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第一次去日本旅行,導遊在車上就向我們介紹了三種日本紙幣的圖案,他說,日本紙幣主要分1000日元、5000日元與10000日元,這三種紙幣上的人物分別是細菌學家野口英世、女文學家樋口一葉與思想啟蒙家福澤諭吉。平時使用最頻繁的是印有野口英世人像的1000日元。這是我第一次知道野口英世的名字,我對他的了解僅限於他是一位細菌學家。
2017年秋天,我去日本福島旅行,途經一個叫會津若松的古城,這是個僅有11萬多人的小城市,又名鶴城,由會津與若松兩地合併而成。古城的石牆很堅固,還保留了不少古蹟遺址,如建於公元1593年的七層古樓,在1639年已改建為五層的天守閣建築,白牆紅瓦,相當雄偉;另有仿曲阜大成殿的寺廟,仍保存著孔子的塑像。當然,這個城市最讓旅人不能不看的是野口英世青春館。
在街上,我首先看見了野口英世的雕像,一個並不十分英俊的中年男子,略顯年輕的面容上有著坦然自若的表情,他的目光凝視著遠方。
野口英世青春館門口放著他的雕像和關於他的介紹。走上二樓,便見到野口英世青少年時期成長的圖片與文字,在一張大大的地圖上標上了他在各國的考察活動的標記,以及野口英世當年使用過的茶具、水壺、杯子與其他用品。一隻櫥柜上有一尊栩栩如生的雕像,正是處於中年時代的野口英世。還有不少照片是野口英世參加各種會議的留影。
野口英世是福島縣翁島村人,1876年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福島的冬天很冷,家有地爐,童年的野口英世也許是出於好奇心,一不小心將左手伸進地爐內,導致左手燒傷致殘。由於這個缺陷,破滅了十分努力學習的野口英世報考師範學校的希望。他的痛苦與沮喪引起全校老師與同學的關懷。為了幫助和鼓勵這個倔強好學、成績優異的少年,大家湊錢為野口英世做了手術。野口英世在感動中作出了一個新選擇:放棄報考師範學院,改為學醫。1897年他考進東京一家醫學院,成績名列全部考生第一。
野口英世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在傳染病研究所工作。他開始努力研究,後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蛇毒,他寫出了一份震驚美國醫學界的研究報告。再以後,野口英世在研究血清學、小兒麻痺、狂犬病與防治梅毒方面不斷取得顯著成績。
他中年後赴非洲考察「黃熱病」,他通過親歷與研究的結論,歷盡艱難而致力於探求病毒的抗原。野口英世獲得了成功,但他在加納考察不幸傳染上了「黃熱病」,於1928年5月21日去世,享年僅52歲。他生前曾獲諾貝爾醫學獎提名。
1929年,紐約的伊曼努爾·伯曼博士向約翰·霍普斯金大學捐贈了10000美元,設立醫學講席,該講席就命名為野口英世講席,日本作家渡邊淳一歷時8年為野口英世立傳的《遙遠的落日》獲「吉川英治文學獎」。鑑於野口英世對生物學、細菌學的傑出貢獻,他的頭像上了1000日元紙幣,成為繼日本文學家夏目漱石之後,第二個登上千元日幣的傑出人物。他的墓碑上寫著:「他畢生致力於科學,他為人類而生,為人類而死」。
小小的青春館,讓我們每個觀光者都對野口英世肅然起敬。我一抬頭,只見街上每盞路燈的玻璃燈罩上都畫著野口英世的肖像,這位對人類作出傑出貢獻的醫學家正默默地注視著每一個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