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可對十餘種呼吸道傳染病進行實時監測預警
昨日,記者從省衛健委獲悉,落戶在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我省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初步建成醫療端傳染病主動監測防控體系,該體系已開展發熱呼吸道症候群的監測預警,可對十餘種呼吸道傳染病進行實時監測預警。
-
南昌大學一附院腦外科醫生開辦「微講堂」
中國江西網訊徐雅金報導:「我是泰和縣中醫院外二科醫生,一位患者入院後2小時複查CT,請問各位創傷性硬膜外血腫哪兒去了……」近日,南昌大學一附院神經外科的微信上,收到一名基層腦外科醫生發來的消息,神經外科專家立即進行了回復。今年以來,南昌大學一附院神經外科利用手機微信開辦了30期「微講堂」。
-
【資訊】南昌大學副校長劉耀彬調研指導南大一附院本科教學工作
-12-24 13:34:36 來源: 彭雅琴的情感微課堂 舉報 12月16日下午,南昌大學副校長劉耀彬蒞臨南大一附院國家臨床教學培訓中心現場調研本科教學工作
-
南昌大學一附院範華南:從「醫者朋友心」做起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龔小平報導:沒想到南昌大學一附院口腔科副主任醫師範華南竟如此忙碌。一名患者剛離開操作椅,另一人就迫不及待地佔據。範醫師脫下手套,向後者確認「您約的是今天下午4點鐘吧」,接著走向電腦,端詳起這名患者的口腔影像。隨後,他向一旁喊:「準備麻藥!」
-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紅角洲院區全面開業
,4600萬贛鄱人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南昌大學二附院的優質醫療服務。院方稱,南昌大學二附院紅角洲院區的開業,將進一步滿足紅谷灘區域居民的基本和高端醫療服務需求,改善紅谷灘新區醫療業態,有利於優質醫療資源的區域布局,成為江西乃至輻射周邊省市的公共醫療資源新高地。據了解,南昌大學二附院紅角洲院區佔地155畝,總床位2900床,總建築面積約40.8萬平方米,建設總投資約20億元。目前投入使用的是集門急診醫技和住院部為一體的醫療綜合樓建設。
-
當裡水遇上鍾南山,全國首個基層呼吸系統傳染病防控體系試點正式落戶
而本次項目使用的隔離防控器械均來自鍾南山院士產學研團隊01牽手鍾南山團隊,打造全國「基層醫療體系抗疫」樣板工程「基層呼吸系統傳染病防控體系」試點項目由南海區人民政府牽頭,裏水鎮人民政府、廣東省鍾南山醫學基金會、南方醫科大學第七附屬醫院主辦,聯合廣州呼研所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廣東志高空調有限公司共同推進
-
南昌大學一附院院長張偉在疫情抗擊前線的十個晝夜
元月18日,農曆臘月二十四,中國傳統的小年,江西的「兩會」還在開,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張偉作為列席代表還在會上認真研讀文件,展望新的一年。與此同時,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的逐步增多,江西省衛健委第一時間召開會議研判疫情、部署工作。短短幾個小時,在南昌市內,張偉往返於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兩個院區、省政府、省衛健委,同時扮演著人大代表、院長、專家、醫生多個不同的角色。
-
鄭大一附院慢性腎臟病全程管理中心成立
大河網訊 (記者 張黎光 通訊員 曹詠 吳文君)提升慢性腎臟病綜合防控水平,助力健康中原、健康中國建設。9月12日,「慢性腎臟病管理創新大會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慢性腎臟病全程管理中心啟動會」在鄭大一附院鄭東院區第二學術報告廳舉行。
-
建立一所新的「國字號」大學?教育部回應了
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3791號建議的答覆教高建議〔2020〕522號您提出的「關於進一步加強與完善我國公共衛生防疫體系的建議」收悉,現就涉及教育部業務部分答覆如下:建立健全公共衛生防疫體系意義重大
-
南昌大學一附院象湖院區創傷急救中心:全省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
近年來,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創新創傷急救服務模式,努力完善救治體系、普及先進技術,提高創傷救治水平。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象湖院區創傷急救中心(江西省創傷醫療中心)是目前全省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一級創傷急救中心,在全國亦處於前列。
-
我軍研製全方位吸血昆蟲防控技術體系
中國抗擊伊波拉移動實驗室檢測隊駐地,一種新型吸血昆蟲採樣裝置不間斷運轉,密切監測瘧疾等烈性蟲媒傳染病風險…… 主持這一系列新型高效吸血昆蟲防控裝備研發的是軍事醫學科學院媒介生物學家趙彤言。日前,相關成果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軍民健康防護又添利器。 據統計,吸血昆蟲可傳播多達150餘種病原體,世界範圍內每年新發病例達10億,死亡100萬。
-
一文了解大數據在國內外疾病監測與預防中的應用現狀
要把全國疾控體系建設作為一項根本性建設來抓,加強各級防控人才、科研力量、立法等建設,推進疾控體系現代化」。 現代化的疾控體系離不開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的加持。對於公共衛生部門,可以通過覆蓋全國的患者電子病例資料庫,快速監測傳染病,進行全面的疫情監測,並通過集成疾病監測與響應程序,快速進行響應。
