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MadMattr動力沙之後,每天上班都要捏一捏、解解壓。大半月過去,要是換倆核桃,估計都包漿了。
但經過哥反覆揉捏和我們辦公室的惡劣環境摧殘,MadMattr的這款動力沙沒有出現任何乾燥、變髒的問題,依然手感如初,質量槓槓的:
直到上周末,我們收到了「大J小D」開團的這款CoolSand動力沙後,編輯部在「究竟哪一款動力沙更值得買」的問題上吵成了兩派:
以脫毛膏小哥為首的「動力派」認為:動力沙好不好,最重要的是看粘性,粘性越強,給人的感覺越神奇:
另一邊則以屁桃娘為首的「感官派」覺得:動力沙首先得是「沙子」,如果連沙子的觸感都沒了,那孩子就完全失去了玩沙的樂趣:
總之,關於這兩個品牌的動力沙,我們編輯部的結論如下:
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動力沙玩具。具體哪個更值得入手,得根據您的個人喜好來選擇。
一、感觀
首先是外觀和觸感。
毛爸特地入手了顏色相同的紅色動力沙以保證評測的公平性。一開始還擔心放在一起不易分清,結果拆箱後發現,兩種動力沙的外觀區別太明顯了。MadMattr家的像橡皮泥,CoolSand家的則更像海沙:
這是MadMattr家沙子的兩種狀態:
而這是CoolSand家動力沙的兩種狀態:
兩者的觸感與大家的觀感一致,CoolSand摸起來就像是海邊沾了水的溼沙。而MadMattr的觸感則與橡皮泥有八成相似,但仔細地摸還是能感覺到表面細碎的顆粒感。
二、粘性
「大J小D」在團購文中曾提到,CoolSand在手感上保持了「沙灘沙」的手感,並且具有良好的粘合度:
前半句毛爸認同,但在粘性問題上,如果和普通海灘沙相比,CoolSand的確具有明顯的粘性。可如果要和MadMattr相比,CoolSand的粘性相對要弱很多。
比如用吸管戳起兩種沙子,CoolSand動力沙很快會因為粘性不強(顆粒鬆散)而掉落:
(左側為MadMattr、右側CoolSand)
另外,按壓沙塊也能明顯看出兩者粘性大不同:
(左側為MadMattr,右側為CoolSand)
因為顆粒大小和粘性的不同,也造成了兩種沙子切面的不同:
估計很多讀者看下來會覺得「毛爸你是不是找了塊橡皮泥冒充MadMattr動力沙啊」。還真不是毛爸找橡皮泥頂包! 不信,咱們把MadMattr家的沙子掰開,這沙絮狀的流體形態就是最好的證明:
三、清潔
動力沙是否便於清潔十分重要。
曾經有個讀者媽媽跟毛爸分享某款國產動力沙的體驗。其中關於動力沙的清潔問題,這位媽媽是大吐苦水。因為掉在地上根本掃不乾淨,只能用吸塵器吸。
不過毛爸在實際體驗後發現,MadMattr家的沙子完全不必擔心這個問題。因為粘性好,玩過的桌子和手掌上幾乎不會有什麼散沙殘留:
如果MadMattr動力沙真的不小心有一些碎沙掉落在桌子上,只要用大沙塊去粘起來就好了,非常方便:
而CoolSand的沙子粘性稍弱,玩過以後手上和桌上都很容易留下散落的碎沙:
CoolSand再用大沙塊粘黏小沙粒也很頭疼,碎沙粘上去的同時又有新的小碎沙掉下來,比較麻煩:
那是不是說Madmattr就比CoolSand好清理呢?不一定。
MadMattr的沙子雖然粘性好、易清潔,可一旦掉落在鍵盤膜上就會被粘住,非常難清理,要用指甲才能刮掉:
而CoolSand的沙子則不會粘鍵盤膜:
四、防水
在「大J小D」的團購文中,強調了CoolSand的動力沙不能沾水:
而凱叔的文章中則說MadMattr的動力沙可以在水裡玩,甚至能夠浮在水面上:
針對此,毛爸各取了一小塊做了個小實驗:
結果發現,正如兩個公眾號所言,MadMattr的動力沙可以浮在水面上:
取出來擦乾,依然可以繼續玩:
如果沾了水,也只是會變軟,粘性基本不受啥影響。
相反的是,Coolsand的動力沙則會沉入水底:
而且從水中取出之後就完全失去了粘性,變成了普通的散沙:
正因如此,入手了CoolSand動力沙的家長一定要避免沾水。
五、價格
CoolSand的開團價為119元,907克/包;
MadMattr的開團價為109元,283克/包;
從價格來看,CoolSand的性價比更高。
······我是分界線······
最後聊一下關於動力沙適玩年齡的問題。
毛爸曾在《好的動力沙就像鴉片,能讓人產生顱內高潮 | 毛爸點評了母嬰大號們去年開團售賣的玩具》中囑咐過:不要給三歲以下的寶寶玩動力沙,即使3歲以上,寶寶玩的時候你也要暗中觀察,以防吞咽:
而且兩款動力沙官方給出的意見也都是「不適合36個月以下的兒童使用」:
但「大J小D」在團購文中反覆提到「小D在10個月大的時候,就在成人看護下玩動力沙,以訓練觸感和精細動作」
雖說有成人看護能夠大大降低發生風險的可能性,但毛爸還是堅持「3歲以下的孩子不要玩動力沙」。刺激寶寶感官發育的方法多了去了,沒必要非得往動力沙上加這個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