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遠:東江源頭譜華章

2020-12-05 大江網

  安遠:東江源頭譜華章

  客家新聞網曾翀宇、特約記者薛玉娟

  「一灣哩格清流喲東江源,滿山哩格蒼翠喲九龍盤;百歲哩格圍屋喲說從前,萬畝哩格臍橙喲紅滿天……」一曲《三百山》之歌,唱出了安遠人民的幸福感。

  黨的十九大以來,安遠縣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和贛州的重要講話精神,全力打造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安遠樣板,取得累累碩果。

  2018年,安遠縣實現生產總值74.02億元,縣域公路網總裡程達到2721公裡。昔日貧窮落後的贛南山區小城,如今「換了人間」。

  鄉村振興更加出彩

  安遠縣地處山區,長期經濟底子薄,群眾收入低,是羅霄山脈集中連片貧困縣、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

  窮則思變,窮則奮起。近年來,安遠縣堅持以「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構建了相對完善的「1+N」扶貧政策體系,強基礎、壯產業、提精神、著力構建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與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相結合的長效機制,廣大貧困群眾迎來了增收脫貧。2014年以來,全縣51631名貧困群眾增收脫貧,70個貧困村退出。2019年2月,在江西省貧困縣退出第三方評估工作中,安遠縣取得了零錯退、零漏評、高滿意度、綜合貧困發生率0.72%的優異成績,實現了高質量脫貧摘帽。

  「柏油路修起來了,村莊環境變美了,光伏、食用菌、紫薯等特色產業讓村民富起來了。」近日,該縣鎮崗鄉樟溪村扶貧駐村第一書記張世來深情地說,「群眾生活的這些改變都是得益於黨的精準扶貧政策。」

  如今,安遠縣把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擺在突出位置,不斷夯實鄉村產業基礎,做強特色農業產業,優化產業結構,倡導文明鄉風,一個「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

圖為安遠縣浮槎鄉長河村舊貌換新顏。鄭敏 攝

  鄉村振興,產業是關鍵。經過多年的發展,安遠縣成為了贛南臍橙的核心產區和重要集散地,臍橙種植面積一度達30.8萬畝,打造全國最大的贛南臍橙交易中心,70%的贛南臍橙通過安遠縣發往全國各地。目前,全縣建有贛南臍橙、有機蔬菜、獼猴桃、紫山藥、紅蜜薯等規模產業基地近百個、面積35萬畝,形成春瓜、夏桃、秋薯、冬橙的產業格局,數萬名群眾通過產業發展增收致富。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之「魂」。該縣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為抓手,推進鄉風文明建設,滿足群眾精神需求,建成實踐站43個,初步實現了點面結合、全域聯動的工作格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實現了「周周有活動」,成為村裡最熱鬧的地方,鄰裡和睦、互幫互助、孝老愛親成為新時尚。

  生態底色更加靚麗

  安遠縣三百山景區秀水纏繞、蒼松環抱。12月3日,走進該景區,只見一池清泉碧波蕩漾,蒼翠青山、水邊青松和藍天白雲倒映在水中,構成了一幅渾然天成的山水畫。

  圖為磅礴東江源。鄭敏攝

  安遠三百山是香港同胞飲用水東江的源頭,50多年來,安遠人民像愛護眼睛和珍惜生命一樣守護著源頭的一草一木。目前三百山保存著完好的自然生態系統,源區保護區面積292平方公裡,森林覆蓋率達98%,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釐米高達46萬個單位,是天然的避暑勝地和氧吧,源頭區水質長期達到國家I類標準。

  安遠縣積極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持續推進生態建設,全面實施東江流域上下遊橫向生態補償、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農村環境連片綜合整治等項目,系統修復生態系統,綜合治理環境汙染,全力保障生態環境治理,2015年成立了江西省首個生態執法局,並創新實施「三禁、三停、三轉」生態保護措施,保護綠水青山。

  如今的安遠山綠、水清、天藍、土淨,百姓盡享綠色發展帶來的「生態福利」,安遠先後榮獲全國生態文明先進縣、江西省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範縣稱號。

