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冷知熱」的蛋白質摺疊

2020-11-15 科技工作者之家

一幅插圖展示了蛋白質在溶液中摺疊的動力學

水會影響蛋白質摺疊方式,這一假設長期存在。然而,一項新研究對該假設的細節提出了挑戰。近日,發表在《物理化學快報》上的一篇論文表明:蛋白質可能會通過某種特殊的摺疊方式避開水。這一發現或將改變科學家們對溶液中疏水、親水相互作用的看法。

美國萊斯大學、杜蘭大學以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共同創建了多肽的原子級模型。該模型顯示蛋白質摺疊也受它們所佔據溶劑的熱膨脹影響,但影響方式與先前假設不同。

萊斯大學布朗工程學院化學和生物分子工程副研究教授Dilip Asthagiri說:「長期以來,我們的觀點是:疏水性胺基酸是蛋白質摺疊的主導力量,它們可以迅速聚集,避免水分。新研究表明溫度——這一經常被模型忽略的因素——也會影響這種現象。」

Asthagiri說:「我們在2017年展示了一種沒有側鏈的內在無序肽模型,親水效應事實上可以壓倒疏水效應驅動的摺疊,使它們展開,即使在沒有帶電殘基的情況下也是如此。但那時我們沒有考慮溫度的影響。」

因此,研究小組開始精確模擬多肽在不同溫度下與水接觸時是如何摺疊、展開的。當研究人員計算水合十碳丙氨酸肽序列及其側鏈的自由能時,他們發現溶劑和肽之間的吸引力也會起作用(特別是當涉及到一個以上肽時)。在模擬的溫度範圍內,多肽周圍的溶劑基質在加熱時會膨脹,從而減少肽周圍以及與肽接觸的溶劑分子數量。這會降低溶劑和肽之間的結合作用。對於溶劑中的小分子來說,這種影響很小;但對於較大的肽和蛋白質,影響會放大。

這一理論表明,親水效應可能有助於蛋白質在冷溶液中的變性或展開。

「溶液環境是影響蛋白質結構的重要因素之一,」該文合著者Lawrence Pratt說,「溶液(包括水)的任何變化都與蛋白質的組合方式及其功能息息相關。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疏水效應對蛋白質摺疊的影響就已經得到認識,但這種影響其實比想像中更加難以捉摸,因為它具有獨特的溫度依賴性。」

「當溫度升高時,有些疏水效應會變得更強,所以情況會更加穩定。但其實穩定性的增加可能來自其他因素,包括大多數化學家認同的親水效應。」Pratt 補充,「疏水效應和親水效應都起作用,它們既在競爭,也在合作。」

科界原創

編譯:小貝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物理化學快報》

期刊編號:1948-7185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11-proteins-cold.html

