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遠發展鄉村旅遊 讓鄉愁在山水間流淌

2021-01-13 湘湘愛旅行

客家新聞網訊 堯在金 特約記者朱鵬華 孫金玉報導:近日,一輛輛小汽車、旅遊大巴等絡繹不絕地駛入安遠縣三百山鎮符山村,鄭華在自家的「鄉愁」民宿裡忙得不可開交。

鄭華告訴記者,她原本在廣東務工,看到三百山旅遊日益火爆,於是在2018年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用自家的房子開了個民宿,同時兼營農家飯館。

經過不斷地努力,如今生意愈發紅火,鄭華便決定讓在外小有一番成就的丈夫也回來一起經營生意。說起這個決定,鄭華說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讓她看到了美好前景。全會召開後,鄭華經常觀看學習,「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鄭華說,這讓她信心倍增。

在符山村黨群服務中心,村幹部和群眾圍坐在一起,正在對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開展學習討論,「全會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我們符山村生態環境優美,地理位置優越,發展鄉村旅遊很有『錢景』。」符山村支部書記陳曉紅說,村民們也紛紛提出讓鄉村美景變成美麗經濟的構想。

風景秀麗的長沙鄉篔簹村。

同樣在安遠縣長沙鄉篔簹村,村黨支部書記鍾兆洪正在聽取鄉人大代表關於提升改造越國世家宗祠的意見和建議,「村裡發展了臍橙、油菜等產業,如今山綠了,產業旺了,村美了。」

據鍾兆洪介紹,篔簹村依山傍水、歷史悠久,2018年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依託氣勢恢宏、文化底蘊深厚的越國世家宗祠群開發了鄉村旅遊,並新建了讀書廊亭、竹文化景觀步道、釣魚場等文化旅遊設施。「我們要讓歷史文化『活』起來,做大鄉村旅遊品牌,讓旅遊惠及更多的群眾。」鍾兆洪說。