  良好的生態是最普惠的福祉,是最美麗的經濟。安遠正舉全縣之力,投資近11億元,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和培育旅遊新業態,大力推進三百山景區創國家5A級旅遊景區建設,紮實推進三百山溫泉特色小鎮、鎮崗圍屋小鎮等建設,積極打造「兩天半旅遊圈」。同時,積極推進鄉村旅遊發展,引導農戶依託自然生態、民俗文化、農耕文化等資源稟賦,發展農家樂、鄉村民宿、民俗體驗、採摘基地等旅遊新業態,打造了一批「生態環境優美、客家風情濃鬱、農民宜居宜業」的鄉村旅遊點。

  目前,安遠縣打造出以生態、圍屋、溫泉等為主題的特色景區景點30多個,發展農家樂200多家。2018年,全縣共接待遊客310.6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為20.67億元。

  城鎮建設更加宜人

  12月5日,走進安遠縣書香公園,紅葉點綴,亭臺軒榭,錯落有致,市民們三五成群,或帶著小孩,或獨自出行,在花木間駐足欣賞、拍照留念,十分愜意。這座集城市洩洪、生態保護和旅遊休閒等功能於一體的城市親水公園,幾年間已經成為了安遠市民休閒娛樂的最佳場所。

  「新中國成立時,安遠中心城區總面積僅0.5平方公裡,建築主要是低矮、潮溼、破爛不堪的土坯房。」12月5日,安遠縣住建局局長唐德瑜介紹。如今經過70年的發展,安遠縣城規劃面積達18平方公裡,城市路網布局四通八達,城市品位不斷提升,人居環境得到極大的改善。

  近年來,該縣按照「打造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休閒旅遊城市和生態宜居城市」的發展定位,以規劃為引領,以項目為抓手,按照「精心規劃、精緻建設、精細管理、精美呈現」的要求,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將現代元素、生態元素,融入新型城市建設全過程,聘請清華大學規劃設計院制定修建性詳規和生態城市設計方案,大力實施老城區改造、新城區建設,亮化、美化、硬化、淨化工程,著力打造「宜居宜業宜遊」新安遠。同時以教育文體設施點綴新區,先後建起了體育中心、體育館、遊泳館、採茶戲大劇院、採茶戲公園、文體廣場等文體設施,人居環境更加溫馨舒適。

  此外,該縣還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城區四周被龍泉湖森林公園、九龍山森林公園和東江源森林公園環繞,城中書香公園美不勝收,綠化覆蓋率達42%,綠地面積395.35公頃,人均綠地面積13.89平方米,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8%。如今的安遠,形成了「步步見綠,四季有花,美景怡人」的城市園林綠化新格局。

  民生品牌更加響亮

  漫步在安遠鄉村,放眼望去,看到的是一條條標識齊全、高標準建設的「四好農村路」,與藍天白雲、青山綠水、白牆黛瓦、綠色產業交相輝映,呈現出一派秀美的山水畫卷。

  「過去合頭村的道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讓村民吃盡了苦頭。」12月5日,在該縣雙芫鄉合頭村生活一輩子的老黨員鍾三鳳對記者回憶道。2015年冬,合頭村進村主幹道硬化貫通,柏油路修到了家門口。

  近年來,安遠縣把城鄉公路的升級改造作為一項重要民生工程加以推進。2015年起,該縣自籌相當於2017年全縣財政總收入2倍的資金,共計15.6億元,用於農村公路升級改造、農村客運網絡化建設,累計完成農村公路改造1702公裡,縣道以上公路基本達到三級以上標準,全縣形成了以兩條高速公路為骨架,以國省幹線為主通道,縣鄉村公路為脈絡,內通外暢、經緯縱橫的綜合交通網絡,安遠縣正朝著贛粵閩邊地區重要交通節點、贛州南部重要的交通樞紐闊步邁進,2018年,安遠縣榮獲全國首批「四好農村路」示範縣。

