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鄉村振興有門道,黃土高原生土窯洞變為受遊客喜愛的最美古村

2021-01-09 鏽劍

大部分南方人,對於中西部黃土高原地區的窯洞總是充滿著好奇,畢竟從小就在各類影視作品中耳濡目染,真的有機會實地看看,在窯洞裡吃頓飯或者住上一晚感受一番,那還是相當新鮮的,所以我們在逛完山西平遙古城以後,就去了18公裡外的古窯洞村落「橫坡村」。橫坡村地處丘陵山區,曾經是偏僻的貧窮村落,如今依託鄉村旅遊和休閒農業,走上了鄉村振興的發展道路,成為平遙古城有名的後花園,已榮獲「山西最美旅遊村」。

走近橫坡村,村口正在大興土木修建大型的遊客中心,集接待、住宿等功能於一體。據說村裡的窯洞因為數量有限,已經不能滿足接待遊客住宿的需求,看來這個村子挺火爆啊。橫坡村除了傳統古窯洞、鄉村院落吸引人外,還有大規模的休閒農業,4000多畝山地可供遊客體驗觀光和採摘樂趣,每年夏天還會舉辦消夏旅遊節。

原本以為只要是窯洞,就是在黃土坡裡挖出一個洞,來到橫坡村才知道,原來窯洞也分很多種,有靠山的土窯洞、也有平地磚砌的窯洞,即有靠崖式窯洞,也有下沉式窯洞、獨立式等形式。橫坡村的窯洞外立面大多是磚砌的,有些是在原始土窯洞的基礎上統一翻新而成。

這是一孔洞洞相通的窯洞,室內粉刷一新,被改成了會議室。圓弧形的拱頂顯得特別好看,而且還加大了內部的豎向空間,給人更為開敞舒適的感覺。據說窯洞住起來是冬暖夏涼,特別舒服,我還沒機會嘗試。

依山而建、層層疊疊的青磚窯洞。橫坡村的院落與院落之間互通,從張家的院落中走出,腳底下踩著的就是李家的窯頂,上上下下、不用走太多路,就能參觀到各種不同類型的窯洞。照片中這兩孔窯洞還保持著最初的古樸模樣,是一處古磚券窯洞遺蹟。

村道旁、窯洞間,路旁擺的、牆上掛的,四處都是造型各異的燈展。橫坡古村的大型燈光秀,已連續舉辦三年,不過我們是白天逛村子,沒有看到燈光盛放的場景,白天看著這些各式各樣的花燈,有種特別魔幻的感覺。

這處破破爛爛的窯洞是長工窯洞,相比起來,正窯可就豪華多啦。長工窯洞旁邊還有一處抗日戰爭時期,被日軍轟炸過的遺址,這麼多年來一直維持著原樣。

最後我們來到一處古色古香的院落,院子裡是村民們在大擺宴席,好像有個13歲生日宴,特別熱鬧。走進窯洞內,可以看到乾淨整潔的土炕,土炕中間還有小方桌,可以盤腿而坐,執茶共飲,感受濃濃的鄉村情懷。

在離開橫坡村前,獨自闖入一個小弄堂,看到了一處還沒翻新的磚砌窯洞,破舊的木窗、殘缺的磚塊,古樸的氣息更有感覺。只是雖然看著更原始,但若沒有村裡統一改造,增加現代化的洗漱設施,恐怕也沒有人願意住這樣的窯洞,所以有時候合理開發還是有必要的。

