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伴隨著鞭炮聲和人們的恭賀聲,安遠縣車頭鎮龍竹村貧困戶陳文永的磚混房封頂了,全家可搬進去過春節了。該村即將搬新家的貧困戶不止陳文永一家,在贛州市國稅局駐安遠縣車頭鎮龍竹村工作隊的幫扶下,5戶特殊貧困戶的住房問題得到了解決。贛州市國稅局駐安遠縣車頭鎮龍竹村工作隊根據「兩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的脫貧目標,實施精準幫扶,不讓一戶一人掉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解決住房問題
陳文永今年47歲了,還未娶妻生子。因其父母去世早,加上自身動力不足、安於現狀、思想消極保守,窮得連一間像樣的房子都沒有。為此,贛州市國稅局駐龍竹村工作隊多次上門做陳文永的思想工作,宣傳黨和國家的惠民政策,2016年以後貧困戶建房每戶可享受最高4萬元的財政補助。而在當地,4萬元可建起一層60多平方米的磚混房。經多次談心交流,2017年5月,陳文永終於想明白遞交了建房申請。2017年8月10日,財政部門下撥了第一筆建房資金3萬元到其「一卡通」帳上。據悉,像陳文永這樣得到4萬元建房資金的龍竹村貧困戶還有3戶。
龍竹村共有72戶貧困戶,該工作隊根據貧困戶不同情況首先解決其住房問題,除了前幾年已建好磚混住房61戶(每戶建房財政補助2萬元)外,2016年至今還興建了5套保障房供古金華等5戶特殊貧困戶居住,並對符合易地搬遷條件的唐坤秀、陳來清等2戶貧困戶,及時申請每戶每人2萬元財政補助共26萬元在縣工業園區購房居住。
解決收入來源
除了住房,工作隊還考慮確保貧困戶「不愁吃、不愁穿,得有可靠穩定可持續的收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2016年從部隊退伍回來的黨員陳青文在工作隊的引導下帶頭創業,種植百香果30多畝,示範引領貧困戶脫貧致富。目前已有6戶貧困戶作為百香果園的固定季節工,為每戶貧困戶年增收入6000多元。在黨員示範帶領下,許多貧困戶因受臍橙病害的影響紛紛轉產,有4戶種植百香果,3戶種植獼猴桃,7戶種植紅薯,1戶養孔雀,有68戶兼養了雞、鴨、牛等,每戶人均年增收3600多元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根據安遠縣政府貧困戶農業產業補助獎勵政策,貧困戶種百香果、獼猴桃、紅薯每畝可得財政補助500元,養雞、鴨每隻可得財政補助10元等,龍竹村貧困戶2017年前9個月僅此項補助每戶就增收了100元至4000多元不等的補助,種養產業平均每戶增收3200多元。
2016年6月,工作隊根據銀行信貸政策條件,幫助陳新太等11戶貧困戶取得5萬元5年的貼息貸款,用於投資安遠工業園標準廠房建設,貧困戶每月可得廠房租金分紅500元,一年可增收6000元。
工作隊還針對身體欠佳的陳炎根等6位貧困戶安排了本村公益性的衛生、護林崗位,每人每月可得工資1200元。
加快脫貧步伐
貧困戶陳文山30歲時得了股骨頭壞死至今已13年了,與77歲的母親李文秀相依為命,當地從2017年7月1日起將其母子納入了低保貧困戶,每月可從民政取得低保收入610元。龍竹村72戶貧困戶中,因病、因殘致貧58戶,佔了80.6%。為確保貧困家庭「大病無大災、大病無大難」,減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象,工作隊為貧困戶落實了「四道保障線」,對喪失勞動能力或勞動能力脆弱的貧困戶3戶納入了五保戶、29戶低保兜底救助。
為加快脫貧致富步伐,不斷拓寬貧困戶增收渠道,工作隊以開展增強農村黨員致富帶富能力建設為突破口,按照「技術培訓-實踐運用-推廣擴大」的發展思路,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組織貧困戶加入合作社,建設百畝龍竹黨員創業示範基地,帶動貧困戶創收。
近幾年,工作隊根據脫貧規劃與措施分戶實施「安居扶貧,廠房貸款投資、光伏發電、種養產業,健康扶貧、低保、五保兜底救助」等有針對性的幫扶對策,無一人輟學,不讓一戶一人掉隊,龍竹村72戶貧困戶逐年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分期退出貧困戶,2015年退出19戶85人,2016年退出17戶63人,2017年退出35戶137人,計劃2018年退出1戶2人,實現龍竹貧困村整村脫貧。(葉逢春 王海燕 記者張慶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