【來源:客家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安遠:東江源頭譜華章
    如今,安遠縣把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擺在突出位置,不斷夯實鄉村產業基礎,做強特色農業產業,優化產業結構,倡導文明鄉風,一個「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圖為安遠縣浮槎鄉長河村舊貌換新顏。鄭敏 攝  鄉村振興,產業是關鍵。
  • 看得見山水,記得住鄉愁!新疆鄉村旅遊盼你來!
    >通過發展旅遊增加了收入、改變了村容村貌 今年,新疆將進一步發揮資源優勢 提高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 在全域旅遊中的貢獻率 力爭2020年全疆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 接待遊客人次佔旅遊接待人次比重超過
  • 心有尹家峪,處處山水間 尹家峪田園綜合體盛大開園
    「心中若有尹家峪,何處不是山水間。我們傾力打造尹家峪田園綜合體,就是要讓它成為鄉村振興的亮點,成為休閒旅遊的目的地,成為所有人心目中最美好的鄉愁記憶。」儀式上,臨沂城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李東春介紹,尹家峪一頭挑起「綠水青山」,一頭挑起「金山銀山」,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的藍圖,正在沂蒙大地的沃野鄉間一步步變為現實。
  • 【美麗鄉村 旅遊】田園芬芳詩意濃 美麗鄉村邀你來
    ,一幅幅群山逶迤、綠水環繞、氣象萬千、景色宜人的美麗畫卷徐徐展開,美麗的「一村一景」、美妙的「一村一韻」,成為城鄉居民觀光旅遊、休閒度假、健康養生、生活居住和留住鄉村記憶的好去處。這裡到處洋溢著自然的氣息,泥土的芬芳、山水的韻味、花木的蔥蘢。在這裡可以去茶園體驗採摘的樂趣,可以目睹茶葉的生產加工,觀光茶園,體驗民俗和農特產品的加工,體味無處不在的鄉愁。  漫步在珍愛茶山村,沐浴在溫暖怡人的陽光下,聞著潮溼的茶竹清香,聽著林間山歌朗朗,恍惚中覺得自己來到了世外桃源,真是「品茗聞香不信梅園非仙界,點瓜種豆始知林中有天堂」。
  • 瀏陽鄉村旅遊"火"炬在傳遞一一又看北盛、官渡
    該項目是途家網和遠大住工依託北盛卓然山水生態優勢和交通區位優勢,以住宅為載體,以「網際網路+」為手段,在瀏陽首批打造的既可私享自住、交換轉讓,還可運營增值的工業化綠色別墅。「實現住宅工業化、建築產品化、旅遊分享化的構想,從而向大眾倡導『自由、溫暖、分享』的全新鄉村度假生活方式。」
  • 觀點-向勇:創意旅遊——地方創生與鄉村文創的思考與實踐
    那講幾個關鍵詞,第一個就是我們在鄉村用文創的眼光來看,我提到有幾個關鍵詞:一個是創意資本,一個是地方創生,還有一個創意旅遊。我們提到河南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老家,那我們每個都有自己的出生地。我在四年前回到自己的生命的原點四川宣漢,來從事作為一個理論研究者,投入到一個鄉建的原點怎麼去思考。其實我們在提到一個鄉村的時候,包括了四個層次。我回到自己的家鄉,這個層次是指山水鄉愁和情感鄉愁。
  • 新顏舒展山水間———鄂城區人居環境整治掃描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鄉村承載著獨特的田園記憶,生態宜居讓村民過得幸福又舒心。近年來,鄂城區加大鄉村綜合環境整治力度,在更高層次、更高水平上推動全區美麗鄉村建設,讓綠水青山重現,農情鄉愁長存。自然之美美在自然破磚瓦、舊壇罐,好像與「美麗」不相干。
  • 江西安遠:研學磨鍊意志 腳步丈量山河
    10月24日,安遠三百山景區迎來了一群開展研學活動的「紅精靈」——來自安遠縣鎮崗鄉中心小學的368學生。據悉,安遠三百山景區山高谷幽,森林覆蓋率達98%,空氣中負離子濃度極高,可謂天然大氧吧。景區有福鰲塘、九曲溪、東風湖三大遊覽區,修建了玻璃天橋、玻璃棧道、玻璃眺臺等人文景觀,同時它還是全國唯一的一處對香港同胞具有飲水思源紀念意義的旅遊景區,對於增強贛港兩岸交流、開闊學生視野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研學當天,「學生紅」成為了景區的主色調。
  • 文化、山水、美食、鄉村 內江「四大旅」打出「甜城牌」
    ……任何地方發展任何產業,有特色才能避免同質化、才有競爭力。被稱為「五大幸福產業之首」的旅遊業,也不例外。按照內江旅遊發展「三五八」方案擘畫的藍圖,我市努力回答好「外地人為什麼遊內江、內江人遊什麼」的問題,全力做好「四篇文章」,讓文化之旅、山水之旅、美食之旅、鄉村之旅成為刻印在人們心中的內江印象。
  • 打卡美麗鄉村|別找了!這裡就有你想要的詩和遠方
    2016年8月,曲沃縣開始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在堡子城地宮院,利用通道及兩間窯洞建成的鄉村記憶館集中展示了當地村民自願捐贈的200多件農耕老物件和老工藝品。一張張圖片、一件件器物,講述了晉南傳統鄉土社會的歷史變遷,讓遊客感受記憶深處的那份濃濃鄉愁。
