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人類活動對地球環境造成影響

2021-01-08 每日經濟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美國國家科學院(United In Science)科學家在一份綜合報告中列舉出人類活動導致的地球異常。

其中包括:1850年至今,全球氣溫升高1.1度,海洋酸度增加26%,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增加至少20%,這些都是人類活動對地球環境所造成的影響。

報告採集世界氣象組織(WMO)、全球碳項目(Globyal Carbon Project)、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項目以及其他機構的科學數據編纂而成。

科學家認為,「人類對氣候的影響要比10年前的預期大得多,這一事實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贊同」。

據世界氣象組織數據,1850年至今,全球平均氣溫升高了攝氏1.1度,但在過去四年,科學家發現升溫速度加快,目前的氣溫與2011-2015年相比,升高了0.2度。

全球碳項目(Globyal Carbon Project)專家表示,「全球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每年1-2%的速度繼續增長,並且在2018年創造了新的年度最大排放量紀錄「。

 

相關焦點

  • 如果月球被摧毀,會對人類造成怎樣的影響?科學家:影響大了!
    前言:如果月球被摧毀,會對人類造成怎樣的影響?科學家:影響大了!假如失去了月亮,我們人類會有怎樣的影響?從古至今,很多東西都會跟月亮扯上關係。更有一個大膽的理論提出,如果月亮根本不存在,地球是不會存在生物的。因為地球如果沒有這麼一顆大衛星,它的自轉的傾斜角就不會晃動。沒有達到23.5度的黃赤交角,就不能給我們帶來四季變化。月球的潮汐力是海洋有高低潮的變化,如果被摧毀後海迷,經常的風平浪靜,會是海灘的面積增大。乍一聽是一件好事,有利於海洋區域的發展,但是地球失去月亮的牽制,變得極為不穩定。
  • NASA研究指出,太陽活動進入新周期,會對地球造成什麼影響?
    在一個周期內,太陽活動的強烈程度會發生波動,當太陽活動強烈的時候會對地球造成明顯的影響,例如衝擊大氣層、對地球通訊造成破壞等等。因此地面上的科學家時刻關注太陽活動的狀況,以減少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太陽活動的增加,會對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造成影響,主要體現在太陽內部釋放的高能粒子形成輻射傳播到其它星球上去。對於地球來說,大氣層能夠發揮一定的阻擋作用,但如果太陽的高能粒子輻射很強,那麼無論是太空中的人造衛星還是地面上的通訊設備,都會受到影響甚至是嚴重的損壞。
  • NASA研究指出,太陽活動已經進入新周期,會對地球造成什麼影響?
    在一個周期內,太陽活動的強烈程度會發生波動,當太陽活動強烈的時候會對地球造成明顯的影響,例如衝擊大氣層、對地球通訊造成破壞等等。因此地面上的科學家時刻關注太陽活動的狀況,以減少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太陽活動的增加,會對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造成影響,主要體現在太陽內部釋放的高能粒子形成輻射傳播到其它星球上去。對於地球來說,大氣層能夠發揮一定的阻擋作用,但如果太陽的高能粒子輻射很強,那麼無論是太空中的人造衛星還是地面上的通訊設備,都會受到影響甚至是嚴重的損壞。
  • 100多萬種動植物面臨滅絕危機,科學家:或對人類造成災難性影響
