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豐打造贛西鄉村旅遊新名片

2020-12-05 江西省人民政府網

宜豐打造贛西鄉村旅遊新名片

古樸的小巷賣貨郎不停地叫賣,身著傳統服飾的村民爭玩蹴鞠……冬日,記者走進位於宜豐縣石市鎮的「宋風劉家」,看到以再現宋代村落風情為主題的一幅穿越時空的詩意畫卷。以「宋風劉家」民俗體驗遊為代表,近年來,宜豐縣把鄉村旅遊作為文旅產業的支撐點來抓,努力構建富有贛西特色的鄉村休閒旅遊業態,持續培育「禪風竹韻、樂享宜豐」的旅遊品牌。

依託優越的生態環境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宜豐深度挖掘、精心包裝,按照集點、連線、匯面,從整體上完善景點、線路、區域規劃,對鄉村旅遊開發勾勒出一張全景圖,基本實現分散開發向全域開發轉變,歷史文化遊、田園觀光遊、民俗體驗遊、禪修康養遊和民宿度假遊等5大特色鄉村旅遊名片逐漸成形。

天寶古村距今有1800餘年歷史,曾以「內外八景,六門十三弟,四十八條巷,四十八口井,四周竹城牆,四季馬蹄香」飲譽江南。宜豐根據天寶古村的耕讀、鄉紳、宗祠、古建築、雕刻和特色民俗飲食6大文化體系,開發植入研學、餐飲、住宿、購物等旅遊業態。包括天寶古村在內,宜豐明確了40個鄉村旅遊重點村,打造「一村一景、一村一品」。在儘量保持完整傳統鄉村風貌基礎上,該縣因地制宜發展民宿產業,設立1000萬元產業發展基金,設定鄉村星級民宿評定標準,建成精品民宿、客棧20家464間,同時培育包裝「一地一味」的飲食品牌,推出民宿「五道茶」「竹鄉宴」「八碗八碟二點」等特色菜品,儘量滿足遊客的多樣性需求。

宜豐發揮鄉村旅遊的綜合帶動功能,拓展深度融合發展的新業態,通過融合發展助推鄉村振興。以旅強農和借農強旅雙促進,按照A級景區標準,新建魯盛富硒蔬菜產業園等7個農旅綜合體和九天中草藥科普教育基地等5個研學基地。該縣發揮農民主體作用,通過旅遊開發聯合體、「公司+集體」經濟合作社等形式,發展特產種養、瓜果採摘等產業項目,培育特色鮮明的農產品、小食品、文創品等文旅產品,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竹筍、蜂蜜,省級非遺老字號天寶羅酒、黃崗味道小吃等土特產品年銷售額近10億元,帶動2600多名貧困人口持續增收。