  • 鄉村遊,開拓「新的可能性」
    小河靜靜流淌,兩岸油菜抽薹生長,遠處群山樹木蔥鬱,真有陶公筆下「緣溪行,忘路之遠近」的感覺。今年返鄉,桃花源式的隔絕狀態不復存在,一條高速公路與村莊擦肩而過,也帶來了新的想像空間:村民開始暢想「生態旅遊」「美麗鄉村」的規劃。  到村裡一打聽,原來鎮裡在實施「美麗鄉村」行動,決定利用村裡山水資源,因地制宜開發鄉村旅遊,通過旅遊保護自然風光,帶動村民致富,同時促進美麗鄉村建設,因而被命名為「遊富美」計劃。
  • 淮安:發展鄉村旅遊 賦能鄉村振興
    近年來,我市積極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唱響「水懂我心、自然淮安」生態文旅品牌,創新體制機制,打造項目品牌,完善服務體系,推動鄉村旅遊賦能鄉村振興,提升農民獲得感和幸福感。完善體制機制統籌全域發展我市成立以市委書記、市長任主任的市全域旅遊工作委員會,將鄉村旅遊融入全域旅遊整體推進,並作為促進鄉村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進行培育。
  • 全域旅遊看江蘇--深入踐行「兩山」理論,賦能全域旅遊發展之溧陽篇
    田園生金喚醒鄉愁記憶,打造溧陽茶舍品牌   把鄉村作為發展全域旅遊的最大基礎,在開展兩輪村莊環境整治、全面提升2400李家園村獲評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立足打造「移步即景」的視覺享受,利用溧陽丘陵山區、平原圩區等地形地貌兼備的有利條件,將旅遊公路與沿線山水風光、鄉村風情相融合.加強公路沿線和自身景觀資源的融合和開發利用,積極完善旅遊公路指路體系建設,在國內首推「三色線」理念,在黑色道路上加上了色彩,彩虹公路成了「溧陽1號公路」的又一稱號,同時,「三色線」、 「水滴地標」成功申請國家智慧財產權認證。
  • 貴州省安順市深挖鄉愁文化 聚力打造文旅融合新業態
    中國公益在線(www.gyzxcn.com)訊 近年來,安順市堅持把鄉村文化振興貫穿於鄉村振興的各領域全過程,著力布局「全域旅遊+鄉愁文化」新業態,探索旅遊產業發展新路徑,充分發揮旅遊資源和地方民族特色文化優勢,緊緊圍繞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深入推進「旅遊+文化」發展戰略,打好鄉愁文化和黔中特色文化兩張牌,通過建檔纂志留住鄉愁文化,為鄉村振興固根基
  • 廣袤的鄉愁
    散文中鄉村與世界形成了鮮明的對應關係。在世界的縱深處回望鄉愁,使鄉愁具有了尋根的意味。散文《英格蘭流年》中四月裡華茲華斯在憂鬱的清晨沉思默想,勾起作者對遼西清明的記憶:「我記得母親頭天晚上蒸好了饅頭」,「商量我第二天陪父親去上墳。可清明的早晨,我卻說什麼也不肯陪父親去。」「我在上學的路上回頭張望,看雪花淡淡飄落,不一會兒父親的背影就白了。」
  • 資源變產品 人氣變財氣 流量變銷量 重慶「雙曬」:推介「山水之城...
    一場新意疊加的「雙曬」,不僅盤點了山水顏值、細梳了人文氣質,掀起全市大「探礦」、大「賽寶」,推出上百條「周末遊」「鄉村遊」線路以及大量精品文創產品,更曬出了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思路、新亮點、新成果,直接實現文旅消費上億元。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規劃
    近年來,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快速壯大,2019年鄉村休閒旅遊接待遊客約32億人次,營業收入達8500億元,直接帶動吸納就業人數1200萬,帶動受益農戶800多萬戶,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實現途徑和生動寫照。
  • 「悠悠年味·深深鄉愁」美麗鄉村裡的幸福蛻變
    這些隨處可見的欣喜變化,在舍烹人陳蕾的眼中點點放大,而隨處可感的鄉愁,更在她的心裡根深蒂固。26歲的陳蕾去年剛從北京體育大學畢業,取得研究生學歷的她畢業後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回到家鄉工作,在六盤水師範學院擔任一名體育老師。告別了學生時代,步入社會,心裡的那份鄉愁對於陳蕾來說份量更重了。
  • 蛟河市依託「紅葉和山水」,旅遊總收入13.5億元!
    蛟河市依託「紅葉和山水」,旅遊總收入13.5億元!」兩大金字招牌,牢固樹立全域旅遊發展理念,深入實施「旅遊興市」戰略,做美山水資源,做厚文化底蘊,做長產業鏈條,做優品牌服務,走出了一條具有蛟河特色的全域旅遊發展道路。
  • 鄉村業態上演「蝶變記」 產業融合激活鄉村遊人氣
    從村落古鎮觀光、農事體驗、精品民宿到鄉村「旅遊+」文創、電商、養老、體育、研學、健康,一二三產融合形成多矩陣發展之路,增加鄉村旅遊有效供給的同時,促進農業轉型和鄉村旅遊產業升級,成為杭州旅遊最具開發潛力的新市場,旅遊經濟增長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