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培訓基地建設是青輔協為貫徹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方案(2016-2020年)》和《中國科協科普發展規劃(2016-2020年)》有關要求,充分發動社會資源,推動科技輔導員培訓體系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
培訓是廣大科技輔導員提升專業能力的有效方式,目前協會命名的全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培訓基地已具備一定規模,在科技輔導員人才建設、培訓課程開發等方面,體現出了各個基地學科和專業特色與優勢。
近期,我們陸續推出「培訓基地巡禮」專題內容,帶你了解這些基地在促進我國科技教師和科技輔導員在專業發展方面的默默耕耘。
哈爾濱工程大學始建於1953年,其前身為「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1994年更名,是首批「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2017年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同時也是國家「三海一核」(船舶工業、海軍裝備、海洋開發、核能應用)領域重要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哈爾濱工程大學物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主要依託本校 「纖維集成光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光纖傳感科學與技術」黑龍江省重點實驗室等優質教育資源,探索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介紹科學方法,傳播科學知識。
該中心是哈爾濱工程大學覆蓋專業最廣的基礎教學平臺,每年承擔35個專業、115個班級、3500名學習者的實驗教學,年授課22萬人時。中心依託學校的工科專業優勢,不斷深入開展實驗教學的改革與探索,自主設計研製了一批有特色的物理實驗教學儀器,同時輻射到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和香港特區的80多所高校,對學員的科學實驗技能訓練效果顯著,產生了良好的示範作用。
中心2012年通過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驗收,總面積600餘平方米,開設了300多項科技輔導員培訓項目,2017年被命名為全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培訓基地。
當然,目前中心與國內一線城市的科技教育硬體資源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在此後的工作中,希望能夠依託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黑龍江省科技教育協會等平臺,大力開展與全國其他優秀科創實驗室的合作、交流,並結合省內各中小學的資源,積極開發屬於自己的實驗室配套措施。
01
立足高校,探索前沿——
提高科技輔導員的專業能力
作為立足於高校的全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培訓基地,中心日常結合國內外科技教育發展新趨勢,開發獨具特色的物理類精品科普課程和相關教育資源,提供高質量的全國性科技輔導員培訓,輻射黑龍江省、東北地區乃至全國的物理教育工作者、科技輔導員等。
目前中心擁有科學原理的展示方法與實現技巧(微課)、物理實驗儀器的創新與設計(線下課程)、無處不在的物理現象(線下課程)等多項物理類精品教育課程,把當今前沿科學、新技術以及高科技成果從高校輸入到青少年科技輔導員隊伍當中去,實現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學生以及與最新前沿高科技3點零距離交互接觸的穩定局面。
同時通過5個專題近200個不同專業、不同方向實驗動手做環節,讓科技輔導員和在校學生以及青少年一樣體驗到不一樣的科技趣味,從而能更好地向青少年傳遞知識。
目前,中心充分挖掘自身優勢,和哈爾濱工程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一起培育和建立科技輔導員培訓專家隊伍,培訓專家團隊由5位教授、5位副教授、4位講師、12名助教組成。
團隊負責人劉志海教授是黑龍江省科協、黑龍江省科技館組織的「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培訓」項目中的培訓專家,黑龍江省「國培計劃」主講教授,個人曾獲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實施工作先進個人(中組部、中宣部、中科協、教育部、科技部等九部委發);所在科研團隊曾獲「工業和信息化部研究型教學創新團隊」(工信部發)。
