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是國立綜合性核科學技術研究機構,在該領域從事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戰略需求的基礎與應用研究,致力於釷基熔鹽堆核能系統的研究發展,致力於同步輻射光源和自由電子雷射大科學裝置的研製、運行與利用,致力於核科技前沿交叉科學的研究與核技術應用。研究所擁有兩大園區,分別坐落於嘉定區和浦東張江高科技園區,佔地面積共700餘畝。
上海應物所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光源(SSRF)工程的承建和運行單位,2014年初,上海光源國家重大科學工程榮獲「201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並建有「中國科學院核輻射與核能技術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微觀界面物理與探測重點實驗室」、「上海市低溫超導高頻腔技術重點實驗室 」。2014年中國科學院啟動「率先行動」計劃,實施「四類機構」改革方案試點,全院首批共設12個試點機構,依託上海應物所成立了中科院上海大科學中心和中科院先進核能創新研究院,上海應物所成為全院唯一同時承擔兩個試點的單位,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上海大科學中心旨在依託上海光源和蛋白質科學研究設施等大科學裝置,目標是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和世界一流水平的大科學中心。先進核能創新研究院面向能源安全、促進節能減排等重大戰略需求,研究和發展第四代裂變核能系統——釷基熔鹽堆核能系統(TMSR)的相關科學與技術,目標是成為世界級TMSR的研究中心。核科技與前沿交叉研究取得一系列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核技術在材料科學、凝聚態物理、核物理、水科學、生物物理、化學等方面的應用日益廣泛,促成新興交叉學科的蓬勃發展。
2015年,中國科學院組織對研究所「十二五」任務進行驗收,我所順利通過專家評審,「上海光源國家重大科學工程」、「突破釷基核能系統核心技術,建成原型系統」入選了院「十二五」重大科技成果及標誌性進展。專家評審意見認為我所在自由電子雷射、先進釷基熔鹽堆關鍵技術研發方向處於國際領跑,在同步輻射光源及其應用方向處於國際並行地位,是國際國內能源資源、基礎交叉前沿、先進材料與製造等領域有重要影響力的研究機構。
學科領域:
1. 加速器科學技術
我所加速器物理與技術學科領域主要致力於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加速器、自由電子雷射以及各類應用加速器的設計研究與建造。其研究涵蓋先進加速器的所有挑戰,包括複雜的粒子動力學,磁學、射頻系統、超高真空、束流診斷和控制等各種研究內容。
2. 光子科學
光子科學學科領域是我所圍繞上海光源以及上海(軟)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而發展起來的新學科領域,以先進的第三代同步輻射實驗方法學研究為核心,發展相應的光束線技術和同步輻射實驗方法學,以及面向生命科學、環境與化學、材料與能源、先進的成像技術及其工業應用等領域的前沿基礎和應用研究。
3. 核科學技術與前沿交叉科學
核科學技術是我所的傳統學科,研究重點為:理論與實驗重離子物理、功能型新材料等。前沿交叉科學是我所基於核科學技術和依託上海光源的一個非常活躍的新興學科領域,在粒子束與納米材料、分子環境、單分子物理生物學、生物傳感器與物理生物效應、水科學等學科方向上已開展了富有特色的研究工作。
4. 核能技術
針對未來先進裂變核能的戰略性前瞻基礎問題,重點開展反應堆物理和工程技術、熔鹽化學、加速器與熔鹽堆耦合等釷基熔鹽堆的基礎和關鍵技術研究;乏燃料放射化學後處理新方法、新技術和工藝流程研究;反應堆診斷與控制技術研究;釷鈾燃料循環的轉化規律及核化學中子學研究;包括反應堆結構材料、熔鹽材料、石墨材料等的核能與反應堆材料的研究及測試評估等。
學術刊物:
上海應用物理所是上海市核學會、中國核學會輻射研究與輻射工藝學分會的掛靠單位;主辦《核技術》、《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輻射研究與輻射工藝學報》等學術刊物。
研究生培養概況
上海應物所是198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之一,現設有核科學與技術、物理學等2個專業一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點,無機化學專業二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點,核科學與技術、物理學、化學等3個專業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點,還設有光學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核能與核技術工程、生物工程等4個專業二級學科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點,並設有核科學與技術、物理學等2個專業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截至2015年底,共有在學研究生420人(其中博士生221人),在站博士後25人。在職職工1141人,其中科技人員998人。博士生導師72人,碩士生導師90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研究員及正高級工程技術人員124人、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技術人員278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22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6人。
研究所為研究生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學習和科研環境。目前碩士研究生的學位課程教育在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進行,博士研究生的學位課程教育由中國科學院上海教育基地承擔。學位論文的選題均結合導師承擔的科研和開發項目,能為學生開展創新性的論文研究工作提供良好的科研條件和技術支持。研究所日益廣泛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也給學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機遇,越來越多的學生出國參加國際性學術會議,優秀學生被選派到美國、歐洲、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從事3-12個月的國際合作研究。
學位點設置
我所設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培養點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培養點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培養點3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培養點點14個(其中專業學位4個)並設有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實習編輯:陳曉波)
版權及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含本網和新東方網) 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複製、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② 本網未註明"稿件來源:新東方"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新東方",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③ 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後在兩周內速來電與新東方網聯繫,電話:010-60908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