  圖為安遠縣思源實驗學校。唐進昌攝

  不僅如此,圍繞做好做實民生工程,安遠還在全縣深入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鄉鎮衛生院、農村敬老院三個標準化建設,實現最美的房子在校園,最好的服務在醫院、最溫暖的關懷在敬老院。對全縣168所義務教育學校進行改建擴建、品質提升,高標準建設了18個鄉鎮公辦幼兒園,實現最好的房子在學校、最優美的環境在校園。2014年以來先後投入11.12億元,大力實施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共有病床2203張,比1952年增長219.3倍。持續提升公共就業、城鄉低保、健康養老等保障水平,全縣公辦養老服務機構總建築面積達5.6萬平方米,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

  如今,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發展,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實現就業,享受到了優質的教育,貼心的醫療服務,城鄉差距越來越小,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群眾擁有了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

相關焦點

  • 江西安遠:研學磨鍊意志 腳步丈量山河
    「同學們,我們東江源頭三百山在贛南可謂是家喻戶曉,它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三百山景區的導遊介紹道。
  • 2021年,我們用奮鬥開新局,譜華章!
    站在新的歷史交匯點,2021年,我們用奮鬥開新局,譜華章!<br><br>  信心是奮鬥的能量源泉。「每個人都了不起」讓我們有信心!這幾天,習近平主席新年賀詞中的「每個人都了不起」刷屏了,刷屏的原因是這個金句直抵人心,溫暖心靈,激勵信心。
  • 深晚報導|上下遊地區同心協力 一起保東江之水長清
    經過多年不懈努力,尋烏縣森林覆蓋率由1979年的45%提高到現在的82.3%,東江源頭椏髻缽山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95%;東江源飲用水源水質穩定在Ⅱ類,東江源頭保護區團豐橋考核斷面水質穩定在Ⅱ類以上,地表水和東江源保護區水質滿足環境功能區水質要求;空氣環境質量達到國家一級標準;全縣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等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均達到了年度計劃控制指標和減排目標
  • 安遠這群學生竟然跑去超市「尋寶」
    學生們正在超市「尋寶」  中國江西網贛州訊 8月1日,在安遠縣城的一個琳琅滿目的大型超市裡,有一群穿著紅色馬甲的學生在這熙熙攘攘的人群裡格外醒目,原來,安遠快文作文培訓學校的學生們又來到超市「尋寶」。
  • 安遠二中受邀參加全國藝術生文化大聯考命題工作
    大江網/贛州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鄭國聰、陽榮誼報導:近年來,安遠縣第二中學藝體高考成績屢創輝煌,創下良好口碑,受到了省內外相關部門的關注,應湖南華文出版傳媒有限公司邀請,11月28日至29日,安遠二中選派陽榮誼
  • 東江,共飲一灣水
    點擊觀看《東江,共飲一灣水》東江,珠江水系幹流之一,發源於江西省尋烏縣椏髻缽山,自東北向西南流入廣東。隨後在於河源市區匯入東江,繼續向南流往惠州。惠州城,東江畔,一人,一桶,一篩,惠州民間藝術大師劉漢新的目光不停掃過河灘,期待能找到幾塊上好的顏料。砂石做顏料,是他的得意之處。
  • 舉旗幟凝心聚力 譜華章成風化人——張掖甘州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綜述
    舉旗幟凝心聚力 譜華章成風化人——甘州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綜述張掖日報記者王晶晶理論武裝入腦入心、新聞宣傳濃墨重彩、輿論引導卓有成效、道德建設熠熠生輝、文藝精品好戲連臺……翻開2020年甘州區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畫卷,亮點紛呈,催人奮進。
  • 有人在東江拍到了中華白海豚!