作為引領青少年踏上科技創新道路的「伯樂」,青少年科技輔導員身上的擔子顯得愈發沉重。黑龍江省一直面臨著青少年科技輔導員人才缺少的難題,因此,中心在積極引領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培訓教育發展的同時,也希望藉助青輔協的平臺,與協會進行更加緊密的合作,結合各地先進的教育理念進行交流探討,積極為黑龍江省、為國家輸送更多的青少年科技輔導員人才,進一步提高科技輔導員科創素質。
02
以人為本,寓教於樂
——青少年科普教育
作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哈爾濱工程大學物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依託於中國科協、黑龍江省科協,結合自身豐富的科學技術知識資源、設施資源及環境氛圍資源,通過與各地市學會合作,積極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青少年提前感受學術的氛圍,並對自身所學習的科學文化知識的實際應用能有更深的理解。
「人為什麼要長兩隻眼睛,龍捲風是如何形成的,飛機為什麼能飛起來,這些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你了解嗎?用物理眼光看世界會是什麼樣……這些問題都是前來參與科普課程的學生經常問的。」劉志海教授如是說。
作為中心負責人,劉志海教授引領團隊在科普領域取得了不少成果。劉教授本身是學院光纖生化交叉發展方向負責人,同時他非常注重科普教育,物理演示實驗室就是劉志海教授一手建立的。劉教授和多名高校名師已經連續多年利用假日時間,輪流為青少年講解物理現象及相關知識。隨著前來參觀體驗的人數越來越多,現在一些在校大學生也加入到公益科普的隊伍之中。
回想起當年組織科普教育講座時的情景,劉志海教授面露笑容。他講到:「當年籌辦科普教育時,有苦有樂,為開發科普教具,團隊的老師常常討論至深夜,因為想法一旦出來就需要不斷挖掘,如果改天重來的話,基本上當時的奇思妙想就很難抽絲剝繭得以現世了!」
藉助時間的有效利用,同時在團隊老師們的積極合作下,劉教授最終在科普講堂上站穩了腳跟,合作開發了百餘套科普教具,並得以在社會上進行展示,這也完成了劉教授團隊一直以來的心願。
△參觀物理演示實驗室
曾經接受媒體採訪的周伊桐同學說:「沒想到生活中有這麼多物理現象和物理原理,老師一做實驗,我一下子就明白了,物理這門學科並不像我想像中那麼枯燥無趣,我對以後學好物理太有信心了。」
陪同孩子體驗參觀的宋一凝家長說:「我的孩子平時很內向,聽著她和別的孩子一樣不停發出『哇,太有意思了』『太奇妙了』的感慨,我很興奮也很感動。都說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師,現在的孩子對很多生活現象和常識一知半解或熟視無睹,這次物理之旅讓孩子們豁然開朗,補充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盲點,這種社會實踐太有意義了。」
03
結合國策,開展研學
——國際研學活動
中心還依託於黑龍江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平臺,積極聯合省內學會及國際資源開展研學旅行教育。
日前,中心聯合俄羅斯阿穆爾州布拉戈維申斯克市第16中學、黑龍江省通用青少年科技體育活動中心、哈爾濱市香坊區少年宮、哈爾濱市青少年科技體育協會、黑河市愛輝區對俄文化體育交流協會、黑河市愛輝區中俄青少年文化交流中心、大慶科技輔導員協會成功組織了中俄青少年科技創新研學交流活動,取得了良好效果,學生在本次研學旅行活動中收穫滿滿。
通過已有經驗可知,研學旅行活動的開展,可為中小學生拓展更多的進步空間,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各地市組織的合作交流,在加深自身文化硬實力的同時,也達到了聯合育人的目的。
中心在建設全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培訓基地的過程中,取得了階段性成績,但在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培養的道路上,依然任重道遠。就目前而言,中心仍苦於影響力無法輻射到省內和全國更多的中小學,苦於難以吸引更多的中小學生和科技輔導教師到中心來感受無處不在的「物理」。下一步,中心希望通過獨具特色的物理類精品科普課程和相關教育資源,藉助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的優勢,與更多的中小學、大專院校建立起合作關係,讓藏在象牙塔裡的科研實力轉換成幫助廣大師生進步提高的持續動力。
撰文/記者 韓繼波 編輯 劉昭
供圖 哈爾濱工程大學
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
提醒廣大科技輔導員
戴口罩 勤洗手 少集會
不給病毒可乘之機!
原標題:《基地巡禮 | 為無處不在的物理逆襲而不斷賦能 ——哈爾濱工程大學物理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