    據法新社2月11日報導,近日多名科學家在《生物保護》雜誌上發出了「對人類的警告」,地球上有100多萬種動植物物種面臨滅絕的危機,其中有一半是昆蟲,它們的消失可能對人類造成災難性的影響。昆蟲的大規模滅絕事件,在地球上發生過5次,主要是由於地球的環境自然變化引起的物種大滅絕。最近一次是在6600萬年前,當時一塊太空巖石把恐龍和大多數其他生命形式都消滅了。這次的危機主要是因為人類。卡多佐說:「人類活動幾乎是所有昆蟲種群減少和滅絕的原因。」主要原因是棲息地的減少,其次是汙染物(尤其是殺蟲劑)和入侵物種。
  • 太空垃圾如何影響地球的環境和大氣?
    這個問題引起了激烈的爭論,那麼,太空垃圾對地球的環境和大氣會有什麼影響?太空垃圾據估計,太空中遊蕩著多達75萬塊太空垃圾,它們以大約每秒7.8公裡的速度在太空中高速運動。如果這些太空碎片撞上正常的人造衛星和太空飛船,將會造成相當嚴重的破壞。
  • 全球變暖全方位影響人類 世界地球日關注環境
    全球變暖全方位影響人類 世界地球日關注環境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22日 22:15 來源: 來源:湖北日報根據專家的解釋,如果全球平均氣溫升高2攝氏度,地球上15%至40%的物種將面臨滅絕危險;如果不採取措施,到本世紀中葉,全球將有2億人口會因海平面升高、洪澇或乾旱而不得不放棄家園。實際上,氣候變暖造成的後果還遠不止這些,它對整個地球和人類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法國最新一期《科學與生活》雜誌發表文章指出,氣候變暖對經濟發展造成重創,尤其是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農業。
  • 對地球環境構成產生影響的幾大地球生物
    一般說到對地球環境的影響,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們人類對地球的影響,大家都知道人們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之中,對於地球的改變和影響是非常大的,其中包含一些好的方面,當然更多是一些壞的方面,越來越多的自然災害以及全球變暖,霧霾天氣,都是人類的活動影響,那麼對於地球環境的影響,除了我們人類之外,在地球上還有哪些生物能夠構成影響呢
  • 科學家開始擔憂,永凍土下的生命開始甦醒,或對人類社會造成影響
    在永凍土中存在著許多的遠古生命,通常來說,他們被冰封在永凍土中,是沒有機會重見天日的,可是隨著人類活動加劇,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越來越多,導致全球氣候不斷升溫,特別是這幾年,全球變暖已經成為了一個不爭的事實。
  • 地球已進入「人類世」 環境保護刻不容緩
    人類活動對地球造成了巨大影響,長期以來一直有科研人員認為應該單獨為此設立一個新的地質年代——人類世。近日,由34名科學家組成的「人類世工作組」投票決定確立一個新的地質年代——「人類世」(the Anthropocene)。
  • 科學家發現:玻璃瓶比塑料瓶危害更大,汙染環境還影響人類健康!
    不得不承認的是塑料大規模使用,確實方便了人類生活,伴隨而來的是令所有科學家頭痛的一個問題,塑料的化學穩定性過於良好,可是他難以被大自然降解,所以形成了長久白色汙染,即使人類用一把火燒掉塑料會汙染環境。玻璃瓶汙染環境開啟減少塑料製品使用的過程中,科學家們發現它比塑料的危害還要大,要知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購買瓶裝水的包裝無非是塑料瓶、易拉罐、紙盒以及玻璃瓶,經過檢測,發現玻璃瓶比塑料製品的危害還要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玻璃瓶在生產的過程中,使用大量的能源和資源,這會導致汙染地球的環境,科學家考慮到了人類對能源的開採,最終下定了這樣一個結論
  • 科學家在地球一個角落裡,發現了最乾淨的空氣,從未有過人類活動
    科學家們相信,他們已經確定了位於南極洲南部海洋上空的世界上最清潔的空氣,其中沒有人類活動造成的顆粒。在對南大洋生物氣溶膠成分的首次研究中,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確定了一個大氣區域,該區域由於人類活動而保持不變。
  • 預計到2030年,地球或進入小冰河時期,造成原因關乎太陽活動!