來源:江西日報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相關焦點

  • 紅色、溫泉、森林、鄉村,息烽縣要打造四張旅遊名片
    貴陽網訊 1月7日,記者從息烽縣獲悉,該縣圍繞「紅色息烽、氡泉之城」形象定位,通過打造「紅色、溫泉、森林、鄉村」四張名片,持續推進紅色文化旅遊目的地、大健康消費品牌集散地、山地康養運動基地、避暑養生品牌聚集地「四地」建設。工作中,該縣以「紅色」為核心,打造紅色文化旅遊目的地。
  • 發掘清新空氣優勢,打造鄉村旅遊金名片 ——浙江省氣象局公布浙江...
    發掘清新空氣優勢,打造鄉村旅遊金名片 ——浙江省氣象局公布浙江省30個「鄉村氧吧」 2020-12-09 12: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島涵碧樓深海溫泉亮相 打造冬季旅遊新名片
    青島涵碧樓靠近黃海的海天一角,景色怡人12月17日,臺灣鄉林集團布局大陸的第一個文化創意度假酒店青島涵碧樓正式推出島城首個深海溫泉,旨在打造青島冬季旅遊新名片
  • 打造戶外運動旅遊項目 助推鄉村振興
    打造戶外運動旅遊項目 助推鄉村振興 2020-11-27 22: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今日揭碑開園 2020年鄉村休閒旅遊文化...
    同時,以省級地質公園為核心,將周邊歷史文化資源進行整合串聯,打造融合休閒農業、歷史文化和科普教育等多種元素在內的特色旅遊產業形態,進一步拓展黃圃文旅產業發展空間,擦亮歷史文化名鎮品牌。 黃圃鎮黨委書記吳坤科介紹,廣東中山黃圃省級地質公園開園,代表著黃圃在文化旅遊、生態保護、鄉村振興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向加快高質量崛起,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創意農業頭條丨章繼剛:成都鄉村旅遊產業集群邁向高端化時尚化
    推進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成都鄉村旅遊產業集群邁向高端化時尚化文/章繼剛鄉村旅遊,正在成為成都的一張靚麗名片。圍繞這些重點支持產業,《清單》還發布了各地包裝推出的項目需求,共262個,如天府國際中醫藥養生休閒度假區項目郫都區花卉旅遊小鎮項目等,其中鄉村旅遊產業列入重點支持產業。根據「旅遊+」和「+旅遊」的思路,將「文化+旅遊」「鄉村+旅遊」「康養+旅遊」打造為熱門產業,各種新業態、新模式、新消費場景近年來在成都不斷湧現。
  • 打造鄉村產業振興新動能
    加快發展鄉村產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和工作重點,也是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更是農民致富增收的長遠保障,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實的舉措來加快發展鄉村產業,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推進產業深度融合,構建農業產業新體系,激發農村經濟發展活力,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為國家糧食安全及國民經濟持續向好提供有力支撐。  強化農業科技支撐。
  • 淮安:發展鄉村旅遊 賦能鄉村振興
    近年來,我市積極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唱響「水懂我心、自然淮安」生態文旅品牌,創新體制機制,打造項目品牌,完善服務體系,推動鄉村旅遊賦能鄉村振興,提升農民獲得感和幸福感。完善體制機制統籌全域發展我市成立以市委書記、市長任主任的市全域旅遊工作委員會,將鄉村旅遊融入全域旅遊整體推進,並作為促進鄉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進行培育。
  • 升級改造,「智慧景區」成新名片!天下第一泉打造精品旅遊品牌
    令人流連忘返的美麗景致固然重要,優質的旅遊服務也已然成為景區綜合考量的重要指標。近年來,天下第一泉風景區內外兼修,積極升級旅遊產品,持續優化旅遊服務。以便利化、智慧化、人性化、特色化、規範化為目標,深入開展景區服務水平大提升,以制度為基礎、以設施為保障,員工精神面貌進一步昂揚向上,用實際行動走出一條「服務+精品旅遊」的創新建設路線,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 銀杏染秋鄉村旅遊帶旺民宿 助力南雄打造生態經濟發展新標杆
    每年深秋初冬,南雄市銀杏染秋的美景都會吸引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觀賞,不僅帶旺了該市的旅遊人氣,還帶活了當地的經濟。近日,記者從該市文廣旅體局了解到,隨著銀杏最佳觀賞季的到來,遊客持續增加,每逢周末,優質民宿一房難求。
  • 大連:旅順小南村打造遼寧鄉村旅遊第一村
    作為大連十大美麗鄉村之一,小南村擁有鄉村風情濃鬱的特色都市型農業和科普文化深厚的創意農產品,是省級鄉村旅遊示範單位、省級中小學生科普基地、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全國農業科普示範基地、國家AAAA級旅遊園區。
  • 大倉紅色鄉村旅遊紅紅火火
    近年來,井岡山市荷花鄉傳承「大倉會見」精神,積極策應全域旅遊發展趨勢,深度挖掘「大倉會見」紅色文化底蘊,努力將大倉打造成井岡山紅色培訓的教學點,大倉紅色鄉村旅遊步入良性發展軌道。該鄉先後投資2000餘萬元,最大程度修復了大倉會見、布袋戰紅色歷史舊址,新建大倉紅色講習所,推進大倉會見情景劇和《紅土地的承諾》等文藝節目編排,高標準完善旅遊設施配套。同時,積極探索鄉村文化生態旅遊發展模式,拓寬產業發展路徑,著力將大倉的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鄉村振興發展優勢,通過「農戶+基地+合作社」的方式,種植太空蓮1000餘畝,黃桃200餘畝。
  • 巴州推出鄉村旅遊打卡點 打造巴州休閒鄉村遊品牌
    天山網訊(記者趙敏報導)今年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將著重推出更多具有巴州特色的鄉村旅遊點,打造鄉村旅遊線路產品,幫助遊客尋找體驗自然醇美、康養怡情的巴州鄉村味道。  在這些鄉村旅遊打卡點,你可以採摘果蔬、吃農家飯、自助燒烤、入住民宿,體驗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那詩意的生活,感受鄉村振興新面貌,暢享鄉村旅遊新樂趣。  1、庫爾勒市阿瓦提鄉  特色亮點:擁有景觀視野最佳的梨園,鄉村名廚烹飪的土菜味道純正,標準化的民宿可讓您深度體驗鄉村的地理文脈。
  • 天文奇觀帶動星空旅遊,偏遠鄉村如何迎來高光時刻?
    事實上,現代人久違了土地、星空、鄉村,終日沉浸於城市的聲色燈光、五彩霓虹,卻與自然失去了聯繫。隨著人們返璞歸真意願的萌發,到鄉村或遠離城市的地方看看璀璨星空,體驗安靜祥和的鄉村生活,成了一種新時尚。
  • 精心描繪全域旅遊新藍圖
    >近年來,賈汪始終堅持以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州重要指示精神為主線,按照「生態立區、產業強區、旅遊旺區、文明興區」戰略發展定位,持續打造貫徹新發展理念區域樣板,生態優先「全域旅遊、賈汪真旺」已成為一張閃亮的黃金名片,賈汪已成為徐州名副其實的「後花園」。
  • 朱素芳專題調研靈鷲山旅遊度假區和鄉村振興示範村打造工作
    11月30日下午,區委書記朱素芳專題調研靈鷲山旅遊度假區路網建設和鄉村振興示範村打造工作,更是響應市委市政府推進靈鷲山名山開發,加快「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建設,打造四省邊際中心城市美麗經濟「橋頭堡」重大戰略部署的重要載體。
  • 瀏陽鄉村旅遊"火"炬在傳遞一一又看北盛、官渡
    該項目是途家網和遠大住工依託北盛卓然山水生態優勢和交通區位優勢,以住宅為載體,以「網際網路+」為手段,在瀏陽首批打造的既可私享自住、交換轉讓,還可運營增值的工業化綠色別墅。「實現住宅工業化、建築產品化、旅遊分享化的構想,從而向大眾倡導『自由、溫暖、分享』的全新鄉村度假生活方式。」
  • 【資訊】激發文旅消費潛力 打造全域旅遊新亮點
    廣東將專門制定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遊目的地的工作方案,提出一批市場化程度高、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舉措,加快培育「文旅+」新業態、新模式,聯合將港珠澳大橋打造成為世界級地標景區景點,創建新一批5A和4A級景區,激發文旅消費潛力。
  • 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規劃
    近年來,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快速壯大,2019年鄉村休閒旅遊接待遊客約32億人次,營業收入達8500億元,直接帶動吸納就業人數1200萬,帶動受益農戶800多萬戶,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實現途徑和生動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