    視頻:目擊者鄧先生提供「第一次在東江看見海豚,心情很激動!」11月12下午,正在東江博羅段釣魚的鄧先生看見江面上有一隻海豚上下翻騰,很是可愛,激動之餘立馬拍下視頻並報警。
  • 中國七大河流之一 珠江3D源頭探索
    今天就讓我們去探索珠江的源頭。嶺南三郡珠江可以說是我國嶺南以南地區的母親河,珠江流經滇、黔、桂、粵、湘、贛等六省區及港澳地區,全長2320千米 ,流域面積453690平方公裡.僅次於黑龍江的4440公裡(正源).珠江大體分成東江
  • 石碣鎮「東江生態文化季」「雲遊東江」無人機玩家大賽暨無人機科普活動來了!
    讓我們以無人機航拍活動帶大家雲遊大美東江!石碣鎮「東江生態文化季」「雲遊東江」無人機玩家大賽暨無人機科普活動石碣是嶺南國畫大師關山月筆下的東江之珠,江流如帶,風光如畫帶大家雲遊大美東江。為了培養新時代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為石碣鎮內青少年的夢想插上科技的翅膀,將在頒獎活動當天同場舉辦以「無人機」為主題、以無人機的各種欣賞、體驗等互動形式的科普盛宴。
  • 誤入東江惠州段中華白海豚死亡
    記者昨晚獲悉,誤入東江惠州段的中華白海豚不幸死亡,已打撈上岸的中華白海豚屍體被運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接下來計劃製作成標本。昨日18時許,記者趕到東江潼湖段看到,該中華白海豚已經擱淺,據現場漁業專家檢查,證實其已死亡。
  • 贛州市國稅局助力安遠車頭鎮龍竹村脫貧攻堅
    根據安遠縣政府貧困戶農業產業補助獎勵政策,貧困戶種百香果、獼猴桃、紅薯每畝可得財政補助500元,養雞、鴨每隻可得財政補助10元等,龍竹村貧困戶2017年前9個月僅此項補助每戶就增收了100元至4000多元不等的補助,種養產業平均每戶增收3200多元。
  • 誤入東江的中華白海豚不幸死亡
    誤入惠州東江水域的中華白海豚已確認死亡!自11月12日以來,惠州博羅東江水域疑似出現白海豚的消息吸引了眾多市民的關注。從惠州市漁業研究推廣中心了解到,根據市民拍到的視頻片段,可以推斷這隻出現在惠州東江水域的水上生物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據了解,中華白海豚主要棲息地為紅樹林水道、海灣、熱帶河流三角洲或沿岸的鹹水中。這頭可愛的中華白海豚在惠州水域出現後,博羅縣農業農村局等相關部門連日來加強了巡查,可惜沒能追蹤到它的蹤跡。
  • 誤入東江的中華白海豚,還是永遠離開了我們!
    遺憾的是,不管是省海洋綜合執法總隊惠州支隊,還是博羅縣農業農村局執法大隊,最近幾日雖然加強了東江水上巡查,但沒有發現海豚身影。不過昨天下午,有市民再次發現它的蹤跡,可惜傳來的是白海豚已經死亡的消息。一起來關注事件進展。
  • 惠州市東江高級中學的教育基因重組實驗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王克|廣東報導(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16年第47期)2012年,為解決惠州市江北片區優質高中學位不足的問題,惠州市新建東江高級中學被納入惠州市「十大民生工程」。
  • 博羅縣沿東江經濟帶發展規劃(摘選)
    在上述背景下,博羅擬選擇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較好的沿東江區域(羅陽街道、龍溪街道、園洲鎮、石灣鎮)重點發展,整合資源,聚焦發力,按一個城市的格局一體化打造沿東江經濟帶,實現沿東江經濟帶同頻共振,構建現代產業集聚和城市發展的大平臺。
  • 中華白海豚誤入東江不幸死亡,網友:太可惜了!
    一、中華白海豚在東江廣東惠州段不幸死亡。近日,東江廣東惠州段的兩邊,幾位釣友在岸邊垂釣時,突然看一個白色動物在水面翻騰。(誤入東江的白海豚)隨後才看清楚,原來是一隻白色的海豚,這隻白海豚體長2米多,體重約100多公斤。不過,等到釣友們再次發現這隻水中精靈時,它卻漂浮在東江岸邊,據釣友們反饋已經死亡。
  • 江西省安遠一中2020屆北大學子鍾濤: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轉眼高中三年就已經過去,仿佛昨天還是剛進入安遠一中,今天就要跟一中告別了,還真是不舍,回想我的高中,有哭也有笑,在此我分享我在高中的一些學習方法,希望能對學弟學妹們有所裨益。第一,時間保證是學習的前提,畢竟就像雷鋒叔叔說的,我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做無限的對人民有意義的事。高中不也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