版權聲明:本文由科界平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相關焦點

  • 「知冷知熱」的蛋白質摺疊,是如何親水和避水的?
    一幅插圖展示了蛋白質在溶液中摺疊的動力學。水會影響蛋白質摺疊方式,這一假設長期存在。然而,一項新研究對該假設的細節提出了挑戰。近日,發表在《物理化學快報》上的一篇論文表明:蛋白質可能會通過某種特殊的摺疊方式避開水。這一發現或將改變科學家們對溶液中疏水、親水相互作用的看法。
  • 下一個諾貝爾獎:蛋白質摺疊
    科學家們已經清楚地了解到,從DNA轉錄為RNA,從RNA的密碼子,通過翻譯過程產生蛋白質的胺基酸系列,也都基本搞清楚了。蛋白質就是多個胺基酸組成的多肽鏈經過盤曲摺疊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間結構的物質。而常見的胺基酸只有二十種。
  • 下一個諾貝爾獎:蛋白質摺疊
    科學家們已經清楚地了解到,從DNA轉錄為RNA,從RNA的密碼子,通過翻譯過程產生蛋白質的胺基酸系列,也都基本搞清楚了。蛋白質就是多個胺基酸組成的多肽鏈經過盤曲摺疊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間結構的物質。而常見的胺基酸只有二十種。多肽鏈經過摺疊之後就變成了一個一個的微型分子機械,也就是蛋白質分子,每一個蛋白質分子都有獨特的作用,正是由這些蛋白質分子摺疊成的機器,才有了人的各種生命活動。
  • 谷歌人工智慧解決蛋白質摺疊問題
    摘要 【谷歌人工智慧解決蛋白質摺疊問題】當地時間11月30日,字母表公司(谷歌母公司)旗下的DeepMind公司表示,其開發的人工智慧軟體AlphaFold可以準確預測蛋白質在幾天內會摺疊成什麼結構,這解決了近50年來困擾人類的「蛋白質摺疊問題」。
  • 【譯】蛋白質摺疊問題50年的歷程
    摘要蛋白質摺疊問題大約半個世紀前第一次提出. 這一術語涉及三大問題: (i) 胺基酸序列決定蛋白質天然結構的物理規則是什麼? (ii) 蛋白質怎麼能摺疊得如此迅速? (iii) 我們能不能設計一種計算機算法, 根據蛋白質的序列來預測其結構? 我們將對在這些問題上取得的進展進行綜述.
  • RNA翻譯與蛋白質摺疊之間的微妙舞蹈
    在蛋白質的合成過程中,RNA翻譯會影響蛋白質的摺疊,而蛋白質摺疊也會影響RNA的翻譯。因此,當多肽鏈的特定區域進入到細胞質中時,新生蛋白只能夠摺疊成三級結構。在體外實驗中,較短的蛋白質結構域可以自發性地進行摺疊,且速度非常迅速,摺疊的時間範圍為10-6到10-3秒。而對於分子量較大的蛋白質、具有複雜拓撲結構的蛋白質或多結構域蛋白質而言,摺疊過程將耗費更多的時間,還需要在蛋白質摺疊伴侶(chaperone)的輔助下才能完成。
  • 【大師講堂】揭開蛋白質摺疊的奧秘
    在上個世紀80年代,Arthur Horwich教授發現,雖然線性胺基酸能在試管中摺疊成需要的三維結構,但是在細胞中,胺基酸卻不能自身完成這個過程。通過研究,他提出伴侶蛋白的一種籠形分子結構包圍著新生的蛋白質,並利用ATP來幫助胺基酸序列進行正確摺疊。
  • 分布式計算蛋白質摺疊有何科學意義?
    蛋白質摺疊(Protein Folding)問題被列為「21世紀的生物物理學」的重要課題,它是分子生物學中心法則尚未解決的一個重大生物學問題。蛋白質可憑藉相互作用在細胞環境(特定的酸鹼度、溫度等)下自己組裝自己,這種自我組裝的過程就是我們所說的蛋白質摺疊。
  • 細胞內蛋白質摺疊研究取得進展
    蛋白質發揮功能的「原位」環境是細胞,因此在細胞內開展蛋白質的結構和動力學研究對蛋白質功能的解析至關重要。細胞內大分子的濃度可以達到300-450g/L,擁擠的細胞環境可能會影響蛋白質的摺疊,進而影響其功能。但是細胞環境如何影響蛋白質摺疊過程目前並不很清晰。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研究員姚禮山帶領的蛋白質設計研究組在細胞內蛋白質摺疊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 廣東迅視 解決蛋白質摺疊問題
