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意撈刀河 豐美北盛倉
6月13日,《湖南日報》再次整版大型圖文專題推介瀏陽美麗鄉村和鄉村旅遊
編者按:
今年以來,瀏陽圍繞「全國先進、全省樣板」的目標,按照「布局美、產業美、環境美、生活美、風尚美」的要求,紮實推進全域美麗鄉村示範縣(市)建設,突出抓好「環境優化、文化引領、產業培育」三大關鍵,致力將瀏陽全域打造成為獨具特色、極具魅力的大花園、大景區。
通過全面動員、全民參與、全域推進,瀏陽建設美麗鄉村取得初步成效,湧現出了一批全域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特色鄉鎮——
北盛鎮交通區位圖。
王文隆 施泉江 林湘國 羅定坤
這裡山橫黛色,水帶花香;這裡沃野千裡,良田萬頃。秀美的撈刀河蜿蜒數十裡,鬥折蛇行,孕育了一塊富饒的土地——這就是有著「詩意撈刀河,豐美北盛倉」美譽的瀏陽市北盛鎮。
初夏時節,雨後初霽的北盛鎮,空氣清新,芳草豔麗。周圍鄉村的田野一片斑斕:含苞待放的荷花還沉睡在小塘角落,鳳仙花卻露出了笑臉;梔子花排起了隊伍,向前來的遊客招手……
美麗鄉村亞洲湖,傳說、故事與新貌
亞洲湖村全景。
撈刀河畔「亞洲湖」——一個美麗的村莊,一個大氣的名字。
稍有地理知識的人聽到「亞洲湖」三字,自然頗覺神奇。
名字確有來由!相傳藥王孫思邈飛天之後,來到這裡一口最大的塘邊,感慨寫下:「夜看宛如半彎月牙,晝觀猶似一葉新舟。」當地高人將此聯的首尾四字組合成「夜晝」、「牙舟」。因此塘水面最大,又稱之為湖,此塘便叫「夜晝湖」,又叫「牙舟湖」。經千百年口口相傳,此地之名便演變成「亞洲湖」。
據考,村名另一個來由是,撈刀河兩岸因泥沙衝積成沙洲,河東有燕舞洲、窯裡洲、產陂洲、瀘渚灣;河西的沙洲在這幾個洲中面積居第二,僅亞於燕舞洲,故名「亞洲湖」。
古有傳說,近有故事。駐足桑梓園,一個上了年紀的老人為我們講述起王震將軍的故事。從北盛走出的王震將軍有著濃厚的桑梓情懷。新中國成立後,他八次回鄉指導農墾生產,鼓勵發展桑蠶,開辦絲綢廠……為感念王震將軍的桑梓之情,30年前,當地老百姓在絲綢廠桑園旁種下兩棵梓樹——如今已經長成參天大樹。絲綢廠已成為歷史,桑梓卻深植北盛的沃土,延續著當年的墾荒精神。
《亞洲湖之歌》在村民廣場十分醒目。
今有新貌。如今的亞洲湖村,早非昔日可比。瀝青馬路穿村而過,新穎的文化牆,美觀的花壇,漂亮的村民廣場,令人目不暇接,還有籃球場、創意雕塑及亭臺水榭等,流淌著美麗鄉村的獨特韻味,令人難辨城鄉。「綠水青山,魚肥稻香,和煦的陽光,崛起的夢想。這就是我們熱愛的地方,這就是我們神奇的亞洲湖村莊。」肖成武這個土生土長的亞洲湖村人,在《亞洲湖之歌》中激情讚美家園的蛻變。
蛻變還在繼續。這裡正加緊打造農村改革展示館,建設月牙湖,增設騎行道……我們見證著亞洲湖村的忙碌與火熱,也被鎮村幹部要將它打造成「瀏陽經開區周末休閒地、長株潭近郊度假村」的雄心壯志而感染。
「詩意原鄉」卓然村,引領休閒度假新風向
「詩意原鄉」卓然村,位於風光秀麗的撈刀河畔。
緩緩流淌的撈刀河,在北盛拐了一道彎,留下如畫風光。這便是北盛鎮「詩意原鄉」——卓然村。
有河流穿過的地方,總是特別有靈氣和詩意。從空中鳥瞰,卓然村宛若一顆皎潔的明珠,鑲嵌在撈刀河畔。步入卓然村,靜美裡體驗到自然與和諧,靜謐中感受著喧囂和躁動。近處,幾隻水鴨在山塘裡撲通嬉鬧,遠處,幾棟別墅在綠樹間拔地而起。
工地上,沒有腳手架、沒有砂石、沒有多餘的建築垃圾和汙水,一棟建築面積約105平方米的遠大別墅,5、6個工人大概只需8個小時就能完成主體工程。遠大住工工程部施工負責人沙磊介紹,五棟度假別墅剛剛主體竣工,正進行內部裝飾。
