆假牙、配個助聽器一樣,不再是一個艱難的決定。
翁奶奶的幸運之處還在於她有貼心的老伴,一直鼓勵和陪伴著她。老夫妻一起攜手度過了60多年,是名副其實的「鑽石婚」了。 為了保證康復的便利性,趙琳還是建議翁奶奶先把更嚴重的左膝做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等左膝康復之後,再做右膝。
見面之後的第二天,趙琳給翁奶奶準備好了手術。局麻下,翁奶奶腰部以上仍有正常知覺,頭腦清醒。手術中,有器械叮叮噹噹的聲音,還有磨骨的聲音,趙琳擔心翁奶奶害怕,時不時地安撫她兩句。翁奶奶說:「我不怕,一點都不怕。」
因為翁奶奶有嚴重的腿內翻畸形問題,趙琳不僅要清理長年病變導致的增生骨刺和軟組織,還要處理畸形的腿骨,把歪了的骨頭「捋」直,然後把關節表面切成與人工關節相匹配的形狀,選擇適合型號的人工關節,安裝股骨和脛骨,再用骨水泥固定,安裝襯墊,復位。
手術的關鍵之處在於人工關節的形狀匹配要極其精確,最終才能實現患者能正常走路,膝關節可以打彎到90度,甚至可以正常地蹲下,腳後跟能夠觸及臀部。「這是我對自己的要求,我必須盡力讓患者能夠做到一個健康人能做到的最高水平!」趙琳說。
人工關節的精確匹配與術前的方案設計、術中的操作技巧和術後的康復鍛鍊都密切相關,更為重要的是,醫生個人要具備豐富的經驗積累,能對每一個不同的患者都做出因人而異的準確判斷。這是毫釐之間的藝術。9毫米還是10毫米,很可能就會導致完全不同的術後結果。趙琳就像一個小心翼翼的泥瓦匠,精雕細琢的給破損的碗填上一個嚴絲合縫的瓷片,必須讓碗裡的水點滴不漏。
手術非常成功!即使止血流程比一般人多花了20分鐘,一個半小時,翁奶奶的手術圓滿結束了。「(手術)完了?我表現得好不好?」翁奶奶術後第一件事居然是「求表揚」。
「你不送花我就不跟你回去!」
術後當晚,翁奶奶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做了踝泵訓練,比如抬腿、放直腿,這些訓練能幫助她儘快康復。
術後26小時,翁奶奶的各項指標良好,淤血也清除的差不多了,趙琳和護士一起,陪同翁奶奶下床,翁奶奶扶著助行器,已經能從病床走到衛生間門口,翁奶奶高興地拉住我說,「馬上幫我把右邊膝蓋也換了吧!」
之後的每一天,翁奶奶都扶著助行器在過道裡練習走路。翁奶奶性格開朗陽光,忙著跟醫生、跟護士、跟病友打招呼,她的兒女和老伴也天天來陪她,她已經成為我們科室的「大明星」,讓其他幾位做人工關節置換手術的病人都充滿了信心。 趙琳也天天都去看她,幫助她做恢復訓練,甚至要勸著她別太著急,每天進步一點點,不能拔苗助長。
為了慶祝翁奶奶手術成功,即將出院,翁奶奶的老伴給她送了一大束花,特別漂亮,「老伴,慶祝你順利出院,跟我回家嘍!「翁奶奶說,」你要是不送我花,我都不跟你走!「逗得醫生、護士和一群看熱鬧的病友們都哄堂大笑。
趙琳也交代翁奶奶,要按時來換藥,要鍛鍊,有任何問題要隨時聯繫我,翁奶奶緊握著趙琳的手,說謝謝。
「這是我作為醫生最幸福的時刻,就是看著每一個病人都從醫院裡健健康地走出去,走到陽光裡,走向更大的世界!」趙琳說。
(醫藥衛生報記者劉永勝 通訊員陳俊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