相關焦點

  • 黃土高原上有個水蓮古村
    地處陝西渭南的水蓮古村,是一個古老與現代、現實與夢想、農耕與遊牧等文明交織的地方。水蓮古村一村跨兩縣,洛水東是澄城,洛水西是白水。洛水是其中軸線,方山古塞與南山寶珠相互對峙又統一。「方山古塞」為著名歷史學家史念海先生認定的戰國遺蹟;被稱為「寶珠」的南山上林木鬱鬱蔥蔥。水蓮古村有兩個火車站,圍繞村子,有西延、西神和包西三條鐵路,以及洛河、史家河、麻子溝河、敬水渠河、葦子溝河、田家河6條河流纏繞。一村同時擁有兩個火車站,在中華大地上不多見。
  • 《半月談》刊文:鄉村振興的五種「味道」
    新華社北京1月9日電 1月10日出版的第1期《半月談》刊發記者葉俊東、王俊祿採寫的文章《鄉村振興的五種「味道」》。摘要如下:作為《富春山居圖》原創地和實景地的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近年來致力於「味道山鄉」創建,這裡的鄉村有「媽媽」的味道、鄉愁的味道、綠色的味道,也有現代化的味道、復興的味道。鄉村振興何處著手?我們循著這些味道,或許會有新的發現。
  • 鄉村振興進行時|寮步下圩:竹器古圩市將蝶變美麗鄉村
    為了保護村中僅存的天然溼地,寮步社區正在推進下圩升級改造項目,不僅對水塘進行清淤清障,還將道路硬底化升級,進行綠化環境改造,建設文化廣場,推進「廁所革命」……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一步步變為現實。下圩,位於寮步社區東北方,曾經以竹器而聞名,最繁華時家家戶戶都從事竹織業,於是逐漸成了一條竹器專業圩市。但是,下圩舊屋連片,蕭條的村容村貌與四周的城市景觀格格不入。
  • 產業融合發展 賦能鄉村振興 讓農民在鄉村資源稟賦的基礎上增收致富
    近年來沙坪垻區回龍壩鎮和中梁鎮,通過實施鄉村振興,鼓勵農民自願、有償地依法流轉土地,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培育多元化經營主體增收致富,逐步形成了以新型農業為基礎、以農耕文化為內涵,以鄉村旅遊為促進的鄉村振興新局面。
  • 安福縣山莊鄉 凝聚鄉賢力量 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安福縣山莊鄉緊緊把握新時代鄉賢工作總要求,充分發揮鄉賢有情懷、有資金、有資源、有才智的獨特優勢,主動溝通,精準對接,通過多層面、多渠道匯聚鄉賢力量,推動轉型發展。山莊鄉積極營造尊重鄉賢的濃厚氛圍,動員鄉賢回鄉發展。
  • 中國鄉村旅遊四大典型發展模式案例分析
    鄉村旅遊作為旅遊業的一個分支,既融合三產,又緊密連結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業、農村服務業,是一種新型的產業形態和消費業態。鄉村旅遊是以農民為經營主體,以農民所擁有的土地、庭院、經濟作物和地方資源為特色,以為遊客服務為經營手段的農村家庭經營方式,實際上是一種「農家樂」的概念。
  • 習近平山西行丨首站來到大同西坪鎮
    習近平總書記11日赴山西考察調研。當天下午,他首先來到大同市雲州區有機黃花標準化種植基地、西坪鎮坊城新村,了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工作情況。  △視頻丨產業扶貧+易地扶貧搬遷,這個鎮扶貧有妙招。
  • 十一假期,鄉村民宿黃土貴,喊你來過最美的農家生活!
    那麼,趁著假日,趁著秋天的景色,來鄉村民宿待幾天吧!滿樹的果實和瘋長的野花,構成了鄉村最美好的元素。在黃土貴村,隨處可見的果樹掛滿了果子,讓人垂涎欲滴,可是,千萬別隨意摘哦,這可都是村民們盼了一年的果實,是自然對他們的回饋。如果需要,可以向我們的管家諮詢,向村民購買哦!
  • 省婦聯副主席李志慧一行來嘉興開展「三服務」活動及鄉村振興調研
    省婦聯副主席李志慧一行來嘉興開展「三服務」活動及鄉村振興調研 2020-07-02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華大學王亞華:「鄉村振興」是總書記擲地有聲的承諾
    當前,鄉村的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各方力量都在聚集起來,為鄉村振興助力。比如在江西,原南昌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豆羅就在退休後放棄了城市的舒適生活,回到他的鄉村老家當了新農村建設總顧問,改造土坯房,修建農博館,為鄉村建設出力。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並將其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之一。
