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1 22: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有一種病毒
能在人際間終生傳染
專門破壞人的免疫系統
使人體喪失抵抗各種疾病的能力
最後死亡
這種病毒的中文名是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英文縮寫HIV
由HIV引發的疾病
醫學中文全名為
「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
英文全稱的首個字母縮寫為
AIDS
這就是已在地球上傳播近半個世紀
治癒率至今仍為零的絕症
愛滋病
HIV病毒
自1981年美國發現
首例愛滋病病例之後
愛滋病在全球範圍內迅速蔓延
醫務人員手持一名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樣品 新華社
從1988年開始
每年的12月1日被定為
世界愛滋病日
以此宣傳普及
預防愛滋病的知識
世界愛滋病日的標誌是紅絲帶
象徵大眾對愛滋病病毒感染者
和愛滋病病人的
關心與支持
今年12月1日
是第33個
世界愛滋病日
今年我國宣傳活動主題是「攜手防疫抗艾、共擔健康責任」(英文主題為「Globalsolidarity,shared responsibility」),旨在強調在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加強團結協作,強化壓實政府、部門、社會和個人「四方責任」,攜手應對新冠肺炎、愛滋病等全球範圍內重大傳染病挑戰,共同抗擊愛滋病,為實現愛滋病防控目標、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努力。
愛滋病病毒主要通過4種途徑傳播
血液、性行為、吸毒和母嬰傳播
握手、遊泳、一同進餐
蚊蟲叮咬
都不會傳播愛滋病病毒
可怕的是
愛滋病病毒在人體內的潛伏期
平均為12年至13年
愛滋病病毒攜帶者
會在很長一個時期
沒有症狀
正是這個「毒招」
讓愛滋病蔓延到全球
在我國
截至2019年10月底
全國報告
存活愛滋病感染者95.8萬
愛滋病疫情持續處於低流行水平
經輸血傳播基本阻斷
經靜脈吸毒傳播和母嬰傳播
得到有效控制
性傳播成為主要傳播途徑
目前
愛滋病病毒還不能徹底殺滅
只能預防和終生治療
因此
愛滋病檢測
成為預防和治療愛滋病的
最重要手段
先看視頻��
近年來
隨著社交軟體的興起
高危性行為變得更容易發生
更容易發生了
多少次強調性健康知識
都抵不過一次衝動
缺乏自律的人士
是需要愛滋病檢測的重點人群
此外
還有這些人也需要檢測
接著看��
檢測是知曉愛滋病
感染狀況的唯一途徑
建議有以下情形的人群
應接受愛滋病檢測
1、有高危性行為史(如婚外性行為、多性伴、男男同性性行為);
2、梅毒、淋病、尖銳溼疣等性病患者;
3、有靜脈藥癮史者;
4、愛滋病感染者的配偶或性伴;
5、準備進行特殊或侵入性診療操作的人群(如輸血或應用血製品者;各種有創導管及其他有創介入診療者;內鏡如胃鏡、腸鏡、氣管鏡、膀胱鏡等檢查者;血液透析人群等)
6、臨床醫師認為有必要進行愛滋病檢測的其他患者。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
感染愛滋病毒後
不能馬上檢測出來
一般要1—3個月的窗口期過後
才能檢測出抗體
想搞清楚繼續往下看��
還有很多人關心的是
有哪些專業機構能檢測愛滋病病毒?
怎樣找到這些機構?
這些機構會有哪些服務?
繼續看��
在雲南
有哪些愛滋病檢測諮詢機構
��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查看
雲南省自願諮詢檢測機構名錄
一個好消息是
國家已經批准
愛滋病可以自我檢測
早在2018年
雲南的快速檢測點
已覆蓋全省100%的鄉鎮
並向村級延伸
雲南的小夥伴們
如果需要自檢可以這麼辦
↓↓↓
唾液(口腔黏膜滲出液)檢測
只要按試劑盒說明
採集口腔黏膜滲出液
操作簡便,無痛苦
自己在家即可檢測
20分鐘即可出結果
準確率95%以上
想獲得更多資訊
可撥打0871-63611773諮詢
或關注
「i愛自檢」(iaizijian)公眾號
進行諮詢
尿液檢測
如果你是在校大學生
還可在校園自動售賣機
購買尿液檢測服務包
根據說明書自行採集尿液
將密封好的尿樣收集器
放回校園內的樣本收集箱
3-5個工作日後
登錄網際網路平臺
(www.renaijiance.com)
輸入留存好的條碼編號
即可查詢HIV抗體檢測結果
全程匿名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
自檢初篩結果如果為陽性
還需要到疾控中心或醫院確證
發生高危行為後,擔心感染愛滋病毒
有補救的機會嗎?
現代醫學的進步
給意外暴露於 HIV 的人
提供了補救藥
抗逆轉錄病毒藥物
也被稱為愛滋病毒阻斷藥
但服藥時要注意的是:
最好在24小時以內服用
最長不要超過72小時
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
阻斷進入體內的病毒繼續感染細胞��
此外
據了解
愛滋病目前雖然不能根治
但使用種抗病藥物
配合雞尾酒療法
只要儘早並堅持服藥
就能延緩病程進展
當然,前提是儘早規範治療
怎麼樣
關於愛滋病預防
特別是愛滋病毒檢測
你了解多一些了嗎?
在徹底打敗愛滋病毒前
我們還需要
原標題:《為了愛,關注「艾」》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