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哈爾濱日報】;
「就看天空有一閃一閃的閃電,但沒有雷聲。」1日晚上,沒聲兒的閃電成了很多「晚睡族」的夜聊話題。哈爾濱主城的天空從晚上23時左右開始就一直閃電,幾乎是每隔幾秒就一次,持續了半個多小時,但很多地方卻聽不到雷聲,光閃電不打雷,有的地方還不下雨,天空自帶閃光燈特效,難道老天爺在玩自拍?
對此,我省防雷方面的專家看完記者發去的視頻解釋說,其實那就是雲內閃或雲際閃。區別於雲和地面的閃電(地閃),雲內閃指的是雷暴雲內部放電,雲際閃指兩塊雲之間的閃電。雲內閃是同一雲層中不同部位電荷不一樣,在雲層之間發生的放電現象,雖然它也伴有雷聲,但由於中間有雲層遮擋,雷聲衰減很快,所以往往只能看見「雲閃」的「閃」,卻聽不到「雲閃」的「雷」。
雷暴雲產生的閃電有四種類型,第一種是雷暴雲內部的放電現象,稱為雲內閃,自然閃電中大部分閃電都是雲內閃。第二種是雲和地面間的閃電,稱為雲-地閃,簡稱地閃(也就是直擊雷)。第三種是雲和雲之間的閃電,稱為雲際閃。第四種是發生在雲頂及其上部的中層放電現象,如:藍色精靈,紅色噴流等。雲內閃、雲際閃強度要比地閃小很多,一般不會引起地面的災害性破壞。是很常見的天氣現象。
記者 陳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