該項目是途家網和遠大住工依託北盛卓然山水生態優勢和交通區位優勢,以住宅為載體,以「網際網路+」為手段,在瀏陽首批打造的既可私享自住、交換轉讓,還可運營增值的工業化綠色別墅。「實現住宅工業化、建築產品化、旅遊分享化的構想,從而向大眾倡導『自由、溫暖、分享』的全新鄉村度假生活方式。」遠大原鄉卓然項目負責人周源滿懷喜悅,為我們道出他的憧憬。
卓然村黨支部書記汪新橋說,遠大原鄉度假別墅建成後,與之相配套的休閒觀光產業也在建設中。目前已經引進湖南德人牧業有限公司,打造蒿山腳下千畝牧場;引進洞庭湖綠葉生態公司,開發撈刀河畔十裡荷塘。
我們仿佛看到,一幅田園牧歌式的美麗畫卷,在北盛撈刀河畔卓然村慢慢展開……
久負盛名「北盛倉」,漸顯豐美城鄉韻
王震故居,位於北盛鎮馬戰村。
從明朝開始,官府在糧食主產區設立中轉稅糧官倉,瀏陽四大官倉東盈、南豐、西滿、北盛應運而生。當年作為瀏陽的四大糧倉之一,「北盛倉」有著厚重的歷史,它也因此成為北盛鎮的代名詞。
如今,只有北盛集鎮老街小巷一垛斷牆,還能找到倉牆的陳跡。
老北盛朱漢湘說,說不清到底是從哪一輩開始在北盛鎮上開藥鋪,現在他仍然在老街上經營著一家小賣鋪。他認為,北盛逐漸形成集鎮規模,是從撈刀河碼頭開始的。當時這裡的水運非常繁忙。泮春、周洛等地的竹木紮成排,時不時順流而下,一條條鰍船滿載了食鹽等日用品,組成編隊、由機帆船拖拉著,逆流而上。小孩子們會對著河裡經過的鰍船大聲喊:「鰍船鰍船,兩頭溜尖,賺了飯吃,沒有褲穿。」
「記憶中老街並不長,只有三四百米。然而就是這樣一條街,每天從早到晚,人來人往,川流不息。操著瀏陽東鄉話、平江話等各色口音的客商,或挑著擔子吆喝,或推著獨輪車吱吱呀呀響。」朱漢湘告訴筆者。
如今,從緊鄰的瀏陽經開區出發,兩條融城主動脈——健康大道和健安大道,正向北延伸至北盛。在園鎮融合的推動下,繁華的北盛集鎮正開啟著園中新城的跨越。「整村推進亞洲湖美麗鄉村建設,整體打造卓然村休閒旅遊,整片建設馬戰村王震故居,整線開展永社路提質改造。」北盛鎮黨委書記李斌談起美麗鄉村發展思路信心滿滿。
「過鄉裡人生活,讓城裡人羨慕」,久負盛名的「北盛倉」,逐漸嶄露出靚麗的城鄉風景線,煥發出從未有過的豐美意韻。
湘東明珠 古鎮官渡
美麗的官渡夜景。
金慧 王文隆 林湘國 楊志前
今日要說之官渡,非曹操與袁紹會戰之官渡,而是瀏陽古鎮官渡。
官渡位於瀏陽河九道灣上水灣畔,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南麓。
俯瞰湖湘大地,九曲瀏陽河分外奪目。溯遊而上,大溪河和小溪河交匯相擁之處,以一條圓潤弧線,成就了瀏陽河的上水灣,環抱官渡。
近年來,伴隨大圍山的旅遊大開發、大建設,官渡順勢而為,打造鄉村旅遊精品線路,爭創全域旅遊示範鄉鎮,提升並聚集了人氣。古鎮煥發新韻,逐漸走出大山,開門迎客。
「通過美麗鄉村建設,打造鄉村旅遊精品線路,爭創全域旅遊示範鄉鎮,打造出湘東明珠新名片。」對於官渡未來的發展方向,鎮黨委書記李鋒有著清晰的規劃。
留住古韻
官渡古鎮全貌
官渡古鎮沿大溪河中遊而設,水面寬闊,自古以來就是商貿集散中心,物資豐饒,人傑地靈。漢代時,曾為瀏陽縣治;元朝時,改立為居陵郡。
漫步於河堤的青石板路,清乾隆年間的鎮南橋橫臥水面,河兩岸依稀可見的吊腳樓,讓人仿佛穿越到了古代。再看,建於乾隆年間的施家老屋,見證了多少歲月的變遷;那長滿野花的紅軍古道,又走過多少熱血男兒。
「官渡有1800多年的歷史,古鎮的古風古韻不能丟。」李鋒介紹,2013年底,官渡啟動古鎮項目建設,投資額達2000萬元。在保持古鎮風格的基礎上,進行景觀打造、綠化亮化及環境綜合整治,現已完成一期建設並成功獲批國家3A級旅遊景區,這大大激發了官渡人的參與熱情。
端午佳節,古鎮龍騰
