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熱土,是她浴血重生的錚錚傲骨;青山幽徑,是她清麗韻致的生態底色。
93年前,歷史選擇了她,秋收起義部隊在此勝利會師,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93年後,她以紅色為引領,綠色為支撐,「紅綠融合」書寫著瀏陽全域旅遊和脫貧攻堅的新篇章。
地處湘贛邊,瀏陽文家市鎮以「會師小鎮」「紅色文旅小鎮」聲名遠播。2020年11月14日,「紅動湘贛 薪傳瀏陽」2020中國紅色旅遊博覽會瀏陽分會場將在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館秋收廣場隆重開幕,這方熱土以其永不褪色的紅色記憶與美麗鄉村的「超高顏值」站上舞臺,宴客八方。
觀光+體驗,盤活紅色資源
文家市鎮歷史遺蹟眾多、紅色資源豐富,現有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館、楊勇故居、文家市大捷遺址等一大批紅色遺址、精神寶藏、古民居建築群、軍事遺址,是湘贛邊紅色旅遊的節點城鎮和中轉站。
如何盤活「紅色文化」資源?文家市鎮在保護、升級、提質的基礎上,將紅色與教育深度融合,打造黨性教育基地,將觀光與體驗相結合,發展研學旅遊基地,推出從景區到鄉野的紅色之旅精品線路,將遊客「請進來」。目前,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館被評為湖南省幹部黨性教育基地,耀邦故裡旅遊區創建為國家研學旅行教育基地,秋收起義紀念園獲評湖南省級研學旅行基地。
引入民兵訓練基地的實彈打靶、紅旅營的紅旅研學、沙溪屋場的真人CS等體驗項目,受到江西、長沙等地學校和研學機構歡迎。
以紅色秋收文化為載體,融入夏布、油紙傘、碳雕等非遺傳統文化和當代藝術,用創新、時尚的表現手法,推出了《文家市的秋收》《紅色情書》以及「秋收紀念幣」等文創產品,深受遊客喜愛,帶走屬於自己的紅色記憶。
融入夏布推出的文創作品
得天獨厚的紅色底蘊,豐富有趣的文旅體驗,讓文家市的紅色旅遊火了!2019年,文家市遊客接待量達256萬人次,實現文旅綜合收入9.6億元,逐漸成為湘贛邊紅色旅遊的「龍頭」。
「鎮-館-司-村」模式,賦能「紅綠融合」
文家市鎮開創「鎮-館-司-村」融合發展機制,創新景區開發和特色城鎮運營的新模式。文家市鎮政府與秋收起義紀念館、瀏陽市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籤約,三方以秋收起義紀念園、舊址、舊館為核心,聯手打造6平方公裡的大型紅色風景名勝區,實現了紀念園由景點向景區的跨越。
文家市秋收起義紀念園
深秋時節,秋高氣爽,秋收起義紀念園「後花園」、鄉村旅遊綜合體驗區——裡仁屋場美麗秋景正醉人。村組道路乾淨整潔,民居錯落有致,亭臺花園隨處可見。秋日暖陽下,不少遊客駐足拍照,在紅色記憶中品味著來之不易的美麗鄉村時光。
2017年,在鎮-館-司-村四方協商推進下,裡仁屋場投資1000萬元,佔地100畝,打造成以紅軍長徵為題材的鄉村旅遊體驗基地,包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歷史文化廣場、紅色印記歷史文化長廊旅遊棧道和愛國主義教育拓展基地多個板塊,以及完成道路、停車場以及公共衛生廁所等主體項目的提質改造,實現了鄉村建設、旅遊體驗、產業項目、助力脫貧的有機結合。
開展紅色研學活動
在紅旅營項目帶動下,裡仁屋場30多戶村民將自家房子改造成民宿,為遊學的學生提供住宿。文家市每家每戶「信手拈來」的零食——瀏陽油餅,銷路不斷擴大,成為外地遊客必買的特產。該鎮推出一村一品、十村十品,將當地最原生態的「土味」帶給遊客的同時,也帶動當地百姓收入大幅增加。數據顯示,全鎮共有貧困戶555戶2002人,目前已脫貧526戶1951人,剩餘29戶將在今年年底實現全面脫貧。
紅旅營
「紅綠融合」助推著革命老區「金色脫貧」。作為2020中國紅色旅遊博覽會瀏陽分會場系列活動之一,11月14日,觀摩湘贛邊文家市鎮精準脫貧示範點活動將全方位展示該鎮脫貧攻堅取得的豐碩成果,以及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紀念館紅色文創產品,推動區域紅色文化旅遊深化交流合作。
目前,正在火熱開展的「秋收杯」湘贛邊紅色旅遊景點攝影大賽,也將組織省內外優秀攝影師走進瀏陽,深入秋收起義紀念館、裡仁屋場、沙溪屋場等景點景區,探尋紅色魅力,用鏡頭記錄革命的時代光影和歷史的滄桑變化。12月4日—12日,攝影作品將在瀏陽市「三館」展出,展覽面對公眾免費開放。
【來源:瀏陽文旅】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