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是攝影師的第二生命。
玩攝影的人會特別注意他們的設備的保養——這可是很多錢的啊!然而,有一種攝影器材顯然是非常重要的,但它總是被忽視,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維護。
總是出師未捷身先死,這是一張儲存卡。
不要等到存儲卡無法讀取,珍貴的照片丟失後才後悔。
從現在開始,保管好你的存儲卡,不要讓它在關鍵時刻突然掉在地上。
以下是可能導致記憶卡「意外」的8個壞習慣。我希望你能以此為戒,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1. 經常「剪切」
有些人喜歡使用「剪切」而不是「複製」,因為這樣可以節省「複製後刪除原始文件」的步驟。這種看似方便的操作實際上隱藏了相當大的風險——一旦傳輸過程出錯,就無法找到原始文件。例如,如果你在複印的過程中不小心碰了它,或者存儲卡沒有很好的接觸……它可能會導致存儲卡上的數據消失,而粘貼的目標文件夾是空的。
所以呢,為了保險起見,還是分成複製-粘貼再刪除原文件的兩步來操作,順便再檢查一下拷過去的文件和原文件大小是不是一樣。
2. 經常格式化
在u盤誕生的遙遠年代,舊的u盤存在一些問題。
在使用一段時間之後,可用的存儲空間會變得少得令人費解,並且需要通過格式化來「處理」它。
時代在發展,但有些人還在繼續這個老習慣:每隔一段時間,他們備份數據,格式化存儲卡,清空內存。這其實是不對的!
事實上,對於存儲卡來說,最好儘量減少格式化時間,以便充分利用每個記憶單元,客觀上延長記憶的壽命
如果你經常進入這個界面,存儲卡肯定活不長
3. 直接在存儲卡上處理照片
很多相機支持「機內後期」對圖片進行剪切和上色,但這實際上是一個重複寫入和刪除數據的過程,不利於延長存儲卡的使用壽命。
另一些則是將相機與電腦連接後直接使用後處理軟體對存儲卡上的照片進行處理,這樣也會消耗存儲卡的使用壽命。
正確的方法是將後期需要的照片複製到電腦中進行處理,這樣不會增加存儲卡的負擔,處理速度也會快很多
4. 不關機拔卡與中途斷電
外出拍攝或旅行時,許多人會帶著備用的存儲卡,當存儲卡滿了的時候,就會一個一個地換。
但是在換卡的過程中,有些人更喜歡直接拔卡而不關機。這種行為是對相機和卡的一種傷害。一次或兩次,它可能不會馬上引起問題,但如果次數太多……這和酒後駕車是一樣的。
先關機,再換卡,切記切記!
另一種情況也值得注意,那就是「中間斷電」:
在數據存儲、刪除、格式化或回放的過程中,電源意外或因電量不足而關閉。
上述過程產生的破壞力類似於拔卡不關機,可能會造成數據丟失甚至完全報廢存儲卡。
因此,在格式化存儲卡、刪除文件和升級設備固件之前,一定要檢查數位相機,確保電池有足夠的電量。
對存儲卡進行數據操作時,需要注意相機電量
5. 把存儲卡當 U 盤用
現在的存儲卡內存比較大,數據傳輸速度也不差。
有些人會把備用的存儲卡插入讀卡器,把它當作u盤使用。
這其實是非常糟糕的,因為電腦上很可能有病毒,一旦病毒感染了存儲卡,很容易導致整張卡的數據完全丟失。
叫你亂拷東西,中毒了吧!
6. 蠻力插拔卡
把讀卡器借給別人是一種很提心弔膽的體驗,因為很多人好像根本不知道讀卡器還分正反兩面,而且插卡的時候特別用力。
這些血氣方剛的大力士們根本不管正反往裡硬塞,很容易把你的讀卡器針腳弄壞——當然,他們的存儲卡也沒什麼好下場。
脆弱的針腳,在蠻力下很容易損壞
如上圖所示,存儲卡上有很多大頭針,很薄,很容易摺疊。
圖像信息通過這些易碎的別針從相機傳輸到存儲卡。如果它壞了,就會接觸不良。不僅是讀卡器,而且相機卡槽也分為前後兩側。插卡時應嚴格注意方向和位置,受力應輕而均勻,以免損壞脆弱的針跡結構。
8. 存放環境不佳
要避免在高磁、高溫、高溼度下使用和存放,不要將存儲卡置於高溫或直射陽光下,且要避開靜電、磁場。
此外,最好不要把存儲卡到處亂塞,以免它在外力作用下受到不可逆轉的物理性損傷,如彎曲變形,乃至折斷。
你可以開闢一個地方,專門放儲存卡;也可以用塑料盒、布或紙巾包著;有條件的話,還可以購買專門的存儲卡包和卡盒。
給你的存儲卡找個安全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