去年,官渡再次打造古鎮核心區,通過建新如舊、修舊如舊的手法,將大溪河溼地公園、河東沿河遊道等景觀包裝成型,古鎮煥發新韻。特色街區匯集全國各地的民俗特色小吃100多種,同時設有民俗文化體驗、特色演藝和民俗客棧。
古韻不僅看得見,更感受得到。嗦螺是官渡最具特色的一道小吃,口味獨特,深受遊客讚許。採訪中我們得知,官渡人愛吃嗦螺的習慣從元朝一直流傳至今。而起源於明朝的瀏陽舞龍,在官渡也得到完好地傳承和發展。鎮上組建了10支龍獅隊伍。每年端午節,官渡還會舉辦龍舟比賽,吸引八方群眾前來觀戰,體味延續千年的傳統端午文化……
鎖住綠城
花木正逐漸成為官渡的生態產業之一
要發展,先引資。
早在2013年,官渡就明確了產業引導政策,立下了「三不」政策:不新引採礦採砂企業;不新增環保敏感企業;不新批黑火藥、引線企業。所以,目前落戶官渡的項目,幾乎都是環境友好型的綠色產業。
6月初,天氣甚好,官渡大圍山狂野水世界項目施工工地上,兩臺挖掘機正揮舞巨臂作業。項目負責人徐谷桐告訴我們,工程已進入最後的安裝環節,7月1日正式營業。屆時,中南地區最刺激的主題水上樂園將「嗨翻」遊人。
「官渡靠近大圍山,自然條件優越,同時又有瀏東公路和大瀏高速穿過,交通便利。」徐谷桐說,從提出創意、徵地、進場,到今天初具雛形,只用了60多天。
「把家鄉建設得更好,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桂園國際農莊老闆鍾子平是官渡人,因為一腔熱愛家鄉的情懷,毅然放棄了城市的繁華生活,回鄉開辦了集農業觀光、農事體驗、歐洲風情小鎮式賓館、客家特色餐飲、戶外拓展為一體的五星級休閒農業農莊。
目前,在水上樂園等項目的帶動下,萬紫千紅花海項目、居陵農場、南邊生態農莊、精品紫薇種植觀光帶等十多個大型綠色項目落戶官渡,官渡鄉村旅遊線路逐步成型,內容十分豐富,日有風景、夜有風情、遊有風俗,是休閒、旅遊、度假、商務的理想勝地。
萬紫千紅花海四季花香,有菊花田、梅花園、櫻花谷、蓮花池等,分為賞花遊覽、互動娛樂、科普學習和休閒度假四大區域。
紫薇觀光帶,面積多達5000畝,賞花期長達100天,紫薇花廊、紫薇花瓶、紫薇動物等造型十分美觀。
特色水果觀光採摘基地,面積1000多畝,種植金橘、黃桃、櫻桃等10多種特色水果。
打造綠城,建設新城,官渡通過引入綠色產業,既保住了青山綠水,又挖掘了金山銀山。
記住鄉愁
瀏陽河畔,官渡煥新顏
走進官渡竹聯村中州屋場,馬路乾淨平整,房屋精巧別致,儼然一處世外田園。這是官渡諸多幸福屋場中的一個,無論是規模、功能、內涵,還是人居環境,在瀏陽全市都排得上號。
「住在這裡最舒服,我老表都從城裡搬回來住了。」聽到遊人誇讚屋場建設得好,63歲的鐘北奇自豪地說。
不僅要環境優美,更要民風淳樸。通過屋場文化建設,宣傳學、孝、德、善等傳統美德,於潛移默化之中,促使民風更淳樸、更和諧。
為了讓屋場更美麗,竹聯村全民參與建設,義務投工800多個,無償捐獻房屋兩棟,無償提供土地5000餘平方米,用於建設休閒廣場和門球場,捐款捐物100餘萬元。
大溪河穿境而過,金雞河安靜流淌,將官渡一分為三。其中,瀏陽河以東,以桂園國際度假村為標杆,田園風光遊已初具規模;集鎮中心,古色古香的古鎮建設正爭分奪秒,打造風情風俗遊;古鎮往西,一幅風光靚麗的美麗鄉村圖正鋪展開來,打造生態觀光遊。
每當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古鎮更多了一份韻味,廣場舞、夜宵攤、臨江垂釣,裝點著當地人的生活,掬一捧清水,吮一口嗦螺,喝一杯米酒,多麼愜意!
「官渡通過美麗鄉村建設,真正做到望得見山、看得到水、記得住鄉愁,實現古鎮新發展。」在李鋒心中,早已描繪好了一幅發展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