    看到這一幅幅觸目驚心的景象,科學家的心中很不是滋味。小冰河時期是什麼?據相關的資料顯示,在17世紀40年代,地球上曾發生過一次小冰河時期,直到80年代才結束了,當時地球上的絕大部分地區陷入寒冷的環境中,與現在截然相反,這兩種極端的氣候換誰都無法承受,無論地球氣候變暖還是變冷,都非常嚴峻。
  • 臭氧層正在癒合,並對大氣環流造成重大影響,人類或該好好思考?
    否則,一旦地球外部臭氧層薄弱情況加劇。那麼最終損害的只會是人類自己的利益。換句話來說,即使現在的人類發展的朝氣蓬勃,可是如果發展的後果是損失地球的環境,這樣的發展真的還值得嗎?換句話來說,連生命都不存在了,文明的果實還能保不住嗎?
  • 科學家:隨著地球環境的不斷惡化,人類將會面臨6個「致命」威脅
    雖然我們都會認為,2020年是一個「災難之年」,無論是疫情還是氣候的不正常,給生活帶來極大的困擾,然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對於地球環境氣候的問題,絕非是這一年才開始出現的,因為根據專家的記載,近些年氣候和環境不斷的惡化,讓這個問題越來越嚴重,而造成這種因素有很多,我們人類對於地球生態的破壞,自然也是關鍵的影響,那麼即便問題已經發生了,將會帶來哪些更嚴重的後果呢?
  • 科學家稱,地球有一半無冰土地未受人類活動影響
    最近發表在《全球變化生物學》(Global Change Biology)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指出,地球上有大約一半的無冰土地未受人類活動的影響。
  • 太陽活動對人類的影響
    太陽,這一九大行星的「一家之長」,它的「喜怒哀樂」無不影響著人類的生產與生活活.動。近年來,太陽活動處於盛期,據《世界科技譯報》載文說,1991年太陽活動將達到頂峰。  那麼,太陽活動對人類究竟有何影響?  太陽活動存在著一定的周期。據科學家分析,太陽活動周期一般為11年,也有22年和80—90年的。
  • 人類活動影響加劇、氣候變化等因素持續影響全球水環境
    眾所周知,海洋約佔地球表面積的71%,湖泊佔陸地面積的1.8%。保護好水資源,就是保護生命之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在世界水日來臨之際,環球版特刊發相關報導,帶您了解他國的水環境近況和應對舉措。 近期,世界範圍內發生的多起海洋及湖泊環境事件將公眾視野聚焦在水環境保護上。地球上不同水系之間影響密切,在當前氣候變化的誘因下,水環境治理和水資源保護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必須直面的問題。
  • 中歐科學家以「擬鯉」揭示人類活動對魚的影響
    交匯點訊 12月15日,國際頂級氣候變化期刊「全球生物變化」(Global Change Biology)在線刊登了中歐科學家聯合發表的關於人類活動引起的魚類行為變化對生態系統結構影響的最新研究成果。科學家們以魚群為研究對象,首次利用數學建模揭示了魚類行為變化對生物種群乃至整個生態系統的影響機制。
  • 科學家的新發現,全球變暖或不是人類造成的!這是啥情況?
    全球變暖的原因科學家曾經做過模擬試驗,他們發現如果地球的大氣層不再厚重,那麼地球的溫度將會下降到零下21攝氏度,那個時候地球上的大部分地區,都會陷入極端的寒冷中,實在不適合人類生存。其實除了大氣層外,海洋和陸地也會對地球起到保溫作用,也就是說溫室效應其實是必然的,並非人類完全造成的,之所以會引起大家的恐慌,其實還是因為人類的工業發展實在太過迅速了,那是氣體排放的越來越多,這些氣體進入了地球大氣層,使溫室效應越來越明顯。
  • 2024年太陽黑子將發生大爆炸,會對地球造成多大影響呢?
    太陽是太陽系內的主導星球,如果太陽突然不復存在了,太陽系內的所有的星球都將受到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地球。究其原因,也是因為地球作為太陽系內唯一一顆孕育了生命的星球,倘若沒有了太陽的關懷,地球的生態環境將會被打破原定的平衡。地球上的生態萬物都會因此凋零,直到走向滅亡的道路。可見,太陽對於地球來說有著多麼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