-
【喜訊】南大一附院科技成果榮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南大一附院共獲得省科技獎7項。其中陳幼祥教授及其團隊的「高難度消化內鏡手術相關併發症防治的關鍵技術及臨床應用」獲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也是我省醫療機構獲得的唯一一等獎。會後南昌大學黨委書記喻曉社,副校長江風益、劉成梅對南大一附院獲獎代表表示祝賀。
-
胡豫:重大疫情防控體系和救治體系密不可分
【胡豫:重大疫情防控體系和救治體系密不可分】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院長胡豫表示,重大疫情防控體系和救治體系密不可分,聯通著「預防—控制—治療」全鏈條,是重大疫情防控的「主戰場」。提升醫療救治能力是重大疫情救治體系的關鍵內容,在病毒來襲時,「救治」作為疫情防控鏈的最後一環,對控制疫情蔓延、降低疫情災害意義重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平戰結合、補齊短板,健全優化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傳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機制」。這就要求我們建立平戰結合、梯次布局的醫療救治網絡。
-
我省唯一 鄭大一附院明亮教授當選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常務委員
會上,河南省衛生計生委臨床檢驗中心主任、鄭大一附院醫技醫學部副主任、檢驗科主任明亮教授當選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第十屆委員會常務委員,這是繼當選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常務委員之後,明亮教授獲得的又一殊榮,這是我省唯一一位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常委,標誌著鄭大一附院檢驗學科在全國的學術地位進一步提升。
-
安醫大一附院眼視光中心開診
8月5日,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眼視光中心正式成立。據悉,這也是我省首家公立醫院眼視光中心。 青少年近視一直以來都是備受關注的社會問題,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逐年增加。因此青少年近視防控的意義就顯得尤為重要,迫切需要專業化的團隊來開展此項工作。安醫大一附院眼視光中心引進一系列先進的視光檢查及治療設備,除常規的專業驗光配鏡外,還將針對青少年的近視眼防控開展一系列工作,其中首要的就是建立兒童屈光檔案,每半年檢查並記錄眼軸、角膜曲率、屈光度等一系列數據,針對眼球增長過快的兒童給予個體化幹預,從而達到防控近視眼的目的。
-
南昌二附院輸血科發現kidd血型新基因
近日,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輸血科發現的kidd血型系統的新基因已通過美國國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據了解,2019年贛州市人民醫院輸血科發現一名需要長期進行血液透析與輸血的患者,同血型100名獻血員進行交叉配血均不相合,無法進行輸血,故將患者標本寄給南大二附院輸血科進行進一步研究。本院輸血科工作人員檢測發現,患者血液中帶有高頻抗體,並發現樣本中含有人類Kidd血型系統的一新型等位基因型,同時通過對其家系進行遺傳學分析,上述患者及其子代都擁有這種變異等位基因,表現出家族遺傳性。
-
李蘭娟在人民日報撰文:毫不放鬆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
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必須秉持科學精神,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防控要求,堅持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及時有效救治患者。為此,需要加強健康教育,提高社會各界的疫情防控意識。比如,出現發熱等可疑症狀後,應該主動去發熱門診或相關醫療機構進行檢測。
-
一附院國家公共檢測實驗室通過省衛健委專家組驗收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作為100家公共檢測實驗室之一,醫院領導高度重視公共檢測實驗室建設工作,多次討論公共檢測實驗室建設方案,國資科與招採辦積極組織專家論證與招投標工作。2020年11月30日,移動方艙實驗室安裝到位,國家公共檢測實驗室硬體配置任務完成。經過一個月的設備調試、性能比較、流程梳理、文件編寫等工作,於2020年12月25日向省衛建委提交了驗收申請。
-
平安智慧醫療陳偲:如何打造後疫情的常態化防控體系?
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包括:生命至上、做好抗疫體系建設、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提升防控能力。提高基本醫療服務水平包括:增加財政補貼、對疫情影響醫療機構予以扶持、促進中醫藥振興發展、嚴格食品藥品監督。第三,建立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系統,打通疾控、醫療、實驗室三方數據,支撐數據由手工填報向自動抓取轉變,健全多渠道監測,構建多途徑快速感知體系。第四,建立應急指揮系統,同樣也是基於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立集中統一的指揮體系,實現跨部門應急事務數據共享,完成疫情的分級決策和預判。第五,開展AI大數據分析決策輔助。