  • 翔安大宅火龍果豐收 鄉村振興脈動強勁
    國慶旅遊旺季間,鄉村振興精品示範村——大宅,正展示著翔安鄉村旅遊的風採。  循著火龍果的甜香,從島內趕來的遊客、市民絡繹不絕,在大宅紅色的人行步道上,撒下了一路歡聲笑語;年輕的女村民拎著水壺,帶著精心釀製的火龍果茶,熱情地招呼八方賓客。大宅的火龍果,每半個月即可收成一次。  「天剛亮,家家戶戶就下田採摘火龍果,今年是個豐收年。」
  • 成都公園城市 鄉村裡的振興
    圍繞著七裡詩鄉綠道,將大地景觀、溼地公園、林盤、稻香、美食融為一體,讓人們找回失落已久的鄉愁記憶,更見證了鄉村振興在成都平原的生動表達。  從成青快速通道與金龍大道交匯處入口,途經七裡詩鄉文旅中心、七裡詩鄉大地景觀,到李家院子、七裡詩鄉稻香生活館、何家院子,再到黃家大院,沿成青快速通道輔道回到入口處,形成核心區域環線。而當地的川西民居、川西林盤、書院、詩社、民宿、茶社等點綴其間。
  • 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意義
    新的思想,閃爍著全黨智慧的結晶,必然有豐富的創新理論支撐和科學嚴謹的思想體系;新的思想,必然提出解決中國現實和未來的宏觀性、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問題的總體戰略,而鄉村振興戰略正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內容。 一、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的背景 「振興」與「衰落」是一對反義詞。
  • 廣州鄉村振興成果斐然,點亮璀璨之夜
    12月25日晚,由廣州市農業農村局、廣州市城投集團、中國建設銀行廣州分行共同主辦的「廣州鄉村振興璀璨夜」系列活動在海心沙亞運公園盛大開鑼,當晚的系列活動含廣州鄉村振興璀璨夜主題活動以及巡展2020廣州世界觀賞魚珍品大觀,在省、市領導的見證下,舉行了廣州市「省級農業龍頭企業」授牌、「廣州最美村莊」評選活動頒獎,進行了一系列重要協議的籤約儀式、農業產業重大項目集中投產儀式以及「
  • 網紅建築的流量能否助力鄉村振興
    年輕人紛紛湧入鄉村,正在拉動鄉村的經濟和相關產業。  那對鄉村振興而言,網紅建築究竟能做什麼,又做不到什麼?  我們以2020年上海市民文化節和浦東文化藝術節的重要活動之一、剛剛結束的「美好生活」長三角公共文化空間創新設計大賽入圍的幾個鄉村案例為視角,探討好的鄉村建築,對鄉村振興的拉動究竟體現在哪些方面。
  • 陵水這些鄉村振興工作隊先進集體和個人受表彰!有你認識的嗎?
    11月9日,全省鄉村振興工作隊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彰大會舉行,決定授予50個單位「海南省鄉村振興工作隊先進集體」稱號、150名同志「海南省鄉村振興工作隊先進個人」稱號,陵水縣有2個集體獲得「海南省鄉村振興工作隊先進集體」稱號、6名個人獲得「海南省鄉村振興工作隊先進個人」稱號。
  • 宜豐打造贛西鄉村旅遊新名片
    宜豐打造贛西鄉村旅遊新名片 古樸的小巷賣貨郎不停地叫賣,身著傳統服飾的村民爭玩蹴鞠……冬日,記者走進位於宜豐縣石市鎮的「宋風劉家」,看到以再現宋代村落風情為主題的一幅穿越時空的詩意畫卷。
  • 馬莊 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樣本
    在馬莊村,習近平總書記說,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在這裡看到了實實在在的落實和弘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光看農民口袋裡票子有多少,更要看農村的精神面貌、人的風貌怎麼樣。對這個人口不足三千、人均年收入三萬多元的小村莊,總書記為何會給出如此評價呢?鳳凰江蘇數度走進馬莊,深入探訪,尋找答案。
  •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
    新華社消息,今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到2020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各地區各部門鄉村振興的思路舉措得以確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  到2022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初步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