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日益枯竭的資源和變化多端的氣候環境,使得近些年經常會出現關於地球毀滅的言論,人類的憂患意識推動著科學家們正在加緊尋找另外一個適宜人類生存的星球。
事實上,這既是科學家懷著發現「第二個地球」的美好願景所付諸的科學努力,同時也是關於浩瀚宇宙空間的奧秘探索之旅,整個宇宙空間中有無數個星體,我們沒有理由不去猜想還會有另外一群生物生活在其他星球上。所以根據天文觀測和衛星探測,目前已知發現了四個「備用地球」,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星體是否能夠成為人類新的家園。
第一顆,克卜勒22b。這是一顆存在於太陽系之外的另一個星系中的行星,與地球相隔近600光年。對它的發現和猜想完全是因為首先發現了一顆名叫黃矮星的類似太陽的恆星,克卜勒22b正是圍繞著黃矮星運行。其公轉周期大約為290天,溫度也十分溫和穩定,在-11℃到+22℃之間,星球表面的氣候較為宜居。克卜勒22b體積是地球的兩倍,根據天文觀測的圖像推測,星體的主要組成物質是巖石,表面很可能存在有液態水,因此克卜勒22b又被稱為地球2.0。
第二顆,克卜勒438b。這一顆是科學家在2015年觀測發現的,同樣也是外星系中的一顆行星,距離地球大約470光年。克卜勒438b的體積僅比地球大12%,但是照射到該星球表面的光照卻比地球多了40%,因此同樣在該星球上可以找到類似於地球的亞熱帶和溫帶,在這樣的溫度帶周圍氣候適宜人類生活,水資源也能夠滿足人類需求。
但是還不足以讓我們完全相信人類可以在上面長久生存,因為克卜勒438b所在的星系周圍還存在數個類似太陽的恆星,當這些恆星活動劇烈的時候會發出比太陽強十倍的耀斑,那個時候克卜勒438b星球將生靈塗炭,淹沒在高溫的火海中。所以對克卜勒438b還需要長久的觀測,確定其周邊環境的穩定性。
第三顆,格利澤667cc。格利澤667cc行星在科學家的地球相似度評估中獲得85%的相似指數。因其距離我們僅有22光年,被稱為地球的鄰居。它的地表溫度也是人類可以接受的,大概在-23℃到-18℃之間,但是有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光照極度不均衡,一半常年極晝一半常年極夜,實在是白天黑夜都互相不太懂。
第四顆,火星。這大概是人類了解最豐富的星球之一了,同時也是與地球相似度較高的一顆。包括美國在內的國家都有登陸火星的計劃,目前已知火星和地球相似都是由巖石組成,都擁有多樣的高山、平原和沙丘,此外火星表面也存在一定的液態水,為人類提供基本的生活物資。
以上四個星球被科學家們稱為最有希望的「第二地球」,但是如同當前人類對於火星的認知一樣,距離認定人類可以移居生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當前人類最需要的還是保護地球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