    11月30日,谷歌母公司旗下DeepMind公司表示,其開發的人工智慧軟體AlphaFold可以準確預測蛋白質在幾天內會摺疊成什麼結構,這解決了近50年來困擾人類的「蛋白質摺疊問題」。據悉,每個活細胞內部都有數千種不同的蛋白質,這些蛋白質使細胞保持活力並正常運轉。
  • 科學網—繪一張身體蛋白質摺疊的圖譜
  • 糾正蛋白質的錯誤摺疊以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
    他們將利用兩家公司在蛋白質錯誤摺疊方面的知識,突破神經退行性疾病治療的瓶頸。Yumanity 董事長兼聯合創始人醫學博士 Tony Coles 說:「今天我們匯集了兩個在蛋白質錯誤摺疊科學方面擁有研究背景的組織,並向神經退行性疾病患者所關心的新治療方案邁進了一步。」
  • 科學網—新方法可辨別蛋白質摺疊關鍵因素
    本報訊 蛋白質摺疊模式幫助其執行特定任務。
  • EMBO:致病性蛋白質錯誤摺疊背後的關鍵控制元件
    一組研究人員與勞倫斯伯克利實驗室(Berkeley Lab) 使用先進光源特別亮而強的X-射線束已經確定了分子伴侶內一個關鍵控制元件的晶體結構,它是一個負責其他蛋白質正確摺疊的蛋白質複合物。摺疊的蛋白質與許多疾病相關,包括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病和某些形式的癌症。
  • AI破解蛋白質摺疊難題,這意味著什麼?
    分子摺疊方式變幻無窮,其重要性很難估計。大多數生物過程都圍繞蛋白質,而蛋白質的形狀決定了其功能。只有當知道蛋白質如何摺疊時,我們才能知曉蛋白質的作用。例如,胰島素如何控制血液中的糖水平以及抗體如何對抗冠狀病毒,都由蛋白質的結構來決定。
  • Cell Reports:蛋白質摺疊過程中關鍵作用因子的發現
    ,近日,來自德國馬克思普朗科生物化學研究所(MPIB)的研究人員分析了在蛋白質摺疊過程中的一個關鍵因子,即分子伴侶DnaK,研究者Ulrich Hartl表示,理解蛋白質摺疊過程中的分子機制,尤其是摺疊錯誤,對於了解很多疾病發病的分子機制很有必要。
  • 蛋白質錯誤摺疊可被感知 神經退行性疾病又見曙光
    蛋白質摺疊是蛋白質3D結構的基礎,對蛋白質的功能至關重要。錯誤的蛋白質摺疊會導致包括帕金森症、阿爾茨海默症、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等神經退行性疾病。但目前的治療,以帕金森氏症為例,其治療的重點是尋找和清除蛋白沉積,而不是在這些蛋白沉積之前修復細胞缺陷。
  • 「阿爾法摺疊」精準預測蛋白質三維結構
    人工智慧(AI)再度發威,攻克了生物學領域一項重大難題:預測蛋白質如何從線性胺基酸鏈捲曲成3D形狀以執行任務。人體擁有成千上萬種不同的蛋白質,每一種蛋白質都包含幾十到幾百種胺基酸,這些胺基酸的順序決定了它們之間的作用,賦予蛋白質複雜的三維形狀,進而決定了蛋白質的功能。了解這些三維形狀有助於研究人員設計出能在蛋白質縫隙內滯留的藥物。此外,合成出擁有所需結構的蛋白質,還可以加快酶的研製進程,讓生物燃料領域受益。
  • DeepMind破解蛋白質摺疊難題
    公司表示,其已經解決了關鍵的「蛋白質摺疊問題」,這個問題在生物圈已被研究50年之久。馬斯克、李飛飛等大佬紛紛點讚!分子摺疊方式變幻無窮,其重要性很難估計。大多數生物過程都圍繞蛋白質,而蛋白質的形狀決定了其功能。只有當知道蛋白質如何摺疊時,他我們才能知曉蛋白質的作用。例如,胰島素如何控制血液中的糖水平以及抗體如何對抗冠狀病毒,都由蛋白質的結構來決定。
  • PLoS Genet:神經退行性疾病:蛋白質錯誤摺疊新發現
    2012年9月19日 訊 /生物谷BIOON/ --錯誤摺疊的蛋白質可以引發許多類型的神經變性疾病,如脊髓小腦共濟失調症(SCAs)或者亨廷頓病,這些疾病都是由於大腦中缺失發育中的神經元所致。近日,來自德國馬克斯-德爾布呂克分子醫學中心等機構的研究者識別出了21種蛋白質,其可以特異性地結合到稱為ataxin-1的蛋白質上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